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科学哲学的认知进路是对科学的认知研究的子部分;吉尔早期利用心理学的范畴理论解释其模型理论,近期提出基于主体的分布式认知进路;内尔赛西安通过认知-历史方法研究科学中基于模型的推理,并长期进行实验室研究;萨迦德基于神经机制研究科学概念的创新。已有的研究仍以表征计算范式为主导,存在转换到具身范式的困难,同时没有突出科学的特性。基于此,本文初步提出一种结合科学实践哲学、基于具身的数学认知的研究进路。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进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困境不是一个文本及其解读的问题。文本解读的最高境界至多是在历史语境中复原马克思的肖像。虽然这种研究包含着改变意识的要求,但所能达到的仅是要求用另一种方式来解释现存的东西,或通过另外的解释来承认现存的东西,这仍然停留在纯粹精神的世界范围内。回归文本的旨趣,不管是从思维推向存在还是把存在改造成思维,抑或根本就是在传统话语中兜圈子,这种理论活动看起来很学术,实质上除了在马克思的神圣肖像面前,对某个至高无尚的思想顶点仰望之外,就无事可做了。这一境界恰恰意味着思想悲剧的诞生。用西文本解读马克思…  相似文献   

3.
有种观点认为,存在概念与物质概念涵义不同,存在高于物质,它是最普遍的最高哲学范畴。存在“标志宇宙中一切事事物物的唯一的最后的共同点”,它既包括物质,“还包括物质的属性和关系,如运动、时间、  相似文献   

4.
关于说谎的道德评价和"善意的谎言"的道德辩护问题,在思想史上相当惹人注目。与传统的道德哲学研究路径不同,分析哲学家们在说谎问题上的研究路径主要是意义/指称分析、心理学哲学分析、语言发生学分析、意向分析和言语行动分析。他们提示了一种试图以语言分析探询事物之本性的态度,这些看法与传统上对说谎做出价值评判有较大差异:首先,分析哲学家们自觉地把说谎当作一种言语行动,主要从语言哲学、心理学哲学而非实践哲学上进行考察;其次,他们更注重对说谎的概念分析和心理学哲学的考察。有理由认为,相对于前辈们对说谎问题的实质—实践考察,他们更加侧重于说谎问题的形式—理论分析。通过对说谎行为的观念考察和概念澄清,可以加深对人类说谎现象的了解,帮助我们解决和消解与此相关的某些智性困惑,同时也为我们对日常生活问题的哲学分析提供某些思路。  相似文献   

5.
科学哲学中的自然主义理论研究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田小飞 《哲学动态》2007,60(2):46-52
  相似文献   

6.
当代西方科学哲学所研究的问题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科学的统一问题,一类是科学的“一般问题”。统一问题是指把各门科学统一起来,以形成一个融各门科学于一体的统一科学;“一般问题”指研究各门个别科学中具有共性的问题。根据问题的总体划分,当代西方科学哲学可分为两个时期: 一是维也纳学派时期,当时的主流方向是对科学统一问题的研究;二是维也纳学派以后,从波普到现在这段时期,其主流方向是对科学一般问题的研究。当前西方科学哲学的主流是:从波普起及其以后的一些比较有影响的西方科学哲学家的主要兴趣,都在“一般问题”的研究上,但同时他们对科学的统一问题也有某些兴趣。从当前西方科学哲学来看,科学统一问题也不失为一个方向,尽管不是主流。而在维也纳学派时期,正面提出“统一科学”这个目标,并使这项运动达到高潮的,乃是作为逻辑经验主义者  相似文献   

7.
非线性科学的哲学问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中国科学院院土、物理学家郝柏林教授认为,近二、三十年来数理科学基础研究的一个重要发展特征是“‘非’字当头”([14])。其中讲到非线性问题,这是各门自然科学中出现的非线性问题的总称。非线性科学是研究非线性问题的共性的一门新的交叉学科。它已经揭示出大量新的现象、事实和规律,向哲学提出许多新问题。对这些问题的研究将使哲学得到丰富和发展。一、什么是非线性科学“线性”与“非线性”是一对数学名词。“线性”是指两个变量之间具有正比例的关系,它在笛卡尔坐标平面上表示为一条直线,线性由此得名。“非线性”是指两个变量…  相似文献   

8.
<正>长久以来,因果性被认为是哲学研究的核心主题之一。在逻辑实证主义流行时期,这一问题被相对忽视,而在20世纪后期的哲学中,对它的研究兴趣又再次兴起。因果性近年来已成为语义学、心灵哲学、认识论以及科学哲学等研究领域的核心话题。唐奈兰、克里普克和普特南的工作使因果联系成为说明指称与意谓的不可或缺的部分,这反过来又推动了德雷斯克、福多等人关于信息和内容的因果理论的产生;葛梯尔问题的研究则导致了戈德曼和普兰廷加等人的因果知识理论的复兴。同时,概率理论、非单调逻辑、人工智能等形式科学的发展,使得对因果性进行精密的形而上研究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9.
触觉与空间在心灵哲学和现象学中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两个议题.关于二者的关系问题,可以分成两个互相关联的方面:一是触觉是否具有空间性的问题,这在心灵哲学中形成了内在主义与外在主义之争,内在主义认为触觉是纯粹内在的心灵状态,外在主义声称触觉在物理性身体上有一个空间位置;二是对空间的触感知问题,这在心灵哲学中形成了表征主义与反...  相似文献   

10.
目前技术研究得到很大关注,体现出多种研究进路,主要有:存在论研究、价值论研究、认识论研究、知识论研究,STS、技术批判主义,以及方兴未艾的后现代建构主义技术研究等,其呈现纷繁复杂  相似文献   

