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元代理学伦理思想研究至今几乎是一个空白,其实元代理学伦理思想是儒学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宋代理学之北传而后传布于全国,普及中华各民族居住区域是在元代实现的。另外,宋代理学走出书斋而与社会生活紧密结合并由此变为通俗化和普遍化的理学也是在元代实现的。许衡为元代伦理思想的发展做出了典型的贡献,他的很多遗作都对理学伦理思想作了全面而系统的阐发。在许衡的理学伦理思想中,特别对儒家的"修身"提出了二个颇具特色的重要思想。  相似文献   

2.
宋明理学的整体发展呈现出一种从程朱理学二元论到明代理学一元论的转变倾向。其最突出的表现有两点:一是理气论方面,由程朱的理气二元论到明代理学的理气一元论的转变;二是人性论方面,由程朱的天命之性(义理之性)、气质之性的二元论到明代理学性气合一的一元人性论的转变。这些转变显示出中晚明以后理学现实主义倾向的逐渐加强,并最终演化为明末清初经世致用的实学思潮。  相似文献   

3.
刘沅以清代学人的眼光,对理学之名、理学道统论、理学心性论、理学知行观及其流弊提出了批评,在对理学批评的过程中他阐发自己的新思想,创造性地提出先天、后天说。同时刘沅也一定程度地受到理学的影响,并不完全反理学,而对理学价值观有所认同。  相似文献   

4.
蒙古族的崛起,元朝的大统一,在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发展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蒙古人入主中原后,一大批少数民族涌入内地,同时也有一大批汉人迁往北方,各民族文化接触交融,取长补短,有力地促进了内地经济贸易的交流,出现了许多文化相交辉映的时代特色。这种融合不仅有...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耀斯的视域解释学来解读刘海粟的<欧游随笔>,通过这个例子说明,在跨文化交流过程中,文化创新不仅是可能,而且交流的目标便在于发现.在欧游中,刘海粟从欧洲美术经验中识别出世界艺术,从而也带来了对民族艺术发展道路的重新认识,提出了"加入那世界的美术潮流和别人一同前进"的思想.这是一种能够超越了当时流行的中西文化之争的思路.在今天看来,中外文化交流之"中西合璧",不是简单的文化相加,而是基于世界文化发展的基本趋势和方面加强民族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6.
本文较系统地考察了两宋时期浙学与理学诸流派之间关系的发展和演变过程,分析了其不同时期所呈现出来的具体形态和特点,认为在北宋中后期主要表现为理学思潮开始传入浙江并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浙学的兴起;南宋前期和中期主要表现为浙江各理学流派和反理学流派的相继形成以及由此促成浙学与理学的全面融合与冲突;南宋后期则主要表现为浙学向理学尤其是程朱理学的全面回归和发展。这表明,浙学不仅深受理学的影响,而且对理学也有不可忽视的影响,从而在一定意义上成为同期理学与各地方学术关系的一个缩影。  相似文献   

7.
王阳明根据自己亲自经历体验 ,提炼出良知学说 ,接通了理学与心学 ,把先秦儒家自强不息的精神、孟子之尽心、道家之道体、禅宗之即心即佛与本来面目融为一体 ,完成了对理学的革命性变革 ,从四个方面推动了晚明自由解放思潮的兴起与发展 ,弘扬了中国哲学中独立自主、自强不息的伟大传统。  相似文献   

8.
徽州理学史的书写,可以从北宋初年理学思潮甫兴开始。在北宋早期即有徽州学者接触和传播理学,后期还出现了诸多有一定影响的学者,主要代表人物有闵景芬、江致一、江致虚、朱松、程鼎、滕恺、李缯等人。他们的言行,谱写了理学在徽州地域化的序章。北宋及两宋之交,徽州出现理学思潮,有着深刻的学术背景和特殊的地域因素。它为其后该区域出现朱子学的重要学术流派——"新安理学",奠定了至关重要的学术基础。  相似文献   

9.
元代,欧洲天主教传教士东来,对中西文化的交流,起到了前所未有的、影响深远的作用:他们遗留下来的史料十分珍贵,其数量之多,涉及面之广,亦极罕有。在元朝,天主教传入我国,但为期短暂,仅存六十余年,竟随元朝的衰亡,而逐渐衰微;此与当时政治背景关系密切。故撰此文,试予探讨。一当时政治背景  相似文献   

10.
孔子创立的儒家思想对契丹民族有着重要的影响和作用。契丹民族尊孔子为大圣,接受儒家思想,兴儒办学,兴礼立制,以德治国,纲常名教,提高了契丹民族的文化素质,增强了契丹帝国的振兴,促进了契丹社会的封建化进程。契丹民族倡导儒风不及金元,仍保留着尚武习俗,他们吸收儒文化有劳古朴 重实用的特点。他们在北方草原地区首开儒风,则加速了草原文化与中原文化的交流,为我国北方民族的大融会,元朝统一奠定良好的基础,为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1.
"四端七情"之辩是在东亚儒学史上著名的理气心性之辩,最能反映韩国性理学特色。自高丽末开始传入韩国的朱子学,至16世纪经由李退溪和李栗谷等人的继承和发扬,在韩国获得了新的生命和发展,并形成了以李退溪为宗的岭南学派和以李栗谷为宗的畿湖学派。他们的理论分别代表了韩国性理学的两个不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2.
高强 《法音》2023,(12):44-48
两晋南北朝时期胡族入侵,南北对峙,各路政权相继而起,征伐不休,给民众带了莫大的苦难。虽然民族间有纷争,但彼此的交流、合作、融合仍是发展主流。在征战和交流融合中,新的民族共同体逐渐形成。在这期间萌发和生长的新中原文化,也为之后的隋唐文化奠定了基础。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一进程中,作为外来意识形态的佛教,发挥了独特而重要的作用。在查阅相关文献,参考和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本文旨在对两晋南北朝时期佛教在北方新的民族共同体构建和形成过程中发挥的作用进行探析,以收抛砖引玉之效。  相似文献   

