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老家的人要表扬谁,不会说他"品质很好""胸襟开阔""出类拔萃""才华横溢"之类,而会说:他的做人(做事、作风)"筷子夹得上水"。大家知道,筷子其实就是两根刨滑的竹棍,是不能夹水的,讲某人"筷子夹得上水",就是指这个人非常优秀,能做常人不愿做、不能做的事。仔细想来,生活中确实有一些人天生"筷子夹得上水"。有个朋友记忆力特好,一本人文理论  相似文献   

2.
傅于浩 《天风》2017,(5):37-38
<正>所谓"传道人",在此可以定义为专职的牧会人员,是在教会(场所固定、时间确定、人员相对稳定的聚会地点)里从事教导服侍的人员,这些牧会者应该具有相当程度的神学培训的基础,有被确认的牧会的身份。"副业"在此可认为是指传道人为养生而从事的有别于教会事工的社会职业,这其中不涉及诸如农村传道人家里的农田耕作,也不包括某些传道人在做牧师、教师之前的社会职业。  相似文献   

3.
正人生有太多的"是"与"不"。或者说,人生是"是"与"不"组成的。有人喜欢"是",即是说,要多做正面的事,多肯定,少说"不",少否定。连尼采也在划分的人生几阶段中说,说"是"的"婴儿"也高于说"不"的"狮子"。在他看来,说"是"比说"不"的人境界要高。说"是"果真比说"不"好吗?  相似文献   

4.
渊声 《天风》2012,(8):58
[问]最近,我们教会一些姊妹十分热衷于"灵恩"的活动。有人公开追求说方言、开医治大会,甚至搞赶鬼活动,着实吸引了不少信徒。不少人觉得这样的聚会似乎比平日里的崇拜更有"生气",或更显"灵验"。教会牧师劝阻他们,他们非但不听,反而说牧师"不属灵",我很纳闷,我是否也应当追求这样的属灵经历?信徒:小羊  相似文献   

5.
恩惠 《天风》2009,(2):64-64
"忠言逆耳"出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指正直的劝告、劝解听起来并不顺耳,但有利于改正缺点错误.多少年来,这句话被提醒劝解别人的人奉为圭臬,似乎只要认为是于对方有益,就无须考虑说话方式.教会中一些基督徒也是如此认为,只要是"忠言",不管是否"逆耳",而且越"逆耳"越奏效!甚至有人明明是为发泄私愤而大放厥词,却还强词夺理说是逆耳之忠言!  相似文献   

6.
穷寡妇奉献仅有的两个小钱而得到耶稣称赞的故事(参路21:1-4)是每个基督徒都熟知的.在这个故事的激励下,许多弟兄姊妹追随了寡妇的脚踪,倾其心力地为教会奉献钱物.正是有了这些奉献,教会的各样事工才得以顺利开展.因此,常有牧者将弟兄姊妹的奉献款称作"寡妇的小钱",以此来肯定弟兄姊妹的奉献精神及对教会事工的贡献.用弟兄姊妹的奉献推动教会的事工,这本是一件令人快慰的事情,但当前教会中出现的一些任意挥霍钱财的现象却让人担忧.为此,笔者要向教会的牧者及财务管理者进上一言--珍惜"寡妇的小钱!"  相似文献   

7.
葛大威 《天风》2016,(10):17-18
正任何发现教牧资源匮乏的人,都应当意识到自己正站在破口之上,最需要做的不是批评和指责,而是反求诸己的祈祷与奉献。网络资源丰富,而实体教会供应贫乏是当下不少教会肢体的观感。然而,正如很多事情不能单凭表象便轻易下结论一样,这种说法也有经不起推敲的地方。深入观察目前的网络资源状况,我们便会发现"丰富"表象之下  相似文献   

