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知名学者季羡林老先生95岁生日时,温家宝总理于百忙之中抽出时间前去探望,总理和老教授探讨了和谐这个话题,季羡林老先生说:"有个问题我考虑很久,我们讲和谐,不仅要人与人和谐,人与自然和谐,还要人内心和谐。"总理说:"《管子兵法》上说:‘和合故能谐’,就是说有了和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的古代,并没有“和谐”这个词,但我们时不时地看到“和”与“谐”同时出现在一个句子中,而且大都与音乐有关,例如我们在《左传》读到:“八年之中,九合诸侯,如乐之和,无所不谐”。在《尚书·尧典》又可读到“八音克谐,无相夺伦,神人以和”。  相似文献   

3.
和谐诗     
和字一口在右边,谐字左边有一言;和谐好比人两个,促膝而坐畅心谈;和有不解开口问,谐以坦诚说因缘;谐有不明来告白,和以和气讲渊源;和谐真诚相对话,消除偏见与争端;和谐平等相对待,终成朋友义相连;和谐精神应效法,秉持尊重与包含;一慈二俭三谦让,清心寡欲不争先;人身和谐体康健,  相似文献   

4.
周思来的党内和谐思想是在处理党内矛盾、纠纷和斗争中形成和发展的.其形成和发展大约经历四个阶段:1927-1935是形成时期,已经提出了他的党内和谐思想,即思想和谐是党内和谐的关键,民主是党内和谐的前提和基础.1935-1945年成熟时期,他已经阐释他的党内和谐的内涵:思想一致、组织统一.并且认识到实现党内和谐,关键是要实现思想和谐.1945-1957年进一步发展时期,提出了"求同存异".隶同存异是包含差别性的统一.1958-1976年曲折发展时期,"大跃进"后大声疾呼要发扬民主,重塑党的团结与和谐.周恩来在"文革"中发挥了多层次、多方面的巨大的"中和"作用.  相似文献   

5.
方宇颂 《天风》2006,(3):26-27
社会需要和谐,而基督教是十分注重圣经中有关和谐的教导,我们所传的福音就是“和平的福音”(徒10:36;弗2:17)及“和平的道理”(林后5:18—20)。劝人应与上帝及与人与自然建立和谐关系。  相似文献   

6.
和谐社会研究中要注意的两个问题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构建和谐社会的理念甫一提出,便得到社会各阶层的广泛认同,也正成为理论界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和谐的思想可谓源远流长,中外思想史上都有大量论述,对于我们具有相当的启发意义,但也一定要注意,我们今天说的和谐与古人所说的和谐有着很大的不同。综观中外思想史和当今的文献,虽然不少人从不同方面谈到和谐,但从总体的致思路向上讲,还是有着很大不同。概而言之,一种是形而上学的消极和谐观,一种是辩证法的积极和谐观。注意区分这两种和谐观的差别,注意讨论社会和谐时的浪漫主义倾向,这在理论和实践中都有重要意义。一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来看…  相似文献   

7.
孔子的社会和谐理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孔子和而不同的社会建设理论,在人际关系上表现为“人和”。他主张在国与国之间,要和谐相处、反对侵略;在国家内部,要实现上下(君民,君臣)、左右之间有原则的和谐;在家庭内部,要实现以孝悌为本的家庭和谐;对作为“人和”基础的个体,要做到形体、心理、精神和谐。孔子和而不同的社会建设理论,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表现为“天人合一”。他首倡儒家“天人合一”之学,敬畏自然,热爱自然界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一鱼一鸟;他爱护自然资源,生活节俭,反对浪费。这些对我们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立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人与人和谐相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8.
在教育的道路中,我深深认识到教育不仅仅是学校的事,教育者也不仅仅是教师。家长是学校教育的重要资源,家庭是培养孩子的重要课堂,因此我必须要把学校教育延伸到家庭。让亲子和谐、师生和谐、亲师和谐、家校和谐。只有学校与家庭互相协作才是推动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快乐成长的重要力量,因此家校合作是促进学生发展的重要途径。我们应该如何来运用好家校合作这座沟通的桥梁呢?我是这样做的。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的传统伦理道德中,仁爱是一个重要的内容和范畴,其核心思想即爱人,经历代思想家阐释而具有丰富内涵,这一思想对中华民族的生息繁衍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其当代价值是构建争谐的人际关系,打造宽容与理性的社会环境,构建和谐世界等;其实现路径是坚持社会公正,并开展家庭美德和社会公德教育.  相似文献   

10.
当前"医患共同体"的构建应当回归"德性基础主义"的建构路径。德性论思想从五个维度展现了其对构筑和谐"医患共同体"的理论价值及意义。在和谐"医患共同体"的实际构建中德性价值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环境和谐"的德性建构、"文化和谐"的德性塑造、"医疗和谐"的德性创设、"生命和谐"的德性构造。  相似文献   

