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元朝是我国历史上一个强大的朝代。在元太祖成吉思汗率领蒙古大军驰骋在欧亚大陆的同时,也开辟了东西交通的新纪元,使元朝成为中国历史上与西方交往最为频繁的时代之一。“蒙古人,——从亚洲的一端开辟了一条宽阔的道路,在他们的军队过去以后,他们把这条大道开放给商人和传教士,使东方和西方在经济上和精神上进行交流成为可能”。随着蒙古帝国的崛起,东西交往的欧亚大道被重新开通,这为天主教在中国的传入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2.
在揭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运动规律及历史命运的过程中,马克思开辟了一条独特的理论创新道路,霍克海默后来称之为"哲学与社会科学的联盟"。在当代西方,法兰克福学派、"英国马克思主义"以及20世纪后期的西方主流社会理论家,以各自不同的方式继承或者借鉴马克思的理论创新道路,将之与资本主义发展新阶段的实际、具体民族国家的思想文化传统有效结合,使之获得生机勃勃的当代转化,产生出丰硕而影响深远的创新成果。对马克思的理论创新道路及其当代西方效应进行深入分析,有助于我们探索建立符合新时代中国国情的理论创新道路。  相似文献   

3.
公元13世纪初蒙古首领成吉思汗吞并了驰骋在中亚大草原上的其他部落,建立了强大的联盟,并且开始将他们的力量向各大文明城市中心推进。1258年旭烈兀攻陷巴格达,成立了新王朝伊尔汗王朝。由此,一个强大的蒙古帝国成立。国家强盛,随之而来的就是经济文化的繁荣,元朝政府积极制定经济政策,国内鼓励手工业农业,各类精美手工艺品齐聚中心城市,琳琅满目;国外,积极推动与周边各国及西方的经济文化来往,通过丝绸之路将中国的瓷器、丝绸以及其他各类精美的手工艺品推向世界,将西方的一些精美的艺术元素融入到我们的文化之中,使元代的工艺品贸易活泼多样,也使元代的艺术市场丰富多彩。  相似文献   

4.
站在新时代历史方位上,以唯物史观回顾伟大的五四运动百年史、新中国建立70年历史、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40年历史,我们将发现贯穿其中的一条主线即是对新现代性的中国道路的探索。新现代性的中国道路包括革命道路和发展道路。对新现代性的中国发展道路的实践探索,成为新中国70年历史聚焦的主题。作为新现代性的中国道路的哲学表达,唯物史观的中国逻辑深刻的解答了"马克思之问"和"列宁之问",指引着新现代性的中国道路,既超越了西方资本经典现代性道路,也超越了前苏联社会主义的经典现代性道路,以中国方案开辟了人类新文明路向。  相似文献   

5.
阿尼哥与元代佛教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文化史上,元朝的文化可谓独放异彩,元朝统治者独好喇嘛教,奉为至上,尊其首领为帝师,使西藏宗教冲击着元朝社会,这一时势表现在艺术上尤其突出。元帝为使喇嘛教在内地得到广泛传播,特地请来西域工匠,为喇嘛教大兴寺塔,广作佛事。这样不仅使内地的佛教艺术面貌为  相似文献   

6.
本文试图截取“西方易学”的三种重要研究路径,对其发展历史和具有代表性的研究论著做简要慨述,在此基础上探讨他们在《周易》文本性质、作者、经传关系及历史诠释上的差异,从而表明,“西方易学”作为西方学术和思想的组成部分,在中西交流的背景之中,是如何根植于西方文化背景之中的.而他们对《周易》的探讨又超越西方文化本身,进入到人类生存基本问题的探讨.  相似文献   

