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为探讨主题关系在儿童归纳推理中的作用,采用经典的三角归纳范式,设计了主题关系和知觉相似冲突、主题关系和分类学关系冲突两种情形,来考察4~5岁儿童在内在属性和情境性属性任务中的归纳推理。结果显示:当主题关系和知觉相似冲突时,从4.5岁开始儿童主要基于主题关系对情境性属性进行归纳推理,而对于内在属性的推论,4~5岁儿童在基于主题关系和基于知觉相似上没有显著差异。当主题关系和分类学关系冲突时,从4.5岁开始儿童主要基于主题关系对情境性属性进行归纳推理,从5岁开始儿童主要基于分类学关系对内在属性进行归纳推理。两个实验结果均发现5岁和5.5岁儿童能够依据不同的属性使用不同的关系推理,表现出归纳灵活性  相似文献   

2.
对呈现在儿童面前的不熟悉的材料用儿童熟悉的、各不相同的类别标签命名之后,使儿童面临知觉相似和类别冲突的情形下,研究了儿童的归纳推理及其发展。研究结果显示,在此情形下,5岁儿童的归纳推理主要是基于知觉相似的,7岁儿童基于知觉相似和基于类别的归纳推理之间差异不显著,11岁儿童则主要基于类别进行归纳推理。  相似文献   

3.
采用经典的三角归纳范式(Gelman & Markman,1986)研究了3岁儿童的归纳推理及其影响因素。采用龙长权、路晓英、李红和范籍丹(2008)的研究中相同的实验材料和程序,测试了3岁儿童的归纳,结果表明3岁儿童基于知觉相似和基于概念类别之间的差异不显著(实验一)。增加了与靶刺激在知觉上不相似且不属于同一类别的分心刺激之后,3岁儿童能够忽略分心刺激,表明3岁儿童不是在随机猜测(实验二)。分类实验表明3岁儿童能够根据概念关系对实验材料中的项目进行分类,表明3岁儿童具有关于实验项目的概念知识(实验三)。提高概念比较刺激与靶刺激的知觉相似程度,降低知觉比较刺激和概念比较刺激与靶刺激在知觉相似上的冲突程度之后,3岁儿童基于知觉相似和基于概念类别选择之间的差异仍不显著,表明抑制控制不是导致儿童在实验一中表现出基于知觉相似和基于概念类别之间差异不显著的原因(实验四)。降低概念比较刺激与靶刺激之间的类别等级结构,使概念比较刺激与靶刺激属于相同的基本水平类别时,3岁儿童能够主要基于概念类别进行归纳(实验五)。增加经典三角测试的前提的数量,3岁儿童也能主要基于概念类别进行归纳(实验六)。这些研究表明,3岁儿童在一定条件下能够基于概念类别进行归纳,多个因素能够影响3岁儿童在三角测试中的表现。  相似文献   

4.
传统的观点认为,儿童早期的分类是基于类别的归纳的基础。根据这种观点,儿童早期的分类与基于类别的归纳是一致的。该研究在不同材料条件下测试了4岁儿童面临知觉相似和概念冲突时的自由分类与归纳推理的一致性。研究结果显示,在照片条件下,4岁儿童的自由分类和基于类别的归纳是不一致的,儿童的分类主要是基于知觉相似的,而基于类别的归纳主要是基于概念的;在线条画条件下,儿童的分类与基于类别的归纳是一致的,都主要是基于知觉相似的。这些结果显示,儿童早期的分类和基于类别的关系是复杂的。  相似文献   

5.
关于物体重量认知的研究是探讨儿童整个认知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文通过两个实验考察了美国和中国儿童利用语言标签基于重量进行归纳推理的发展特点及跨文化一致性。实验人员利用语言标签提示三个外部知觉特征完全相似物体中的一个物体,随后要求儿童从剩余两个物体中选择一个他们认为和目标物体共享语言标签的物体。研究考察儿童是否能够基于物体的内在属性重量进行类别判断。结果显示:(1) 4岁和5岁儿童以重量进行归纳推理显著高于3岁儿童, 4岁和5岁儿童之间的差异不显著;(2)美国和中国4岁和5岁儿童的表现均显著高于随机水平, 3岁儿童与随机水平没有显著差异;(3)美国2岁儿童的表现边缘低于随机水平, 6岁儿童显著高于随机水平。总之,儿童利用语言标签进行基于重量的归纳推理随年龄增长而发展;美国和中国儿童在发展特点及年龄转折上具有跨文化一致性, 4岁儿童具备了利用语言标签进行基于物体内在属性归纳推理的能力。  相似文献   

