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时间在人类意识中的反映,保証了人类对经常变化着的外界条件有最完善的适应。时间的定向在人类的认识和实践活动中起着特殊的作用。因此,研究人类时间知觉的生理基础具有较大的理论和实际意义。时间条件反射是人类对现行的时间系统的一种基本的适应方式,它以时间在中枢神经系统中客观正确的反映  相似文献   

2.
王文新 《心理学报》1960,5(3):30-39
一、实驗的主要目的和方法 1958年甘肃师大教育系心理学教研組接受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协作之約,自1958年9月至1959年7月在本校附属小学进行六岁儿童入学的初步实驗研究。主要目的在从学习語文、算术和接受政治思想教育等方面研究六岁儿童同七岁儿童同时入学在受同样教学、教育影响下的发展情况,为进一步研究儿童到六岁的教育、教学提供心理学科学論据。  相似文献   

3.
李錚 《心理学报》1964,9(2):68-74
前言对汉字問題的心理学研究,字形的辨认和掌握是它的一个重要研究方面。在心理学中,汉字字形的辨认和掌握乃是知觉、記忆心理学的一个特殊問題。关于这个問題,早从1923年开始就有人探討过。解放以后,由于教学改革的要求,关于識字教学的心理研究更是不乏其人。值得注意的是,在許多研究中几乎一致认为,汉字字形的掌握是初学識字儿童的一个关鍵性环节。  相似文献   

4.
新近研究结合日趋成熟的标量计时模型及神经学相关依据提出,情绪诱发的生理唤醒会加长主观时距,而注意唤醒会缩短主观时距,且各自有不同的发生特点。本研究选取3、5、8岁被试,系统探讨了800~3200ms范围内,儿童在高兴和生气两种面孔表情刺激下的时距知觉特点,并以中性面孔表情作为参照。研究发现:(1)3~8岁儿童都已具备明显的时距知觉,但时间敏感度随年龄的增加而提高;(2)3~8岁儿童时距判断均会受到情绪的干扰,情绪刺激下的主观时距长于中性刺激下的主观时距;(3)3~8岁儿童生气表情下的主观时距长于高兴表情下的主观时距,生理唤醒效应作用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5.
6.
我們的前一个实驗研究曾經証明:輻合在30米左右的距离判断中仍起着一定作用,这就与前人认为輻合只在20米范围內起作用的結論有所不同。我們在前一个实驗中利用偏光鏡使两眼分别看两个相同的标准刺激物,通过双眼融合作用知觉成一个刺激物,然后变化两个标准刺激物间的水平距离便能改变輻合角度(如图1)。但是在計算  相似文献   

7.
一、問題 这項研究是从“閃光信号的頻率选择实驗研究”总課題派生出来的一个問題。在进行上述研究,尤其是有关“閃光頻率辨认和等辨量表”的实驗时,許多被試口头报告曾使用数数法,帮助自己辨认閃光的頻率。經与实驗結果对照,发現在閃光頻率低于30—40周/分时,用数数法确实有效,頻率較高(例如100周/分以上)时,則漸难使用数数法了,其轉折点似在50周/分左右。由于閃光頻率与閃光每周的时距有一定的关系,閃光頻率的辨认,归根結底,主要是以时間知觉为基础的。  相似文献   

8.
本项研究旨在探索 5 -1 1岁儿童元认知发展的规律 ,2 80名昆明市及路南县汉、撒尼族儿童参与了三项知觉实验 ,实验结果表明 :1儿童随年龄的增长 ,有关知觉组织策略的知识及自我监察的能力也逐渐发展 ,表现为系统观察、选取有效策略及计划性的增强。 2儿童对信息的加工不断深入 ,从表浅的加工过渡到详尽的加工 ,不仅要求补充必要的信息 ,而且主动搜索隐蔽的线索以促进识辨。3儿童自我评价从笼统、含糊逐渐向客观、全面发展。4路南儿童元知觉的发展晚于昆明儿童两年 ,但在路南的汉族儿童和撒尼族儿童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 ,说明文化教育对儿童元知觉发展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前我国小学教育工作中心任务之一乃是提高教学貭量。算术課程是小学的主要科目之一,一般說来,是儿童比較难于掌握的学习內容。而数概念的狹隘往往是学习算术中造成困难的主要原因。例如,編制1959年出版的小学一年級算术課本就曾提出100以內数概念能否为6、7岁的儿童所理解的問題。因此,对儿童掌握数概念的过程的研究,也就  相似文献   

