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中国诗史上,有些才思敏捷的诗人即席赋诗,创作出前几句是常言拙语、似乎3岁孩童也能说出,最末一二句奇峰突起,令人拍手叫绝的诗,极尽曲折跌宕之妙,别有奇趣。这就是人们常说的“败笔生辉”诗。  相似文献   

2.
从“规定五十句柜台禁语”说开去万新兰报载:大连百货大楼股份有限公司的所有营业员手上,都有一本2寸见方的小册子,上面写有营业员在柜台服务时应遵循的50句禁语。如顾客询问时,禁止说:“你不会看吗?”“你买吗?”“不买就别问”等。营业员语言粗俗,服务态度恶...  相似文献   

3.
印顺 《法音》2005,(8):23-27
生 “解脱生死”,是修行佛法的根本问题,所以“了生死”、“了生脱死”,成为中国佛教界的一般论题。然而什么是生,什么是死,大家似乎并不想正确的去认识,所以不免有以讹传讹的传说流行。  相似文献   

4.
在寺院里,经常听到的就是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念者无意,听者有心,有读者来信询问佛教徒为什么总是要把这句话挂在嘴边,“南无阿弥陀佛”又是什么意思?  相似文献   

5.
《论语·里仁》的“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一句,牵涉到“君子、小人”之别和“义、利”之辨,可是,这句话到底什么意思?目前,还不能说已经解释清楚了。汉代以来的各家注解,虽算不上歧说纷纭,却也有些不同的说法。现在知道最早对这句话作出解释的是西汉时的董仲舒,《汉书·董仲舒传》:“夫皇皇求财利常恐乏匮者,庶人之意也;皇皇求仁义常恐不能化民者,大夫之意也。”《汉书·杨恽传》引用作:“明明求仁义常恐不能化民者,卿大夫之意也;明明求财利常恐困乏者,庶人之事也。”董氏说的正是“君子、小人”之别和“义、利”之辨,后人在解释“君子喻…  相似文献   

6.
言语行为理论是英美日常语言哲学的重要学说。近年来,经美国哲学家塞尔(J·Searle)等人的发展,这个理论的部分内容已经成为现代逻辑的一个新分支。所谓“言语行为”是指对话语意谓的内容有所实践的语言活动。英国哲学家奥斯汀(J·Austin)发现日常语言中的许多语句都有这样一种性质:我们一边使用这些语句,一边就实践了语句中动词的某种用意。他把这种叫“行为句(Performatives)”,其中的主要动词叫“行为词”。例如,“我向你保证”,“我警告你以后别再违章”,“我答应你的要求”。人们说出这些句子的时候,同时也在履行着句中的涵义,即做出“保证”,发出“警告”,表达允诺。行为句不同于叙述句(Constatives),后  相似文献   

7.
王孺童 《法音》2005,(5):23-29
别时意趣,作为佛陀方便说法的四种意趣之一,其与净土教之间的论争,已经有千余年的历史。理清二者之间的内容与关系,不仅可以使我们全面了解别时意趣的本义,而且更有助于正确认识净土教思想。那么,什么是别时意趣?别时意趣的本义到底是什么?就成为最基本,也是最为关键的一个问题。一、意趣与四种意趣(1)意趣意趣,简称为意,指佛陀说法所别有之言外之意。世亲《摄大乘论释》(陈本)卷六:“如来心先缘此事,后为他说,故名为意。”《摄大乘论释论》(隋本)卷五:“若世尊心有所在而说者为意。”《摄大乘论释》(唐本)卷五:“谓佛世尊,先缘此事,后为他…  相似文献   

8.
心穷     
时下有两句话颇为流行,一句是“穷得光剩下钱了“,另一句是“端起碗吃肉,放下碗骂娘“。这并不完全是有钱人的显摆,两句话的意思几近相悖,却印证了同  相似文献   

9.
平凡之路     
邢铁夫 《天风》2018,(11):17-18
前些年,歌手朴树的一首《平凡之路》深深打动人心。里面有这么几句歌词:“向前走,就这么走,就算你被给过什么;向前走,就这么走,就算你被夺走什么;向前走,就这么走,就算会错过什么;绝望着,渴望着,也哭也笑也平凡着。”这几句歌词给我的内心带来很深的触动。  相似文献   

10.
上期本栏选载了《法句经》中的一偈:“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不少读者纷纷来信,认为用这条标准去衡量“正信”与“迷信”的区别十分准确也十分方便。同时有读者指出,确实应该分辨什么是“众善”,什么是“诸恶”。值得注意的是,佛教批评的诸恶,并非仅指“罪大恶极”,它更强调一些基本的东西。例如佛教认为世间有“三恶”,即不接纳善言;常怀嫉妒;见到不如别人处,不能做到不耻下问。这三条被称为“恶”会使有些人感到意外。在他们看来,这都是个人小节。其实,读者诸君细想想,倒有不少大乱子是从这“三恶”引发的呢!若果能听人劝善、见贤思齐、不耻下问,又能成就多少好事。由此可见,人在世上有许多烦恼,皆因不知不觉作了“恶”而造成。于是会有人说,社会太复杂了,要想不离人世就做个好人、做个觉悟者,是不是不太可能? 为了与这些朋友共勉,我们又选了一句释迦牟尼的偈语,奉与诸君。大家有什么体会,欢迎来信与我们一述。同时也欢迎读者自选“菩提一叶赠与本刊,如果选用,将注明您的择句之功。  相似文献   

