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菩提一叶     
又是新年新岁了,在这种时候总想出点新意。尽管“新意”实际上是没有的,按佛教来说世上的一切有流转而无生灭。所谓的“新”只是合乎因缘的变化而己!合乎因缘便需应机。作为专栏主持,我一直希望自己在摘取菩提一叶时能对读者起到应机的作用。这在我来说确是很难的。  相似文献   

2.
“生活中到处都有美好的事物,缺少的只是发现”——这句充满慧光的名言,也有她尚未照耀到的地方,比如说对于我国佛教文化瑰宝来说,很多情况下就是缺少这种“发现”——我理解这种“发现”不仅仅是“看见”、“明白”了,而且更主要的是心灵中那种慧眼独具、过目不忘的撼动、领悟和契合。写至此处时,我仍感脸红,因为这里推荐给广大读者朋友的两篇关于佛教文物的介绍报道,决非缘自我的“慧眼”,而是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在因病住院期间,在每天同样也流过我们眼皮底下的大量报章之中慧眼发现的信息——须知这是一位年近九旬、微恙在身、依然公务繁忙的老人啊!他才是本栏目的真正主持人。在生惭愧心同时,我也意识到另一个同样令人忧虑的事实:在对待佛教文化瑰宝问题上,即便能达到第一个层次“看见”、“明白”的也不多,出土文物中的佛教文化内涵往往总是有意无意被忽视就是一例。愿我们每个关心优秀传统文化的人和部门都一道来关注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3.
她始终无法面对自己,当医生毫不留情地要她动手术切除脑瘤时,她一直难以接受。 每次一想到可能的结果,就情不自禁地抱头痛哭,尤其是她母亲,每每归咎於自己的“业障”深重,让女儿受此“业报”而暗泣时,更令她无法自己。 不能再向母亲抱怨了!只能哭泣着向静慧师抱怨:我,二十岁,才刚就读大学,灿烂前景正等待挥洒,佛法不是示意人身难得!而我,就如此这般“难得”吗?  相似文献   

4.
“你们多结果子,我父就因此得荣耀,你们也就是我的门徒。”(约15:8) 为使门徒明白自己讲说的道理。主常以形容、比喻,宣讲天国的福音。根据主吩咐结果子的经训,谈谈粗浅认识。一、结“悔改”的果子 “约翰看见许多法利赛人和撒都该人也来受洗,就对他们说:‘毒蛇的种类!谁指示你们逃避将来的  相似文献   

5.
"良知自知"说是王阳明"良知"思想的重要内涵。良知自知具有同时性,与现象学的"本原意识"和佛教的"自证分"在意识的直接性上类似,但因其与道德实践内涵结合,而又有自己的理论特殊性。良知同时自知与感性直观中感性自我同时自知(如知痛痒饥寒)及良知异时自知(通过回忆、反思而自知)有所不同,其特质在于双重自我的同一性。  相似文献   

6.
自《我画佛像》一文面世以来,仍有不少朋友和同道要问我:是不是皈依了佛门,是否佛家弟子的问题。为此,我明确以答复大家:在佛门里,我只是位学生,而非行者。正如,有位老师说得好:“佛学不是迷信”,入道者不该成为迷道者;其实质内含也在于一个“佛”字”。———佛者,觉悟也,学佛、信佛就是要我们时时提醒自己:不要迷信,不要执著。自小,我便有个怪脾气,许是那所谓的“童心”吧!那就是,对一些没有弄明白的事,总好问个清楚,想个透彻,仿佛不弄明白就不甘心……于是,我在学了舞台美术,明白了它是一门综合性艺术之后,便对水粉画,油画和国画都进行了…  相似文献   

7.
也许是由于出家。的。奇装异服”吧!刚刚踏进列车的门,还未坐稳定,就有许多探询的目光自四面八方向我直射过来,而久经沙场的我是脸不红、心不跳,坐阵不乱。我明白,像我们这样逆世而行的出家增人,总免不了被别人视为“异端”的。而要是不再理直气壮一点,那等于承认了别人的批判;好在我们还有一张申诉的嘴。坐在我身边的是一对着装考究,也许是刚新婚不久的年青伴侣。男人们都是特有的直率,不一会儿,我们就已是无话不谈了。“可以向您请教一些问题吗?”男青年试探性地问道。“情便!出家是一件光明正大的事。”经验早已告诉了我,…  相似文献   