10.
前言在知觉辨别中,视觉和触觉的作用已有过不少研究,在J.Gibson 的一项研究中,发现一周岁左右的婴儿就已具有触觉通道和视觉通道相互传递信息的能力。但对这二者的相互作用问题,仍有不同看法。R.P.Kelvin 的研究表明,通过单一感觉道(如“视—视”或“触—触”)对物体大小的辨别与交叉感觉道(如“视—触”或“触—视”)进行辨别的结果没有什么差别。但在我们以前的一项研究中,发现由视觉识记的图形,通过触觉再认,要比由视觉再认的成绩为差;而由触觉识记的图形,通过视觉再认则比触觉再认的成绩  相似文献   

11.
有关视觉和触觉在长度判別中的相互作用问题,我们看到的材料很少。特别是4—6岁儿童在视觉和触觉的相互作用下。对长度判别的研究材料,我们就没有看到过。我们接触到的有关这方面的资料,仅限于韩凯、林仲贤(1981)对学前儿童视、触大小知觉的研究,他们认为学前儿童及成人,对物体大小的判别,同一通道(如视—视或触—触)比不同通道(如视—触或触—视)的辨别正确率高。还有张增慧和曹日昌(1964)的一项研究,他们的结果指出,由视觉识记,通过触觉再认,远比通过视觉再认的成绩差,而由触觉识记,通过视觉再认,远比通过触觉再认的成绩差。另外,王甦在《两种触觉长度知觉方式的比较》研究中《两种方式:①用食指沿物体表面从一端摸到另一  相似文献   

12.
一、六岁入学問題的意义 解放以来,我国的教育事业在党的領导下发展迅速,不論在学校数量上或教学貭量上都有显著的增长和提高。学校制度也在不断地改进。1952年會在小学推行过五年一貫制的学校制度,但由于种种原因,只实行了几年,没有继續。1958年全国工农业出現了新的大跃进形势,教育事业也有了改革的迫切要求。党明确地提出了教育为无产阶級政治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方針。为貫彻党的教育方針,教育部門提出了改革教育的种  相似文献   

13.
时距知觉的心理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恩列  张侃 《心理科学》1999,22(2):124-127
本文回顾了近五十年来时距知觉的实验研究,对不同的理论模型、实验范式、实验方法以及主要时距判断规律作了较全面的评述,并进一步探讨了时距知觉研究未来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一、前言早在1861年,H、Aubert 便发现在暗室中当观察者的头部或身体向一侧倾斜时,判断垂直线会出现一定误差,垂直线向头部同方向移位(A——效应)。G、E、Müller(1916)发现如果头部倾斜的角度小时,垂直线则会向相反方向倾斜(E——效应)。后来一些研究者也证实了A——效应与E——效应这种现象的存在。但是,一般来说,在身体和头部正直情况下,人们对视觉垂直和水平的判断是相当准确的。(差误在1°—1.5°)后来研究者们进一步探讨了在垂直知觉中视野因素与重力因素的作用,一些研究者如M、  相似文献   

15.
采用经典的三角归纳范式(Gelman & Markman,1986)研究了3岁儿童的归纳推理及其影响因素。采用龙长权、路晓英、李红和范籍丹(2008)的研究中相同的实验材料和程序,测试了3岁儿童的归纳,结果表明3岁儿童基于知觉相似和基于概念类别之间的差异不显著(实验一)。增加了与靶刺激在知觉上不相似且不属于同一类别的分心刺激之后,3岁儿童能够忽略分心刺激,表明3岁儿童不是在随机猜测(实验二)。分类实验表明3岁儿童能够根据概念关系对实验材料中的项目进行分类,表明3岁儿童具有关于实验项目的概念知识(实验三)。提高概念比较刺激与靶刺激的知觉相似程度,降低知觉比较刺激和概念比较刺激与靶刺激在知觉相似上的冲突程度之后,3岁儿童基于知觉相似和基于概念类别选择之间的差异仍不显著,表明抑制控制不是导致儿童在实验一中表现出基于知觉相似和基于概念类别之间差异不显著的原因(实验四)。降低概念比较刺激与靶刺激之间的类别等级结构,使概念比较刺激与靶刺激属于相同的基本水平类别时,3岁儿童能够主要基于概念类别进行归纳(实验五)。增加经典三角测试的前提的数量,3岁儿童也能主要基于概念类别进行归纳(实验六)。这些研究表明,3岁儿童在一定条件下能够基于概念类别进行归纳,多个因素能够影响3岁儿童在三角测试中的表现。  相似文献   

