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犹太人问题》一文是马克思在巴黎居住期间写成,作为对鲍威尔于1842年发表的一系列有关犹太人问题的文章的反驳,这是身为犹太人的马克思最重要地公开评论本民族问题的文章.在这篇文章中,马克思对作为资产阶级代表的犹太人进行了批判,但这种批判背后却隐藏着典型的犹太思维方式以及犹太文化精神的影子.这一吊诡现象使研究《论犹太人问题》一文有了十分有趣并重要的意义.本文即意在挖掘隐藏于《论犹太人问题》一文背后那些影响了马克思思想的犹太文化因素,这些因素并未因马克思对自己犹太人身份的抵触而消失,反而在其思想中处处显露出了特有的标记.  相似文献   

2.
在马克思早期思想的发展中,"犹太人问题"是一条很重要的线索。论者普遍认为,马克思1843年发表在《德法年鉴》上的《论犹太人问题》,即是他对"犹太人问题"的全部见解,这其实是一种误解。事实上,从《论犹太人问题》中关于"犹太人问题"的世俗基础和"现实的个人"的提出,到《神圣家族》中辨析"犹太人问题"的"真正的"和"普遍的"意义,以及将犹太人的解放置于与国家、社会、法、世界、民族等的关系中进行考察,才意味着马克思对这一问题的最终解答和真正解决。梳理从《论犹太人问题》到《神圣家族》对同一问题理解的传承和变化,可以看出马克思思想推进的轨迹。  相似文献   

3.
张礼刚 《学海》2006,(1):200-202
荣振华、李渡南等编著:《中国的犹太人》大象出版社2005年版,474页中国的犹太人是犹太民族散居历史长河中一朵独特的浪花,备受世人关注。开封犹太人以其独特的历史境遇和结局成为中国的犹太人代名词。自从利玛窦发现开封犹太人的消息传出以后,开封犹太人问题遂成为中国犹太人问  相似文献   

4.
卡尔·马克思通过苦难寻求美德。他以某种社会反抗的方式寻求美德,是其早年生活经历的结果。但是,他对自己犹太人出身的反应决定了他反抗的方向:经济领域。他关于犹太人问题的第一篇论文将犹太人描绘为贪婪的金钱操控者。几年之后他依然在抨击贪婪的金钱操控者,但他的攻击目标已经从犹太人转向资本家。马克思从未否认他早年关于犹太人问题的文章,但在抨击富人时,他不再将反犹太主义作为一个基本要素。在他关于历史的唯物主义理论以及资本主义概念的最终论述中,犹太人和反犹太主义都不再重要。迄今人们经常重提马克思关于犹太人问题的早期著述以试图证明恰恰相反的观点,即马克思的共产主义是一种反犹主义的学说。  相似文献   

5.
保罗做了一件很不寻常的事,当时彼得在耶路撒冷作使徒,他教会的信徒都是犹太人,犹太人不与外邦人一同吃饭,最初是因为犹太人不吃不洁的牲畜,但后来渐变成犹太人一种带有优越感的传统习惯,以致看不起外邦人,认为他们是污秽的.  相似文献   

6.
犹太人在伊斯兰教法中属于"顺民".<欧麦尔条约>是伊斯兰传统规范"顺民"地位最基本的文件,它反映了穆斯林和信仰其他一神教的非穆斯林之间的一种契约关系:犹太人和基督徒只要接受条约中的限制性条款就享有宗教自由.在不同历史时期,条约得到力度不同的执行,由此引发了西方学界对犹太人在伊斯兰世界流散的两种不同评价.  相似文献   

7.
基督教在塞浦路斯的传播始于犹太人移民.早在公元前2世纪中叶,即著名的犹太人马加比起义前后,犹太人已开始向塞浦路斯移民,这一移民活动一直持续到公元117年塞浦路斯的萨拉米斯犹太人起义后,罗马帝国禁止犹太人向塞浦路斯移民方止.  相似文献   

