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敬爱的宗怀德主教离开我们回归父怀已十年了,十度春秋却丝毫没有磨掉我们对他的怀念之情。他慈祥的笑容和铜钟般的山东乡音历历在目,回荡耳畔。  相似文献   

2.
上海南汇区天主教“两会”负责人杜仁元神父,在常人的眼里是一位再普通不过的天主教神职人员,但在教友群众的眼中,他就是一位称职的好司铎。杜神父初来南汇之时,南汇还是属县建制,他以五旬的壮年,默默地在主的园地里“耕耘”,使得堂区的各项工作渐成规模,为主作出了见证。当南汇撤县建区时,杜神父已跨入了六旬之列,但他仍勤恳地工作,终于使得堂区工作又同区属要求匹配起来。杜神父处处以吾主耶稣为楷模,处处以国家利益为准绳,处处  相似文献   

3.
布依族先贤莫健先生与世长辞四年多了。虽然他离我们而去,他耿直、豪爽的性格,铿锵有力的话音,敏捷的思维,他的音容笑貌、举手投足似乎还萦绕耳畔眼际。莫健先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热爱少数民族、热爱布依族。在他任贵州省布依学会常务副会长后跑上跑下、积极协调,为布依族经济、社会、化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由于工作上的缘故我与他交往比较多,常常想起往事,有时闭上眼睛就想起他,甚至有时还梦见他。  相似文献   

4.
百岁老人爱国神父纪元凯,山东省蓬莱县四区(今南王乡)纪家村人。1988年2月9日于江苏省武进县东青天主堂溘然长逝,享年101岁。我认识纪神父还是在1950年春天。那时我在苏南常州专员公署工作,出差到武  相似文献   

5.
张文良 《法音》2023,(3):47-49
<正>惊闻星云大师圆寂时,我正在日本京都访学。看着窗外飘着漫天雪花,顿感朔风呜咽,天地含悲。与大师交往的片断如一幕幕立体电影的画面,重新浮现在脑海里。我第一次仰瞻大师的风采是1989年3月,星云大师率“弘法探亲团”访问大陆。大师的这次行程中有一场在北京图书馆举办的“禅学与人生”的佛学讲座。  相似文献   

6.
田家乐 《天风》2005,(11):50-50
2004年,河津市基督教两会在神的眷顾和带领下,在市政府和民宗局等有关单位的大力支持和全市广大信徒的积极努力下,建成了一座占地12亩集培训、办公,崇拜为一体的综合大楼,附设仁爱敬老院一座。总投资近400万元,能容纳2000人崇拜的大教堂和能入住48人的敬老院。竣工后两会于9月7日-11日举行了隆重的教堂落成感恩典礼。一年来,特别蒙神祝福和带领,神不仅把信她的人数天天增加给教会,而且对入住敬老院的老弱病残及时医治和安慰。作出了荣神益人、服务社会的美好见证。  相似文献   

7.
我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先生,当过两任总统,做过陆海军大元帅,却从不谋取私利,其高尚道德传为美谈。  相似文献   

8.
《法音》1992,(9)
原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政协副主席、自治区佛教协会会长宫明·姜巴曲日木圆寂已五年了。虽然时隔数年,但他的音容声欬宛然如在,其一生爱国爱教的风范历历在目。特撰此文,聊表怀念之情。宫明·姜巴曲日木一九三二年十月五日生于乌苏县土尔扈特部落一个贫穷的牧民家庭。三岁时被认定为八世宫明活佛的转世灵童,迎请至和静县巴仑台黄庙供养。从此在黄庙学习藏传佛教的经学仪规,度过了他的青年时期。  相似文献   

9.
《法音》1989,(4)
1987年中国佛协在北京开会,适逢藏历新年,大会特为藏族代表们,举行了一个茶话会。会上班禅大师慷慨激昂地用藏语作了长篇讲话。我建议译成汉语。赵朴初会长风趣地也是郑重地说:“不用翻了,我完全听懂了。大师的声音,就是爱国的声音,就是团结的声音。”是的,“团结”,“爱国”,是大师伟大形象的缩写,是大师一生业绩的概括。让这洪钟一般的声音,春雷一般的声音,永远回旋在大地上空,震撼着每个热爱祖国的人的心灵吧。当时在会上云南代表团献了一幅画屏,  相似文献   

10.
净根 《法音》1996,(11)
茗山老法师二三事净根因老法师的常随侍者有事他往,故我有因缘做他老人家的临时侍者,侍奉左右。在朝夕相随的日子里,我发觉:他老人家的一举一动都体现了佛法的精神,他是将佛法溶进了日常生活的一举一动之中,这种无言的教化时常令我感动。在此我仅列举二三小事,以飨...  相似文献   