8.
Ⅱ p.168说人们相信统治者有这些力量,而统治者都非常明白自己没有,或者仅仅因为他低能或白痴才不明白,那是不对的。但是,统治者的力量这一观念是以该观念与经验——不管是人民的还是统治者的——相协调的方式起作用的。说虚伪在起作用,仅因为它通常十分靠近人们所做的大部分事情。 p.169当我们的(或至少是我自己的)同伴中的某人笑得太过分时,我会有意无意地抿紧嘴唇,好象我相信这能让他闭嘴似的。  相似文献   

9.
<正>这是一个已咨询20多次的个案。咨询师是个新手,这次咨询结束她有一些沮丧,因为她觉得自己没有做好。来访者是在邀请咨询师用X光机对自己分析吗?被督沮丧地说:“这次咨询结束之后我的感觉特别不好:咨询中我不断地打断来访,想把自己的解释和观点强加给来访者。在写逐字稿时,我越发觉得羞愧,因为自己做得太不好了!”  相似文献   

10.
家振 《佛教文化》1994,(4):18-19
本刊今年第二期发表了吴昂先生的“人生颠倒是情痴”。当时,我随口说了一句;“下次我来写一篇‘颠倒情痴是人生’!”主编志远听见了,便认真约稿。“一言既出,驷马难追”。这又是个发人深思的题目,不管说不说得明白,姑妄写之吧! 先说一个情字 人们常说,既有人生便有情。佛家也是这样看吗?是的,并不例外。 何以为证?请看“有情”二字在佛家如何解释。  相似文献   

11.
苏格拉底风烛残年之际,自知不久于人世,很想点化一下学问很不错却缺乏自信的助手。他把助手叫到床前说:“我的蜡所剩不多了,你明白我的意思吗?”“明白,”助手赶忙说:“您的思想光辉一定要很好地传承下去……”“可是,”苏格拉底不慌不忙地说:“我需要一位最优秀的承传者,他不仅要有相当的智慧,还得有充分的信心、非凡的勇气……这样的人选直到目前我还未见到,你帮我寻找和发掘一位好吗?”“好的,”助手说,“我一定竭尽全力寻找,决不辜负您的信任和栽培。”那位助手说到做到,他不辞劳苦地为寻找苏格拉底事业的继承人奔  相似文献   

12.
西方论著中的混淆! “歧义”意即“分歧的意义”。一个语句(或一段文字)P,当它有超过一个意义时,便有歧义。但是,它与“歧义谬误”不同!后者狭限为:超过一个“标准”的意义。歧义谬误可分为两大类:第一,一词多义谬误,就是由于一些词语有超过一个难于取舍的标准意义而引起的;第二,语法结构松驰的谬误,就是由于句子语法结构不严谨或语文过份省略而引起的。  相似文献   

13.
一所在世界上名气很大的军校,不仅培养出了一批批优秀的军事人才,也培养出无数商界的精英。在这所学校里有一个久远的传统,就是学生遇到军官问话时,只能有四种回答:“报告长官,是!”“报告长官,不是!”“报告长官,不知道!”“报告长官,没有任何借口!”除此之外,不能多说一个字。比如,军官派你去完成一项任务,但由于种种原因,你没有能按时完成,当军官问你为什么时,如果你为自己辩解,说由于这样或者那样的原因,导致自己没能按时完成任务,那就错了,你只能说:“报告长官,没有任何借口!”因为军官看重的是结果,他根本…  相似文献   

14.
幸福的秘诀     
最近,看了一档河北经济台的“玲玲星友会”节目,邀请的嘉宾是著名豫剧表演艺术家小香玉。在谈到幸福时,小香玉说:“降低幸福点,你会常常觉得自己幸福;如果幸福点定的太高,幸福就跟你没关系了!”我对这句话深有同感,在现实生活中,像电影电视剧里的大起大落,大悲大喜,极少出现。平平淡淡才是真嘛!如果我们在生活中把幸福点降低一些,就会常常感受到幸福的光顾。  相似文献   