16.
王异芳  苏彦捷  何曲枝 《心理学报》2012,44(11):1472-1478
研究从言语的韵律和语义两条线索出发,试图探讨学前儿童基于声音线索情绪知觉的发展特点.实验一中,124名3~5岁儿童对男、女性用5种不同情绪(高兴、生气、害怕、难过和中性)的声音表达的中性语义句子进行了情绪类型上的判断.3~5岁儿童基于声音韵律线索情绪知觉能力随着年龄的增长不断提高,主要表现在生气、害怕和中性情绪上.不同情绪类型识别的发展轨迹不完全相同,总体来说,高兴的声音韵律最容易识别,而害怕是最难识别的.当韵律和语义线索冲突时,学前儿童更多地依赖韵律线索来判断说话者的情绪状态.被试对女性用声音表达的情绪更敏感.  相似文献   

17.
韩凯  林仲贤 《心理学报》1983,16(3):88-94
本实验探讨了3—6岁学前儿童的视、触大小知觉的发展规律及视、触不同感觉道在大小知觉中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无论哪一个年龄组的儿童均以“视—视”条件的大小知觉结果最优,其次是“触—触”条件的结果,而“视—触”及“触—视”的结果均较差。本文结果否定了认为交叉感觉道(“视—触”、“触—视”)对大小知觉的辨别与单一感觉道(“视—视”,“触—触”)没有差异的看法。实验结果还表明了,学前儿童的视、触大小知觉有其发展变化的特点。单一感觉道(视—视”,“触—触”)的大小知觉的准确性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提高;交叉(不同)感觉道(“视—触”,“触—视”)的大小知觉的准确性在5岁阶段为高峰期,6岁后便开始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18.
本实验使用9张部分和整体各有不同意义的图形研究了98名4—8岁儿童知觉的发展水平和特点。结果表明:1)儿童既知觉部分又知觉整体的能力随年龄而增长,2)儿童知觉部分图形的年龄比知觉整体图形的年龄早,3)8岁儿童大部分可以做到知觉部分又知觉整体;教育条件优越时可以提前到6岁,由此可见儿童部分—整体图形知觉能力的发展水平与教育条件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9.
人们对时间的认知一般是通过各种周期性的参照物,如人体生理节律活动,自然界周期性变化与日常生活的周期更替,钟表,日历等;或通过物体运动速度、时间、空间的相互关系;或两者兼而有之间接地进行推断的。对儿童来说,认知时间比空间要困难得多,这和儿童的整个认知发展水平紧密相关。皮亚杰曾以物体运动速度、时间、距离的相互关系所组成的作业研究过儿童的时间认知的特点。其实验安排是让儿童比较两个运动物体所经历的时间(起点相同,终点不同;终点相同,起点不同;速度不同)。结果发现7、8岁以前的儿童在判断运动物体所花时间时,常常把时间和距离混淆起来,即以物体运动的距离为参照来判断运动物体所经历的时间。他们没有考虑到速度、距离、时间三者的度量关系(速度=距离/时间,即V=S/T),直到十、十一岁儿童才能达到度量形式的时间认知水平。  相似文献   

20.
一、问题“认知的发展是发展心理学的一个最重要的方面,思维发展是其中的核心部分。”而推理又是重要的思维活动。“推理是判断和判断之间的联系,是在已有判断的基础上推出新的判断。”归纳和演绎是两种最基本的推理形式,“思维活动中,这两种推理形式不能孤立地存在,它们表现于不可分割的统一之中,是统一的思维过程的两个方面,两个环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