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1世界观比较--元气一元论与四塔多元论 元气论是中国古代占主导地位的一种自然观,渗透到中医领域中,奠定了中医理论体系的本体论基石.中医认为气不仅是宇宙的本原,同时也是生命的本原.中医的生命观属于生成论,主张变化是产生、消灭或转化.  相似文献   

2.
混元气思想是道教在道论、元气论、精气神论基础上,在道教内丹修炼盛行的宋元明清时期发展起来的重要修道理论.在指导生命修炼上,混元气论比元气论和精气神论有更大的优越性.本文从混元气的思想内涵、混元气是内丹修炼的根本和它的理论发展等几个方面论述其在道教生命修炼上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中国传统自然观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关于万物始基的元气本体论 ;另一方面则是宇宙形式的天人合一论。正是这种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元气本体论和天人合一论 ,才使中医学形成对生命和疾病的认识方式和理法方药的独特体系 ,尤其在中医诊治方法上 ,也无不富有传统自然观的特质。1 中国传统自然观的主要内容及哲学规定性气是中国传统哲学中最基本、最广泛、涵摄丰厚而衍变繁杂的范畴之一。元气论自然观运用于中医理论体系中 ,用来说明生命的物质性和运动性 ,以此进一步阐释人体、人与环境的整体性和联系性 ,力图唯物地论述人的生理现象和病理机制…  相似文献   

4.
<正>缘起论是佛教理论的基础和核心,它阐述了佛教对于生命的构成和本质的看法,由此,佛教建立了消除我、法二执而回归生命本原的解脱之道。在佛教历史上,缘起论经历了业感  相似文献   

5.
太乙救苦天尊是道教先天尊神,其神格约定型于两宋时期。太乙救苦天尊的生命符号内涵表现为:在生成论层面象征着元气,在形神论层面象征着元神,在心性论层面象征着中和。该生命符号蕴含与德为一的养生宗旨、济生度死的养生机理。  相似文献   

6.
傣医以四塔五蕴学说为核心内容来认识人的生、长、壮、老生命过程,将四塔五蕴之间的动态平衡关系看作是生命存在的前提和基础.探讨四塔五蕴学说中的平衡观,对于认识生命本质、疾病终极原因、病机本质及诊疗法度的确立等傣医理论的完善有着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三一最早见诸道经者为《太平经》。敦煌本《太平经》残卷(S·4266)云,“精学之士,务存神追,习用其书,守得其根。根之本宗,三一为主”。《太平经})之三一,具体是指天地人三者合一以致太平与精气神三者混一以求长生。既有政治理想,又有追求长生不死的神仙信仰。《太平经》的作者认为,天地人均由元气演化而成,人的生命存在,为精气神统一的整体,因此,使三者和谐一致即可成为神仙,天地人的合理有序则是实现天下太平的关键。这是道教理论家提出的在本原论意义上的天人合一主张。《史记》其实是三一的最早出入。《封禅书》(《史…  相似文献   

8.
伏羲画卦的神话学考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剑 《周易研究》2004,(1):10-14
通过对伏羲创世神话与<易·系辞>宇宙生成模式的对照考察,认为,伏羲导源于"混沌"、"元气",是宇宙本原和起始的意象和观念,伏羲即是"太极".伏羲创世神话是原始哲学关于宇宙生成论的原型.<易>关于"太极"、"阴阳"、"四象"、"八卦"的概念和对宇宙生成的概括认识是从神话思维的具体表象中抽象出来的,是把神话中的宇宙观抽象化、逻辑化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对人体生命的终极关怀是道家、道教共同的基本取向,阐述生命之理、探究延生之道乃是道人乐此不倦的事业。一代“隐仙”、武当道祖张三丰,一生仙游四方,留下许多道迹道论,清代道仙李西月曾整理《张三丰先生全集》八卷,以示后人,内容极为丰富。其中“重人贵生”的生命意识是其思想中最具影响力和社会价值的成就,也是道教“生命学”园地的一朵奇葩。一、道化性命的生命生成论何谓“生命”?生命如何产生?生命的本质是什么?与儒学的天命说、佛学的空幻说不同,道家、道教均坚持道生合一论。认为,道是万物的本原,是万物之母,所谓“道生一,一生二,二…  相似文献   

10.
柏拉图构造理念世界的过程,就是他建立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庞大的本原论体系的过程。这里之所以使用“本原论”而不用“本体论”是有意识的。为本文阐述方便起见,有必要首先对此加以说明。现在有许多论及本体论的出版物对“本体”的含义颇为模糊,把“本体”与“本原”相等同的不乏其人。实际上,亚里士多德早就对它们作过区分。他为“本原”下了两个定义,一是在《形而上学》第5卷中,在分析了本原(archē)的7种含义后,他归纳道:“一切本原的  相似文献   