15.
<正> 《论语》中子夏的“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这句话,长期以来人们对其义作了诸多解释,在这些众多解释中,且都将其中的“优”字确定为是理解这句话的关键词,由此便出现了“优”作“余力”讲,还是作“优秀”讲的说法。而我认为要全面准确地理解这句话的意思,关键的词不是“优”而是其中的“学”。个人认为,“仕而优则学”中的“学”应作“敩”(xiao)讲,即是“教学”、“讲学”的意思,而“学而优则仕”中的“学”仍指的是“学习”。也就是说,这句话的意思应是“做官成绩优秀,有余力时应去教人;而学习成绩优  相似文献   

16.
尊敬的编辑同志:今年偶然看到一位朋友订的《思维与智慧》96/l期,大概翻了翻,没想到不读不知道,一读真奇妙!它竟让我有一种久旱逢甘霖的感觉,欲罢不能,真是相见恨晚啊!不知不觉已滤过一遍,我发现其中每一篇都有其价值。认真思考,细细咀嚼,居然奥妙无穷!我一直想启迪思路提高思维能力、改变思维结构,以使自己的大脑具备昨决一切问题和出奇制胜的能力,但苦无指导性书历,而个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劳工夫”啊!我马上意识到这是可以作为我一生的教科书的杂志,她不仅教/知其然”更深入到车之根本,好象在远离喧嚣的…  相似文献   

17.
除垢     
从乡下调到县上工作,一时找不到住房,住在一个朋友家里。他的房子很小,也是个单身汉,两个人挤在一起倒也其乐融融。但几天后,朋友就把做饭、洗碗、扫地等家务事全推给我,而且一副颐指气使的口气:“嘿,肥碗洗了,地板那么脏,也不扫一扫,邋里邋遢的!” “为什么该我扫?你自己咋不扫?” “当然该你做嘛!你想唐僧取经时,先是孙悟空挑行李,猪八戒来后,孙悟空就不用管了,这多明显的道理!”朋友半认真地说。 我心里很不舒服,气鼓鼓地回答:“别狂,我人在矮檐下,就是不低头,我又不是来当佣人的!”我只是忍着没说“你以前下…  相似文献   

18.
胡潇 《现代哲学》2001,(1):31-35,111
向来把人类思想发展史与人类个体思想生成史对应起来研究的黑格尔,认为人类的思想发展,有一个从“能知”进到“自知”的过程,而“自知”的思想,即思想意识到自身的思想,则是人类思想发展中晚近出现的事情。他指出:人类把理念“理解为自己知道自己的理念,乃是近代的工作。”  相似文献   

19.
倪光道 《天风》2001,(1):32
有位弟兄对我说,在过去的一年中,我经过了多少的无奈和茫然,失去了许多的祝福和快乐,同时也得到了很多的启发和感受。似乎失去,其实又是得到;似乎刚强,又是软弱的,说到底就是不明白。 实际上,有这种光景,正显明在主的造就之中,有感觉,有体会,却又感到惘然。这是对属灵的经历不很明白的结果。您要知道,“似乎”是自己的感觉,“却是”则是灵里的知觉。自己的感觉  相似文献   

20.
哥伦布说过这么一段话:“在人生的海洋上,最痛快的事是独断独航,但最悲惨的却是回头无岸。”这话可谓道出了人生所有的艰辛:当你为“独断”的选择而自鸣得意的时候,你可能已经步入了回头无岸的境地!这倒与另一位伟人的观点不谋而合:人的一生最关键处只有几步,走错了一步,就有可能走错一生。而当你回头望着自己那浅浅深深歪歪斜斜的脚印,只好无奈地长叹一声:假如当初我不这样就好了啊! 可是,命运的字典里却没有“假如”! 记得那是1976年3月,我在离家70多里路的永吉县桦皮厂公社插队快两年时,一个别人做梦都想不到的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