8.
秦小林 《天风》2009,(5):19-19
孔子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和"与"同",差别在哪里?"和"是不同质的东西合理配合,是多样的统一,"同"是相同质的东西简单重复与重合,是单调的同一. "和而不同"思想有三条原则:一是自己要有独立思考,不能随波逐流,二是允许别人有自主权,不能强迫别人服从自己,不能推行"顺我者昌,逆我者亡"的霸道主义;三是要善于与别人友好合作,协调关系.在人群中,既不当奴才,也不做霸主,当然也不是各自孤立的个人,而是组织成和谐的整体.这个整体使每个人能够享受安居乐业的幸福生活.这一原则也适合于宗教之间及教派之间的关系.现就上海闸北堂情况谈一些个人的感想.  相似文献   

9.
《天风》2020,(3)
正"为"与"不为",在于对"天上赐"和"出于神"者的聆听和顺服施洗约翰的时期,是人们对天国意义的讨论纵横捭阖的时期。当时,约翰的处境艰难、复杂而紧迫,然而他的事工可谓卓有成效,直接为耶稣揭示天国、建立教会起到"修直"和"预备"(参太3:3)的作用。因此,约翰的事工之道对教会治理的典范意义非同寻常,我们或可以从他的"为"与"不为",蠡测一二。一、施洗约翰做得"过"、管得"宽"的"为"  相似文献   

10.
顾约瑟 《天风》2003,(8):40-41
我们从圣经中看到,这里所说的“粮食”是指有关滋养人的灵性、心灵(包括“精神”)方面的供应。在这方面教会可以有丰富的资源供给人们,特别是对那些因经历市场经济而发生急剧转变的弱势人群,教会就可以用神的话安抚他们的内心,使他们从教会的真诚关爱中得着帮助,因此而努力向前,而对于社会的道德价值的重整,教会更可以藉着自己圣洁、诚信、相爱的见证,担当起当仁不让的责任。  相似文献   

11.
耶稣委托使徒约翰"写信给老底嘉教会的使者",信中深刻地剖析了这个教会存在的危机.其中一段这样说:"你说:我是富足,已经发了财,一样都不缺;却不知道你是那困苦、可怜、贫穷、瞎眼、赤身的.我劝你向我买火炼的金子,叫你富足;又买白衣穿上,叫你赤身的羞耻不露出来;又买眼药擦你的眼睛,使你能看见."(启3:17-18)老底嘉教会认为,他们非常"富足";但耶稣认为,他们无比"贫穷".何以如此?因为教会所说的"富足",是指物质;耶稣所说的"贫穷",是指灵性.物质方面,他们是"富足"的,已经到了"一样都不缺"的程度;灵性方面,他们是"贫穷"的,甚至到了"困苦"、"可怜"的地步.  相似文献   

12.
杨幂 《天风》2012,(9):64
问:最近听到一件事,心里很不高兴。某教会负责人在财务上出了问题,这在教内掀起了轩然大波。我的心里总是难过郁闷,真不舍得神的名因此受损,也痛心一些肢体从此灰心失望。我想问,信徒应当如何面对教会的"丑闻"呢?一位姊妹:杨幂[答]杨幂姊妹,你好!你提出的问题虽然不带有普遍性,但仍有解答的必要。地上教会难免会出现一些令人难过失望的事,"丑闻"不论大小,同样让人失望和不解。因此,正确面对,是一个成熟基督徒应当具有的素质。  相似文献   

13.
刘行 《天风》2014,(3):I0001-I0001
<正>《小康》杂志在世界各地的中国人中开展了关于"2013年个人年度心情调查",结果显示,中国人的最大感受是"累"。在大千世界,芸芸众生,有人"身累",有人"心累";有人身轻,心却不堪重负,有人"身累"心不"累","累"并快乐着;有人"累"有回报,也有人"累"而烦乱,不得法、不快乐,更谈不上回报了。"身累",大多是压力,为"吃、穿、住、行"奔波之累。但世上大多数人还是"心累"。"心累",有的是源自情感,家庭、婚姻、不良情绪;有的是太过计较,小肚鸡肠;有的是贪恋钱财,离了真道,用许多愁苦把自己刺透了(参提前6:10)。"人生无处不挣扎",看来,不累的人还真的难找。  相似文献   

