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聋生汉字加工的自由回忆与词序位置记忆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谭和平  昝飞  刘春玲 《心理科学》2003,26(6):1065-1068
本研究采用韵母相同、声母相同、音异形似和音同形似四类汉字字组,对使用手语聋生、使用口语聋生和听力正常大学生进行了自由回忆和词序位置记忆两个实验。结果表明,聋生不论在汉字字组的自由回忆中还是在汉字次序信息的记忆中,对汉字的记忆效果不仅都与字组类型有关,而且都受到了语音干扰,存在语音混淆现象。这就证明,聋生在汉字加工过程中使用了语音编码,语音编码在聋生汉字加工过程中确实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汉字识别中的同音字效应:语音影响字形加工的证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宝国  宁爱华 《心理学探新》2005,25(4):35-39,55
两个实验考察汉字识别中语音对字形加工产生的影响。实验一采用视觉呈现材料的词汇判断法,没有发现如同英语研究中的同音字效应,实验二采用视、听跨通道的实验范式,首先呈现汉字的语音,然后进行视觉的词汇判断,结果发现,当出现的汉字为低频字时,其同音字越多,词汇判断的时间越长。这说明汉字的识别过程中,语音对低频字字形的加工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3.
范宁  宋耀武  彭聃龄 《心理科学》2012,35(5):1026-1030
两个实验均以汉字为材料,采用2×3被试内设计,分别使用语义范畴判断和语音判断任务考察了汉字频率对阅读中情绪价效应的影响。结果发现:在语义任务中,情绪价与字频之间交互作用不显著,低频消极字和积极字的反应时均快于中性字,高频消极字的反应时也快于中性字,但高频积极字与中性字之间无差异。在语音任务中,情绪价与字频之间交互作用显著,低频消极字和积极字的反应时均快于中性字,而高频字的语音通达则不受情绪价的影响。汉字阅读中的情绪价效应不是自动化的过程,会受到字频与任务形式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昝飞  谭和平 《心理科学》2004,27(6):1376-1380
本研究采用移动窗口技术,以短文为实验材料,分别以单字呈现和多字呈现两种方式,对阅读技能水平较高和较低的聋生进行了实验,旨在验证和探讨聋生在汉语文章阅读过程中语音编码所起的作用。实验结果发现,聋生在短文阅读过程中存在语音激活的现象,但语音与字形所起的作用在不同实验中表现不同;聋生,特别是阅读能力较高的聋生,在阅读过程中,字形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成年熟练读者的汉字读音加工过程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舒华  张厚粲 《心理学报》1987,20(3):64-72
本研究对成年熟练读者的汉字读音过程作了初步探讨。被试为大学生,实验材料以形声字为主,研究方法使用命名潜伏期法。实验一研究了不同字形、不同字频的单个汉字的读音,发现被试读汉字有直接提取、声旁及类似推理三种加工方式。高频字的读音以提取为主;中频字读音时,声旁和类似推理的作用增加;低频字读音时提取基本不起作用。实验二中发现,声旁的发音一致性对低频字的读音影响很大。激活熟悉的类似字,以确定刺激字的读音,是低频字读音的一个重要方式。  相似文献   

6.
汉字识别中的语音效应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该实验用启动掩蔽法探讨了汉字词识别中语音的作用。以五类高、低频汉字词对为材料,在三种启动时间条件下发现:高频形似音同目标字在25毫秒启动下有显著促进效应,而形异音同目标字在25和35毫秒有显著抑制效应。在低频情况下与上述相应的目标字表现出不显著的促进和抑制效应。此结果似乎表明汉字词识别过程具有程度不同的语音自动激活效应。  相似文献   

7.
在汉字视觉识别中字形和字音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高、低频汉字分别进行音同、形似、义近和无关四种条件下的目标字的启动识别和倒掩蔽识别的研究,考察汉字视觉识别中字音、字形的激活和激活点问题。结果证实:(1)在汉字识党识别中,字形不仅参与而且在到达心理词典之前被激活;(2)在汉字视觉识别中字音也参与,但字音不在到达心理词典之前被激活,因而,不存在语音转录现象.汉字视觉识别过程符合“直通假设”;(3)从总的来看,字颇影响汉字视觉识别。  相似文献   