11.
星云 《中国道教》2007,(4):34-36
"世界和谐"是所有人类共同期盼的目标,事实上,不只是人际之间需要和谐,就是人与大自然、人与社会,甚至个人的身心都需要和谐。一旦失去了  相似文献   

12.
和谐家庭     
《天风》2009,(4):12-12
<正>导语: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没有家庭的和谐就不可能有社会的和谐。基督教是十分重视家庭伦理的,"好好管理自己的家"是圣经的要求。为此,我们特推出本期话题——和谐家庭!盼望能对每  相似文献   

13.
当前"医患共同体"的构建应当回归"德性基础主义"的建构路径.德性论思想从五个维度展现了其对构筑和谐"医惠共同体"的理论价值及意义.在和谐"医患共同体"的实际构建中德性价值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环境和谐"的德性建构、"文化和谐"的德性塑造、"医疗和谐"的德性创设、"生命和谐"的德性构造.  相似文献   

14.
谭苑芳 《法音》2009,(3):40-43
"和谐消费"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消费和谐"是指在社会再生产的环节中,与生产、交换、分配相匹配的消费。狭义"和谐消费"主要是指在消费均衡的条件下,不存在外部不经济或者尽可能地减少外部不经济的个人消费过程和消费行为,简而言之,是合理而科学的消费。本文谈论的是狭义的"消费和谐"。  相似文献   

15.
现代中国人心理健康和谐观的理论构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阳泽  张向葵 《心理科学》2007,30(3):629-631
本文分析显示中国人的心理是自我的关系状态,中国人的健康是和谐状态,传统心理健康的本质是自我关系世界的和谐。基于对传统的继承和发展。提出现代中国人心理健康的本质是自我关系世界的全面积极和谐,内容包括人自身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和人与意义世界的和谐。  相似文献   

16.
陈逸鲁 《天风》2007,(15):6-7
人与人之间的利益之争,名誉之争,权力之争,有时要靠谦让来解决。亚伯兰的让步,是出于爱。我们常说"退一步海阔天空",这可能只是一种手段,但亚伯兰是发自内心的,出于真诚的爱。爱能化解一切仇恨和纷争,爱最能促进社会的和谐、教会的和谐、家庭的和睦、人际的和好。  相似文献   

17.
《法音》2006,(5)
我们,同在一个星球,备享科技昌明之果,亦面临困境与挑战:环境污染加剧,贫富差距拉大。飓风海啸骤起,莫名疫病流行。冲突战乱不止,恐怖袭击又生。在和平与发展的主流之外,世有不谐,人有不和,心有不安。和平是人类的永恒期盼,和谐更是人类向往的美好境界。作为人类伟大的精神传统之一,自佛陀始,佛教就一直在探寻世界和谐、人心安宁之道。佛教之道,绵绵不绝,究其根底,在明心见性,自净其意。心为诸法之本源,若人人修心正心,扩展胸怀,放大心量,息灭贪、瞋、痴,由个体而家庭而社区而国家而天下,则心净国土净,心安众生安,心平天下平。愿培植善心,发…  相似文献   

18.
生态和谐,不仅要求人与自然环境相融合,更要求人与社会文化相统一.因为,只有当人与自然和社会实现统一的时候,生命形态的和谐才可能产生.陕西古民居从现实生存需要考虑,在选址、用材、布局方面以各地自然条件为基准,追求建筑与自然的和谐;从满足社会伦理原则出发,在建筑的大小、朝向、高低方面表现人与人之间的伦理关系,追求人与建筑的人文和谐.  相似文献   

19.
构建和谐校园是现代化教育发展的必然结果。和谐校园就其内部而言,一定是上下级和谐,班科任和谐,师生和谐,生生和谐;和谐校园就其外部而言,一定是家校和谐、社区和谐、社会和谐。作为校长,务必要把构建和谐校园提高到应有的政治高度,建立一种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目标的竞争激励机制,以校园为纽带的各种教育资源、结构整体优化的和谐育人环境,而最为关键的突破口之一应该是校长要树立先进的办学理念,懂得如何善待教师、如何客观公正的评价教师,并且在业务培养、物质奖励和精神鼓励诸方面创造一种人际间的和谐,以求在朝着共同目标的奋斗中让每位教师进发出工作热情,从而积极主动富有创造性地工作。  相似文献   

20.
丁成际 《现代哲学》2011,(4):110-114
荀子以礼来构建社会秩序,始终贯穿着"分"的思维与"和"的原则。其"分""和"思想具有四重内涵:"天人之分"反映的是代际正义,体现的是天人和谐;"性伪"之分反映的是秩序正义,体现的是人性和谐;"明分使群"反映的是关系正义,体现的是差序和谐;"义分则和"反映的是制度正义,体现的是人群和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