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建设社会主义道德,离不开对传统道德的扬弃;而扬弃传统道德的前提,必须冷静地对传统道德进行反思和清理。中国传统伦理文化源远流长。在中国传统社会的土壤上生长出来的制欲主义伦理精神,是中国传统伦理文化的基本精神之一,它对中国传统伦理文化以深刻影响,至今还影...  相似文献   

2.
张玉霞 《管子学刊》2009,(3):110-114
儒家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其伦理精神一直贯穿在中国的各种文化形式当中,所以,以家庭的悲欢离合来寄寓国家和民族的盛衰兴亡与历史变迁的家庭伦理影视剧,其道德伦理、宗法伦理与政治功利相糅合的叙事主题,与文艺创作者潜意识中接受儒家文化伦理精神的影响密不可分。新时期以来,家庭伦理题材影视剧受到主导文化、精英文化、大众文化共同青睐,呈现出日益繁盛的景象。编导们通过展现普通平民的生活形态,揭示他们在现实生活中所面临的道德冲突和文化冲突,挖掘普通人身上所蕴涵的传统伦理道德观念和生活观念,既展现了他们身上所闪现的人性光辉,也表达了对传统伦理道德观及传统文化的维护,是对失落了传统文化精神家园现实危机的想象性救赎,是对现实文化怀旧心理的“视野融合”。  相似文献   

3.
当前一些民族自治县在县域范围内展开了利用建筑载体表达民族传统文化的实践活动。传统文化的建筑表达实践,一方面凸显了民族文化特色,另一方面这种实践赋予建筑艺术特性,传达出了某种伦理价值观,因此是一种伦理叙事。本文借助建筑伦理叙事理论对裕固族传统文化的建筑表达实践活动进行解读,发现裕固族利用传统文化服饰、民间故事形象、宗教信仰、传统游牧生活场景等文化符号对公共建筑进行了民族化表达的实践中,呈现了裕固族人的传统英雄观、德性观、生活观、爱情观,具有伦理传达、行为导向和传统伦理现代建构的功能。  相似文献   

4.
中国传统家庭伦理文化博大精深.家书则是中国传统家庭伦理文化最重要的载体.从先秦到明末清初,家书已蔚成大观.而通过对中国传统家书中的伦理思想变化演替脉络的梳理,可以窥见中国传统家庭伦理文化发展的逻辑进路.  相似文献   

5.
西方伦理文化探秘─—读《西方伦理文化大传统》章海山文化是什么?伦理文化又是什么?虽然理论界颇多歧义,众说纷坛,然而却有一个共识,即都认为文化的主体是人,伦理道德在文化中占据重要位置。《大传统》的作者抓住西方伦理文化发展的特点,以人的问题为线索,展开其...  相似文献   

6.
制度伦理的兴起,在今天的中国是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与发展紧密相联的。市场经济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社会的生产方式,从而动摇了传统德性伦理的生存土壤,致使德性伦理的边缘化。但由此就认为制度伦理是现代社会的产物,是市场经济的唯一形式显然又是有失偏颇的。追溯制度伦理文化的传统根源,对于我们弘扬民族文化和培育民族精神有一定的现实价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张燕 《伦理学研究》2017,(3):115-119
本文从现代性的冲击与内生机制僵化两方面因素分析了传统乡村伦理文化式微的原因,从农民生活、农村稳定、农业发展三方面阐述了传统乡村伦理文化在现代乡村治理中的传承意义,并提出在现代乡村治理中,传统乡村伦理文化的创新路径应当建立在与现代乡村结构的区域差异相适应、与现代乡村代际关系更迭变化相适应的基础之上。  相似文献   

8.
传统家训政治伦理观念是传统中国政治伦理文化宝库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系统地发掘中国传统家训伦理思想中的政治伦理观念,对建设中国特色的政治伦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经济伦理是社会伦理发展的睛雨表,更是直接推动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的精神力量。儒家经济伦理作为中国传统社会伦理体系中的有机组成部分,对于中国传统伦理的发展和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但儒家经济伦理的现代价值与时代局限性并存。为了充分挖掘儒家经济伦理的资源,使之服务于和谐社会建设,不仅要从伦理精神和伦理规范层面实现儒家经济伦理的现代转型,还需要在制度层面实现改革,创造一个包容古今文明精华的制度环境。  相似文献   

10.
对中国传统政治伦理文化的研究,学界多纠结于其"德治主义"抑或"德治道统"的演绎上,对其惰性因素及其负面效应却少有问津。诚然,传统政治伦理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家园,也是人们安身立命的根本。但传统政治伦理文化中的"惰性"因素,如专制道统、礼仪制度、宗法等级观念等,以其既有的社会传导功能阻滞着人之现代化实现。它消解着人们的法治意识,破坏了人们社会生活的应然秩序和价值期待,并造就了当今政治道德生态的多种症候。在现代化的追梦中,必须摒弃传统政治伦理文化的"惰性"因素,实现政治伦理文化的现代置换,真正构建一种以人民利益至上,平等精神、责任意识、公正意识和服务意识为主要内容的现代政治伦理文化。  相似文献   

