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普通语义学     
沙夫用波兰文写的《语义学引论》已译成英文(《Introduction to Semantics》,伦敦1962)。《普通语义学》是《语义学引论》中的第四章。译者是从英文本译出的。沙夫简略地介绍了普通语义学。沙夫说,普通语义学是和卡尔纳普、塔尔斯基等人的语义学完全不同,也和莫里斯的符号学不同。卡尔纳普等人的语义学是关于科学语言的意义的理论,和逻辑密切相关。莫里斯的符号学则范围较广,涉及了各种记号的各种意义以及符号与语言在社会中的交际作用。而由美国柯日布斯基所创立的普通语义学,却是“研究人类个人对于语义环境的神经语义的与神经语言的反应的科学”,或者说,是研究“人如何使用语词与语词如何影响那些使用它们的人”的科学。普通语义学认为,人  相似文献   

2.
词的意义,词汇学要研究,语义学也要研究,作为同一个研究对象,经常统一起来,但两者角度不同。从词汇学角度研究“意义”,出发点是把一个词看做是一个“音义结合体”。从语义学角度看一个词的意义,其立足点是“语义系统。“语义学把“意义”从“音义结合体”中一个一个抽象出来,形  相似文献   

3.
“语义学”一词源于希腊文,其初是指一种与语音学相对的语言学的分支科学。后来“语义学”这个术语有了不同涵义。从研究对象和范畴来看,语义学可分为四种:语言学的语义学、哲学的语义学、普通语义学和逻辑语义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逻辑语义学只是到了十九世纪以后才出现,弗雷格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罗素也作了极有意义的陈述,而真正的现代形式的逻辑语义学则从塔斯基算起,然而在西方,“如果我们说的语义学,就是(用一个最普遍的说法)指关于那些语言表达式和它们所指示的对象之间的关  相似文献   

4.
最近克劳斯发表了一部以“研究”逻辑语义学为中心内容的著作:《狭义认识论》(《Spezielle Erkenntnistheorie》,VEB Deutscher Verlag der Wissenschaften,Berlin 1965,383 Seiten)。作者在本书“前言”里说,生产自动化、采用电子计算机、企业组织与经济规划的现代形式要求对符号学作“科学的研究”,但是,这门学科迄今在很大的程度上都“被忽视了”,因而许多自然科学代表人物“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没有采取正确的态度”,并且在社会科学里出现了“许多教条主义与肤浅的经验主义的现象”。而本书的任务就是要建立“一门以科学态度来研究的语义学”。作者在本书“前言”里还说,虽然语句学、语义学与语用学的划分起源于现代数理逻辑奠基人C.D.皮尔士,而皮尔士在许多方面都与实用主义有联系,但“这并不妨碍我们承认这个课题对现代认识论与科学方法论具有决定性的意义”。作者还援引了列宁在《唯物主义与经验批判主义》里关于如何对待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教授所说的那段话,表示他自己要研究和吸取资产阶级哲学家的“研究成果”。这里译出的“导言”,集中地表现了克劳斯想“建立一门马克思主义符号学”、用符号学来“补充”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企图。作者抄袭皮尔士和莫里斯的观点,把符号学规定为“语言符号的一般理论”,把符号学分为四个部分:研究符号与符号的关系的语句学,研究符号与反映的关系的语义学,研究符号与客体的关系的信号学,研究人与他所使用的符号的关系的语用学。克劳斯反对把符号视为“客观存在的对象的反映”,他说,“我们从来都不能说,符号以某种方式依赖于客体,与客体有因果关系”。他认为,符号只是通过反映而跟被反映的客体有关。他公然声称,“我们可以在某种程度上称符号学为认识论的一个分支”。在这以前克劳斯还写了概括地讨论符号学问题的《符号学与认识论》(柏林德国科学出版社1963年)、专门讨论语用学问题的《语词的威力》(柏林德国科学出版社1964年)、部分地涉及语句学问题的《现代逻辑》(柏林德国科学出版社1964年)以及一些论文。民主德国的某些哲学家对他的这种研究趋势赞扬备至,说什么克劳斯的著作“采取了反教条主义的立场”(《统一》杂志1965年第6期),“将若干神圣的禁物抛于舟外,沉诸大海”,“丰富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德国哲学杂志》1965年第4期)。  相似文献   