11.
一位清秀的女孩走入心理咨询室,看着她憔悴的面容,知道她心中必有难言的苦楚。“我能为你做点什么?”一句关切的话语,她顿时泪如雨下:“章老师,请你帮帮我。”说着她递过来一封信。  相似文献   

12.
“你们最喜欢家长什么?”“平时不多唠叨,而当我们心里有事时,他们——”“说得上话!”“解得了闷!”……这是笔者在一次学生心理调查中接触到的较一致的回答场面。的确,“心病要用心药医”。但这一俗语只说了个头。什么是最简便有效的“心药”?我试给上面的俗话加一句:“最好心药是心语。”把“心语”交给孩子吗,你不妨这样“说”:  相似文献   

13.
请你别说话太多,侃自己“英雄”很容易,可惜她们不一定相信。最好多听听她们说些什么。  相似文献   

14.
中国有句新民俗:五十年代人人炼钢,六十年代人人开荒,七十年代人人下乡,八十年代人人解放思想,九十年代人人经商。由此看来,中国的确是一个“一马当先,万马奔腾”的国度。高校大学生终也挡不住滚滚商潮的诱惑,他们身在“象牙塔”,心在“商海”中,追波逐浪,粉墨登场,忙得不亦乐乎。“下海热”、“打工热”一时拼凑成了校园中最为流行的主题曲。有南下广州北上黑龙江的准“倒爷”;有卖故  相似文献   

15.
一男子送恋人回家,走到一半路,下雨了。女的说:“下雨了,别送了,你回去吧!”如果男的真的转身回家,女的会很失望的。男的耸耸肩,笑着说:“下小雨,没关系,雨中散步最有情趣。”女的听了,心里甜丝丝的。女方一句“你回去吧”,就属于“言外期待”,其实是希望对方再送送自己。  相似文献   

16.
释宗宙 《法音》2021,(3):70-71
一、观察修和止住修的关系“南无观世音菩萨”这一句圣号,含摄了无量的法义。正如禅宗参“念佛是谁”一样,若能体悟“观世音菩萨”圣号的深义,则对我们的修行有巨大的助益。所谓“修”,实际上可分为两种修法,即止住修和观择修。如果我们是以止住修为主时,则不应去思择观世音菩萨的意思是什么,他是怎么“观”的,“世音”是什么意思。  相似文献   

17.
要青年“参考”什么殷国安我不会唱流行歌曲,却依稀记得一句歌词叫“外面的世界很精彩”。我们一般工作人员,又如何知道“外面”的世界呢?那办法就是看报纸兼看电视。如果自吹一下,也叫做“秀才不出门,全知天下事”吧!果然,报纸上就有很精彩的东西。手边是1995...  相似文献   

18.
《荷泽神会禅师语录》(以下简称语录或神会语录)第五十五节中有一段话叙述慧能身后之事。该语录云:“殿中丞韦璩造碑文,至开元七年,被人磨改,别造文报镌,略除六代师资相授及传袈裟所由。其碑今见在曹溪。”铃木大拙在“所由”一句后校注说,“除当作叙。”笔者以为,此处“除”字无误,除、叙虽只一字之差,却意义迥异,有关一段非常重要的史实,故不可不察。  相似文献   

19.
虽说现代的爱情被蒙上了现实喧嚣的保护膜,终究还是有许多少男少女努力追求着真爱。“不完美的事物才值得人们去不断追逐”,伴着一句句的歌词“没有什么会永垂不朽“”成千上万个门口,总有一个人要先走”,无数个或轰轰烈烈、缠绵悱恻,或平平淡淡、韵味无穷的爱情故事,都以青涩的果实而告终——当爱情成为永恒主题的同时,失恋也就成了永久的问题。你是否还是痛不欲生,你是否还是“痴心不改”,你是否还是希望对方“回心转意”?然而,该走的终究是要走的,一切已经不可能了,就给自己10个放手的理由吧。一、“赎”回单身心理学中有一种升值规律,即…  相似文献   

20.
实际上,学佛有赵州禅师说的“吃茶去”一句话就够了,吃茶以后就行脚,明白了道理就去实践,把握自己的心。由于是生活禅,我们把它放在生活中去阐述,使它更有生命力与说服力,其实到最后还是一句“吃茶去”。 不解决转变思维观念的问题,学佛没有意义。有个例子,在一个寺院里,有一位发心在客堂收布施的老人家,他总是告诉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