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美陈,是一种展示方法的统称,是一种艺术形式的体现,是艺术与商业结合的产物,其目的主要是吸引人群并提高商业空间的艺术品质。文章通过调研当下的商业美陈设计,分析其形成与发展,探讨商业美陈创意应用的新形式,找出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在多维感官、系列化主题以及原创IP应用下的未来美陈设计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
美善之辩     
《大希庇阿斯篇》从多个角度探讨了美的可能性,以"美是难以说清的"结尾。《会饮篇》审视了爱与美的关系,爱的阶梯的终端是绝对纯粹永恒的美本身。《理想国》说明通过辩证法可以通达善本身。柏拉图从形而上学二元论出发,划分出"可见世界"和"可知世界"。一方面,柏拉图提出了美本身和善本身的问题;另一方面,柏拉图没有彻底认识清楚"可见世界"和"可知世界"的关系,没有解释明白美和善的确切区别和联系。总体上讲,柏拉图的道德理想主义倾向使其将善置于美之上,美本身与善本身在终极意义上才是同一的。  相似文献   

3.
通过西方绘画语言分析吴冠中绘画作品中的形式美。通过西方视觉的角度,从点线面来看中国画的形式美。对于中国现代艺术所做的贡献,通过独特的绘画语言,对形式美与抽象美的研究进行大力的支持和提倡。吴冠中开创了中国水墨画的现代性历史。  相似文献   

4.
汉字文化博大精深,在多民族共存发展的历史背景和复杂多变的现代文化观照下,解析其文字构成的奥秘,展现其设计传达的独特魅力,一直是文化界和设计艺术界的重要课题。从形态角度对汉字的造型元素和视觉形式的构成进行分析,解析其审美特征和视觉传播意义,可以更好地梳理汉字图形设计理论,达到汉字表现形式创新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王光松 《现代哲学》2021,(1):132-137
"静中养出端倪"是陈白沙标签式的思想主张,作为白沙静坐教法的系列表达方式之一,该说因应远程教学而提出。白沙之谓"端倪"指仁心之生意或觉知能力,他用以描绘或指称仁心的词汇还有"端绪""善端""此心之体"等,这些词汇的表达功能侧重不同。在他看来,"端倪"是成圣的根据,静坐则是成圣的根本途径。作为一种糅合了庄子"坐忘"、孟子"四端"、程颢"识仁"等思想成分的新型仁论与工夫论,"静中养出端倪"说的提出改变了明代儒学的工夫论格局,对明儒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文章选取典型多民族共居的云南省为例,对云南别有风格的民居、服饰、图纹、舞蹈、美食等制造节庆文化氛围的视觉形态元素进行分析,探寻从视觉角度对节庆文化的一种解读规律,更进一步阐释云南的多民族节庆文化特色,也能更好地去认识节庆对于我们生活的功用和价值。  相似文献   

7.
韩雪莹  闫波 《美与时代》2013,(5):96-100
当前中国家居业在迅猛发展,从哈尔滨市几个典型的中高低档家居卖场的销售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可以看出在网络信息时代,商家卖场应尽快利用三维虚拟卖场模式,通过设计,将工程数字仿真技术中的3Ds MAX、V-Ray、VRP-Builder等相关软件技术应用到实际家居卖场中,以提高家居卖场的营销业绩,还可以借用网络信息平台传播各商家的企业文化形象。  相似文献   

8.
"艳"是中国古典美学的重要范畴."艳"的内涵伴随歌.诗等形式的不同又有微妙的变化.当"艳"从展现主体美好形态的外在形式走入音乐、诗、词等文艺领域.并成为一种审美范畴存在时,"艳"的理论性、诗意性品格日益凸显."艳"走入文学批评并作为一种审美范畴和艺术风格确立于魏晋六朝时期."艳"具有绮靡美、世俗美,具有非同寻常的价值.  相似文献   