6.
为进一步检验相似语言标签的效应,采用经典的三角属性归纳范式,通过两个实验研究了"相似/相同"的真实语言标签对4岁幼儿归纳推理的影响.在实验一中,三角范式中的三个刺激物属于同一类别,在实验二中,三个刺激物属于两种不同的类别.每个实验均有三种条件:在控制条件中,实验者用"这个"指代每个客体;在相似语言标签条件中,靶刺激与知觉不相似的比较刺激具有相同的、且暗示了类别成员关系的词素(例如,翠鸟—飞机—鸵鸟);在相同语言标签条件中,靶刺激和知觉不相似的比较刺激共享相同的语言标签(例如,鸟—飞机—鸟).结果一致显示,与控制条件相比,幼儿在相似语言标签条件下表现出了更多的基于概念的归纳,表明在真实语言标签条件下也存在相似语言标签效应.同时,研究结果也显示,幼儿在相似和相同语言标签条件下的归纳没有显著差异,说明语言标签在幼儿归纳中更可能传递了概念信息,从而挑战了Sloutsky等的理论.  相似文献   

7.
研究检验了时序记忆与心理理论的关系.实验一对39个3.5~5.5岁儿童的时序记忆能力以及心理理论表现进行测查,考察了因果关系、相关关系、无因果无相关关系三类不同性质的材料测得的时序记忆与心理理论的关系;90个儿童参与了实验二,通过正叙、倒叙、预叙三种叙述方式将时序记忆分离为理解性时序记忆和机械性时序记忆,再分别考察与心理理论的关系.结果发现,在不同性质的实验材料中,时序记忆与心理理论相关均不显著;5.5岁儿童的理解性时序记忆显著高于3.5岁儿童,4.5岁、5.5岁儿童的机械性时序记忆显著高于3.5岁儿童;只有理解性时序记忆能够预测儿童的心理理论成绩.  相似文献   

8.
3个实验探讨了儿童在归纳推理中是否具有多样性效应的争议。实验1采用寻找证据法,使用图片材料,得出5岁儿童在归纳推理中没有多样性效应,表现为典型性效应。实验2改用归属法发现:5岁儿童在归纳推理中表现出多样性效应。实验3采用寻找证据法,但使用实物材料,并且加大了多样性前提的差异程度,结果发现:3岁儿童在归纳推理中也表现出多样性效应。本研究结果表明,在适合的条件下,儿童在归纳推理中能表现出多样性效应。  相似文献   

9.
采用被试内设计,研究了90名3.5~5.5岁儿童时序认知能力。结果发现:(1)3.5岁儿童基本上不具备时序认知的能力,儿童的时序认知能力在4.5岁到5.5岁间出现快速发展。到5.5岁左右,大部分儿童已具备时序认知能力。(2)不同年龄的儿童都表现出对现在的认知最好、对过去的认知次之、对将来的认知最差的特点。(3)3.5岁和4.5岁儿童还不具备判断时序先后的能力,到了5.5岁以后,儿童知道了什么是先发生的,什么是后发生的,具备了判断时序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郭力平  许冰灵 《心理科学》2007,30(6):1332-1336
采用将作者情绪状态与图画作品相匹配的方法,分别以线条、颜色和内容为线索,考察了3.5~5.5岁儿童对图画作者情绪状态与其作品间关系的认知发展。结果表明:3.5岁儿童尚不能将作者情绪状态与图画特点联系起来,4.5岁儿童开始能够将作者情绪状态与图画特点联系起来,5.5岁儿童的水平在此基础上又有明显的发展。儿童对作者情绪状态与图画间关系的把握显示出一定的性别差异,但对图画传递的情绪信息的认知在各要素形式(颜色、线条、内容)之间差异不明显。  相似文献   

11.
本实验使用9张部分和整体各有不同意义的图形研究了98名4—8岁儿童知觉的发展水平和特点。结果表明:1)儿童既知觉部分又知觉整体的能力随年龄而增长,2)儿童知觉部分图形的年龄比知觉整体图形的年龄早,3)8岁儿童大部分可以做到知觉部分又知觉整体;教育条件优越时可以提前到6岁,由此可见儿童部分—整体图形知觉能力的发展水平与教育条件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2.
从知觉分心任务看儿童类比推理能力的发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马晓清  冯廷勇  李宇  李红 《心理学报》2008,40(9):987-993
采用四类图片类比映射任务,考察了知觉分心对90名4岁、5岁、6岁儿童类比推理能力发展的影响,并进一步阐释影响儿童类比推理能力发展的可能机制。四类图片类比映射任务分别为一种关系无分心任务、一种关系有分心任务、两种关系无分心任务和两种关系有分心任务。结果表明:(1)在具备相应知识经验的前提下,知觉分心对儿童类比推理成绩有显著影响,儿童在无分心任务中的表现明显好于知觉分心任务的表现。在无分心条件下,4岁儿童已经开始能够选择关系匹配来正确完成类比推理。错误分析发现知觉分心任务中儿童所犯错误主要是分心错误,而且分心错误随年龄增长呈下降趋势。这表明对知觉分心的抑制控制可能是儿童类比推理能力发展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2)随着年龄增长,儿童类比推理能力逐渐提高。总体表现为6岁组的成绩显著优于4岁、5岁组的成绩,而4岁组的成绩与5岁组的成绩没有显著差异。5岁可能是儿童能够抑制知觉分心进行类比推理的快速发展期  相似文献   

