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在各方面越来越全球资源共享化的二十一世纪中,现代服装设计在表达当代人的审美情趣的同时,必然或隐或显地表达古代传统文化中有活力的价值取向和认知经验,《考工记》作为中国春秋时期记述官营手工业各工种规范和制造工艺的文献,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精神中讲究应天之时运、承地之气养,人与自然相通融合的审美宇宙观,它开创了具有典范性和普遍性的造物审美原则,尤其是书中提及的"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的先进造物思想对现代服装设计有着相当的借鉴价值和指导意义。分析了《考工记》中天人合一的设计理念,提出中国当代服装设计师应当秉承历史的使命,传承传统艺术精神,结合现代技术手段和理念,塑造风格浓郁的个人设计作品。  相似文献   

2.
《考工记》是举世闻名的世界名著,是最早的手工艺著作。其崇尚"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的设计美学,非常前卫,是一个时代设计的突破,也预示着那个时代设计者的睿智。其中,"天人合一"的设计理念在《考工记》中的"钟氏染羽"和"氏丝"两个章节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它们分别记载了服装的染色工艺和练丝工艺,不论从精巧的工艺,还是严谨的工作态度上来说,都是服装业质的飞跃,对现代服装设计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3.
作为我国第一部手工艺技术汇编,《考工记》是一部记录古代科学技术与手工艺的重要作品,其中蕴含着丰富的工艺学和器物思想。《考工记》中记录了朴素的工艺技巧,分析东周"百工居肆"时期物质文化生产生活中所体现的"中和之美",而"中和之美"对于"百家争鸣"这上层建筑的哲学抽象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考工记》涉及宫城设计的有"匠人建国"和"匠人营国"两节.虽只有两百来字,但它却是现存最早的城市建筑及其规划方面的史籍之一,对后世的影响很大.研究中国古代建筑独具一格的特点及其背后蕴含的丰富的设计思想,《考工记》无疑具有重要的价值.本文试从宇宙观、礼治制度和重农业的观点等方面,对匠人建国、营国的设计思想作些探讨.  相似文献   

5.
创办于20世纪的包豪斯学校,自成立以来,就在设计界掀起了一场浩浩荡荡的现代主义设计运动。分析中国建筑设计在包豪斯设计理念影响下在不同时期的变化趋势和具体表现,评估包豪斯思想对中国现代建筑设计产生的影响,为未来中国现代主义建筑设计发展提供意见参考。  相似文献   

6.
《乐记》受到了《荀子》和《易传》的影响,由此形成了两种根本不同的美学观。其中源于《荀子》一系的美学思想以现成性的世界为哲学基础,认为音乐的源泉在于心与物相感,而源于《易传》一系的奖学思想则以生生性的生活世界为哲学基础,认为音乐以生活世界的本体为源泉。在以西方主客二元文化为主导的现代语境中,现代人对源于《荀子》的美学思想有明确的理解,但对源于《易传》的美学思想却发生了十分严重的文化“误读”,以致于多数现代学者将其全盘否定。其实,只有来自《易传》的美学思想才是《乐记》理论的精华,它真正代表了中国美学的精神,是西方传统文化难以解读的中国学术思想,是中国人对世界文明的独特贡献。  相似文献   

7.
《庄子·达生》“以天合天”的设计思想,必须结合《周礼·考工记》“梓人为筍、虡”的相关记载以及中国古代工匠文化传统加以理解与验证。“■”是悬挂钟、磬之类大型组合乐器的木质结构,具有“承重”与“发声”的双重功能,雕刻猛兽作装饰,从而收到“击其所县而由其虡鸣”的美学效果。树木的原生形态与“■”体装饰动物之间天然的相似性,尤能凸显其“拨尔而怒”的猛厉神态。这种“以天合天”的设计思想受到先秦儒家与道家的双重思想影响:一方面,继承与发展了中国古代“审曲面势”的工匠文化传统,亦遵循儒家“天工”与“人工”完美结合的“知者创物”思想原则;另一方面,也是老子“大制无割”的政治思想在造物活动中的逻辑延伸,而且与庄子“天地有大美而不言”的哲学有着更为密切的思想关联。  相似文献   

8.
在《存在·真理·语言—海德格尔美学思想研究》中,张贤根认为,海德格尔的美学思想揭示了现代美学思想的存在维度,并把现代美学思想建基于其上。对海德格尔美学思想整体及其各个部分之间内在关联的把握,凸显出作者超出一般学者的哲学素养与思想能力。作者采用现象学显现的方法,从敞开的层面来言说和把握海德格尔美学思想,为海德格尔美学思想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9.
日本《现代与思想》季刊,连续三期刊载了以《斯大林主义研究》为主题的大型学术讨论会的记录,对斯大林的思想和实践,从哲学、政治、经济、法学、美学及其国际影响等多方面进行了探讨。下面是同哲学思想有关的点滴材料。转折  相似文献   

10.
先秦时期特殊的诸侯纷乱历史阶段,孕育了百花齐放的城市规划思想,主要包括《周礼·考工记》《管子》《商君书》等作品的主要思想,涉及城市形制、规模、选址、管理、产业等诸多方面。这些思想对当代城市规划产生了深远而长久的影响。这些规划思想各有侧重,在服务对象、精英规划、多层面影响这三个方面又有极大的相似性。在当代的城市规划中,要更加注意对这些思想的传承利用,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相似文献   

11.
近代学者王国维在他的《古雅之在美学上的位置》中把"古雅"提出来作为一个美学范畴,使之成为中国美学从传统走向现代的一个转折性概念。中国近现代美学思想主要来源于西方的各种思潮,而在经历了一个世纪的美学理论探讨和艺术实践后的今天,特别是经过开放后近20年的探索与研究,我们回到中国现代美学的起点,重新审视"古雅"的基本性质,对我们研究和探索中国传统美学和艺术的发展是有启发意义的。  相似文献   

