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一"认识自己"本是写在古希腊德尔斐神庙的箴言,自从哲学家苏格拉底把"认识自己"带到了人间,它就成为哲学对于人生提出的最高课题。但人不是一个既定的、现成的概念,而是一个无限开放、无限发展的可能性概念。人就是人的创造活动本身,就是人的生命的自我创造、自由生成。人自始至终都在扩展自己的生命,并无始无终地创造着生命的意义。自我创造是永远的,认识自我因此也  相似文献   

2.
涂智进 《天风》2006,(18):21
耶稣说:“我来了,是要叫羊(或作“人”)得生命,并且得的更丰盛”(约10:10)。这是耶稣所给予我们的一个切实的应许,也是耶稣基督道成肉身来到这个世界的一个显著的目的。耶稣基督的到来就是要更新我们的生命,使我们活出一种有意义的生命,活出一种丰盛的生命,而不是萎缩的或萎靡不振的生命。那么,什么是“丰盛的生命”或“更丰盛的生命”呢?我认为一个丰盛的生命或更丰盛的生命,就是活泼、有能力、能造就人、能给人带来益处,并且是能够分享,并善于分享的生命。耶稣在约翰福音中的另一句话更能体现这一点,他说:“一粒麦子不落在地里死了,仍旧是一粒;若是死了,就结出许多子粒来。”(约12:24)  相似文献   

3.
有一个人,急匆匆地去找到上帝,他说:"上帝,你是无所不能的主,我有一个难题,希望你能帮我解答!"上帝说:"你说吧,我尽力而为。"这个人说:"我看到每个人都对别人笑,可对我就是没有一点笑容,我不知道这是怎么回事。"  相似文献   

4.
西哲认为,利己是人的本能,对之不应做道德的判断,只可因势利导。同时,人还有另一种本能,即同情。同情是以利己的本能为基础的,由之出发,推己及人,设身处地替别人想,就是同情了。利己和同情两者都不可缺。没有利己,对自己的生命麻木,便如同石头,对别人的生命必冷漠;只知利己,不能推己及人,没有同情,便如同禽兽,对别人的生命必冷酷。利己是生命的第一本能,同情是生命的第二本能,后者由前  相似文献   

5.
正我出生在一个偏僻的山村,这儿的人都不识字,妈妈从外面来了,她是这儿第一个识字的人,此后办起了识字班、学校。学校有个图书室,书不多,老师定下一个苛刻的制度,要写100个毛笔小楷才可借得一本书。读书使人认识了外面的世界,现在我们家乡的人已经很富裕。有人认为一个人的成功是靠社会关系、机遇、方向的正确选择等,我认为都是次要的。我觉得,很多时候是一个人偶然看到  相似文献   

6.
正"风起于青萍之末",在乡人们看来,风是缘起于每一个生命的。一个生命孕育时,这个生命的一缕风也就蕴育了。一个人出生时,这个人的一缕风也就诞生了。家乡人或许不懂得"大王之雄风""庶人之雌风",但他们相信每一个人都与身边的庄稼树木摇曳起的一缕风相呼应。"春风桃李繁,夏浦荷莲间",有人生命的一缕风是杨柳风,有人是一缕槐树风,有人则是一缕荷莲风……奶奶说,我父亲的一缕风  相似文献   

7.
成功是什么?     
利未 《天风》2014,(11):I0001-I0001
<正>我们今天的这个社会,人们想得最多、谈得最多的话题之一就是"如何成功"。媒体不时推出一个个成功人士,介绍他们的成功之道。一时间,"成功"似乎成为众人追逐的目标。什么是成功?过去,国人追求理想,为理想而奋斗,实现理想就是获得成功。今天,财富是很多人的理想和目标——拥有大笔的钞票就是拥有了成功,成为"首富"就成了金字塔尖的人,会有人如众星捧月般地簇拥着你。为了这样的成功,有置法律法规于不顾的罪犯,有置百姓生命于不顾的商人,也有置道德廉耻于不顾的路人甲……可这样的人成功了吗?真正的成功绝非如此。  相似文献   

8.
活着的意义     
曾经有一个对生活失去信心的人找到古希腊哲学家安提丰,愁眉苦脸地向他求教:"大师,请问人活着到底有什么意义呢?"安提丰说:"我至今也没有想清楚这个问题,所以我要活下去!"活下去,也许这就是生活的意义。孔子说:"朝闻道,夕死可矣。"然而,现实生活中有几人能真正地"闻道"呢?也许,正因为人们没  相似文献   

9.
对自己笑     
生活中的每个人都是在生存竞争当中成长的。当生命走了些路程以后驻足回首,才明白为什么人来到这个世界上最开始是啼哭而不是欢笑。既知是苦,而且还要继续下去,那么,不妨对自己笑笑。都说人生不如意者十有八九,然而,要看怎么对待。人生是一个过程,从生到死,其间要经历成功与失败,乃至平凡,都是人生的一种收获。从成功中收获经验,从失  相似文献   

10.
吴颖 《天风》2006,(11S):F0004-F0004
人生如梦,岁月如风。当我们面对苦短的人生时,圣经里却应许我们会有一个丰盛的人生,那是在于我们认识生命中有这位创造和救赎我们的真神。岁月无痕,暮然白发,一个人的生命却只有一次,所以我们要更加珍惜自己的生命,这个生命不仅是自己的,更是神的赋予。  相似文献   

