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蒋泽云  敖想 《美与时代》2020,(2):117-118
基于空间的时间性与多元混生性特征,关注"后台"空间的城市美学研究将突破目前主要集中于感性的和观念的研究局限,在第三空间即实际的空间理论下推进到现实的城市美学研究中,即第三种城市美学,将研究视角从城市"前台"空间转向隐蔽的"后台"空间。对这一隐蔽空间的关注及类型分析,在现实意义上不仅有利于改善其物理环境,也将提高部分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而且在理论意义上也是对城市美学研究内容的完善。  相似文献   

2.
城市自建立之初就是通过街道空间来彰显其品性。伟大的街道创造伟大的城市。传统中国城市街道空间以自然主义、等级主义和人本主义的伦理精神造就了许多伟大的城市。当代都市生活日益普遍化、精致化和审美化,街道空间却相反,其文化精神、场所精神与空间正义的缺失,使它失去了滋养与培育人们精神的功能。美丽城市与美丽中国的建设,应该从美丽街道建设着手,构筑立足传统、引领时代精神的文化街道空间,立足绿色、共享理念的"后人本主义"街道空间,立足协调发展理念的公平公正街道空间,是街道空间最内在也最根本的伦理建构和价值目标。  相似文献   

3.
叶燮的美学思想作为中国传统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系完整、论述深刻、思想资源丰富,需要我们加以有效利用和继承,以有益于当下的美学建设。尤其是其中所蕴含的注重审美主体文化美学人格的养成、强调审美主客体的有机统一、遵循在承续传统和开拓创新中"因时而善变"的艺术发展规律等思想,都具有重要的当代意义,应当给予重视、开掘和阐释。  相似文献   

4.
研究生态美学与城市景观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不仅有助于保护和传承历史文化遗产,还能立足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城市现代化建设。通过深入了解生态美学理论,并将其应用于城市规划和景观设计中,可以创建富有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的城市空间。探讨生态美学对城市景观的影响,以及如何基于生态美学语境研究和设计城市景观,有助于我们理解生态美学与城市景观之间的关系,并探索运用生态美学原则来提升城市形象和品质。  相似文献   

5.
《学海》2019,(5)
城市化进程是城市空间的塑造过程。中国城市建设不是单独的、碎片化的过程,而是在整体性的空间体系中展开。城市空间由政府通过宏观制度政策、城市规划设计、行政区划调整、公共服务而塑造,并形成分等级、有层次、次序和功能区分的"差序空间"。这一空间格局不仅将所有城市囊括其中,还深入到城市内部,构成了一个非水平的、纵横交错的空间结构。"差序空间"下的城市建设表现出"先后主次",也影响着城市社会和政府治理。  相似文献   

6.
本文旨在使美学的领域有所改变。从传统美学的观点看,我们研究的主题显得有些边缘化。但我们依据的原则是,美学若想面向当代生活条件并与之协调起来,它便应当脱离惯有的方向。无论哪种美学概念——品味、美感、感官体验、美术、文学、戏剧、音乐——它们都始终与城市文化密切相关。本文所关注的只是城市设计美学在一般美学中的地位。我们要表明的是,城市设计是美学的基础,其“终极目的”在于改善日常生活。本文论据的基点也在于此。  相似文献   

7.
所谓都市美学,其研究的不是都市中的美学问题,而是立足都市,以都市的眼光和出发点来研究美学问题。当下,中国正在为全面建设现代化的小康社会而奋斗。在这个背景下,处于西部现代化建设前沿的大都市成都,与之相适应的美学形态和研究这种美学形态的学科,必然应该是崭新的,并且与社会实践密切相连的都市美学。因为在中国,现代化小康社会的美学形态与都市文化是密切相关的。由于中国的现代化过程也是经济由农业占主要地位逐渐向工业占主要地位的发展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必然导致民众的居住生活状态快速从村落化转向都市化,所以,中国经济发展带来的现代化小康社会与都市化有着不解之缘。都市社会的美学形态和审美文化属于都市文化之一种。都市美学的应运而生即与建设都市文化、打造都市精神联系在一起。  相似文献   

8.
丁宁 《美与时代》2013,(3):9-13
公共艺术是当代城市与环境美学不可忽视的一种文化现象。它在当代城市生活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它的实践较之于理论研究更为活跃和领先。目前我国在学术理论研究方面也逐渐关注公共艺术。对公共艺术的认知、理解与实践,目前还存在很大的研究空间。我们需要以包容的态度来争鸣和探索,希望在这种争鸣和探索中达成对公共艺术符合逻辑的、具有学科意义的共识,以便促进公共艺术的繁荣发展。  相似文献   