8.
以公义为核心的慈善活动是犹太教道德生活的一个重要内容。在犹太教教义中,行善是上帝的诫命,是犹太人特别是犹太富人应当履行的义务。在这一原则的指导下,犹太人自圣经时代就发展出十一税等许多救困扶贫的慈善活动,到拉比犹太教和中世纪时期,犹太人又逐渐发展出众多慈善组织和机制,犹太人的慈善传统日益走向成熟。犹太慈善传统有着不同于其他民族文化的独到之处,这不仅对于犹太人有着重要的意义,对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也有积极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9.
李永和 《天风》2003,(2):14-14
保罗做了一件很不寻常的事,当时彼得在耶路撒冷作使徒,他教会的信徒都是犹太人,犹太人不与外邦人一同吃饭,最初是因为犹太人不吃不洁的牲畜,但后来渐变成犹太人一种带有优越感的传统习惯,以致看不起外邦人,认为他们是污秽的。彼得是使徒,当然明白在福音原理下并无犹太人与外邦人之分。在主耶稣里面,大家都靠他的恩典得救,本都是罪人,还有什么洁与不洁?所以他到安提阿时,也跟外邦人一同吃饭;但后来耶路撒冷教会的犹太人来了,他们习惯不与外邦人吃饭,彼得因怕那些犹太信徒,也就不跟外邦信徒一起吃饭了!甚至,连巴拿巴也跟着彼得,与外邦人隔开了。保罗一见他们所行的与福音真理不合,就在众人面前责备彼得,而且是非常严厉的责备。  相似文献   

10.
尚异是犹太人的特性。它蕴藏在犹太教的基本信仰和教义里,体现在犹太人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以及历史和现实中。犹太人在各个领域的杰出成就与其尚异特性有密切联系,同时,其悲惨遭遇也在一定程度上与之有关。犹太人求异、尚异的目的在于使犹太教区别于异教,并借以使犹太人区别于异族。犹太人之所以尚异,并能特立独行于世,在理论上源于圣经里自由、平等的价值,最终源于与众不同的唯一神信仰。揭示犹太人的尚异特性对于普遍具有尚同意识的中国人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英语中犹太人(Jews)一词的词源相对来说比较清楚,它是由希腊语Ioudais伊乌德人和拉丁语Judaeus犹太人转化而来的。也有人认为它是来自中世纪法语Juieu。约公元1000年前后,在英语中出现了Iudea、Gyu、Giu、Iuu、Iuw、Iew等几个表示犹太人的名词,但最后这些词都演变为Jews。拉丁语Judeaus意为犹太人(Judean)。它的词源则要追溯到古希伯来语Yehudi耶乎迪这个词。耶乎迪是指居住在犹大部落的人。所以,犹太人Jews就是由犹太人(Judahi…  相似文献   

12.
最能凸显犹太人敬畏上帝意识的行为是他们对安息日的谨守。这是所有犹太人生活中最重要的大事。安息日(Sabbath,希伯来语音译,“休息”之意)是犹太人每周一天的休息日,也是犹太教  相似文献   

13.
提到犹太人,人们马上会想到三件事:一是"二战"时遭受的不公正待遇,二是无所不精的经商之道,三是独一无二的"家教"。犹太人对子女的教育方法,在当今世人看来,既有些"另类",又有些匪夷所思。但正是他们独辟蹊径的教育方法,才使得这个民族以"头脑聪明"、"游刃有余"而著称于世。犹太人在家庭教育过程中,采取了一系列让人惊讶  相似文献   

