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结合中西古来的情形,伦理学可理解为“人生实践之学”。它所研究的是人类应当如何对待生活,如何生活得合理且令人满意。 人生是实践,我们需要的是实践中可循之道,而不是逻辑上完美无缺的规则。脱离开人生的伦理事实,单凭理想或某种先定的理论基础作根据,造出的很可能只是伦理幻想,甚或是伦理恶作剧。 概括地说,中国伦理的人生具体追求,计有生存、享乐、家业与儿孙、人格四项。人生的第一位基本的追求,即是活着,即是生存。饮食口腹之乐、男女性爱之乐之外还有交往言谈之乐、调笑嬉戏之乐、戏曲社火庙会之乐、节庆与婚丧礼仪之乐。中国人是脚踏实地的民族,不喜欢多沉浸入那些虚无缥  相似文献   

2.
伦理学中有价值论、规范论或义务论,但没有专门研究德性问题的德性论.德性问题是一个重要的人生问题,也是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尤其是当代社会的严重问题,而且只有伦理学才能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给予系统的回答.因此,应该建立德性论专门研究德性问题.德性论研究什么是德性以及如何形成德性的问题,其主要任务是确立伦理学的德性原则.德性论与价值论、规范论一起分别从人的品质、目的、行为方面解释和回答人生问题,它们是相对独立、相互补充的,共同给人生提供伦理学原则并研究回答人生的伦理学问题.德性伦理学属于德性论的研究,但德性伦理学是西方伦理学的一个流派,而不是伦理学的一个相对独立的分支.  相似文献   

3.
早就在书店里看到了韩东屏先生的《市场经济与人生》一书 ,书写得易懂且耐人寻味。近日又认真阅读 ,其对伦理学的深邃思索使我不禁拿起笔来 ,谈谈读此书的体会。伦理道德是对人生和社会规范 (为人处世 )的认识 ,它始终直接或间接地反映了社会现实。社会生活导致了道德问题的产生 ,激发了人们的思考 ,同时促进了道德思想、理论的拓展。作为面向社会广大读者的书籍 ,作为一个有良知的学者 ,作为“人生、人格、人品系列”读物的一本 ,《市场经济与人生》一开始就从经商下海潮谈起了当代人生选择 ,一下子就直面现实人生境遇 ,超脱枯燥、抽象的说…  相似文献   

4.
根据罗尔斯《正义论》的价值理论,一个东西是好的或有价值的,当且仅当一个有理性的人在有充分信息和具有慎思理性的情况下会选择它。因此,一个美好的人生,就是一个有理性的人在有充分信息和具有慎思理性的情况下会选择过的人生计划。这样的生活不一定成功,但可以保证当不成功时当事人没有理由后悔,也没有理由责备自己。罗尔斯的这一理论,受到不少批评。本文主要讨论来自拉莫尔和威廉斯的批评。这些批评可分为强和弱两种:一、人生计划这观念本身就是错误的。二、人生计划观念本身没有问题,但罗尔斯的理论是错的。本文尝试论证,强批评很难成立,而弱批评有些能被罗尔斯理论恰当回应,有些则不能——特别是威廉斯基于运气的批评——这使得我们有理由放弃罗尔斯的上述理论。也就是说,罗尔斯的理性的人生计划理论是不成立的,但这并不表示人生计划本身是一个错误的观念。  相似文献   

5.
论伦理学的性质——兼论理论伦理学与应用伦理学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江畅 《道德与文明》2000,(4):18-22,25
本文针对现行伦理学把伦理学理解为关于道德的学问的片面性和忽视应用伦理学研究的缺陷 ,正面阐述作者对伦理学的性质以及理论伦理学与应用伦理学的关系的看法。作者认为作为哲学分支之一的伦理学既是人生哲学 ,也是价值哲学 ,又是幸福哲学。伦理学的意义在于 ,它能促进个人反思和规划人生并为之指示路向和提供原则 ,从理论上为社会确立终极价值目标和构建价值体系 ,为各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提供理论观念、一般原则和活动规范。伦理学的研究方法是反思、批判、构建有机统一的思辨方法。作者主张把运用理论伦理学的观念和原则解决当代人类生活和实践中出现的实际问题的应用伦理学研究划分为领域伦理学研究、职业伦理学研究、人群伦理学研究 ,认为它们构成应用伦理学研究的三个基本领域。  相似文献   

6.
从公元前四世纪亚里士多德逝世到公元十七世纪近代哲学兴起这两千年间,伦理思想家的兴趣由理论伦理学转到了实践伦理学,因此在澄清伦理学概念的意义方面几乎无所进展,而另一方面则形成了种种新的人生目的概念和新的行为规范。定下了希腊化罗马伦理学思想基调的怀疑主义、斯多葛主  相似文献   

7.
情感与人生:伦理学视野的审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是情感的动物.人的情感是以本能和欲望为基础,受理智影响和控制的心理感受.人的情感是一个多彩的、复杂的天空,存在着性质、广度、深度和强度的区别.从伦理学的角度看,可以根据是否有利于人的生存,从是否健康、是否丰富、是否持久、是否高尚、是否美好五个维度对人的情感进行价值审视.这五个维度也是情感是否有利于人的生存的五条标准,其中是否健康是底线标准,规定着情感的好坏善恶性质.情感对人生有全面、深刻而直接的影响,可以成为人生幸福的源泉,也可以成为人生痛苦的渊薮.情感需要理智的合理导向和控制,理智与情感以更好生存为取向实现和谐,才会有完整意义上的真正人生,才有人生的幸福.  相似文献   

