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德性"的内涵关乎某种目的论,而"道德"要在"服从命令"中理解,作为悖反的结果,道德论世界观下才有对于"个性"的强调。古典政治伦理观建立在德性论的基础上,是一种德性政治学,它有三个基本命题:以德而治、因德成制、为德而治。现代政治伦理观对"德性"进行祛魅化,将自身建立在道德论的基础上,并将政府视为功能性的,是一种功能政治学。古典政治伦理观认为城邦的目的在于成就德性,而在德性祛魅之后处于道德论世界观之下的现代政治伦理观,或者否认政府的道德角色,或者认为政府的道德责任在于宽容和培养人的个性。  相似文献   

2.
"祛魅"一词在马克斯·韦伯的历史哲学和宗教哲学中处于核心地位,对其"祛魅"思想的多角度解读具有深远的意义。"理性化"和"祛魅"已成为现代社会的两个鲜明特征。这个世界已是理性主导的世界,工具理性的张扬,价值理性的遮盖,已经成为理解行动本身意义的障碍。宗教的神秘被理性化彰显,如何获得"救赎"让人深感不安。纵有繁多的选择,人却活得很累,纵然有目的和价值,却相互冲突,难以共存。通过对韦伯"祛魅"思想的再考察,能更好地理解现代文明中的进步与危机,合理运用理性,重建行动的价值与意义。  相似文献   

3.
文艺创造,扩大到一切美的创造,要使人产生美感,不仅要形式美,能吸引人,感染人,而且,更重要的是要内容美,思想感情美,精神境界美,而且要这种内容美和形式美统一和谐,水乳交融,溶合为有机统一的整体,难分何为内容,何为形式,何为技巧,何为材料。而且还不能满足于能使人产生美感,还要进一步加强美感的"五度",这就给一切美的创造者提出了更高的、更深的、更强的,也是更难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正生活中的我们往往因为忙碌而忘记了休憩,因追求效率而忽略了节奏的控制,因远方的目标而漠视了出发时的初心。我们无法做到让每一个人都满意,让每一件事都完美无缺,让每一个目标都圆满实现。我们经常要面对的是那些不完美。荀子说:"君子之所谓贤者,非能遍能人之所能之谓也;君子之所谓知者,非能遍知人之所知  相似文献   

5.
回家     
这是一个温暖得让人眼睛湿润的字眼,这又是一个美丽得让人陶醉的字眼.这还是一个深刻得让人感怀不己的字眼。回家,语言简洁而质朴,却能触摸到人心中最柔软的部分,令人心旌摇荡,充满着温暖和感动。  相似文献   

6.
卡米耶·毕沙罗,一位法国印象派大师,印象派的坚定守护者,他的艺术命运如同他的生活一样,充满着艰辛.从起初的不被官方肯定,到成为被同时代的人看成圣人一般,这位具有崇高道德品质的人,在艺术上更达到了他的整体统一.曾被塞尚、高更称为:"我的老师".  相似文献   

7.
"伤高怀远"是中国古典诗词的主要意境之一.这类诗词因道出了人生的惆怅而具有永久的魅力.这类诗歌所蕴含的美学意象,是一种超越的距离美,这种美的最高形态为崇高.  相似文献   

8.
残缺美是我们经常在艺术作品上看到的一种审美形式,自然、历史、技术和表现需要都是其产生的原因;而它本身又具有引人注目、令人悲壮、让人联想等艺术特点。  相似文献   

9.
美,诗歌之魂     
诗歌是文学的精华,它以鲜明而稳定的特性成为一种永恒的文学体裁。本文从审美角度切入,剖析诗歌的魅力所在:1.音乐美 2.建筑美3.意境美4.个性美。  相似文献   

10.
文章的首、尾,向来为文章家所重视。好的开头,能够吸引读者,隽永的结尾,能让人回味无穷。首尾一致,前后呼应,又给人以完整周密,天衣无缝之感。细细品味名作,首尾呼应,又有种种不同。一、点题式首尾呼应。这种呼应,起笔不凡,结尾有力。有时是同一语句,但不嫌重复,而是通过反复强调以烘托主题。例如:  相似文献   

11.
新课标有三句话: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须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得到不同的发展.而国际教育界近年更流行着这样一句话:听来的就会忘掉,看到的可能记住,做了的就能学会.在倡导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今天,我们迫切需要让学生在“做”中求发展,在“做”中求创新.这给传统的教学模式以冲击,也给从事教育事业的教师们带来了一个新课题——如何搞好实践活动课,让每一位学生得到发展.  相似文献   