14.
《科学与无神论》编辑部:我第一次阅读贵刊之时,就想把我自己经历的两回"鬼事"告诉你们,但我是农民,文化低,缺知识,不知我的"鬼事"讲给人听,有无利益?想了好几年没有定论,我是体残、多病、年老、风烛残年的人,何时死去无法预料,我亲身经历的两回"鬼事"不说出来,总好像有件事没有做完似的,今天决定告诉你们,如果没有用就丢纸篓里,假如有些用,请整理发表,为了对事实的负责,若有必要可以写出讲述人我的姓名。  相似文献   

15.
彼此同心     
<正>教会虽然是由形形色色的人组成,但她是一个整体,因为教会是基督的身体。保罗用人的身体来比喻:"就如身体是一个,却有许多肢体,身体的肢体虽多,仍是一个身体;基督也是这样。"(林前12:12,和合本2010)这个身体教会要健全发展,不同的肢体间必须有相同和一致的意愿,并且要摈弃那些会造成不和谐的个人因素。保罗对腓立比信徒说:"你们就要意志相同,爱心相同,有一致的心思,一致的想法,使我的喜乐  相似文献   

16.
正张一鸣在大学时做过一些独立网站和软件,有些申请到专利后就卖掉了。在他看来,毕业后去一个大公司里做模块改进一类的工作,实在"不太来劲儿"。毕业时很多人说我要赚到第一个100万,一定要通过创业赚大钱。而张一鸣对金钱的渴望没有特别强烈,他对做技术做产品更感兴趣。对于大学毕业找工作,张一鸣觉得:稳定不重要,户口不重要,公司规模和名气不重要,但一定要"来劲儿"。当时他只有一个感觉,要做有意思有挑战的事,和优秀的人一起做"来劲儿"的事。2005年,张一鸣从南开大学微电子和软件工程  相似文献   

17.
世峥 《天风》2010,(11):64-64
<正>俗语说:"家丑不可外扬。"而我却要说:民间有句俗话,叫"家丑不可外扬",最初的意思是说家庭里的"丑事"不可对外宣扬。但随着语言的演变,"家"的概念被无限延伸,甚至可以指任何一个团队等。故此,"家丑不可外扬"的说法和做法,被普遍地运用到各个领域,教会当然也没有例外。  相似文献   

18.
<正>奥古斯丁曾说,离开了教会,人就无法相信。奥古斯丁这样说的目的,是强调基督徒与教会之间紧密的联属关系。在他看来,信仰不仅仅是个人的事,更是在教会中发生的,与教会密切相关。离开了教会的教导和牧养,人就无法真正相信。为了强调教会与信徒割不断的生命关系,加尔文坚称教会是信徒的"母亲"。"母亲"的类比,不仅说明教会对信徒的重要性,也暗示基督的教会  相似文献   

19.
成功的学校教育,"做人"的教育和做"人的教育"最重要!"做人"的教育,对于学生而言,就是将他们培养成为有文化的人!做"人的教育",对于学校而言,其一是用"家"的理念来经营学校方方面面的工作,其二是能不能真正或者尽量让学生做主;对于教师而言,其一是尊重,其二是放手。  相似文献   

20.
不怕“不知道”,只怕没想到世上千奇百怪的事本来就层出不穷,再加上有人故意作伪、有人信口开河、有人随意夸张、有人以讹传讹,……有限的专家很可能来不及对各种诸如“特异功能”之类的异常事例都进行检验。面对这种状况老百姓经常说的话就是“你信不信?”其实若只是作为谈资,信不信并无所谓,问题是人们往往随之要决定是否应采取一些有代价的行动,如花一些时间或钱去听报告、学习、接受治疗、买一些物品等等。那该不该做这些“付出”呢?这时自然状态有两种可能:“有”或“无”特异功能;老百姓可采取的策略也有两种:“付出”或“不付出”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