13.
物体颜色与质地相似度对幼儿归纳推理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设计了3个实验任务,探讨物体颜色相似度与质地相似度对140名4~6岁幼儿和40名成年人的归纳推理的影响。结果发现,在任务1中,当靶物体质地保持不变时,幼儿和成年人在归纳推理中倾向于选择与靶物体在颜色上更相似的物体;在任务2中,当靶物体颜色不变时,幼儿和成年人倾向于选择与靶物体在质地上更相似的物体;在任务3中,当测试物体在颜色相似度和质地相似度上发生相反变化时,4岁幼儿显著地依赖于质地相似度进行归纳,颜色相似度在5~6岁时的重要性明显提高,但仍略低于质地相似性,差异不显著,这表明颜色相似度和质地相似度在幼儿的归纳推理中具有不同程度的重要性。对成年人而言,颜色相似度虽然看起来比质地相似度相对更重要性,但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4.
4.5-7.5岁儿童时间持续认知发展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实验以“龟兔赛跑”故事为背景,设置了含有时间、距离、速度等因素的四个情景(即课题),考察了4.5─7.5岁儿童时间持续认知的发生和发展状况。结果表明:5.5─7.5岁是儿童时间持续认知发展的飞跃期;6.5岁儿童初步掌握时间持续概念,其中有75%儿童处于中以上水平;4.5岁和5.5岁分别是儿童时间持续认知的发生和开始发展的年龄。从儿童的策略看,较大儿童更多使用时间因素策略,年幼儿童更多使用有关的因素策略,反映出儿童时间认知的发展遵循从感性直观到抽象概括的思维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15.
在儿童早期归纳推理机制的探索过程中,一直存在着两种观点.一种认为儿童归纳推理是以类别或概念为基础的;另一种则认为儿童归纳推理是以相似性为基础的.这两种观点可能各自反应了儿童归纳推理的一个方面:前者可能说明的是儿童在知识丰富领域的归纳推理;而后者则可能说明的是儿童在知识贫乏领域的归纳推理.  相似文献   

16.
4~7岁是儿童理解时间概念的关键阶段,本研究通过三个实验探究儿童时间概念的获得方式。实验1和实验2采用时间词对比的方式发现儿童在4岁已经获得时间概念的等级含义;4~5岁儿童在数字与时间词等级不一致的对比类型条件下,时间概念判断的正确率显著低于"一样"和"一致"两种对比形式;6~7岁儿童三种对比类型的正确率没有显著差异。实验3采用空间映射的方式发现6~7岁儿童能够与成人一样区分时间概念之间的比率,时间概念定义学习有助于儿童精确理解时间概念。结果表明儿童先理解时间概念的等级含义,再通过学习定义理解时间概念的数量含义。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特征相似性和因果解释在个体归纳推理中的作用,在控制知识经验影响的前提下,设置了非决定性的因果关系,操纵了因果机制强度和前提与结论对象之间的特征相似性水平,结果发现:(1)实验1结果显示,相似性和因果解释在归纳推理中的效应均显著,相似性效应随因果解释强度的减弱而增强,相似性与因果解释的相互作用影响归纳推理。(2)实验2结果显示,当基于相似性推论与基于因果解释推论产生冲突时,相似性和因果解释在归纳推理中的效应均显著,二者的交互作用不显著。在强、弱两种因果解释条件下,相似性在归纳推理中的效应均非常显著。总的结果表明特征相似性与因果解释共同影响个体的归纳推理,人们会整合两种信息进行归纳推理。  相似文献   

18.
3─6岁儿童层级类概念发展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以3-6岁儿童为被试,以7个常见物体种类的图片为实验材料,按概念水平(基本类概念及上级类概念)以及选择图与目标图的感知相似程度(高、中、低)将实验材料分为四种类型,对3-6岁儿童层级类概念的发展过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3岁幼儿已能按基本类概念标准进行正确的种类匹配;对于上级类概念,3-5岁儿童的匹配能力尚较差,6岁基本达到掌握水平。(2)实验材料的感知相似程度对3-5岁儿童的上级类概念匹配操作有显著性影响,6岁儿童才摆脱了这种制约作用。  相似文献   

19.
3─6岁儿童层级类概念发展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3-6岁儿童为被试,以7个常见物体种类的图片为实验材料,按概念水平(基本类概念及上级类概念)以及选择图与目标图的感知相似程度(高、中、低)将实验材料分为四种类型,对3-6岁儿童层级类概念的发展过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3岁幼儿已能按基本类概念标准进行正确的种类匹配;对于上级类概念,3-5岁儿童的匹配能力尚较差,6岁基本达到掌握水平。(2)实验材料的感知相似程度对3-5岁儿童的上级类概念匹配操作有显著性影响,6岁儿童才摆脱了这种制约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一一对应和数量比较是幼儿数概念发展的两个重要方面。在本研究中.40名4岁和39名5岁的儿童分别完成了不同比例数量的一一对应任务和数量比较任务。结果表明:(1)两种实验任务下均出现比例效应.说明儿童在解决一一对应问题时,仍然用数量比较的方法来进行判断;(2)任务类型的主效应显著,一一对应任务下的正确率要显著低于数量比较任务下的正确率;(3)知觉线索更多地影响数量比较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