12.
《孙子兵法·形篇》中有这样一段话: 孙子日:昔之善战者,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不可胜在己,可胜在敌.故善战者能为不可胜,不能使敌之可胜.故曰:胜可知而不可为.不可胜者,守也,可胜者,攻也.守则不足,攻则有余.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善攻者动于九天之上,故能自保而全胜也.[1] 其中的"不可胜在己,可胜在敌"句,千百年来以其所蕴含的语言美、韵律美、融合美、思想美——精炼简约的语言,铿锵有力的韵律,语言与力度的完美融合,在军事思想之中又贯穿着质朴的唯物主义和生动的辩证法思想——而受到过无数学者的关注.但是对此句的理解,历来存在着分歧.十一家注中曹操有注云:自修理以待敌之虚懈也.  相似文献   

13.
正汉语有着无穷的魅力,有些词语,前后句顺序颠倒,语法结构虽变了,念起来却不仅通顺,还和前句意思紧密相连,别有趣味,妙不可言。长江沿线好多地方的人都喜吃辣:"江西人不怕辣,四川人辣不怕,湖南人怕不辣。"同样的三个字,虽只是颠倒了顺序,但表现出三个地方人吃辣程度的不同,生动而准确。词序的变换不单纯是文字游戏,有时它具有很强的讽喻性,能增添生活中的幽默,甚至还能救命。  相似文献   

14.
《质量》是高尔斯华绥的著名短篇小说之一。小说讲述了一对兄弟在机器大生产时代坚守自己的职业道德,坚持用最好的皮革,以精湛的手艺,倾尽全力做最好的靴子,面对机器大生产的压力,他们依然苦苦支撑,拒绝粗制滥造,最终因入不敷出而被饿死的故事。小说浓缩了高尔斯华绥的艺术造诣,魅力无穷。小说中体现出的人性之美、悲剧之美以及悬念之美,让读者在阅读中感受到理想和品质的感染力。  相似文献   

15.
虽然“美容”这个词变得越来越时尚,但“心理美容”却少为人知。其实,可能每个人都有这样的感受:初见某人时感觉其外表迷人,但随着接触的增多,则越来越发现其魅力一般;而有的人相貌平平,但你会觉得她(他)越来越可爱,好像长相也越来越漂亮,这就是所谓的心理魅力。如何增加自己的心理魅力就是我所说的“心理美容”了。对于讲究生活品质的现代人来说,一般意义的美容可以美化自己的形象、增加外在的魅力、加强自信,而心理美容则可以加快人格的成长、张扬个性的发挥、促进自我实现从而同样增加外在的魅力。外在的美容和心理美容是相辅相成的,外在…  相似文献   

16.
大味     
正画家老赵问我:你能不能用糙糙的语言,糙糙的结构,糙糙的语感,写一篇让人惊艳的文章来?这是一个难以言说的境界。我不能。“拙美”比完美更美。青少年时,尤爱唐诗宋词。中年后,最爱《诗经》。《诗经》摸上去就像苍耳,是淡的、粗粝的,却带有浓郁的不可复制的一派天真。“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这样淡远的句子,在陶渊明的作品里也难再见,何况更远的唐宋。拙美是艺术的大味。大味必淡,大音必希,因淡而久远,因希而恒常。  相似文献   

17.
寻找善的定义是一个恒古话题.本文分别考察了中国儒家的"义利之辩"和中国基督教的"因信称义"中对善的定义方式.本文的考察展示了如下重要事实:首先,从逻辑上看,它们是两种对立的善定义方式.前者强调人在诚中完全占有善恶判断权,而后者则要求人在信中完全放弃判断权.其次,从生存上看,前者因拥有善恶判断权而必然走向霸权话语和思想僵化,而后者则因放弃判断权而可能走向迷信.再次,当这两种善定义方式合二为一时,我们就进入一种悖论式的生存状态.  相似文献   

18.
一个女子的魅力可以让一个男子目眩心迷,那么在女性的心目中一个男性的魅力是什么样呢? 男性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气质和风度,而气质风度是日常从人的神态、言辞、行为作风等一举一动中表现出来的度量和气魄。苍穹、海洋、江河、山峦、草原、田野等组成了立体的客观世界,而刚直、豪放、倔强、敏捷、笃实等则是组成男性美的  相似文献   

19.
正在瑞士东部的格劳宾登州,有一个名叫齐林的小山村,据说是瑞士最安静的小村。它位于阿尔卑斯山的怀抱中,周围都是伟岸的大山和葱郁的森林。全村一共有166个村民,住在古老而坚实的石头房子里,种植,收获,喝着自家酿造的啤酒,过着美如童话的生活。不过,生活在世外桃源的齐林人也有自己的烦恼,因为大山阻隔,交通不便,这么美丽的山村很少有游客光顾。如何才能吸引世人前来隐居消费,对齐林人来  相似文献   

20.
图书馆通过建设而表现出来的美的魅力所在,具体而言有:图书馆造型表现出来的建筑美;图书馆建筑与周围环境以及内部布局表现出来的环境美;图书馆馆藏表现出来的文献美;图书馆工作人员表现出来的语言美、仪态美和行为美。图书馆以美的魅力召唤读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