9.
展览展示是当今时代信息传播的重要手段之一,如何让展览展示设计更加有效宣传品牌,展现品牌独特的视觉形象成为了重要课题。2015年米兰世博会中国馆围绕"希望的田野,生命的源泉"的主题,从内到外已经不再是中国红、中国斗拱、中国结等具象的文化符号,而是通过视觉识别系统、空间视觉系统、吉祥物形象设计等方面的设计,将具象的符号思维转换成哲学的思辨,引领游客领略中国历史悠久的农业文明、高新科技成果以及丰富多彩的饮食文明等,向参观者展示了独具视觉魅力的中国形象。  相似文献   

10.
孔子论“美”及相关美学问题的澄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语》中"美"的字义主要为外观形式之美,而孔子所认同的美为形式之美与内容之善相互结合的美。以实用的观点来评价孔子的美善合一是一种理论的误判,因为孔子的美善合一观是一种内在价值的结合,或者说是一种道德价值和审美价值内在目的性的结合。道德价值在艺术活动中的引入无可非议,相反它能使艺术的体验从情感的形式快感提升到更为广阔的、整全的、有机的生命境界。就孔子美学研究方法而言,确实不能仅仅抓住一个"美"字,但同时也必须承认,美学研究是离不开"美"这个字的,可以从"美"这个范畴开始研究中国美学史。  相似文献   

11.
新媒体时代下色彩在视觉传达设计中的应用更加多元化,从传统色彩观对平面设计的色彩影响到现代的色彩在平面设计中的多种体现形式,这从"旧"到"新"的发展过程使视觉传达设计中的色彩应用更加丰富。通过对视觉传达设计中的色彩应用研究历史和研究现状的总结分析,得出主要的研究方向,即"公众对于平面设计中色彩的精神诉求""传统色彩观与现代视觉传达设计""计算机平面设计中的色彩表达"以及"色彩在平面设计中的特殊应用形式"。色彩是设计展现在公众面前的直接表现,丰富的色彩应用形式能更全面的表达出平面设计中的文化意涵和设计主题。  相似文献   

12.
视觉传达设计是一种以传达信息为目的的艺术设计形式。功利性的诉求使视觉传达设计与商业社会的关系密不可分,从而使其具有显而易见的商业本质。而在我们热衷于探讨视觉传达设计的商业与艺术特性的同时,显然不能忽视其对于社会文化的承载、传播和引领作用。在社会文化越来越呈现出商业化、视觉化的今天,在保证为商业服务的同时,突出和强调文化关注在当前视觉传达设计实践与教育中的重要性,对于当前先进文化与和谐文化的建设无疑具有积极的、现实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在愈演愈烈的商战中,店铺店面的装修照明正在逐步进入人们的视野,并被视为重要的营销手段,店铺照明设计成为商场设计中重要的一部分。店内照明在卖场中扮演的角色和色彩一样重要,它可以提高商品陈列效果,营造卖场氛围,从而创造出一个愉快舒适的购物环境。在整个卖场中,照明设计具有画龙点睛的功效,它就像一个调色板,可制造出各种不同的色调,又像一个五味瓶,可配置出不同的品位。一个优秀的商店照明设计,不但要有提供整体照明背景的一般照明,更要有突出商品的重点照明。一个完全柔和的环境并不能有效的促进销售,这个不是简单的因人而异的问题,这是因为人类的大脑会漠视没有刺激感的事物。而变化的刺激则会让大脑兴奋。但是太多商品都在刺激你,你也会觉得心烦意乱。因此,商店应该在每个区域设计少量的亮点,来吸引顾客注意。巧妙的照明设计,可以提高商品的价值,强化顾客的购买意愿,使视觉营销的效果达到最佳状态。  相似文献   

