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草间弥生是日本当代著名的艺术家,在当代西方艺术中享有盛誉。草间弥生童年时期家庭不和睦影响她成为一个无性恋者,其心理状态与常人不同。幼年时期草间弥生患视听神经障碍症,圆点幻觉伴随了她整个艺术生涯,圆点符号在其艺术作品中的反映是她自我意识的原始表达。作为一个患有精神症的艺术家,其艺术作品中的"圆点"和"镜子"是她自我救赎的一种途径,她将希望寄托于艺术创作,在创作过程中自我治疗与救赎。  相似文献   

2.
草间弥生在当代西方艺术中享有盛誉,是日本现存的经典艺术家之一,以圆点艺术为其代表,在艺术界中独树一帜。因其小时候独特的生活经历,草间弥生用自己的方式向这个世界表达着无限与永恒。通过对草间弥生不同时期的作品的分析,可以探究草间弥生的艺术成长历程。  相似文献   

3.
草间弥生是亚洲极富影响力的艺术家。其作品中无穷无尽的圆点和条纹,艳丽夸张的色彩给人一种很强烈的视觉张力。迹象是绘画的基本元素,"迹象思维"丰富了当代艺术对新的审美特征的追寻,提升了艺术品位。文章将用迹象论的观点去赏析草间弥生的作品,试图更深刻地理解草间弥生的作品。  相似文献   

4.
草间弥生此次在上海当代艺术馆的《草间弥生——我的一个梦》展览不仅带给中国观众震撼的视觉体验,更将她最完整最核心的创作思想与心理轨迹展现给观者。徜徉于她所构建的视觉空间中,穿梭在形与色的奇幻画面里,无论是专业人士还是普通民众,都能从中得以感动。当观者沉浸于草间弥生"梦"的世界时,"梦"中人正悄悄地诱导观众,和她一起走向"自我消融"。这正是草间弥生通过此次展览所要传达给观众的由衷心声。  相似文献   

5.
恩平 《天风》2011,(12):10-12
经文:太2:1-6;弥5:2 基督当生在何处?生在犹大——赞美之地献感恩;以法他——肥沃之处多结果;伯利恒——粮仓之家有供应。  相似文献   

6.
在艺术创作中,"生"与"熟"是艺术家在不同时期的不同状态,从古至今,不少艺术家都在探析两者的关系。文章主要结合景德镇陶瓷绘画的现状,探究"生"与"熟"的辩证关系在国画及陶瓷绘画中运用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当代艺术中,张洹以身体为媒介的表达方式具有强烈的视觉和心理震撼力。他从20世纪90年代至今的艺术之路是一个值得研究的现象。文章探寻了张洹艺术中的"生"与"重生"的概念,并围绕这两方面进行论述。任何艺术家都无法避开时代与环境的影响,对于张洹"生"的独特解读主要是围绕"生存""生命"两个关键词入手,探寻当时所处的社会背景及在国外的历程。同时,其艺术的一个重要的转换过程即他归国之后对于"重生"的认知,这一部分从死亡意识、宗教的浸染与认知、材料"重生"三个切入点来进行诠释。通过研究张洹的艺术可以看出,其作品从早期的紧张、极端演变为现在的平和,和他个人精神世界的成长是连贯的。张洹游走"生"与"重生"之间,他一连串艺术的发展是其艺术思想最好的体现。  相似文献   

8.
冈本太郎是日本著名艺术家、建筑师,一生中遗留下来的作品涉及油画、版画、雕塑、陶艺、摄影、著作等多个领域,被称为日本的"毕加索"。在他的作品中体现了丰富的日本民族特色。他的"艺术即大爆炸"的名言广泛地为日本人民所接受,至今还影响着新一代的艺术家。在日本,有研究者从传统观、对极主义等一个侧面对冈本进行过分析,而中国现阶段还没有对于冈本的研究。从传统观、对极主义、民族特色三个方面,通过冈本不同时期的代表性作品及其发表的观点,全面、宏观地来探讨冈本的艺术和思想。  相似文献   

9.
小城故事多     
唐卫民 《天风》2011,(12):8-9
经文:弥5:2:路1:49 唯有上帝儿子——那个在伯利恒小城诞降的耶稣上罪人得赦免,让人得到永远的生命!  相似文献   

10.
一、克里姆特绘画的中国情结 19世纪下半叶,西方世界的哲学、科技、文化、艺术都发生了很大变化.照相技术的产生使艺术家传统的模仿自然的艺术观念发生了改变.这时中国的绘画艺术作品、日本的浮士绘等东方艺术作品大量出现在西方,使得西方一些大胆的艺术家开始借鉴东方的艺术观念和形式,引发了西方绘画从写实向写意的转变.德国和奥地利的新艺术运动诞生了象征主义的绘画流派——"分离派",它强调的是艺术的独创,追求的是强烈的艺术表现功能.作为"分离派"领军人物的克里姆特,他的绘画就受到了中国民间美术及东方绘画很大的影响,当时他对中国画情有独钟,收藏了大量的中国卷、轴画,戏曲人物画等.他巧妙地把欧洲绘画的人物与中国民间美术的形式结合在一起,形成了独特的绘画风格.  相似文献   