11.
人是具身心智的存在者,其存在方式独特性在于:他既依赖于物理形态的身体,又有存在论上不可还原性的主观性。因此如何在现代世界观中一致且完备地解释和理解人遂成了心智哲学的大问题。如果坚持现代世界观的基本立场一致性,那么对意识的解释和理解不可避免存在着"难问题"所界定的不完备性。人们大致从三个进路来处理不完备性的局面。然而,原则上它们都无法实现一致且完备的要求,因为这里存在一个根本的局限,即不可能通过认识论的方法在两种存在论形式(无和有)之间实现等价转换。尽管在认识论上这是一个悲观的结局,但另一方面它又是积极的,因为它显示了个体经验在存在论上是独一无二的。  相似文献   

12.
In our times, philosophy has been suffering from a spiritual crisis that takes the forms of the crisis of culture, the crisis of meaning, and the crisis of way of life. As the soul of culture, philosophy should contribute valuable responses to the problems of our times. Thus understood, this paper intends to analyze the concept of crisis in a phenomenological approach. The concept of crisis is concerned with the philosophical themes of time and death, and the crises of our times are primarily the crises of life-meaning and the life-world. Drawing sources from Husserl and other phenomenologists, as well as experiences from Chinese culture, I argue that a philosophy of crisis should find its point of departure from the crisis of philosophy.  相似文献   

13.
在现代科学和哲学的理论深处,描述问题使作为其前提的规定全面凸显。而大数据基础上的创构,则使在先规定的研究居于优先地位。作为人类为认识对象所作的关于量和质、方式、方法和模式等的规范性设定,规定成了哲学研究至关重要的内容。在语言学和哲学中,"规定主义"和"描述主义"构成了一种强大的张力。语言学中的规定主义致思,反映了语言的生命就是语言的使用。在信息文明时代,语法的变异甚至成了网络语言的标志性特征。现代科学中的规定问题集中凸显在量子力学中,它表明关于自然的科学理论只是对它的描述,从而描述的规定基础问题典型地表现在当代自然科学前沿。而在当代哲学前沿,由于涉及对象的内容,约定论和预设理论研究事实上转向规定问题的哲学研究。由于所有理论基石都具有规定的性质,规定研究将涉及规则和规律的共同哲学基础。关于规定问题的哲学分析表明,随着人类认识的发展,特别是大数据开启的信息文明的到来,关于规定的反思日益凸显,规定论研究呼之欲出。规定论研究的内容主要有规定的形成、规定的性质、规定的发展和层次、规定的合理性和合理化等。  相似文献   

14.
This article reviews contemporary studies on the concept of creativity across two cultures—Eastern (Asian) cultures and Western (American and European) cultures — by examining two bodies of literature. One is on people's implicit theories of creativity across different cultures and the other is on cross‐cultural studies of creativity. Studies on implicit theories of creativity in the East suggest that many Asians have similar but not identical conceptions of creativity to many people in the West. Cross‐cultural studies of creativity reveal that Easterners and Westerners differ, on average, in their divergent‐thinking performance and creative expressions. A view of creativity as relatively culture‐specific is presented and the appropriateness of using divergent‐thinking tests to measure creativity is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5.
当代学者对自立认识的概念分析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夏凌翔  黄希庭 《心理科学》2006,29(4):861-867
在对有关自立的文献进行广泛检索的基础上,根据有关标准纳入了136项进行概念分析。从自立的特性、结构、条件与影响因素、结果与意义、相关概念、表现与指标等方面,对当前学者关于个体自立的认识进行了梳理。发现:①学者们的论述反映出的自立特性主要包括模糊性、独立性、主动性、道德性、辩证性、过程性和心理内容丰富性7个。②自立的条件与影响因素主要包括内在因素、外在环境因素以及个人修行因素三种。③不少学者强调自立是个体生存与发展的基础和结果。④文献中与自立关系最混乱的概念依次是自强、独立、自主、自尊、自信。⑤目前还没有学者给出有效的自立评价方法与指标。最后,对自立的实质、自立人格的结构、自立研究的现状与发展以及自立研究的意义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6.
陈鹏 《哲学动态》2002,3(4):26-30
前言 :“清华哲学学派”现代学术的成形至少包括三个不可或缺的因素 :1 )“学”的自觉。此是对“现代学术”的精神、方法和架构的充分自觉和反省。 2 )现代学人群体和学术作品。此是指已有相当数量的认同并致力于现代学术的学人群体 ,并已产生出一定数量的代表性作品。 3 )支撑现代学术的教育、法律制度体系。没有制度基础 ,现代学术很难成为广泛而深厚的社会存在。按照以上标准 ,在 2 0世纪 3 0年代前后 ,中国的现代学术体系已基本成形 ,广义的“清华学派” (清华文科 )可谓当时最具代表性的现代学术群体。不幸的是 ,在随后的数十年 ,本应…  相似文献   

17.
18.
As philosophers we should have as one of our aims to produce as much philosophical knowledge as possible. A lot of potential philosophical knowledge is lost because of the flaws of the peer review system, and so a lot of philosophical knowledge would be gained were the system improved. Accordingly, as authors we should write papers about how to fix peer review, and as editors we should accept such papers if they are good. This paper presents some familiar problems with peer review, elaborates on and motivates the argument just given, and replies to some objections to it, making the case that fixing peer review is both a philosophical problem and one that admits of a solution.  相似文献   

19.
20.
The article discusses the meaning of the interaction concept in scientific discourse and in the analysis of variance and the correspondence between the two. Reasons and examples are given to show that the correspondence is poor. It is recommended that the researcher pay more attention to substantive interactions, of which one way is by using assessment means that are sensitive to the such interaction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