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佛教文化》2013,(2):88-89
凤凰网华人佛教:龚琳娜《法海你不懂爱》一曲所指的“法海”,是佛教禅宗祖师级的宗教领袖法海禅师,这种直接针对宗教领袖的娱乐风潮,引起了佛教界的高度关切。  相似文献   

2.
裴休宰相(公元791—846年)是唐朝一代名相。字公美,唐代河内(河南济源)人。进士出身,后来做到宰相。裴休宰相不仅有政绩,而且还有虔诚的佛教信仰。  相似文献   

3.
本刊讯据八月十五日《人民日报》报道,江西宜丰县考古工作队最近在该县黄岗公社黄檗山黄檗寺(又名报恩光孝寺)遗址,发现了唐代高僧希运禅师的墓塔。同时发现的还有该山宋以后历朝所建的僧人墓塔和碑碣六十八座。希运是禅宗六祖下面南岳一系的著名禅师,是百丈怀海的法嗣。他的言教,由裴休结集成为《黄檗禅师传心法要》一书,素为  相似文献   

4.
慧思 《法音》2012,(9):20
本刊讯7月18日,中国佛学院举行第三期法海探源佛教文化之旅暑期班开班仪式,张厚荣副院长、副教务长广如法师、教务处主任理证法师、办公室张凤钢副主任,和一百多位学员参加了开班仪式。开班仪式由培训部主任容通法师主持,张厚荣副院长简要介绍了法海探源佛学培训的缘起,并且代表院领导对所有学员表示热情欢迎,鼓励  相似文献   

5.
1991年冬,在北京中国佛教协会,碰到从江西南昌来的戒全老和尚,他问起我的师承,我答言:“主要师事法海喇嘛。”他说:“法海喇嘛,我知道的,前些天刚刚圆寂,遗体未荼毗,装缸封存。”我听到这突如其来的噩耗,如闻晴天霹雳,顿感脑中麻木,半晌未能醒过神来。事后,对这消息,还是疑信参半。直到一个月后,接到杭州俞中元居士的来信告知,方晓得法海上师确于十月十三日(公历11月18日)示寂。我这才陷入了失去明师的悲凉落寞中,和法海上师相处的一幕幕,时而重现心头,总想写篇文章悼念。但自忖与上师相处的时日太短,对他的身世不甚了了,本不够资  相似文献   

6.
一、裴怀古主持公道裴怀古是唐代的一位很重视官德的朝官。唐人刘肃的《大唐新语》里记载着裴怀古的这样—则故事:“恒州鹿泉寺有位和尚,法号叫净满,为人品行高洁,声誉颇佳。可有些和尚嫉妒他,  相似文献   

7.
诗韵钟声塔影姑苏城外寒山寺纪胜雷应行(一)寒山寺座落于苏州西郊风景秀丽的枫桥古镇,京杭大运河东岸,亦名枫桥寺。据苏州地方志载,始建于梁天监年间(502—519),初名妙利普明塔院,相传唐代僧人寒山子尝卓锡于此,后希迁禅师于此建伽蓝,题额曰寒山寺。兹后...  相似文献   

8.
本刊讯11月8日,福建省霞浦县建善寺举行庆祝祖师殿落成暨灵1232年(711-2003)诞辰纪念法会,来自各地的四众弟子和还乡探亲的港澳同胞一千多人参加了这一盛典。沩山灵禅师系福建霞浦籍唐代高僧,是我国禅宗五家之一的沩仰宗创始人。据《宋高僧传》卷十一、《景德传灯录》卷九记载;沩山禅师灵俗姓赵,福州长溪(治所在今福建霞浦南乡)人。15岁时,在霞浦东关建善寺削发出家,25岁那年,他只身到潭州沩山(今湖南长沙宁乡西)修行。由于受到相国裴休尊崇,朝庭礼遇,沩山禅风大振。他十分重视禅农并举,致力于弘扬佛法60余年,创立了独树一帜的沩仰宗。于公…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与潭州谷山寺相关历史文献进行了详细的梳理考证,指出住持或驻锡该寺的僧人中,有唐五代时期南岳怀让与青原行思二系的谷山藏禅师、谷山有缘禅师、谷山崇禅师、谷山丰禅师、谷山和尚等,也有宋代临济宗的惠洪觉范禅师、谷山希祖禅师、谷山旦禅师、扬州齐谧首座、谷山广润禅师、石霜竹崖印禅师、谷山照禅师等。这些禅师之间相互有着较深的师承法脉渊源关系。唐代潭州谷山藏禅师的法嗣中有瑞岩禅师、百岩禅师、大岭禅师三位新罗国(今朝鲜半岛)僧人,几位禅师回国后,相继建立起自己的法派体系,对中国禅宗的东传做出了一定贡献。  相似文献   

10.
伏牛山自在禅师系唐代著名禅师马祖道一(709-788)法嗣,也是河南佛教圣地伏牛山的实际开创者,亦是将洪州禅法自南方传入京洛的重要人物,然而传世文献对其记载并不多。最早收录伏牛自在禅师的资料是编于南唐时的《祖堂集》,可惜记载不详;《景德传灯录》、《宋高僧传》、《鉴诫录》及《云岩寺记》碑文,对伏牛自在禅师也略有提及。通过以上文献大体可勾勒出自在禅师的生平事迹及禅法。  相似文献   