14.
如果说《判断力批判》的两个重要任务——论证审美自律与连接理论哲学和实践哲学的体系性建构——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张力,那么"美作为德性的象征"的命题恰好处于这种张力的节点之上.一方面,美的象征性必须以审美自律为前提;另一方面,通过象征,美成为从自然到自由过渡的重要途径之一.对此命题,学界存在不少误解,或将审美理念与美的象征性混淆,或未精准说明象征的方式,或无法确定象征命题在康德哲学体系中的功能.消除这些误解,首先要澄清"象征"一词在康德哲学中的功能(对理念的感性展示)和运作方式(对反思规则的类比),美对德性的象征才能被确定为审美反思和道德意向中主体内心结构的类似性——无涉感性关切的纯粹性和自我立法的主动性,或者说是消极的和积极的自由.在这种意义上,美对道德的象征不仅要与审美理念区分开来,也不能建立于超感性基底之上.通过形式性的象征关系,美与道德不仅在经验人类学意义上互相促进,而且在先验层面,美得以展望理知之物,成为从自然到自由的过渡.  相似文献   

15.
作为一种形而上学承诺,"视觉中心主义"肇始于古代希腊的科学与哲学主张。而作为一种人类的生活方式,"视觉霸权"是一个特殊的近代事件。"视觉霸权"助长了单一的理性控制权,将我们带入消费至上的碎片化、增殖化的商业世界,注定要扭曲我们对于外在世界的真实感知。因此,走出"视觉中心主义",突破"视觉霸权",端正视听关系,让我们能够通过"洗耳"而聆听世界,无疑是最近几十年来西方听觉文化研究的新视野。在沟通神秘世界、形成文化共同体以及塑造政治力量等方面,人类听觉本身有着视觉器官无可替代的特殊作用。  相似文献   

16.
刘崧 《美与时代》2015,(2):44-46
贵州的饮酒文化丰裕而浓厚,自然而幽深。从哲学上考察其审美韵味,会发现贵州饮酒文化包含着程序美、气氛美、人情美、超脱美等不同侧面,"醉美"可以囊括其总精神。"醉美"是一种醉中有美、美中有醉的忘我之境,它融摄了审美与道德。贵州饮酒文化是全国酒文化的突出代表,深入了解酒文化丰富的意蕴,对发展酒文化产业,对创意事业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将金字塔构图用于美女图上的确美,但只是美的形式之一.黄金比例虽然是一种符合完美的比例,但黄金分割到了现在的社会只是一种狭义的美,并不是广义的美.教师不宜在课堂上单纯地讲形式美,应从多种角度去发现美讲美说美.艺术形象是内容与形式的有机统一体,一个有生命力的审美存在.  相似文献   

18.
侗族文化的特色极具典型性,对侗族文化的视觉形式进行研究与分析,具有极高的理论价值和应用价值。文章以湖南省怀化市通道皇都侗族文化村为例,尝试着从侗族文化的分类、侗族文化的视觉形式内涵、侗族文化的视觉形式发掘与呈现三个方面进行论述,重点通过侗族村寨之朴美、侗族建筑之精美、侗族民俗之独美、侗族人物之雅美四个方面来对侗族文化中的视觉形式进行发掘。  相似文献   

19.
胡塞尔在《逻辑研究》"第六研究"中发展出了范畴直观理论,通过这个理论他说明了一个空的意向如何被完整地充实,由此,从现象学的角度重新解释了符合论的真理概念。范畴直观概念的关键在于说明范畴展现的来源,以及说明如何从范畴展现(质料)中获得范畴形式(形式)。但是,胡塞尔的范畴展现理论存在着许多争议和难以克服的困难。他本人最终放弃了这个理论。本文结合学界对范畴直观以及范畴展现理论的讨论,从质料和形式的角度来说明,为什么后期胡塞尔最终选择放弃范畴直观的基础——范畴展现理论。  相似文献   

20.
在消费社会,封面女郎成为无所不在的审美景观。在自我与他者的双向凝视中,封面女郎建构着观赏主体,也建构着自我。她美丽动人但刻板单一,诉说着关于美和美的标准的霸权;她是商业操作的产物,带着刺激消费的假面;她是消费时代的仿像,是带着面具的怪诞。认清封面女郎的本质,我们才能在消费时代看到在美的名义下,"她"追求形式的单调枯燥,没有灵魂的空虚,缺乏内涵的平淡和重商逐利的庸俗。在视觉刺激日益肆虐的当今社会,我们只有提高审美品位,塑造健康的审美人格,追求高尚的审美文化,才能得到真正的审美愉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