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探索警戒作业绩效的影响因素,并试图探索颜色警示和声音警示对警戒绩效下降的改善作用。此研究通过计算机程序模拟Mackworth的雷达"时钟测验",以指针(秒针)跳动2格作为信号,来研究警戒作业绩效。实验方法采用随机区组设计,信噪比为平均1/30。结果表明,2小时的连续常规警戒作业,存在显著的警戒下降现象;声音警示、颜色警示或视听结合警示对警戒绩效有显著的影响作用。伴随有声音警示的警戒绩效最好,且优于颜色警示,颜色警示优于无警示提示的警戒作业绩效。为了防止警戒下降,可以通过听觉声音警示、视听结合警示或视觉颜色凸显警示来改善警戒作业绩效。  相似文献   

2.
葛列众  黄琳 《心理科学》2003,26(3):393-396
通过对不同双重任务的呈现间隔时间和不同任务难度的双重任务的操作研究,探讨了结构限制与资源竞争对双重任务操作绩效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1)两种作业呈现的间隔时间对双重任务操作绩效有明显的影响。间隔时间越大,双重任务的作业绩效越好。(2)作业难度对双重任务的操作有明显的影响。作业难度越大,双重任务的操作绩效越差。(3)两个作业呈现的间隔时间不同并不影响作业难度对双重任务操作绩效的作用。本研究的实验结果进一步证实了双重任务操作的三因素假设:结构限制、信息干扰和资源竞争是影响双重任务操作绩效的三个独立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结构限制和信息干扰对双重作业绩效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黄琳  葛列众 《心理学报》2001,34(2):127-131
研究通过改变双重任务呈现的间隔时间来探讨结构限制与信息干扰对双重任务操作绩效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1)两种作业呈现的间隔时间对双重任务操作绩效有明显的影响。间隔时间越大,双重任务的作业绩效越高。(2)信息干扰对双重任务的操作有明显的影响。信息干扰越大,双重任务的操作绩效越差。(3)两个作业呈现的间隔时间不同并不影响信息干扰对双重任务操作绩效的作用。根据实验结果,该研究提出了三因素假设:结构限制、信息干扰和资源竞争是影响双重任务操作绩效的三个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郭秀艳  李林 《心理科学》1999,22(5):439-442
本文研究了短时(1小时内)作业中警戒绩效的一些影响因素。实验采用EP710警戒仪,研究了短时作业中时间、信号密度(信噪比)以及信号显著性(占空比)对警戒绩效的影响。使用的方法为信号检测论。因变量指标为辨别力指数d’和判断标准B。结果发现,作业时间和占空比对警戒绩效没有影响,信噪比对辨别力指数d’有影响但对判断标准B没有影响。结果提示,在短时作业中,信噪比对警戒绩效起显著作用.  相似文献   

5.
在不同事件率条件下人格倾向类型对认知性警戒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采用两种事件率 ,考察了人格倾向类型对认知性警戒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 :(1 )事件率是影响作业绩效的一个重要因素。事件率与人格倾向存在着交互作用。 (2 )认知性警戒作业的应激效应与事件率有关 ,随着事件率的上升 ,受试者在作业过程中的应激水平明显增高。 (3 )根据对被试自觉疲劳的测量结果 ,在认知性警戒作业中 ,内倾者与外倾者间应激水平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6.
许尚侠 《心理学报》1983,16(1):100-107
本研究是对不同运动水平和不同运动类型的体育人员进行测验,目的在于查明:操作思惟与运动操作的水平、类型以及学习任务的关系。结果表明:运动操作的水平不同,操作思惟的发展水平也不同,但是两者并不是同步发展的。运动操作的水平必须提高到一定程度,才能引起操作思惟的相应发展;操作思惟与运动操作的类型有密切关系,操作思惟随着长期从事训练的运动项目不同而有显著差别;不同运动操作水平和类型的人,操作思惟上的敏捷性方面的差异较大;从事体育学习和训练的人,操作思惟的发展较从事其它学习任务的人高。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采用问卷、访谈和现场测量等方法对15家单位计算机视觉显示终端(VDT)操作员的视觉作业进行了现场研究,了解从事终端作业对操作员视觉工效的影响,并探讨引起 VDT 操作员视觉不适症的各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1)从事 VDT 作业会引起操作员各种视觉不适症,导致操作员视力下降,且操作员的视力受影响的程度与从事 VDT 作业的工龄有关;(2)影响 VDT 操作员视觉不适症的主要因素是:不适合的 VDT 作业环境照明,VDT 显示质量(眩光、闪烁和字符显示色)以及不适合的个人作业空间尺寸;(3)根据本研究结果,建议合理设计 VDT 作业环境和工作空间,提供 VDT 操作员一定的作业自主性,并对 VDT 操作员定期进行健康检查,一保护操作员健康和提高 VDT作业工效.  相似文献   