5.
一用义和语用含意语用学同语义学一样,研究符号内容,亦即意义(meaning)。然而符号内容,可以指孤立词语潜在的可能意义,也可以指词语在实际运用时所含的意义。前者往往是多义的,而后者则一般是单义的。后者称为用义(Sense)。例如“了解”一词,孤立地看,有“熟悉”和“打听”二义,但当应用于下面的句子:  相似文献   

6.
通观《周易》文本,我们可以发现它使用了两种符号,一种是卦爻符号。另一种是汉字符号。在这两种符号中有三层意义平面:卦象与它的“所指”是第一意义平面,卦爻辞与卦象之间是第二意义平面;《易传》与卦爻辞、卦象之间是第三意义平面。如果我们把卦爻符号叫做对象语言的话,那么卦爻辞就是元语言,《易传》就是元元语言。  相似文献   

7.
符号问题是值得认真注意的科学问题。在现代哲学中,这个问题,长期以来主要是由作为现代资产阶级哲学重要流派之一的语义学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8.
符号学关联着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在当代中国山水画中,传统符号和现代符号的碰撞体现了传统文化的延续,也反映了当代社会的变化和发展。同时,符号具有多义性,在当代山水画中这种多义性促进了传统符号的重新解释和创新。基于符号的多义性,当代山水画符号的再创作和表达方式将会持续发展,进而推动当代中国山水画的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9.
《哲学研究》一九八八年第三期发表陈良运的文章《论<周易>的符号象征》认为,中国上古时代的《周易》就是人类文化史上最早的“自觉象征””但与黑格尔所定义的“象征”有不同:象征的“精神意义”不是直接与“感性形象”结合,而是与感性形象的抽象符号结合,形成独特的符号象征。化自然具象为观念符号,由观念符号组合出示“吉凶”的卦象,再由卦象生发出各种精神意义,  相似文献   

10.
怀德海底《符号論,它的意义和效果》一书是他于1927年在阜吉尼亚大学的演讲集。全书共有三章,这是第一章的譯文。本文共分十三节。在第一节里作者提到三种符号論:(i)宗教所用的象征,(ii)写出和說出的語言,(iii)純是书写的代数符号。在第二节中他特別强調說,从感觉符号表象达到物体,此中的符号論乃是一切符号使用方式中最自然而广泛的方式。第三节是討論方法。关于方法的一般原則是:低級特征最好先和相应的低級有机体(怀德海用‘有机体’这个名詞和通常不同,他认为一个电子也是低級有机体——譯者)联系起来研究,高級特性应先和最初具备充分完善的高級特性的有机体联系起来研究。第四节說明符号論之所以易于犯錯是因为它可以引出对一些事物的行动、威情、情緒和信念,而这些事物純是观念,在世界中并沒有这符号論引导我們所設想的那些事物。第五节把符号使用下了一个定义說:当人心經驗中某些组成部分引出意識、信念、情緒与习慣而关涉到心灵經驗其他組成部分时,人的心灵就发生符号式的作用。前一套組成部分是“符号”,后一套就构成符号的“意义”。从符号到意义的过渡中所有的有机作用就叫作“符号的指示”。第六节說明符号指示的知觉所包括的全部活动是知觉者产生他自己的經驗的一种活动。在第七节討論語言中,作者說,語言使用是有双重符号指示:在說話人方面是从事物指示字眼,在听話人方面是从字眼反轉过来指示事物。作者认为人对外界的知觉有两种內容,在第八节中他只提到关于同时世界习用的直接表象,这是应用我們直接感觉向外投射而有的,它替我們决定了同时的物质东西的特征。这就是近代哲学中所說的感觉材料或素材。在第九节中作者认为知觉的經驗方式有两种,概念分析的方式只有一种。两种知觉經驗方式中的一种是叫作“表象的直接性”或“直接的表象”,另外一种叫作“因果效力”。第十节說,这两种方式的作用都是把实在的事物“客体化”。把这种方式混合为一个知觉的綜合活动就是“符号指示”。在第十一节中作者說物质的和心智的东西在經驗中是糾纏在一块的,因此沒有明显的界綫可划。第十二节是研究感觉資料和空間在直接表象中的作用。作者举出三个重要事实:(i)感觉材料如色、声、触等是依靠能知觉的有机体和它对所知觉的有机体的空間关系;(ii)同时的世界是显现为有扩延的和充满着有机体的;(iii)直接的表象只是少数高級有机体經驗中的重要因素。第十三节說,“客体化”本身就是一种抽象,因为沒有实在的东西在它的形式方面完全“客体化”了。  相似文献   