11.
在明中叶以来儒者复兴古乐、古歌法的历史背景中,王阳明基于心学理论创制了九声四气歌法作为致良知的重要工夫,在讲会及书院教育中得到广泛流传。阳明歌法以春夏秋冬四气互摄的结构,演绎道体生生变化的丰富节律,具有两层唱法与境界:普通唱法通过调适音声,达到平和气机、怡情养性之目的;深层唱法以音声直入心体本原,呈现心体—元气—元声—天地运化一体贯通的生命结构,体现了阳明学“心物同构互摄、同一运化节律”的宇宙观。阳明歌法的义理体现了儒家以先天心气建构本真世界的一脉传衍。  相似文献   

12.
一、元气是连续形态的物质近15年来,我国陆续有一些研究元气学说的专著出版。其中较重要的,有程宜山同志所著《中国古代元气学说》和李存山同志的《中国气论探源与发微》。这两本书均汇集了有关中国元气学说的大量历史文献,共整理了其思想演变发展的脉络。这两本书都支持了我在《唯物主义的元气学说》(载《中国科学》1995年第5期)一文中所持元气是连续形态的物质的观点:“原子论所反映的主要是物质的不连续的性质,而元气论所反映的是物质的连续的性质,进而探讨了连续和不连续形态间的相互转化。”我国著名前辈哲学家张岱年先生在为…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生物(遗传)-文化(坏境)共同构成论的语境论世界观在发展科学的元理论层面逐渐占据了主导地位,用以解释生命发展系统中深层的多方向、多维度的动态层级结构。由此,发展科学中已经逐渐形成了以辩证唯物主义思想为核心,进而整合语境论和机体论世界观的关联论和关联的发展系统范式。这种包含着丰富语境论思想的关联的发展系统范式可以更好地容纳发展科学中的新数据,为发展科学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哲学基础,为心理学、社会学和人类学中涉及的个体发育和演化问题提供新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刘红卫 《管子学刊》2005,(3):98-104
关于董仲舒哲学体系中“元”的概念,先贤及时贤有不同的理解.元有本原之义,但不能理解为宇宙本原或者元气,也不能简单地理解为时间概念的开始.元具有开始、开端的意思,但如果仅仅停留在开始、开端这一点上,就丧失了董仲舒元哲学的本来含义,而这一点恰恰被学者所忽略.元是存在于天地之前的一种本原性的秩序,它强调“始”、“微”、“正”,强调君主在天人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重视道德动机.元囊括了整个天人体系,天人体系的本原是元,元同时又涵盖了一切秩序.  相似文献   

15.
“元气论”,“道德观”与“独取寸口”脉法的形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元气论”、“道德观”与“独取寸口”脉法的形成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哈尔滨150040)关晓光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二院(哈尔滨150001)侣雪平一、“元气论”:“独取寸口”脉法形成的内在动力在中国古代,“元”和“气”原本是两个独立的概念。“元”有...  相似文献   

16.
中国佛教伦理的理论基础可从佛教伦理内涵的旨趣、价值、自觉三个方面得到论证,即佛教伦理旨趣的根据是其人生解脱论,佛教伦理价值的基石是其因果报应论,佛教伦理自觉的本原是其心性论。  相似文献   

17.
王杰 《中国哲学史》2005,(3):117-123
戴震的元气实体思想是在全面继承以往思想家提出的元气本体论学说及批判理学超验本体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戴震借用传统气、理、道等概念,并引入明清以来实学思潮中的"实体"观念,提出了"阴阳五行,道之实体"的思想,把其元气论建构在坚实的"实体实事"基础之上,构筑了形态完备的元气实体思想,成为其义理之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8.
试论中西医结合发展模式─—由并协走向融入河北医学院(050017)赵晓林,李恩一、医哲一体和医哲分立的并协以元气论为自然观的中国古代宇宙哲学,虽是中医理论建立和发展的基础,但也因二音始终相伴,医学内容未能从医哲一体中分化出来,使中医难于摆脱其笼统性和...  相似文献   

19.
道教素重炼气之法,认为元气为生气之源,气在则神随生,得元气则生,失元气则死。《云笈七签》卷五十六《元气论》中说:“人与物类,皆禀一元气而得生成,生成长养,最尊最贵者莫过人之气也。”又说“人所以得全生命者,以元气属阳,阳为荣;血脉属阴,阴为卫。荣卫常流,所以常生也。”早期道教的内修之术,便首重“爱气尊神重精。”《太平经》卷一百五十四至一百七十中说:“神者受之于天,精者受之于地,气者受之于中和,相与共为一道。故神者乘气而行,精者居其中也。三者相助而治。故人欲寿者,乃当受气、尊神重精也。”又说:“神精有气,如鱼有水,气绝神精散,水绝鱼亡”,  相似文献   

20.
中西文化对中药学研究和发展的影响中国药科大学(南京210009)黄秦康一、中国传统文化影响下的中药研究系统在中国的自然科学发展史上,是以元气为核心的有机自然观始终占据着主导地位。它首先认为,世界的本原是构成客观事物的金、木、水、火、土五大元素,而维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