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督教生态和谐十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狄明  詹兆雄 《天风》2007,(3):38-41
当今世界的生态危机,实质上是人与自然关系的危机。要从根本上解决生态危机,必须从价值观上确立人与自然的新型关系。吸收基督教文化,特别是圣经中的重要思想资源,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发挥宗教在促进社会和谐方面的积极作用,从基督教的经典中挖掘其对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积极因素,发展基督教生态神学,对于重建人与自然的新型关系是不无裨益的。本文将近年来学术界对基督教生态思想研究的成果整理概括为“十观”:创世观、平衡观、位序观、回归观、眷顾观、监督观、惩罚观、平等观、一体观、生态观。  相似文献   

2.
王俊 《现代哲学》2007,(3):120-126
西方基督教神学对生态危机的反思,始于回应来自基督教神学外部的批判,这些批判针对的是支撑现代科技发展背后的基督教理念。与此相应,基督教神学一方面立足于圣经和教义为基督教传统辩护,另一方面以JohnCobb为代表的神学家也在谋求,在新的人与自然关系的背景下改变基督教神学的传统、思考神学未来的发展走向以及如何回应当今日益严重的生态问题。  相似文献   

3.
宋颖  曾衍桃 《法音》2020,(2):52-55
自18世纪工业文明以来,严峻的生态环境问题促使人们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面对物理、人文与精神危机,基督教文化较早地作出学理化回应,Lynn White提出,现代西方的生态危机的思想根源是西方宗教思想中人对自然的宰制。[1]传统的有关自然的"西方——基督教范式"正在受到新生态学模式的反思。[2]叔本华、赫胥黎、池田大作等思想家亦强调了东方生态智慧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4.
基督教环境伦理及其生态回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科技的进步,近代工业迅速发展。在我们享受高度发达的物质生活同时,生态环境问题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生态危机正一步一步地向人类逼近。面对由于人类行为而造成的生态破坏,人们开始反思自己的做法,并且开始思考这种破坏行为背后更深层的思想根源。作为西方文明重要思想源头和精神基础之一的基督教曾深深地影响了西方人对大自然的基本态度和行为倾向,一度曾为近代和现代西方文明对大自然的掠夺提供了伦理支持。虽然早在古希腊就有普罗泰戈拉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这样的早期人类中心主义思想,但是人类中心主义思想的完整表述和深入…  相似文献   

5.
江泽民总书记在全国宗教工作会议上指出,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需要党和政府积极引导,也需要宗教界自身不断努力,支持宗教界对宗教教义作出符合社会进步要求的阐释。1998年,中国基督教神学思想建设正式启动。几年来,中国基督教举行过几次全国性的研讨会,确定了神学思想建设的基本方向和重要原则,在一些重要的神学观点上形成共识。神学思想建设,是三自运动的深化和发展,既关系到基督教如何适应时代的发展和更好地维护、诠释基督教的基本信仰,也关系到如何使中国教会始终坚持独立自主自办。基督教的神学思想总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有所调整。本刊特邀基督教界五位人士就神学思想建设发表他们的看法。  相似文献   

6.
许慧芳 《天风》2012,(1):28-30
原罪理论是基督教教义的重要基础理论,有着深厚的神学和教会教义学的基础,并通过历代基督教神学家的阐发成为人类重新认识自我、反思人类生存困境,以及寻求自我救赎的重要理论指导。随着基督教会和世俗政权的结合,以悔罪与上帝圣爱和宽恕为基本内容的原罪论关于自然法、罪人、罪责承担、苦行赎罪的基本理念对世俗法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成为西方法律传统的重要神学思想的来源。  相似文献   

7.
许慧芳 《天风》2012,(2):30-32
原罪理论是基督教教义的重要基础理论,有着深厚的神学和教会教义学的基础,并通过历代基督教神学家的阐发成为人类重新认识自我、反思人类生存困境,以及寻求自我救赎的重要理论指导。随着基督教会和世俗政权的结合,以悔罪与上帝圣爱和宽恕为基本内容的原罪论关于自然法、罪人、罪责承担、苦行赎罪的基本理念对世俗法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成为西方法律传统的重要神学思想的来源。  相似文献   

8.
教会再合一运动是现代基督教发展史上的重要事件,是基督教对西方社会现代性变革的回应。从排斥非基督宗教到与各种社会思想包括马克思主义对话,基督教通过教会再合一运动完成了以人性和理性为核心的神学思想重构,实现了基督教的现代转型。  相似文献   

9.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与西方文化领域的精神危机相适应,俄罗斯思想界出现了复兴宗教精神的思潮。以梅列日科夫斯基为代表的思想家主张应该对基督教做文化人类学的解读,因为文化属于人的积极性创造范畴,而人如果与超验的宗教本原相脱离,就会离开文化创造的神秘根基,以致于把文明引向绝境。梅列日科夫斯基通过对尼采思想进行思辨,并在索洛维约夫神学思想的影响下,形成了他独特的三段论的、关于圣灵基督教的历史文化哲学观。  相似文献   

10.
自从20世纪90年代,刘小枫等学者提出汉语神学的概念与思路以来,汉语神学日益在华人学术界与基督教世界产生重要影响.刘小枫认为,"对汉语基督神学的发展而言,要考虑的问题首要是自身与理想形态的基督神学的垂直关系,即汉语思想之语文经验如何承纳、言述基督事件和反省基督认信."①但在拥有深厚传统的希腊语神学、拉丁语神学、德语神学等西语神学面前,汉语神学目前仍然十分单薄,不可避免地受到西语神学的强烈影响."鉴于基督神学是西方的神学,西方基督神学就取得了权威解释的地位,从而汉语思维者如若进人基督神学,则只能通过西语神学.这样一条诠释进路将使汉语神学永远是西语神学的尾巴."  相似文献   