7.
从人类全部历史上来看,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的关系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目前流行全世界的西方文化并非从来如此,也决不可能永远如此。这是因为东方的思维方式,东方文化的特点是综合,西方的思维方式、西方文化的特点是分析。近年来,自然科学界和哲学界发生了一场争论:物质真是无限可分吗?赞成这个观点的人占绝大多数,他们相信庄子的话“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如果真是这样的话,西方的分析方法,西方的思维方式,西方的文化就能永远存在下去,越分析越琐细,西方文化的光芒也就越辉煌,以至无穷。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这条人类历史发展启示的规律,就要被扬弃。反对这种物质无限  相似文献   

8.
正"丝绸之路"主要用于描述历史上中国和西方之间的地理交通,尤指汉代中国和罗马帝国之间有关丝绸贸易的一条穿越欧亚大陆的通道。这条道路犹如沙海上的行舟,把东西方文明连接在一起。从此,东西方在经济、宗教、艺术、文化等方面实现了广泛而持久的交融互通,呈现出不同文明之间交流互鉴、兼收并蓄、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9.
从张之洞、吴汝纶经学课程观看清末儒学传统的中断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清末新政教育改革使传统上处于核心地位的经学课程失去其重要地位 ,致使儒学面临中断的威胁 ,这是与权力中心接近、受经学熏陶的官绅亲手从正反两面促成的 ,他们在情理上必然处于紧张对立状态 ,在理性上吸收西方知识 ,在情感上对经学依恋不舍。通过对历史发展的理论预设和对张之洞、吴汝纶经学课程设置观的典型分析 ,既可以揭示他们心理趋向的异同 ,也可以反观中国近代文化发展的内在线索。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绘画史上,元朝是鞍马画极为盛行的时期,许多画家之所以能入仕元朝与他们的鞍马画有着密切的关系。受夷夏之辨等传统观念的影响,出仕元朝的画家一直受到当世和后世的非议。本文拟以赵孟頫、任仁发家族为例,对出仕元朝画家及其鞍马画艺术进行探究并给以公正的艺术评价。  相似文献   

11.
明朝末年,随着新航路的开辟,耶稣会传教士来到他们梦寐以求的东方。由于政治历史的原因,耶稣会传教士踏上中国内陆的第一站就是肇庆,肇庆也就在不经意间成为了中西文化交流的起源地。他们以“外来者”的视角介绍肇庆的地理位置和自然风光,阐述中国人喜欢送礼和收礼的习惯、天圆地方的天下观以及中国人对待外国人的敌视态度,以及作为中国的特使出访罗马天主教廷向西方介绍南明永历朝廷情况等等。这些耶稣会传教士对明末肇庆的记录既是海外文献记录中国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西文化交流的重要历史见证。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历史哲学研究已经得到了史学界和哲学界的重视。《世界历史》及《史学理论》等一些刊物开辟了有关史学理论与方法论等方面的栏目,《哲学动态》从1988年开始系统地介绍了自维科以来西方历史哲学的代表人物及其观点。本文现将近年来国内历史哲学的研究综述如下,并简单地谈一下目前研究中尚待注意的问题,以期有助于今后国内历史哲学的研究。一、历史哲学的涵义之争伴随着对西方历史哲学的介绍,国内学者存在的分歧首先表现在对历史哲学这一概念的  相似文献   

13.
陈曙光 《哲学研究》2022,(3):5-15+125
历史转变为世界历史,才有了普遍意义上的人类文明。西方开辟了世界历史,主导建构了服膺西方利益的人类文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既从道义上宣判了西方定义的人类文明的非正义性,又从历史主义维度承认了其进步性。世界社会主义力量的崛起,为人类文明的重建提供了一线希望。但是,在西方力量占据绝对优势的世界中,人类文明的重建在实践上是艰难的。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确立一种与世界大变局相适应的人类新文明,是全世界的唯一选择。重构人类文明的根本旨向在于超越西方性走向人类性,超越非正义走向正义。在不确定的世界中寻找确定性,中国贡献的文明方案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是一种可能的新文明类型,是当今世界重建发展理性、治理理性、交往理性、安全理性的基本遵循。新的终将突破旧的,人类新文明终将自觉参与世界历史的理性塑造。  相似文献   

