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新近人们对情绪神经机制的探索中,很多研究成果都在表明,在通常概念下的人的情绪感受中,不仅有那种含有喜厌态度的更严格意义上的情绪成分,还有直接来自各种内外感官上的认知性感知觉成分。本文的目的是运用新近的情绪心理学研究成果,仅以情绪内在体验中的含有喜厌态度的心理成分作为情绪的心理实体,对其的神经—心理机制进行一些尝试性的解释,以期使通常概念情绪感受中的情绪成分和感觉成分更具可辨性。  相似文献   

2.
结合体验采样法和问卷法,分别考察了从252名上海高校大学生中甄别出的100名高、中、低心理弹性者在日常情绪状态和情绪复杂性、情绪调节方式上的差异态势。结果发现,不同心理弹性大学生:(1)在日常情绪状态上存在差异。高心理弹性组积极情绪的总分、强度和频率都显著高于低弹性组;高心理弹性组的积极情绪在日常情绪构成中所占的比重显著大于中、低弹性组。(2)在情绪复杂性的4个维度有不一致的表现。高心理弹性组拥有更高的积极情绪细腻度,3组在其他维度上没有发现差异。(3)积极情绪调节中,高心理弹性组多采用宣泄而少用抑制策略;消极情绪调节中,低心理弹性组多采用认知重视调节。这提示,积极情绪是与个体适应发展密切相关的内部因素,也是促进心理弹性发展的重要资源,个体对积极情绪的体验和觉察对心理弹性有重要影响。针对情绪觉察与调节的指导训练有望提升个体心理弹性。  相似文献   

3.
对982名大学生的依恋、情绪调节策略、元情绪及心理弹性进行测查,考察依恋与心理弹性间关系的内在机制。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结果显示:(1)依恋、情绪调节与元情绪均能显著预测心理弹性;(2)依恋焦虑通过认知重评和元情绪间接预测心理弹性;(3)依恋回避不但直接负向预测心理弹性,还会通过认知重评和元情绪间接预测心理弹性。本研究结果显示,情绪调节策略和元情绪能够解释依恋与心理弹性间关系的内在机制。  相似文献   

4.
情绪复杂性:探讨情绪功能的新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情绪复杂性指个体情绪体验的多样性、广泛性和深刻性。可从情绪觉察能力和混合情绪两个角度测量情绪复杂性。情绪复杂性既受个体注意分配能力, 社会认知技能和某些人格特质的影响, 也与所处情境密切相关。此外, 情绪复杂性还存在年龄与文化差异。维持情绪复杂性对个体的认知功能和身心健康有重要意义, 如增加个体的环境适应能力和帮助个体从压力中更快恢复。正念训练和情绪聚焦疗法是两种增进情绪复杂性的心理干预手段。  相似文献   

5.
杜建刚  范秀成 《心理学报》2009,41(4):346-356
在深入剖析情绪感染心理机制的基础上,深入研究了在服务消费中多次情绪感染对消费者负面情绪的动态影响。作者采用实验法,使用真实情景录像作为刺激物,验证了在服务消费中,正向情绪感染和负向情绪感染都是真实存在的,并且服务人员的情绪、语言和行为都会对消费者负面情绪产生持续的动态影响,同时证实了情绪感染敏感度对情绪感染过程产生明显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6.
原因调节与反应调节的情绪变化过程   总被引:40,自引:6,他引:34  
采用生理心理实验法研究忽视、抑制、重视、宣泄等方式调节负情绪的情绪变化过程,发现忽视有效减弱了主观感受和表情行为,并引起R-R问期更大的增加;抑制不能减弱主观感受,并引起手指脉搏血容振幅更大的增幅;重视增强了主观感受;宣泄增强了主观感受,并相对地减弱了生理激活水平。研究表明原因调节可以更有效地调整负情绪主观感受,反应调节使负情绪成分变化出现“水压模型”式循环动力特点;情绪调节过程实现着情绪在心理适应中的促进(或阻碍)作用。  相似文献   