9.
良知作为本体具有三重意义:作为造化的精灵,天地万物因本心良知而存在,呈现为意义世界;作为是非的准则,道德人生因本心良知而明辨,呈现为道德世界;作为真诚恻怛的灵觉,妍媸美恶因本心良知而照觉,呈现为审美世界.良知本体所蕴涵的个体性、情感性、直觉性、当下呈现性特征,为审美境界的呈现提供了直接的契机和本体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
粗野和苍白是当代城市景观的病症,而开展当代城市批评需要以一种景观美学为尺度和方法。为这种美学的构建本文首先注意到了三种优质学术资源:佩茨沃德符号论的文化批判哲学、科纳等人推动下的正在城市中复兴的景观建筑学,以及后现代主义、批判的地域主义等建筑师的设计关学。借助这三种资源将使我们有希望建构一个具有哲学基础、意义分析和景观批评三个层面构成的综合性、跨学科的美学视域。  相似文献   

11.
唐宋时期海上贸易的兴盛,推动了沿海港口城市空间形态的演变。港口所带来的人流物流聚集和财富增长促进了城市的发展,也引导着城市空间的拓展方向。原先依托港口自发形成的城外商业街区被括入新建的外城,发展成综合航运交通与商业贸易为一体的城市经济功能区。整个城市空间也因而呈现出复合式的格局:子城以官署为核心的规整布局与外城街道沿水道自然发育而成的随机布局相容并立;礼制秩序的官府社会与自由开放的民间社会互融共生。  相似文献   

12.
目前,我国的城市景观普遍存在风格雷同、建筑雷同、缺乏审美情趣的问题。城市景观反映着城市的人文特征,本应是城市中最靓丽的风景,但我国的城市景观却普遍缺乏灵魂,难以给人美学享受。通过分析城市景观美应具备的三个非常重要的元素,即分别是自然元素、历史元素和文化元素,希望设计者们能够注意到这些问题,并共同思考和探讨。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创造论和人对美的追求的角度探讨了《马太福音》6章25-34节的美学意义,认为人作为上帝的创造物之一也必定与其它的受造物有着共通的一面,人可以从耶稣所指出的创造物之"美"中,找到对自己的意义和启示。即从"飞鸟"与"百合"所揭示的本性之生命美,来联系人在生活中所应当持有的追求目标和次序,从而展现属于自己的生命之美。  相似文献   

14.
建筑是一种造型艺术,那么造型艺术的象征意义就成了这个艺术品要表达的主要精神内涵。中国封建建筑是世界建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谈城市建筑的象征意义,不可避免的要谈一谈中国封建建筑。封建文化通过建筑这种载体传达室着它的一些理念,建筑是封建文化的一种具向表达方式。西方建筑的象征意义和东西的表现形式不太一样,它们是利用建筑物本身的造型来表达自己的一些主题和思想。  相似文献   

15.
和司空见惯的众多美学著作相比,这是一部采用讲述式风格、案例式列举和专题式结构而形成的耳目一新的著作.作者让审美对象和审美主体直入个体性的感知,呈现生动性的形象,成为有机性构成的独特方式,从“发生学”的意义上为生命美学尝试了一次颇有启发意义的生命还原.  相似文献   

16.
刘玥  马辉 《美与时代》2024,(2):46-48
在四川省宜宾市老年人口不断增长的背景下,宜宾市滨江路生活性街道因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在老年人日常生活中使用频率较高。又因人们的生活质量不断得到改善,所以老年群体对滨江路生活街道的适老要求也在不断提高。近年来,适老化改造多集中于老旧小区,街道的适老化并未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滨江路在适老性上暴露的问题越来越多。因此,有必要对滨江路生活街道的适老改造进行探讨。适老改造不能仅凭直觉这一主观因素,还应考虑客观因素。空间句法理论能从定量的角度反映空间使用关系与空间结构状况之间的关系。因此,在相关理论的基础上,通过对空间句法参数的分析,从多个层面深入探讨生活性街道的适老化设计,以提高老年群体的生活质量及其对生活性街道空间的感受。  相似文献   

17.
时代瞬息万变,审美观念日新月异。只有站在前沿的观察,才能感受时代新潮;只有动脑思考,才能借古鉴今,领悟和把握变化的来龙去脉。观察与思考将助您聚焦于前沿问题,设计自己的人生方位。  相似文献   

18.
"草根"一词,源于美国,近年来在中国使用的频率极高."草根文化"是与精英文化相对应的文化谱系,解构、去中心,渴望获得更多的话语权和参与权,在审美体验中追寻娱乐化的自由和快乐,"草根"平凡而又坚强不屈的精神充满了丰富的生命形态.  相似文献   

19.
农民的国民待遇问题的公正解决,是建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可绕过的道德问题。让广大农民共享社会发展和城市文明的成果不仅是“人人共享、普遍受益”基本道德原则的具体落实、党执政为民执政理念的具体体现、政府行政道德准则的具体执行,而且还折射出政府制度的德性和社会发展的道德目的,具有深远的道德意义。  相似文献   

20.
环境是我们人类生存的空间,活动的舞台。环境不仅需要保护,而且需要美化,使人身处其中心旷神怡,身心得到陶养,时时焕发活力。环境设计已成为当前人人关注的焦点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