13.
李凯 《中国哲学史》2006,(3):96-103
中国学术和思想的发展历史可谓经学的阐释历史,汉代经学和宋代理学则是这一历史发展的两个关键期。朱熹就是宋代理学确立的关键人物。文章在叙述宋代理学的兴起及发展过程中,探讨了经学向理学转向过程中的阐释学思想的变迁,通过这一历史梳理,说明朱熹在其中的贡献和历史地位。文章包括五部分内容:一、经典文本的重新确立,二、“理一分殊”与本体阐释,三、“尊德性”与“道问学”,四、“六经注我”与“我注六经”,五、朱熹在经学阐释史上的贡献。  相似文献   

14.
心性关系问题是宋代理学讨论的核心问题,理学之所以被称为心性之学,是因为心性论在宋代理学范畴和理论体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充分体现了宋代理学乃至整个中国哲学的特点。在中国哲学发展史上,宋代理学心性论,集先秦儒家孔孟荀心性伦理与唐代佛教心性哲理于一体,并给予批判性的总结和创造性的发展,完成了世俗化的伦理与哲学的结合,  相似文献   

15.
朱熹的易学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理”是宋代理学的最高范畴,理学之得名即因这个范畴而来。“理”也叫做“道”,故理学亦名为道学。此道即《周易》所说的包括天地人在内的三才之道,此三才之道统称为性命之理。北宋五子作为理学的代表人物,同被列入道学传之中,皆以《易》为宗,致力于对此三才之道、性命之理的研究,因而就他们的研究对象与研究目的而言,也就具有理学的共同的特色。但是,在北宋五子中,周敦颐、邵雍的易学属于象数派,张载、二程的易学属于义理派,由于象数与义理判为两途,尽管他们生活在同一时代,相互之间过从甚密,在易学思想上却是无法交流,不…  相似文献   

16.
刘依平 《现代哲学》2012,(6):122-126
《大学》经典地位的抬升和确立是宋代理学发展的产物。北宋学者对《大学》的理学化诠释推动了《大学》由礼学研究范式转向理学研究范式,也使得《大学》由经典诠释的边缘迅速进入中心。南宋朱熹最终赋予了《大学》权威性、超越性、完整性、普适性、系统性和唯一性的经典属性,确立了《大学》"四书之首"和"群经之要"的经典地位。《大学》作为宋明理学发展的文献符号,蕴含了宋代理学的整个目标,也表征了理学发展的整个过程。  相似文献   

17.
自古以来,中国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间的政治经济、科学技术、思想文化、文学艺术等,不断地交流,相互影响,互相补充,共同创造了中华民族灿烂的古代文明,推动了中国历史不断前进。中国少数民族哲学与儒学的关系也是十分密切的。儒学对兄弟民族哲学的形成、发展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兄弟民族对儒学的传播、发展则有着不容忽视的积极作用。①本文仅从儒学对兄弟民族哲学的影响方面,提出几点粗浅之见,就教于同仁。一、孔孟儒学与兄弟民族哲学在祖国大家庭中,绝大多数兄弟民族的文化和哲学在不同程度上受到孔孟儒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醇言》与《道德经》的儒家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 《醇言》是韩国朝鲜时代性理学大师李栗谷注释道家经典《道德经》的著作,该书可以说是开韩国学者站在性理学立场上解读《道德经》之先河。 在当代的栗谷学研究中,《醇言》一书历来不被重视,甚至于少有人提及,或许是认为该书在栗谷思想及其发展中并不占有什么地位,甚或是以为一位性理学大师注释《道德经》,似乎颇有些不伦不类。 可是,栗谷当初之作《醇言》,用意本在于打破性理学严守疆域,自立沟壑,视儒家性理学之外的其他思想派别均为异端邪说的保守封闭状况,所以,《醇言》一书,首先体现了栗谷思想的包容性与开放性。如果对…  相似文献   

19.
雷鋐是清代中叶程朱理学的承学之士,由其师蔡世远引导,初登朱子学之殿堂,又承学于张伯行、李光地、方苞、沈近思等一批康雍时期理学名师,渊源有自,奠定了他终身崇尚、阐明程朱理学的学术取向。雷鋐尤其注重治学的循序渐进方法,他思索正确进入程朱理学的路径,并尝试为诸生建构一套理学学术谱系。雷鋐认为陆王之学走入了"阳儒阴释"的歧路,而科举"帖括词章之习"只会消磨理学家"居敬"的本色,此二者正是理学发展的两大障碍。雷鋐倡议当下理学家们共同"振兴正学",走"居敬穷理"的道路,发展正统的程朱理学。  相似文献   

20.
韩国朝鲜时期(1392-1910),是儒学非常兴盛的时代,五百年间,名儒辈出。此间有过几次关于儒学理论的大辩论,"无极太极"之辩就是这时期性理学史上第一次论辩。这次论辩从本体及工夫两个方面,对"无极太极"应如何规定,及如何方能体会、掌握之问题,展开了深入的辩论,突显了韩国性理学的特色。它对后来韩国性理学的发展产生过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