8.
汉字识别中形音义激活时间进程的研究(Ⅱ)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两个实验分别采用基于语义的和基于语音的启动范畴判断作业,在不同的SOA条件下,考察低频汉字形、音、义信息激活的相对时间进程。实验结果表明,低频汉字字形的激活在先,字音和字义的激活同时进行。低频汉字形、音、义激活的这种顺序不受基于语义还是基于语音的实验任务的影响,但实验任务影响了低频汉字字音、字义激活出现时间的早晚。  相似文献   

9.
再探汉字加工中语音、语义激活的相对时间进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Zhou和Marslen-Wilson(2000)基础之上,进一步探讨汉字加工中语音和语义信息激活的相对时间进程及其对汉字加工理论的含义。采用启动范式,用同一目标字与语义相关启动字、同音启动字以及无关控制启动字配对,变化同音启动字读音与其声旁的规则性,变化启动字与目标字呈现之间的时间间隔(SOA,57ms或200ms),使用两种实验任务(真假字判断和命名),考察语义、语音效应发生的时间先后与效应量的大小。真假字判断实验发现,不管SOA如何,语义启动效应都非常显著,而同音启动效应则随SOA的增长而逐渐加大,从不显著到显著;同音启动字读音规则性对启动效应没有明显影响。命名实验发现,语义启动、同音启动效应同时存在于长、短SOA条件中。长SOA时,两者在数值上没有显著差异;短SOA时,同音不规则字产生的启动效应等同于语义启动效应,而同音规则字产生的启动效应则大于语义启动效应。结合其它实验发现,这些结果说明,在熟练的汉字加工中,语音信息的激活并不比语义信息早,语音激活也不是语义激活的先决条件;但汉字各种信息激活的相对激活量和时间进程会随任务性质和材料性质而在一定范围内有所改变。  相似文献   

10.
汉字识别中形音义激活时间进程的研究(Ⅰ)   总被引:19,自引:4,他引:15  
分别采用基于语义的和基于语音的启动范畴判断作业,在不同的SOA条件下,考察高频汉字识别中形音义信息激活的相对时间进程。两个实验的结果表明,高频汉字形音义激活的时序为字形一字义一字音的顺序。这一结果揭示,高频汉字字义的提取更符合直通理论的预期。高频汉字的语音是自动激活的,但语音的激活可能发生在字义通达之后。  相似文献   

11.
聋人能利用视觉音素意识解码词汇语音。与健听人音位位置效应一致,聋人对汉字声母更敏感,但双字词中是否也有类似的声母优势还不清楚。采用音位识别任务探讨聋人双字词识别的声母优势及其原因,研究一利用编码方式考察指拼的作用,发现了声母识别优势,表明聋人能利用字母和指拼两种方式解码双字词语音且编码方式不影响声母优势;研究二进一步利用汉字位置探讨音位序列加工对声母识别优势的作用,结果发现了声母优势、首字优势及首字声母优势,表明聋人识别双字词音位在汉字水平、汉字音节内水平都遵循从左至右的序列加工,与健听人一致,同时还受指拼声母的特殊影响。整个研究表明,聋人识别汉字语音建立在视觉音素意识基础上,双字词的声母识别优势受指拼声母强化、双字词汉字位置效应、音节内音位位置效应的共同作用。  相似文献   

12.
昝飞  谭和平 《心理科学》2004,27(1):80-83
本研究为考察聋生在接受不同感觉通道词汇时的汉字加工特点和听觉编码所起的作用,采用听觉词汇、视觉词汇和其他感觉词汇等三类词汇为实验材料,对手语聋生组、口语聋生组以及大学生进行了新旧词汇判断、包含与排除两个实验。实验表明,聋生在汉字加工中不仅使用视觉编码,而且无意识地、自动地使用了听觉编码,这在内隐测验中可表现出来。由此可推断,聋生汉字加工困难的原因在于有意识地使用听觉编码的能力较低。  相似文献   