7.
团队情绪研究述评及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团队情绪指不同团队成员情感成分的整合状况。通过搜索2000年以来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的相关研究,介绍了团队情绪的组成成分以及团队情绪研究方法,梳理出团队情绪的形成过程,从团队情绪规范、不同情绪状态和特指情绪三方面回顾了团队情绪对团队产出的影响。最后总结了团队情绪的主要研究路径和研究方法,明确指出探索团队情绪这一重要心理变量将会深化团队研究  相似文献   

8.
长期以来,教育专注知识的传播却忽视对学生的情绪教育,随着以人为本、素质教育等理念地不断推进,情绪管理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受到教育者的重视。进行有效的情绪管理不仅利于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学生倦怠心理的消除,同时能给学生提供一个健康学习的环境氛围,利于师生情感和身心的发展。开展情绪管理研究,通过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情绪教育、对学生给予积极的期待和师生之间情绪的感染、传递,同伴群体之间的相互影响来探讨课堂情绪管理对课堂教学产生的积极影响,以形成最佳的学习状态。  相似文献   

9.
小学中出现少数的情绪障碍儿童,国内文献探讨情绪障碍儿童心理治疗大多集中于药物治疗,本文引进了国外的教师经常采用的认知——行为心理治疗法。对小学班主任在帮助情绪障碍儿童克服情绪障碍有重要的作用。教师接受他们心理的投射并产生移情,减少儿童的情绪防御;或再结合行为矫正技术,克服儿童不良情绪。  相似文献   

10.
当服务行业员工内心情感与工作所期望情绪不一致时,如何调节更容易陷入情绪枯竭?该研究抽取服务业员工352名,采用问卷法测量工作环境中的情绪失调、情绪劳动策略及情绪枯竭程度,并探究三者的关系。结果表明,负情绪失调通过较多的表层扮演和失调扮演,导致更多的情绪枯竭;正情绪失调则通过较少的表层扮演和失调扮演,引起较少情绪枯竭。研究对服务业员工招聘、心理培训及人性化管理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 情绪对跨期决策的影响逐渐成为一个新的研究趋势。根据情绪发生于跨期决策过程中的时间, 可以将其分为决策前情绪、决策中情绪和决策后情绪。目前关于情绪与跨期决策的研究, 尤其是决策前情绪影响跨期决策的研究, 大多还只是停留在揭示现象的阶段, 较少有研究直接验证其中的影响机制。综合运用行为实验和神经影像学的手段从认知过程和决策过程揭示情绪影响跨期决策的行为机制和神经机制, 将有助于加深对跨期决策心理机制的理解, 并帮助人们更好地利用和控制情绪以做出更满意的决策。未来研究还需加强研究的深度和生态效度, 如考察动态情绪、日常情绪和复杂情绪对跨期决策的影响, 并在情绪干预方面进行更多的尝试和探索。  相似文献   

12.
儿童朴素情绪理论发展的近期研究综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国雄  方富熹 《心理科学》2006,29(3):643-645
儿童的朴素情绪理论是其心理理论的一个重要部分,是当前具有国际前沿性的研究课题。该文阐述了朴素情绪理论的基本含义及其与心理理论之间的关系,综述了关于儿童朴素情绪理论发展的近期研究,揭示出儿童从基于愿望的情绪理解过渡到基于信念的情绪理解的发展趋势以及信念理解中的滞后效应,并探讨了影响儿童朴素情绪理论获得和发展的因素。  相似文献   

13.
赵某,女,20岁,大二学生,因身体出现问题而产生抑郁情绪。经心理测验SCL-90的抑郁因子分明显较高,SDS标准分76分。精神检查:意识清晰,思维正常,有明显的抑郁情绪。心理评估:情绪抑郁,认知存在偏差。经诊断为严重心理问题采用贝克认知疗法与求助者中心疗法,经过10次心理咨询后抑郁情绪缓解,认知能力得到改善。SDS简易量表测评结果为54。对咨询效果进行了回访、跟踪与评估,属成功咨询案例。  相似文献   

14.
服刑人员入监初期,由于角色的转换,原有社会地位的丧失,生活环境的急剧变化,心理落差加大,在认知、情感、意志、行为上一时难以适应监狱生活,这一阶段以情绪不稳定为主要特征。本案例中的求助者因入监后不适应劳作,造成心理负担过重,产生焦虑,悲观情绪。  相似文献   