11.
吴颖 《天风》2006,(21)
人生如梦,岁月如风。当我们面对苦短的人生时,圣经里却应许我们会有一个丰盛的人生,那是在于我们认识生命中有这位创造和救赎我们的真神。岁月无痕,暮然白发,一个人的生命却只有一次,所以我们要更加珍惜自己的生命,这个生命不仅是自己的,更是神的赋予。  相似文献   

12.
尼采在《看,这个人》一书中指出,"对于一个本能上健康的人,疾病反而是生命有力的刺激。于是我便以这种态度来看我长时期的病痛:这似乎使我发现重新的生命,我的自我也包括在内。"弗里达·卡洛自18岁时的车祸后一共经历了大大小小32场手术,长期的病痛和治疗让她长年卧床,绘画不仅仅是她打发时间的良好消遣,更是她用来自我表达的途径。弗里达在绘画上的成就斐然,被誉为墨西哥国宝级画家,同时被女权主义运动奉为先锋人物,她在生理、心理上的抗争精神给后人以无限启示。  相似文献   

13.
诱惑     
正我们今天的生活中有一个幽灵无处不在,它大小不定,形态不一;它一会儿实一会儿虚,偶尔还会披上一层美丽的外衣蛊惑招摇,让施者快授者乐,且都乐在其中矣。这个幽灵叫"诱惑"。诱惑本是动植物求生繁衍的手段,花开鲜艳,释放芬芳;动物发情,展示风骚,都属于本能诱惑一类。人类摆脱了动物界之后,有了基本文明,第一课就是要抵御诱惑,在生存和道义之间权衡利  相似文献   

14.
我没有上过真正的表演大学,我上的是表演训练班和学习班。在上海的表演学校毕业后,就去了北京。那时候的我,跟现在的北漂一族是一样的。我是一个来自烟台的姑娘,却到了一个人都不认识的北京。我坚信,如果我要做艺术,要演戏,要演电影,我唯一的目标就是去北京,因为那是一个有艺术气  相似文献   

15.
<正>成功是我们每一个人的梦想,那什么是成功?我们要做到什么样才是真正的成功?用最简单最直白的话说,成功就是成为最好的自己,就是达到自己所需要的目的。从这个角度说,我们所熟知的《西游记》就是一部成功学,它给了我们很多启迪,告诉我们怎么走向成功之路。一、敢问路在何方,路在心中在看《西游记》的过程中,不只一个人产生过这样的疑问:孙悟空有七十二般变化,猪八戒、沙僧、白龙马也是能上天入海,而唐僧一不能变,二不能打,为什么让他当师傅呢?有这么一篇文章,也许它能告诉我们答案。  相似文献   

16.
何谓成功     
每个成功人士都有一段痛苦的经历,每一段痛苦经历都有个成功的结局,所以我们要坦然地接受磨难,并迎接成功。没有人能回到过去改变一个糟糕的开局,但是任何人都能够从现在开始,创造一个成功的结局。错误往往伴随痛苦,但常年  相似文献   

17.
空瓶子哲学     
正一个废弃的饮料瓶有水没有水,有什么要紧呢?我年迈的母亲却很在意这个。若干年前,我的父亲去世。作为一名普普通通的农家妇女,我的母亲做起了捡拾废品的生意,寻找到落单老年人别样的风景。我在学校上班,也经常帮母亲攒废品。孩子们喝过的饮料瓶、废纸之类能收集的都收集起来,母亲隔三差五来学校,把这些"战利品"拉走。但恼人的是母亲总  相似文献   

18.
在《路加福音》中,主耶稣教导那些跟随他的人说:"你们哪一个要盖一座楼,不先坐下算计花费,能盖成不能呢?恐怕安了地基,不能成功,看见的人都笑话他,说:'这个人开了工,却不能完工.'"(路14:28-30)耶稣以盖楼的比喻告诉我们,那些愿意建造自己生命的人,必须付上一定的代价;若工程半途而废,就难免会遭到别人的讥笑.  相似文献   

19.
在一次智力抢答对抗赛中,主持人给我出了一个难题:假设在一次水上航行中,你的妈妈、妻子和儿子落水,而你只有希望救一个,你选择谁?问题一出,我的头脑一下就懵了。我选择谁呢?这三个人都是我的最爱,合起来几乎就等于我生命的全部,我如果失去了其中的两个,就是剥夺了我大半的生命。倘若我的生命能换回他们三个人的生命,我宁愿自己死;倘若只有一个人落水,我一定会以全力相救;可是假设出现了这种情况,我实在想不出来该怎么办。老母亲已70岁了,伴着  相似文献   

20.
虚心和心虚     
正俗话说:"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一个人要想事业取得成功,没有众多的人来帮忙,是不可能实现的。而要赢得众人帮忙,这个"好汉"如果没有虚心的态度是不可能聚拢其他"好汉"的。虚心是我们每一个人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的一种可贵的品质。由于知识和学识背景不同、阅历与经历不同,每一个人都有许多方面肯定是技不如人、学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