11.
《法音》1981,(1)
公元一千九百八十年十一月十七日,日本曹洞宗大本山永平寺贯首秦慧玉长老率众朝礼天童山祖庭,树碑以表彰遗德。震旦居士赵朴初敬题,并为颂曰:卓卓禅师,法海神龙。早参尊宿,禅教兼通。梯航入宋,访道天童。身心脱落,得法长翁。  相似文献   

12.
唐代嵩山慧安禅师作为禅宗五祖的知名弟子,道德卓著,于禅法亦有自己独特的领悟,由此成就为一代宗师。禅师籍贯枝江,从宗教影响力以及禅宗思想的创造性角度,慧安禅师完全可以说是古往今来宜昌乃至三峡地域范围首屈一指的宗教家和思想家。禅宗宗门文献对于慧安禅师的生卒享年并没有一致的定论,其生年、卒年以及享年,皆生成不同系统的歧见。  相似文献   

13.
唐代青原系禅僧潭州(今湖南长沙)石霜山庆诸禅师(807-888),俗姓陈,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庆诸禅师13岁出家,依洪州(今江西南昌)西山绍銮禅师剃度。23岁时赴嵩山受具足戒,后来又到洛阳学习律典。在修学了一段时间之后,虽然知道这是正法,但庆诸禅师感觉所学属于“渐宗”,与自己心中所期盼的“顿悟成佛”的修学之路有很大的距离。  相似文献   

14.
<正>石头希迁(700-790),唐代端州高要(广东肇庆市)人,俗姓陈,其在南岳石台结庵传法半个世纪,人称“石头和尚”。石头希迁为六祖惠能大师门下首座青原行思禅师的法嗣,是中国禅宗南宗五宗七派中曹洞、云门、法眼三宗之近祖,生前著有《草庵歌》《参同契》,其禅法要领传承六祖惠能“直指人心,见性成佛”般若禅法,  相似文献   

15.
放下     
唐代,严阳尊者问赵州禅师:"我在禅修的道路上抛弃了一切,下一步还应该怎么做?"赵州禅师回答:"放下吧。"他又问:"我已经两手空空,还有什么可放下呢?"赵州禅师又回答:"如果实在没有什么可放下的了,那就拿起来。"他听后,突然有所感悟:  相似文献   

16.
潮汕历史上流传唐代大颠宝通禅师作过《心经注》,应源自于元代灵山寺僧释了性的误会,以致长期以讹传讹。民国时期潮州学人饶锷就论证此书为大颠宝通所作;在日本学者及饶宗颐的研究下得到纠正,认为是宋代大颠了通所作。近年出版的《大颠宝通禅师文存》则认为《心经注》作者是宝通原述,了通续述,是宝通和了通禅师两人隔代合作的成果。通过对《心经注》的细读分析,认为宋代了通禅师是《心经注》的唯一著作权人。  相似文献   

17.
龟山福清寺座落于福建省莆田县城西南十五公里处的三紫山,群峰环峙,三紫凌云,松林叠翠,溪声如弦,为唐代马祖道一禅师法嗣无了禅师开山创建,无了弟子草庵义禅师法嗣慧忠扩建,已有一千一百多年的悠久历史。《佛祖统纪》、《五灯会元》、《指  相似文献   

18.
唐代著名的慧宗禅师一次出门前,吩咐弟子看护好寺院的数十盆兰花。弟子们深知禅师酷爱兰花,因此侍弄兰花非常仔细。但一天夜里大雨倾盆,偏偏弟子们一时疏忽,将兰花遗忘在室外。第二天早上,弟子们望着眼前倾倒的花架,后悔不已。几天后,慧宗禅师返回寺院,众弟子忐  相似文献   

19.
唐宋以后,佛教各个宗派大都衰微,惟有禅宗盛行。元代,临济宗作为禅宗的主要派别,不仅保持宋以来丛林禅学的特点,而且对传统禅法有所发展,使禅宗保持了生机和活力。尤其是南方的破庵祖先禅师(1136-1211)一支,思想活跃、法脉昌盛,在元代禅宗中影响最大。高峰原妙禅师的禅法便出于这一支,其得法法脉为:破庵祖先禅师—无准师范禅师—雪岩祖钦禅师—高峰原妙禅师。高峰禅师的参禅得悟不是一蹴而就,而是通过精参力究、穷彻本源而得以成就。  相似文献   

20.
中国佛教的祥宗是一个具有中国特质的大乘宗派。它开创于唐代的四祖道信大医禅师,经过五祖弘忍大满祥师,特别是六祖惠能大鉴禅师的改革、弘扬、光大,逐渐流布于大江南北、黄河上下。本文认为五台山佛教的禅宗也是形成于唐代,且有牛头宗、北宗和南宗的荷泽宗、洪州宗、沩仰宗和临济宗等派别流布于五台山,从而形成了南北竞秀、顿渐并行、禅净双修、融会诸家、突出践行的五台山禅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