14.
在西方的一般观念上,“宗教自由“被视为现代民主制度下个人权利的重要体现甚至是首要体现.追溯历史,“宗教自由“的口号,是欧洲启蒙主义时代从受到政治、宗教双重压迫的资产阶级当中产生的.他们要求在信仰生活上摆脱“国教“或传统主流教会的歧视和压力,乃至形成新兴移民国家美利坚合众国诞生的契机.在历史上不乏宗教战争、宗教迫害的西方世界,在通过宪法第一修正案固化了历史反思的美国,他们对于“宗教自由“理念的特别珍视,是不难理解的.这种理念以及据之而制定的法律,保障了西方资本主义社会在历史文化连续性基础上的精神支柱的稳固,又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世界性发展,推广成为代表西方价值标准的强势话语,以至“宗教自由“似乎成了超出其他一切原则之上的绝对自由,成了不可人为设限的“天条“.……  相似文献   

15.
李聪 《天风》2018,(7):27-28
把体面给予那些有缺欠的人圣经作为历史上翻译和出版次数最多的书,早在公元前14世纪就记载了有关残障的观念。美国著名学者柯克和加拉格尔认为,是圣经的广泛传播促使西方历史从歧视、虐待残障人士转变为同情和保护他们。笔者通过对和合本圣经进行文本分析.  相似文献   

16.
本文认为卫匡国的历史功绩是:他使欧洲和西方各国人民真正开始认识伟大的中国。用拉丁文撰写《中国历史十卷》、《鞑靼战纪》和《中国新地图集》等三种为十七世纪最科学最真实最具重大研究成就的中国史地学术专著;他为传播和促进中意文化的交流铺平道路。他在罗马教廷出色地捍卫了中国的礼仪,使天主教中国化。为使欧洲各国人民能迅速掌握汉语中文,他又撰写了《中国文法》一书;为中国培养人材,开辟了派遣留学生留学欧洲的新途径。他把中国教徒郑玛诺护送到欧洲深造,成为精通西学的人才。  相似文献   

17.
林红 《管子学刊》2006,(2):87-90
严复以西方的进化论和民主、自由等观念对道家的某些思想作了阐发。他作的这种阐发,实际上是以老庄著作为载体,会通中西思想文化,形成了独特的“以西释中的解读方式,这种解读方式,为近代道家思想的研究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8.
天主教在中国的三次传播□向杨●天主教是由西方传教士传入中国的。传教士第一次进入中国是在13世纪的元朝。1288年,罗马教皇尼古拉四世继位,他原是方济各会的总会长。他获知元朝有来自欧亚的基督教各派的教徒,于是就派遣意大利方济各会会士若望·孟德高维诺作为...  相似文献   

19.
<正>对中国教会牧者来说,教会合一的最大障碍就是跨越宗派的藩篱。他们在积极推进教会合一的过程中,意识到西方的宗派主义不符合中国国情,不符合中国文化传统。尽管他们能够理解西方宗派产生及存在的合理性,但是宗派一旦脱离西方固有的背景便失去了存在的基础和意义,中国教会完全可以抛弃宗派分歧和成见,探索一条适合中国教会的合一之路。  相似文献   

20.
一、从“开放社会”谈起众所周知,南斯拉夫在对内实行“社会主义自治”制度的同时,还实行与世界各国广泛交往的政策。南斯拉夫朋友借用西方的概念,把他们的国家称为“开放社会”。我们认为,南斯拉夫能够做到这一步,表明南工人阶级及其先锋队南共联盟自觉地认识到,思想是没有国界的;又表明他们坚信自己的力量,坚信自己手中握有不可战胜的真理。把社会向外开放这个特点,不仅使他们能在政治经济等方面与世界各国直接交往,受益不浅;而且也使他们在同世界上各种思潮的交流和交锋中,造就一支具有比较坚强战斗力的马克思主义哲学队伍。在历史上,思想没有国界这条定律,早已为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