11.
本文是他所著《维小纳小组——新实证主义的起源》一书的英译本(纽约,1953年)中的一小节(第30—41页)。在这节的前一部分中,作者阐述了“意义”和“无意义”的含义,认为:“一个命题的意义是根据它的证实方法决定的”;一个句子的意义就在于它本身的可供证实的内容,而这个内容必须是有关经验事实的,或者是最后可以还原为经验内容的。克拉夫特认为,“原则上超经验的句子,就是无意义的”。“‘形而上学’意味着要掌握经验科学所达不到的那种知识,要掌握超越经验科学的那种知识”。因此,形而上学的句子(指哲学命题)都是无意义的假陈述。这样,他就把全部哲学、把哲学上两条路线的斗争一笔勾销了。此外,克拉夫特还否认数学和逻辑的客观基础,认为“它们只是规则罢了”。意义与无意义问题在维也纳学派内外曾经引起一场争论。之后,逻辑实证论者开始从语法分析过渡到语义分析,企图把二者结合起来。本节后一部分的意图就是如此。他从语义方面对语言进行符号分析,修正和发展了“意义”和“无意义”达两个概念,得出了如下结论:“意义是简单地由词汇和语言的——合乎逻辑的!——语法决定的”,“一个句子究竟有无意义依存于某一种语言在语义上和句法上所约定的规则”。  相似文献   

12.
作者在这篇論語言符号意义的性质的文章中,对于苏联和国外語言学家在这个問題上所提出的观点,发表了自己的反駁意见。作者与之商榷的主要对象是沃尔科夫和哈巴罗夫的文章,同时对国外語言学者,如索修尔、现代結构主义者丹麦的塞林森、波兰学者薩瓦托夫斯基的观点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作者把这种在評价語言符号意义的性质上的分歧归結为:“一些人把意义看成是符号的对象相关性,亦即归根到底看成符号;另一些人則把意义看成客观现实的反映。”而作者是持后一种观点的。在文章后半部,作者闡述了对語言符号与語言系統的相互关系的看法。在这方面,作者对別什科夫斯基、布达高夫、茲魏金采夫等人的观点提出不同意见。作者认为“詞是符号和意义的統一,这一統一反映着客观现实”,“上下文根本不能‘完完全全地决定’符号的意义,而符号基本上不是从上下文而是从现实中获得自己的意义的。”  相似文献   

13.
孙宝惠 《美与时代》2014,(11):118-118
雕塑符号化过程中由于多种因素叠加所产生的不明确性、暧昧性、多义性等多种特性,容易造成人们对雕塑的不理解。笔者试图探索雕塑创作的符号化过程,希望能够客观一点的理解上述的“劣势”,用不同的角度去理解符号化过程中产生的不确定性,以传达正面的社会观念,使这种符号意义过程起到积极的教化作用。雕塑的艺术创作过程中所用的创作手法以及艺术表现形式本身就无好坏之分,如何避免暧昧性产生的缺点,达到作者与受众两者更深一层交流的积极作用,将它转换成更有利于表达作者本身观点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4.
“意义”和“解释”这两个词具有一种相似的多义性,从而形成了两对术语。而且,这两对术语具有某种以前没有得到注意的语义相关性。第一,对术语是一个本的意义(下写作C-意义)以及相应地适合于这种意义的解释。大体说来,C-意义是一次成功的交流的一半或一个方面,而听的解释是另一半。第二,对术语是某个事物、状态或事件的意义(下写作S-意义),以及相应地适合于这种意义的解释。大体说来,对某物的正确解释即是关于该物的重要性的知识。  相似文献   