12.
宗教都讲“真善美”,研究宗教应该从这三者的统一上来考察其文化内涵,但学界真正从其美学思想的角度研究宗教内在的文化特色者少,而道教美学研究正在起步。道教思想中反映出来的,以老、庄道家美学思想为基础的宗教美学思想意识,实际上是近二千年来中国人美学思想的一个特定的分支,是中国传统美学思想史不可忽视之重要部分,包含着中国人传统的美学意识、美学观念,体现着中国人具有民族特色的“爱美之心”。同时,道教作为中国土生土长的传统宗教,明显保留了更多的文化传统和民族特色。《道德经河上公章句》认为大“美”在“生”,而“生”即“道”;《南华经》认为“至道”才是“至美”;《太平经》有“出真文”,“除邪文巧伪”的美学观点;《抱朴子》有“非染弗丽,非和弗美”的推崇艺术美的说法;《化书》有“忘手笔而知书”和“师心”的艺术创作论;《本相经》有“随染即著”艺术美论等等,加上《玄珠录》、《坐忘论》、《水云集》、《悟真篇》、《初真戒说》……等道书所蕴藏的丰富美学观点,构成了一部从语言表达到思想内容都十分富于中国色彩的、富于发展性的宗教美学思想史。中国道教美学思想不仅源远流长,而且别具特色,继道家美学思想之后,自汉代以来,同佛教一样,一直以宗教文化形态影响着中国人的美学思想  相似文献   

13.
随着设计的普遍化,蕴含在设计中的美学力量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在中国,设计美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总体来言并不成熟,对中国传统美学的深入探究更是缺乏。文章从设计美学的角度对虚实相生的园林构建手法进行研究,分析其蕴含的思想内涵和审美意趣,从而学习中国传统的设计智慧,逐步厘清自身的文化模式和美学形态,为现代设计服务。  相似文献   

14.
2010年9月,李泽厚先生80岁寿辰。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美学室、《世界哲学》编辑部、《读书》编辑部和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跨文化研究院联合主办的“李泽厚思想学术研讨会”在京召开,国内外30多名专家学者及40多名在京博士、硕士研究生共聚一堂,就李泽厚的美学创构、思想阐释、学术方法及文化涵义等展开深入探讨,其间屡屡涉及中国现代美学的历史担负以及中国文化精神的现代命运。  相似文献   

15.
中国传统美学中的审美追求潜移默化地影响着现代广告设计思想,而广告设计思想反过来又影响着传统民族审美观念。在广告设计方面应该“立足中华,面向世界”,既要尊重民族艺术的独特性,体现中华民族的审美心理,又要反映现代人的内在精神追求。在广告艺术的设计中,我们也要“寻根”,寻找我们民族传统文化中为其他民族所不具备的思维优势和独特传统的美学理念。  相似文献   

16.
一 中华美学精神渗透于中华传统美学思想之中,是中华优秀传统美学思想的本质和特点的集中体现.传承和弘扬中华美学精神,需要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将中华优秀的传统美学思想与中国当代文艺实践和美学理论建设相结合,用新的观点和方法对传统美学思想、命题、概念、范畴给予科学阐释,并赋予新义,使其紧密结合当代实际,具有时代内涵,实现其创造性转化.  相似文献   

17.
郭昭第教授"中国智慧美学三部曲"(《中国智慧美学论要》《中国抒情美学论要》《中国叙事美学论要》),立足世界美学视域,分别对中国智慧美学精神,以及颇具特色的抒情传统和叙事传统进行了理论梳理,特别是对中国美学无所执着、平等不二和周遍含容等智慧美学精神的阐释,对人们重新发现和深入认识中国美学精神、提升对中国美学的理论自信和国际影响力有重要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8.
"儒道互补"最早是李泽厚在《美的历程》中提出,后来在《华夏美学》中被确立为中国美学史观。"儒道互补"命题被广泛接受,但在接受中存在着误读。经过进一步梳理可以发现,"儒道互补"美学史观具有独特而丰富的内涵:其前提是儒道思想的同一性,实质是儒家主干,以道补儒;动力是儒道思想对屈骚传统、禅宗美学和近现代各种美学思想的兼收并蓄,"自然的人化"观是其现代转化形态。"儒道互补"美学史观的这些内涵与诸多学者所谈及的强调儒道之间差异、儒道之间平等、与屈、禅思想无关,只局限于中国古代美学思想而与近代人性解放和西方美学几乎无关的"儒道互补"思想完全不同。正本清源有助于深化对"儒道互补"这一重要且复杂问题的认识。  相似文献   

19.
《考工记》既是我国古代第一部总结手工业生产工艺的典籍,也是我国音乐史上最早记述乐器制作工艺技术的著作。笔者通过学习,深刻认识到齐国乐器制造业在当时社会经济中所处的地位、科技含量及品牌效应所带来的市场空间,从而坚定了继承与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信心和决心。  相似文献   

20.
作为西方现代最有深度也最有争议的哲学思想家之一的海德格尔,其思想分为两个重要的时期:前期其思想代表作是《存在与时间》,主要以追问"存在"为主;后期思想代表作则是《艺术作品的本源》,通过对艺术本源的追问,从而做出对真理的解答。在探讨海德格尔的存在论美学思想时,首先应该知道海德格尔的存在论美学将诗论和艺术论置于其存在论视野中,正因为如此其美学思想具有了新的理论维度。所以探讨海德格尔的美学思想,必须要深入理解和探讨存在论、诗论和艺术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