15.
情绪智力是知觉、使用、理解与管理情绪的一组能力。既有研究常将情绪智力与其亲社会性联系起来, 却忽视了它可能存在的负面效应。工作场所中情绪智力的负面效应体现为对内有损身心健康和工作绩效, 对外导致情绪操控和消极行为, 其内在机制可结合自我损耗效应与情绪智力策略模型进行探讨。未来研究应进一步探讨情绪智力负面效应的内在心理机制和特定情境机制, 以及开展群体层次的情绪智力负面效应研究。  相似文献   

16.
情绪系统的自组织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综述了情绪系统自组织研究的最新进展。自组织理论在心理系统主要强调4个特点,即重复性、突现、固化以及不同时间维度上的相互依存性。目前情绪系统的研究已经开始关注动态的、非线性的研究方法,如在认知-情绪关系,情绪理论建构和父母-儿童之间的关系,以及情绪发展心理学等方面都已经开始运用自组织理论的观点来指导其研究。  相似文献   

17.
儿童心理理论能力中的情绪理解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8  
情绪理解是儿童心理理论能力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在人们的社会交往中具有不容忽视的作用。按Tager-Flusber和Sullivan提出的心理理论两成分模型,它属于心理理论的社会知觉成分,先于社会认知成分出现;但是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社会知觉成分与社会认知成分越来越难以分离。情绪理解可分为几个不同的层次:简单情绪的理解;和愿望、信念有关的情绪理解;复杂情绪的理解;情绪调节。该文综述了近20年来心理理论中有关儿童情绪理解的研究,对该领域的研究在方法上和内容上提出了可能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8.
情绪作为人类反映客观世界的一种形式,是人心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组织功能、适应功能、信号功能与动机功能。情绪识别是一种基本的情绪能力,识别他人的情绪对于理解他人的心理状态,预测他人的行为,更好地处理与他人的关系都有着重要的作用。目前,对情绪识别的脑机制已经有了大量的研究,主要探讨了对不同情绪类型及不同情绪效价的识别。本文使用E-prime软件对不同性别的被试(男、女)呈现人脸图片,使其对不同情绪(积极情绪、消极情绪)的人脸图片在电脑上做出按键反应并记录反应时,以探讨不同被试性别对情绪识别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已有研究考察了建言行为的诸多影响因素, 然而探讨情绪影响建言的研究则是新崛起的一个方向。文章一方面从情绪影响认知信息加工最终影响建言决策的微观角度来分析情绪与建言的关系, 另一方面从组织行为研究的宏观层面探讨情绪与建言关系, 并以情绪事件理论、情绪循环理论和情绪反馈理论为基础, 结合情绪研究的相关文献, 对员工情绪产生的几大来源, 员工情绪对建言决策的影响, 建言者的情绪对被建言者(建言对象)的情绪影响, 员工建言被采纳与否等几个涉及情绪的过程进行分析和阐述, 并构造了建言行为情绪机制模型; 系统地揭示了整个建言行为链上伴随的情绪机制, 并对恐惧、希望、心理安全、后悔等情绪对建言的影响作了示例分析。文章最后进行了总结与展望。  相似文献   

20.
不同情绪模式的图片刺激启动效应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19  
郑希付 《心理学报》2003,35(3):352-357
探讨了不同情绪模式的图片启动效应。选取大学生被试240名,将其分成4组,一个实验组和一个控制组,实验组组分别施加愉快、悲伤和恐惧情绪刺激,控制组施加中性刺激,然后检测4个组的情绪变化情况。结果发现,通过图片产生的情绪启动效应是明显的,实验组的情绪强度都超过控制组,尤其是愉快情绪和悲伤情绪,与控制组差异显著。研究还发现了情绪启动效果随时间而发生变化的趋势,消极情绪(悲伤情绪和恐惧情绪)随着时间的推移,强度锐减,在3分钟内基本恢复正常;但是,在短时间内(5分钟),积极情绪(愉快情绪)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产生了增长的趋势,这种趋势可能是由于人的心理促进作用造成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