11.
展览时间:2008年4月20日至2008年5月3日展览地点:上海美术馆咨询电话:021-6327 2829另一种声音——我们女性艺术展邀请来自加拿大、法国、德国、日本和中国的12位女性艺术家参展。展览将通过不同年龄、不同国家女性艺术作品的交叉呈现,呈现女性艺术家在东西方文化和艺术层面上的不同观点。展览试图突出女性作为社会的另一种声音,  相似文献   

12.
日野之彦是日本新生代青年艺术家的代表之一,他的绘画作品在表现的内容和风格上都有着强烈的个人标志,他突破了日本绘画发展中较单一的格局,为今天的日本艺术提供了强有力的个人视野,代表着新一代日本艺术家在艺术上的思考和探索。日野之彦的作品,擅长透过画中人物不安和彷徨的表情、惊恐夸张的眼神,反映出日本人在面对着科技和资讯充斥下,处于过度膨胀的社会中,产生了无比的失落感和矛盾,藉此探讨自我身份认同与当代文化、社会和人与人的关系等议题。  相似文献   

13.
村上隆生于20世纪60年代的东京,受过长达十一年的日本传统艺术教育,是日本当代艺术家中备受关注的一位。他的艺术是结合了日本历史文化与卡通风格艺术的产物,使原本稳重优雅的传统印象变得年轻而充满活力,具有一定的趣味性。他以本民族的传统文化为出发点将艺术发展到了流行文化和多媒体等各个领域,以自己独特的表达方式把"超扁平艺术"推向了世界艺术的舞台。他的作品无论是二十出头的叛逆小孩还是七老八十的老人们都非常喜欢。他是我们年轻一代的偶像,是我们行动的榜样。  相似文献   

14.
当代艺术始自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在过去的三十年中,中国与西方的艺术交流空前活跃,无论是经济、文化,都在向发达国家看齐,艺术家们全面模仿西方现代艺术的观念、图式和语言逻辑。"85"思潮后,中国艺术家们力图冲破政治意识形态的绘画观念与形式的束缚;20世纪90年代后,中国自由个体艺术家出现,他们利用具有政治符号的波普风在国外崭露头角,之后的艺术家们立足于中国传统,与西方艺术发生了实质的碰撞,西方艺术逐渐将中国艺术纳入到国际艺术圈。  相似文献   

15.
法国艺术理论家丹纳在其著作《艺术哲学》中提出了影响艺术成因的三个要素,那就是种族、环境和时代。根据这一理论,丹纳还提出,伟大的艺术家不是孤立的,而是在时代的"和声"中产生的,他指出艺术家必须适应社会环境。丹纳的"艺术成因三要素"理论可以说"放之四海皆准",结合海派的成因,"三要素"说提供了一个客观的研究角度和坚实的理论支撑,能够帮助我们揭示海派绘画形成和发展的深层原因以及海派艺术家群体的特质。  相似文献   

16.
"千里之行"系列展览是以"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这一中国古谚为寓意,它是中国艺术院校最重要的推介年轻艺术家的平台阵地之一,在北京、广州、天津等地都已展出。这次由四川美术学院展出的作品体现了中国新一代艺术家如何通过自己的艺术方式与这个世界发生视角多元关系,观念和艺术形式多样,架上作品、装置、影像等丰富地表现了中国新一代艺术家对待传统、本土、当代、国际文化的态度和语言探索。  相似文献   

17.
嵩山流美     
<正>"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是唐代张璪关于艺术创作的命题。自然论是中国艺术的美学特点,崇尚自然,把自然视之为艺术家造化之灵、追求美之道和创作之源,充分体现了"天人合一"的观点及艺术流变的美学规律。观照自然,是养浩气、见人格、显精神、创造美的必由之路。嵩山生我之  相似文献   

18.
对于有着古老深厚文化底蕴的中国,纤维艺术家对于传统的继承和融入现代社会后的创新意识就都显得尤为重要了。中国艺术家应该加强国际交流合作,吸收国外纤维艺术的精华思想,建立新的艺术理念,在基于本民族文化的基础上把握时代主旋律。中国的民族文化是中国纤维艺术家区别于国外艺术家的重要特征。不管是具有传统特征的古老壁挂艺术,还是具有现代气息的立体化软雕塑艺术,无论是从装饰环境还是为了纯艺术的追求,多元化的社会需求必将现代纤维艺术推向更加多元化的新境。  相似文献   

19.
正一直以来,人们都被蓝色的神秘和美丽所吸引,尤其那被誉为理想之蓝、绝对之蓝的"克莱因蓝"更是几乎主宰了整个艺术世界,成了一道孤绝而闪亮的风景。人们沉浸和迷失在蓝色的明净和空旷之中,却始终没有忘记这位缔造"蓝色狂想曲"的男神——法国艺术家伊夫·克莱因。1928年4月28日,伊夫·克莱因出生在法国尼斯的一个艺术  相似文献   

20.
学诚 《法音》2010,(7):29-32,33,34
<正>一、生处能熟靠串习,熟处能生在用心我们修行、学习、做事,就像做饭,都要"生处能熟、熟处能生"。什么叫"生处能熟"呢?生处能熟,就好比要把白米煮成熟饭,火烧大了不行,烧小了也不行,否则,要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