11.
正一般来说,在基督教神学中,对神学与经验的关系有两种基本的看法:一是认为经验为基督教神学提供了一个基本资源,另一是认为基督教神学提供了一个解释的架构,以诠释人类的经验。传统或古典的神学将神学看为某种纯客观的关于信仰的科学,其是基于两个神学资源——圣经和传统——对基督教信仰加以反思,并认为神学的内容是从不改变的,是在文化之上的。随着处境神学的提倡,经验作为一个新的神学资源而得到承认。处  相似文献   

12.
19世纪传教士们一方面致力于论证基督教信仰的非西方性和普世性,另一方面又往往以西方近代文明的优胜来彰显基督教信仰的有效性,从而基督教化被描述和许诺为西方文明化。这意味着基督教被重新打上西方性的烙印,亦即传教士所宣扬的基督教之普世性事实上是不可能的。就其神学后果来说,19世纪传教士观念中的基督教既有限度地缓和了对包括西方文明在内的属地事物的批判,又从关心灵性和彼世的视野中向世俗世界下降。此外,尽管19世纪传教士们事实上将基督教的普世性打上了西方性的烙印,整体而言他们往往拒绝基于中国经验和中国传统来建构中国化的基督教神学或者中国基督教神学,因而是狭隘的。  相似文献   

13.
蔡同立 《天风》2002,(12):50-51
1998年召开的济南会议,一致赞成并通过了关于“加强神学思想建设的决议”,从此翻开了中国基督教历史上新的一叶。加强神学思想建设是中国基督教会的一件大事,它给中国的教会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进行神学思想建设,首先得认识什么是神学,为什么要建设?其次什么是信仰及神学与信仰之间的关系和区别。神学(theologia)从词源上讲它是由两个希腊词 theo 和logia 组成,前者是‘神’的意思,后者的意思是‘言’,合起来就是关于神之言说,即神学。早在古  相似文献   

14.
《旧约》是犹太教和基督教共奉的经典,这里所说的基督教是一种广义上的基督教,基督教也有一些教派不承认《旧约》。它是西方文明源流之一的希伯来文明的结晶,为《新约》和基督教的诞生奠定了神学理论基础。它对整个西方文明乃至世界文明都有极其重大的影响,并一直延续至今。《旧约》无疑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宗教典籍之一。《旧约》也存在着许多难于理解和解释的问题,《旧约·创世纪》中说:上帝创造天地万物,第六日“神就照着自己的形象创造了人;就是照着他的形象创造了人;他所创造的有男有女。”(创1:27)(为了论述上的方便,我们姑且称之为“造…  相似文献   

15.
近来我国基督教内时常有人提到神学思想建设。神学思想建设是维护基督教基本信仰的,绝不冲击或改变基督教的基本信仰。经过神学思想建设,我们的基本信仰得到更合情合理的解释,从而使信徒更理解和确信自己的基本信仰,使教外朋友也更愿意聆听教会有以告人的福  相似文献   

16.
近来我国基督教内时常有人提到神学思想建设。神学思想建设是维护基督教基本信仰的,绝不冲击或改变基督教的基本信仰。经过神学思想建设,我们的基本信仰得到更合情合理的解释,从而使信徒更理解和确信自己的基本信仰,使教外朋友也愿意聆听教会有以告人的福音。因此,首先,我们不要害怕神学思想建设,我们大可欢迎神学思想建设这件大好事。基督教存在到今天已有两千年。在这两千年中,它的神学思想建设一直在进行。它越来越建设得美好。不说建设,说发展也可以,说调整也可以,说提高也可以。  相似文献   

17.
在不同民族和不同历史发展阶段,人文精神具有完全不同的思想内涵。中国古代的礼乐文化是一种古典类型的人文文化,在人与自然关系中的德性主义、在人与宗教关系中的理性主义、在人与道德关系中的尚志主义构成了中国古典人文精神的基本内涵。它体现了古代中华民族对人类内在的道德生命、现世的伦理生活的价值肯认和理性自觉。这种古典类型的人文精神同与宗教神学和科学主义相对的西方近、现代人文主义有着本质的区别。  相似文献   

18.
《天风》2002,(2):34-34
北京市基督教两会举行神学思想研讨会北京市基督教两会于2001年11月21-22日举行神学思想建设研讨会。丁主教、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副主席兼秘书长邓福村牧师到会劝勉。来自全市各堂点、燕京神学院、青年会负责人近三百人参加了会议。与会者充分认识到开展神学思想建设,对于中国基督教的自身发展有着极其的重要意义,引导今后的福音事工在中国的现代化建设中与时俱进。这次研讨会对促进北京市基督教两会推进神学思想建设更上一个台阶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北京市基督教两会  相似文献   

19.
3.加尔文神学思想对新教教会的历史性影响如果说是马丁.路德在新教神学传统的创制上为后世新教神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并确定了基本神学方向,那么,我们就可以进一步发现,今天世界基督教新教的基本神学命题和教义立场,如对《圣经》的基本原则,对古公教会传统的立场,和罗马天主教进  相似文献   

20.
《天风》2008,(17):40-41
陕西省基督教两会将推动陕西教会的健康发展作为工作的切入点,在不违背圣经教导和基本信仰的前提下推进神学思想建设,通过神学思想的整合和反省,从而形成符合时代特征、适应中国社会文明发展及文化进步的神学思想观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