8.
安蓉  阴国恩 《心理科学》2003,26(4):764-765
1 引言 注意的警戒性,又称持续性注意,是指个体在一定环境中为察觉特定的信号所保持的准备状态,即对外界随机出现的某些特定或非特定微小变化的觉察反应的准备状态。注意的警戒性主要表现为监视、检测、搜索、对照等任务形式,在交通管理、质量控制、自动化作业、车辆与飞机驾驶等视觉作业中。随着机器系统、计算机控制系统自动化程度的迅速发展,人机系统中人的任务越来越倾向于要求迅速、准确地对物理信号的不同类别和程度进行判断和甄别并做出相应的反应。  相似文献   

9.
葛列众  黄琳 《心理学报》2001,34(3):18-22
研究探讨了不同颜色编码方式对双重任务操作绩效的影响。实验结果证明:若采用同类颜色编码方式,同时操作的两种作业就会产生结构限制,降低双重任务操作绩效;相反,若采用异常颜色编码方式,将有效地减少双重任务操作的结构限制,使双重任务的操作绩效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10.
关于儿童对公私财物损坏的道德判断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培养儿童正确认识公与私的关系,促进公有观念的形成和发展,是学校道德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心理学有必要对不同年龄儿童理解公私关系,形成公有观念的特点和规律进行发展的研究。 儿童的道德发展是皮亚杰(J.Piaget)曾经研究的课题(1932)。皮亚杰用假设道德  相似文献   

11.
追踪作业中几种心理负荷评估指标敏感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在模拟追踪作业情境下 ,对主任务绩效测定、主观评定和若干生理测量在心理负荷评估中的敏感性进行了实验。实验采用重复测量的被试者内设计 ,2 0名被试 (男女各半 )在六档负荷下分别从事五分钟追踪作业。所选用的指标有追踪作业平均误差距离、追踪警告次数、主观负荷评定、心率、心率变异和血压。结果发现 :1主任务绩效在评估追踪作业心理负荷中具有最高的敏感性 ,主观评定次之 ,心率变化率和心率变异变化率也随负荷变化 ,血压指标随负荷变化的趋势不明显 ;2除血压指标外 ,其余各指标之间均存在明显的相关 ,这提示它们在评估追踪作业心理负荷中具有较大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2.
重大军事任务下军人急性应激反应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朱霞  杨业兵  张华军  江源  黄鹏 《心理科学》2011,34(5):1269-1273
目的:揭示军人在执行重大军事任务期间急性应激反应特点。方法:采用《急性应激反应量表》对执行重大军事任务下军人的心理反应进行测试和对比。结果:五种重大军事任务下,军人的急性应激反应各维度及总反应指数均存在显著性差异,急性应激反应主要表现在认知改变和情绪变化方面;执行任务过程中的暴露因素影响军人急性应激反应的程度;军人急性应激反应各症状与工作效率降低呈显著正相关,影响工作效率的因素主要为生理反应、焦虑、注意减退和自责。结论:随着执行重大任务的性质和暴露因素不同,军人急性应激反应特点存在显著差异,并对军事作业效能产生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用信号察觉反应时与信号误报率作指标 ,对监视作业中监视仪表数量与信号间隔时距对监视作业效绩的影响问题进行研究。结果表明 ,监视作业的效绩会随仪表增多和信号间隔时距增大而呈下降趋势。当监视仪表达到 8个时 ,监视作业的效绩会因负荷过重而明显下降。信号出现间隔时距增长时 ,会因警戒水平下降使监视仪表作业的效绩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通过两个实验,分别对被试从事监控任务和追踪任务时的心理负荷进行测量,从而考察了几种测量指标的变化规律,结果发现,把主观任务难度作为联系两个不同任务的因子,对两个任务各心理负荷测量作综合分析,多数指标变化随负荷程度呈有规律的趋势。(1)主任务测量评价主任务是否超负荷较为有效,而对于非超负荷任务的负荷变化,辅助作业测量较为敏感。(2)心率和血压变化与心理负荷呈近似倒 U 型关系。A 型行为模式个体的心率变化与别的个体的心率变化存在着实质性的模式差异。  相似文献   