13.
对于健听者而言,语音编码在阅读中具有重要作用。听障者在阅读中是否存在语音编码?对于拼音文字而言,这个问题目前国际上存在很大的争议。中国听障者在阅读中是否使用了语音编码也逐渐开始受到重视。为了给国内研究听障者语音编码的学者提供参考,本文介绍了考察听障者语音编码研究中常用的研究范式,包括实验程序、逻辑及相应的研究成果。最后,对今后我国听障者语音编码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4.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find new evidence for phonological coding in written word recognition among deaf Dutch children. A lexical decision task was presented to 48 severely and profoundly deaf children aged from 6 years 8 months to 13 years 5 months, and a control group of Grade 1 hearing children matched on written word recognition. Sixteen pseudohomophones were introduced, closely matched on orthographic similarity with 16 control pseudo-words. Both hearing children and deaf children made significantly more mistakes on pseudohomophones than on control pseudo-words. Although pseudohomophony effects were smaller for deaf than for hearing participants, the findings were taken as evidence that deaf children also used phonological coding during written word recognition.  相似文献   

15.
聋人读者普遍存在阅读困难,通过眼动技术来探索聋人阅读中的基本问题已成为一种新趋势,聋人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存在其独特的眼动模式。在回顾以往聋人阅读眼动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对未来研究的展望:(1)眼动技术的广泛应用是聋人阅读研究的一个新趋势;(2)从跨文化研究视角探究中外聋人阅读加工的异同;(3)考察聋人视觉注意的特点与语言加工之间的关系;(4)通过眼动技术考察聋人读者的手语加工效率。  相似文献   

16.
Many deaf individuals do not develop the high-level reading skills that will allow them to fully take part into society. To attempt to explain this widespread difficulty in the deaf population, much research has honed in on the use of phonological codes during reading. The hypothesis that the use of phonological codes is associated with good reading skills in deaf readers, though not well supported, still lingers in the literature. We investigated skilled and less-skilled adult deaf readers' processing of orthographic and phonological codes in parafoveal vision during reading by monitoring their eye movements and using the boundary paradigm. Orthographic preview benefits were found in early measures of reading for skilled hearing, skilled deaf, and less-skilled deaf readers, but only skilled hearing readers processed phonological codes in parafoveal vision. Crucially, skilled and less-skilled deaf readers showed a very similar pattern of preview benefits during reading. These results support the notion that reading difficulties in deaf adults are not linked to their failure to activate phonological codes during reading.  相似文献   

17.
贾玲  雷江华  宫慧娜  张奋  陈影 《心理科学》2018,(5):1077-1083
本研究探讨了聋生在加工手语词过程中不同编码方式和指拼特征的影响。实验1采用指拼类手语词和手势类手语词考察了指拼有无对手语词编码方式的影响。实验2则采用不同特征的指拼类手语词,深入考察指拼位置、指拼形式对手语词编码方式的影响。结果表明,聋生较语音编码更擅长使用指拼编码加工手语词;指拼与手势的加工存在显著差异,指拼在聋生手语词加工中起到了促进作用;指拼位置与指拼形式共同作用于手语词的加工过程。  相似文献   

18.
通过2个实验, 考察了语义类标记在中国手语词汇识别和语义提取中的作用。实验1采用手语词汇判断任务, 比较了有、无语义类标记的手语词汇识别。实验2采用语义决定任务, 探讨了语义类标记对手语词语义提取的影响。结果表明, 语义类标记影响聋生对手语词的识别和语义提取。聋生识别有语义类标记的手语词显著快于识别无语义类标记的手语词。当语义类标记与手语词的语义一致时, 能够促进聋生对手语词的语义提取; 当语义类标记与手语词的语义不一致, 会干扰聋生对手语词的语义提取。中国手语词语义类标记效应的发现, 丰富了中国手语词词汇认知的理论, 对聋人的语言教学和概念教学具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