14.
4.《回归法》《回归法》是关于犹太人身份界定的法律。按说,这一事关以色列人口构成的头等大事的法律理应由政府定夺,但犹太教正统派⑦却企图垄断这个涉及许多人公民身份的权力,为此,它与世俗势力及犹太教改革派⑧和保守派⑨展开了激烈的较量。早在1950年,以色列议会根据以色列国存在的理由之核心思想——“流亡者的聚集”,制定通过了《回归法》,规定:在任何地方的任何犹太人均有权返回以色列定居,入境时自动取得以色列公民身份资格。然而,《回归法》对如何确定犹太人身份并未作出明确的定义。在日后执法的过程中,如何确定犹太人身份成为一…  相似文献   

15.
周海金 《学海》2007,(2):169-174
作为一种历史文化符号,身体不仅是社会文化发展的标志,还是人思想品德、精神状态和心灵境界的表现形态,因而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犹太人的认识中,对身体的重视不仅是个人卫生和健康的需要,也是一项神圣的宗教义务。犹太人对身体的珍视有很多具体的内容,主要表现在对身体的保养,如洁净身体,遵循犹太饮食法,也表现在对性所持的正面态度上,这些方面在犹太经文上都有特定的条例。不同的文化土壤滋生出不同的人体观,研究犹太人的人体观对于我们了解犹太人和犹太文化是非常有益的。  相似文献   

16.
张倩红  朱晓 《学海》2011,(3):73-79
1290年英王爱德华一世对犹太人的驱逐是欧洲历史上发生的首次大规模驱犹事件,凭借犹太人对王权的依附,王室对犹太人严重剥削,导致犹太人对王室财政支持能力下降;犹太人从事放贷业引起中小地主的土地流转,集中到教会和大贵族手中,对王权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威胁;爱德华一世企图鼓励犹太人改宗,但是犹太人对本民族宗教的坚定信仰使国王的政宗政策以失败而告终;英国国内频繁出现的血祭诽谤案引起普通民众反犹情绪高涨,这一切最终导致爱德华一世驱犹事件的出现,并为欧洲大规模驱犹树立了一个样板。  相似文献   

17.
“道经”是开封犹太人宗教经典《托拉》的中文名称,是维系开封犹太人社团宗教和文化传承的精神纽带.开封犹太人认为道经的主旨是劝人为善、惩戒逸志.在数百年的传承中,道经的数量屡有增减,版本也发生了变化,反映了开封犹太社团与其他犹太社团的联系与交往情况.开封犹太人非常重视道经的修复和保护.随着社团的衰败,道经最终流失国外.  相似文献   

18.
作为伦理一神教,关注生命是犹太人一神信仰的精髓之一.在追溯生命的源起,探讨生命价值,追求生命的延续和保护等问题上,犹太人有着自己独特的理解和判断.犹太人对生命的看法具有现世性和族群性的特征,理论上是一种信仰和思维方式,是犹太人虔信上帝的呈现;实践上,又是一种行动方式和行为品格,引领犹太人实现生命的价值和族群延续.这种生命观,对任何有兴趣思考自身价值的个人和群体都存在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堪称马克思思想"眼睛"的《论犹太人问题》以其丰富的思想内涵吸引了众多学者的学术探索,留下了大量的富有启迪性的解读。这些解读尽管角度各异,妙论纷呈,但就解读诉求来说,可以归结为"既入乎其中,又出乎其外"与"择其要旨"。就"择其要旨"来说,马克思在《论犹太人问题》中表述的观点可概括为:(1)人权天然属于"犹太人";(2)现代人都是"犹太人";(3)人的解放与希望在于告别"犹太人",成为"新人"。概言之,马克思对"犹太人"的剖析就是对"现代人"的剖析,含蕴在其中的对"犹太人"的反思正是对"现代人"的批判性反思,他希望人们告别那种视金钱为上帝、视人生为利己的占有性人生的现代性观念。  相似文献   

20.
在古老的朱迪亚王国,曾有这样一个逾越节期间放的屁,它点燃了一场犹太人反抗罗马占领军队的起义,酿成数千人的流血牺牲。犹太史学家弗莱维厄斯·约瑟夫斯在公元75年所著的《犹太人的战争》一书第二章中就记载了这次事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