15.
抑郁者操作任务中目标设立与自我评价的特点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钱铭怡  陈仲庚  张莘 《心理学报》1999,32(2):209-214
参加研究的被试包括:抑郁性神经症组(20人),抑郁症组(13人),正常对照组(29人)。所有被试在完成独粒钻石棋作业的前后对其作业目标进行了估计,并在作业后对操作的满意程度进行了评价,对影响操作者的因素进行了归因,研究所得到的主要结果为(1)抑郁者在操作任务前的目标设立与正常人或抑郁者相似。(2)实际作业成绩与效能感得分相关,(3)抑郁症,抑郁性神经症相被试消极的自我归因倾向明显高于正常组。  相似文献   

16.
初中学业不良学生习得性无能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两个2×2实验设计,研究强化方式、成就状况和任务类型对初中学业不良学生习得性无能倾向的影响二结果表明:外部奖赏不能提高成功组学生的内在动机,反而增加挫折组学生的无力感与挫折感;操作作业的成败对学生习得性无能倾向影响不明显,而数学作业的成败的影响则非常显著;学生在操作作业中的内在动机明显高于其在数学作业中的内在动机。  相似文献   

17.
这是一项关于操作人员的心理负荷测量的实验研究。目的是为了确定哪一种第二任务的方法对测量心理负荷更灵敏。实验以追踪活动为第一任务,以心算、回忆随机数、对偶联想为第二任务。用第二任务操作水平的变化来测定不同难度的第一任务。结果表明,心算比回忆随机数、对偶联想更灵敏。  相似文献   

18.
赵晓红 《学海》2004,(5):197-198
<中华民国史新论>主题编为"政治·中外关系·人物"与"经济·社会·思想文化"两卷 本书作者在有些领域挖掘新史料,提出了新观点.例如对抗日战争时期维持会的研究,由于资料等各方面的限制,大陆史学界几乎无人涉足,仅有个别台湾、美国学者对此略有描述,潘敏以江苏二十来个县镇为个案进行研究,撰文<日伪时期江苏各地"维持会"研究>,从"江苏各地维持会的成立及其人员构成"和"维持会的职能及其职员与日本人的关系"两方面对维持会问题进行了探讨.陈红民的<胡汉民的人际网络(1932-1936年)>利用胡汉民在1932到1936年间的往来函电原稿2600多件,对胡汉民的人际网络进行梳理,利用精确的数据,"以通信的频率、所用话语系统、所涉及内容等可操作的方面,将胡汉民的人际网络划分出若干较清晰的层次"(第372-373页),这在历史人物研究方法上是一个新的尝试.  相似文献   

19.
作业中断会对中断后行为绩效产生影响,探讨不同疲劳状态下中断对作业绩效影响的认知机制将有助于完善和发展中断的认知理论。本研究采用事件相关电位(ERP),通过在不同心理疲劳状态下执行数学题任务中断、暂停中断和不中断的空间2-back任务,结合行为数据和ERPs结果,分析作业中断对任务绩效的影响以及心理疲劳在其中的调节作用。实验结果发现,中断后诱发的P200和P300振幅显著提高,作业中断使得主任务的注意力资源下降,任务中断的无关信息干扰了主任务工作记忆,而疲劳状态则进一步加剧了中断对注意资源、工作记忆及行为绩效的负面效应。本研究在揭示作业中断认知过程及疲劳对其影响机理的同时,也支持了中断的目标记忆模型。  相似文献   

20.
认知操作背景下在线元认知调节能力的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黎坚  张厚粲 《心理学报》2006,38(3):342-348
利用认知任务为载体,对在线元认知调节特征进行研究,探讨了在线元认知调节的跨任务一致性和规则特异性。实验采用字母记忆与跟踪击键两种任务作为在线元认知调节的载体,通过逐步增加“提示线索”,观测个体在任务作业上的“成绩”(字母作业任务)或“成绩提高量”(跟踪击键任务),以此作为评价在线元认知调节能力的指标。结果发现,随着认知任务中潜在规律线索数量的增加,被试能够通过在线元认知调节过程提高其认知作业水平;被试通过认知任务与追述报告分别反映的在线元认知调节水平具有一致性;在线元认知调节一方面具有跨任务情境的一致性,另一方面具有规则发现的差异性。因此,基于认知操作为背景的元认知评价方法能够较好地评估在线元认知调节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