11.
探讨儒家德育课程思想,不仅可以使我们充分认识儒家思想的精华和糟粕,而且可以使我们从中探求其之所以长期占据我国传统思想文化统治地位的原因,寻求其中所蕴含的深刻的民族文化心理,对我国当前思想道德教育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12.
世界上存在着道德多元性,它表现为生命伦理学的实际道德分布的特征,它是使用人类胚胎作为干细胞来源的争论的根本原因。在世俗文化中,干细胞的使用甚至也会出现疑问。只以从传统的基督教道德直觉和期望的残留影响角度去理解这种现象。关于干细胞的争论反映了更深层次的文化错位。我们正生活在文化战争频发的年代。有必要对罗尔斯学派的关于公共讨论及理性的道德多元化给予重新的关注和评价。  相似文献   

13.
道德理论的新进展--道德判断的社会直觉模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何亚云  冯江平 《心理科学》2004,27(5):1190-1191
道德判断的研究一直遵循皮亚杰和柯尔伯格的理性主义模式.但随着人们对认知双重过程论的逐渐认可,传统的道德判断理论受到了挑战。本文介绍了道德判断的一种新的理论模式——道德判断的社会直觉模式。该理论认为,道德判断是由迅速、自动的评价(直觉)所导致。  相似文献   

14.
This is the first of two companion articles drawn from a larger project, provisionally entitled Undisciplining Moral Epistemology. The overall goal is to understand how moral claims may be rationally justified in a world characterized by cultural diversity and social inequality. To show why a new approach to moral justification is needed, it is argued that several currently influential philosophical accounts of moral justification lend themselves to rationalizing the moral claims of those with more social power. The present article explains how discourse ethics is flawed just in this way. The article begins by identifying several conditions of adequacy for assessing reasoning practices designed to achieve moral justification and shows that, when used in contexts of cultural diversity and social inequality, discourse ethics fails these conditions. It goes on to argue that the failure of discourse ethics is rooted in its reliance on a broader conception of moral epistemology that is invidiously idealized. It concludes by pointing to the need to rethink both the mission and the method of moral epistemology.  相似文献   

15.
曲蓉  李萍 《伦理学研究》2003,(6):106-110
“善良意志”是康德伦理学的核心概念,他将善良意志提升到道德领域的至善地位,从而确定了道德的纯粹性。他还借助善良意志划分了善与恶的界限,指明了责任作为检验善恶的标准,将传统德性论的品质和功用主义的幸福都排除在道德领域之外。由此,康德还将伦理与道德的界限做了区分,他强调伦理与道德各自明确自身的权责,从而充分发挥各自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当代我国实施的以德治国需要正确认识传统德治思想的合理因素 ,同时又必须对传统德治思想作批判性的超越 ,意识到以德治国与传统德治的差别 ,并坚持走德法兼治的道路 ,加强官德、民德和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新型道德的建设。  相似文献   

17.
和谐文化是以追求和谐价值为指向,以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以和谐心理、和谐理念与和谐精神为核心内容的一种精神文化。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不可少的文化基础;而道德建设则是和谐文化建设的主体内容。  相似文献   

18.
中国传统伦理道德的天人合德为伦理道德价值提供了本体上的根据,这是道德价值的根本定位。其把道德价值定位于整体利益,就是定位于超越的绝对本位。这与现代伦理道德价值定位于人类个体利益一样,都存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失误。伦理道德的逻辑发展,必将从此引申出集体利益与个体利益和谐一致的集体主义原则。  相似文献   

19.
儒家伦理思想与当代中国道德体系建设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儒家伦理思想作为中华民族道德传统的主干,一直深深地、普遍地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和行为选择,对中华民族的道德追求、行为方式和人格塑造都产生了重大影响。儒家“仁爱”的道德原则及其道德规范体系,以及关于职业道德、家庭道德和社会公德的思想和要求,都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宝贵资源。我们应当坚持批判继承其原则和方法,摒弃其消极因素,吸取、弘扬其积极因素,这对于当今中国道德体系的建设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20.
In this stud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wo aspects of the moral self, moral centrality and internal moral motivation, was analyzed. It is argued that these 2 aspects are conceptually distinct but nonetheless empirically related. Based on a cross-sectional study of 205 adolescents (M age = 14.83 years, SD = 2.21 years) it was found that moral centrality and internal moral motivation, even though substantially correlated, interacted in predicting moral emotion expectancies. Even though moral centrality was unrelated to adolescents’ age it predicted a longitudinal increase in internal moral motivation over a 1-year interval. Overall, the findings call for a differentiation of moral centrality and internal moral motivation as 2 distinct but interrelated aspects of moral self-development that follow different developmental trajectories and are differentially related to age. At the same time, the study points out that adolescence may be less important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moral self than commonly assum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