11.
阿不都热西提阿訇,74岁,原籍吐鲁番,1954年来乌鲁木齐市水磨沟区六道弯煤矿,现任该矿清真寺的伊玛目。 他热爱祖国,遵纪守法,认真执行国家的政策,在维护民族团结,促进生产发展,安定社会秩序,教育下一代等方面,协助政府做了大量工作。赢得了威信,受到当地有关部门和广大群众的好评。下边是他的主要事迹:  相似文献   

12.
日本发动珍珠港事变时,张维笃主教那时还是神父,任山东兖州小修院院长。兖州的德籍主教舒德禄为了取得日寇的欢  相似文献   

13.
毛泽东与佛教二三事本刊通讯员陈耳东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毛泽东,生前在谈述他的世界观演变过程时,曾不止一次地讲到宗教对他的影响。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他运用马克思主义宗教观解释宗教现象,对待宗教问题,为党的宗教政策的形成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下面就毛泽东与佛...  相似文献   

14.
杨仁山居士(1837~1911),名文会,安徽石埭县(解放后改名广阳镇,并入太平县。)人,是清末“复兴中国佛教之先导”,人称“深柳大师”。他对佛教的研究、弘通、出版等事业的卓越贡献,是众所周知的,此不赘述。这里只想就杨老的一些琐事作一介绍,以便更全面地了解杨老的为人。一、国事青少年时期杨老聪明颖悟,“十四能文,雅不喜举子业。”中年以后,专心学佛,但没有忘记利物济世。象当时所有的有  相似文献   

15.
我与马坚先生第一次见面是在1958年。那时我正在埃及开罗大学学习,马坚先生以中国人民亚非团结代表团团员的身份,参加在开罗举行的第一届亚非人民团结会议。中国代表团团长是郭沫若先生,代表团团员中还有达浦生阿訇。  相似文献   

16.
正已不记得第一次见到傅先伟长老的准确时间,只记得是1995年夏天。那时我在金陵协和神学院读书,回上海过暑假期间,傅长老约我去市基督教两会谈话,神情严肃地询问我的学习情况,嘱咐我要尊敬师长,努力"装备"。毕业后,我回到上海教会工作,对傅长老的了解也多了起来——落实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恢复礼拜活动  相似文献   

17.
甘肃省康乐县康丰乡初级民族中学的教学楼,拔地而起。这所建筑的一砖一瓦,都凝聚着关心家乡教育事业的拜玉凤的一颗赤诚之心,倾注着她对家乡孩子们的爱。拜玉凤是甘肃伊斯兰教虎夫耶第十四代穆夫提马孝的遗孀,中国伊斯兰教协会常务委员会委员。她在十年浩劫中,深受迫害。其后,宗教政策贯彻落实,她得以彻底平  相似文献   

18.
光阴似箭,往事苍茫,有些事记忆犹新。1970年10月朱谦之忽患半身不遂脑溢血症,留医同仁医院。1971年5月30日病危,只有4克血。医生说:“该输血,但无血可输,就打针吧,回家舒服些,可来门诊。”要朱谦之出院。我想国家设医为救死扶伤,怎么要病危的人出院?赖着不肯走。恰巧有一位女医生问我:“老先生怎样?”我说:“不好,该输血无血可输。”那位医生说:“有,有,有,血库有血。”不过医院里有关同志说:输血要机关证明病人无政治问题。我就打电话告诉陈光辉同志。她赶来医院,要求抢救。她说:朱谦之先生在“文革”中无问题,还有许多事…  相似文献   

19.
去年盛夏,我与李俊堂、安建华二同志在五台山博园审核《五台山志》初稿。在此期间,禧元法师的弟子常善法师来看望我们。在交谈中得知他的尊师禧元法师近日于黑龙江省大庆市圆寂了。听到这个恶噩,我不由自主地产生了哀悼之心。  相似文献   

20.
马继高同志匆匆地走了,我为失去一位好友而悲怆。我和他的相识,是在回民学院和中国伊斯兰教经学院一同执教时开始的。继高,四川成都人,他曾对我说:他的祖父马正江是当时声名显赫的武术师,他自6岁起,便随祖父习武。那时他常想,练好身体,长大以后,好为咱回回多办些事。后来,他渐渐地喜爱上了文学,便弃武习文。这就为他一生精力充沛地从事繁重的文化教育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