15.
陈坚 《周易研究》2005,(3):53-62
<易经>文本的零散性使其表面上看来并没有什么意义,但是,易学史上所诠释出来的<易经>意义却丰富多彩,那么<易经>的这许多意义究竟是从哪里来的呢?<易经>意义的来源有三个方面,即(一)天地赋予<易经>以意义,这就是<易经>的天地意义;(二)<易经>符号(卦爻符号和文字符号)之间的逻辑关系会产生意义,这就是<易经>的逻辑意义;(三)人类将自己的认识投射到<易经>上而形成<易经>的投射意义.<易经>的这三大意义及其来源有着中国式的独特学理,即使是专门研究文本意义的西方解释学对之亦不能完全加以解释.  相似文献   

16.
数理逻辑是古典形式逻辑的发展,它是用数学的方法研究推论有效性的判定方法和原则的科学,也被称为符号逻辑、现代逻辑。数理逻辑的创立起源于十七世纪的数学家莱布尼兹所提出的宏大构想:建立一个“普通的符号语言”,即类似数学符号的“通用语言”,利用它来进行“思维的演算”。十九世纪初,英国数学家布尔发表了《逻辑的数学分析》一书,他用代数方法处理逻辑问题,建立了逻辑代数。  相似文献   

17.
人们把一般形式语义学的起源追溯到弗雷格、塔尔斯基、蒙塔古和戴维森等哲学家。但是人们忽略了维特根斯坦的《逻辑哲学论》。维特根斯坦在这本著作中提出了一种特定的关于语言、意义和世界的看法,它牵涉到普遍论、内涵指称论和组合原则等重要的哲学假定,而这样的哲学假定也是形式语义学先驱的著作中所假定的。因此,维特根斯坦的意义理论对于形式语义学的基本原则和哲学假定的确立是至关重要的。斯托克霍夫教授的研究不是历史性的,而是系统地比较了维特根斯坦的意义理论和形式语义学的先驱的著作。  相似文献   

18.
“意义”和“解释”这两个词具有一种相似的多义性 ,从而形成了两对术语。而且 ,这两对术语具有某种以前没有得到注意的语义相关性。第一 ,对术语是一个文本的意义(下文写作C -意义 )以及相应地适合于这种意义的解释。大体说来 ,C -意义是一次成功的交流的一半或一个方面 ,而听者的解释是另一半。第二 ,对术语是某个事物、状态或事件的意义 (下文写作S -意义 ) ,以及相应地适合于这种意义的解释。① 大体说来 ,对某物的正确解释即是关于该物的重要性的知识。意义和解释的这两个对子看似彼此没有逻辑的联系 ,尽管它们从用词上来说具有相似…  相似文献   

19.
一、传达的内在根据意义的传达,是指人类精神事件转换为符号事件,并在一定距离空;司得到“搬运”,经过一定时间得到保存的过程。意义传达的目的在于完成人际间的意义沟通,从而实现协调个人及社会活动的目的。意义的传达过程亦是符号的解释与理解过程。对解释者来说,意义作为个人的。动理体验和独特经验本是一种主观内在的东西,别人当然无法感知和体认。但解释者可将这些个人内在的意义化为各种符号(如声音、文字等),变成能被理解者的感觉器官所感知的东西。理解者感知了这些符号(感觉效应器官进行能量转换),加以读解(中枢神经…  相似文献   

20.
证明论语义是通过“证明”来解释表达式意义的逻辑语义学,与传统模型论语义在哲学和技术方法上存在诸多不同。它作为一种推理主义意义理论,又与布兰顿等的推理主义存在显著区别。证明论语义以典范证明而非“真”为中心建立有效性等语义概念,从而获得比模型论语义更为细密的意义颗粒度。本文通过阐释证明论语义的哲学背景和意义解释机制,指出其具有过于局限的“字符串式”的意义颗粒度,并证明对其放松会导致它迅速倒向模型论语义的颗粒度,从而说明证明论语义在意义颗粒度方面相对于模型论语义的优势是有限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