8.
环境伦理学中的"生态化"人生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其实践要求和理论品性来看,一种完整的环境伦理学理论必然包含着一种关于人生观的理解。本文主要探讨罗尔斯顿环境伦理理论和深生态学关于人生观的主张和见解,从而指出环境伦理学理论包含着一种“生态化”人生观。相对于现代社会盛行的人生观来说,“生态化”人生观是基于人生之生命层面的,尊重自然的,后物质主义的人生观。它作为一种新的人生观理论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人生就是缘     
9月17—18日,锲而不舍,金石可镂——方立天教授从教50周年学术研讨会在中国人民大学举行。本次研讨会由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宗教高等研究院、佛教与宗教学理论研究所、国际佛学研究中心、至爱无声公益基金联合主办,是纪念方立天教授在中国人民大学任教50周年的系列活动之一。方立天教授在研讨会开幕式上致辞,他说,天时、地利、人和,塑造了自己的学术生涯,编织了自己的人生。人生离不开缘,人生就是缘。  相似文献   

10.
文天祥虽然较少哲学方面的专门著作,但是我们却不能忽略他在中国伦理学史上的重要地位。他以“法天不息”作为自己精神的核心,建构了广阔的精神空间,贯通了伦理和人生,自强不息地进行修养。爱国主义是他的最高伦理成就,他还超越伦理与宇宙大道合一,达到了人生的大自由境界。他以生命验证了儒家文化的内在尊严和精神高度。  相似文献   

11.
皮浪怀疑主义是对晚期希腊哲学的独特总结,在把伦理学作为理论归宿的晚期希腊哲学中具有重要地位.它旨在追求人生的幸福,并探索出一条求得心灵宁静的独特途径——悬搁判断.  相似文献   

12.
人生科学研究对象辨析杜国钧考察人生科学的研究对象,应该根据它具有的特殊的矛盾性,弄清它与其他科学研究对象的区别。人生科学,作为研究人生领域事物的具体规律的理论体系和社会认识活动,其研究对象应该包括三个方面:1.个人保持和发展自己机体的规律;,2.个人保持和发展自己智能的规律;3.个人实现自己价值、改造自然和改造社会的规律。’人生科学的研究对象与其他关于人的学科有明显区别。人道主义要解决的问题是社会应该如何对待人,而不是研究人类个体生存和发展规律。人生哲学和人生科学都是研究人生规律的,但人生哲学研究人生活动的普遍规律,人生科学则研究人生活动的特殊规律。弄清人生科学的研究对象,有利于克服人生科学研究中不够重视人生本身的具体规律的研究,不够注意从人生实际出发研究人生的错误倾向,有利于建构合理的人生科学理论体系。与其研究对象相对应,人生科学应有人生机体学。人生智能学和人生实践学等三个系列的学科体系。我们把人生科学的研究方向。研究重点集中在人类个体的生存和发展规律上,才能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人生实际问题给予科学的解释和理论的说明,也才能帮助人们科学认识人生,遵循人生规律,自觉发展自己,正确实现自己的欲望价值。(文摘自  相似文献   

13.
论冯友兰的人生境界理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邓联合  徐建科 《学海》2005,(3):112-117
冯友兰的人生四境界理论是其人生哲学思想的核心内容。但是这一理论却在两个方面发生了根本性迷失:由于主观觉解支撑起的境界实质上只是一种虚无的心灵体验,从而造成了主体内在精神境界与客观人生实践的脱节;由于冯氏对理、道体及宇宙等范畴中人性道德内涵的彻底抽空,又导致了其本体与境界的完全断裂。冯氏境界理论出现这两种迷失的症结,在于其新理学体系“空灵”化的形上旨趣追求。  相似文献   

14.
江畅教授的新著《理论伦理学》 ,共 41万字 ,由湖北人民出版社出版 ,是湖北大学哲学所编撰的“价值论与伦理学”丛书的第一部 ,也是整个丛书中提纲挈领的一部。该书在表述伦理学理论时 ,通过时空两个维度把人生及社会、世界、宇宙问题的一般价值原则、基本行为准则变为开放系统 ,从而成功地使这些共同原则和行为准则的一般性与其特殊性结合起来 ,既坚持了价值原则和行为准则的标准性和可评价性 ,又打破了价值原则和行为准则的僵化一元论 ;既避免了相对主义 ,又坚持了多元化 ,使伦理学的古老研究与现代社会的发展相接轨。但是 ,在笔者看来 ,…  相似文献   

15.
人生     
走着,人生是一条路;跑着,人生是一阵风;飞着,人生是一片云。  相似文献   

16.
人生犹如一本读不尽的"巨书",充满着无穷的诱惑和魅力.人生是丰富多彩的,每个人的人生历程带有个性化特征,我们不可能要求一本思考人生哲理的书涵盖和包容所有人的人生经历和体验,但是,我们可以期待作者在其著述中对人生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从一个新的视角来理解和认识人生.  相似文献   

17.
S.C.克劳福德(Crawford)著《印度伦理思想的发展》一书比较适时而清晰,然而内容不够充实。最后一章“印度伦理思想概要和简评”是其精华所在。这章结论就象是一篇绪论,深刻而细致地统观了包括人生目的、人生各阶段的责任、种姓责任以及一切人应尽的责任的印度伦理学。作者把伦理学分成客观责任伦理学、主观美德伦理学,以及一种超越的人生,这种超越的人生并不是有意追求德行,但又从不背离道德方向。他根据印度人的思想,有  相似文献   

18.
陆魁宏研究员的哲学新著《论人生》 ,作为中共湖南省委宣传部和湖南省新闻出版局统一推出的湖南省十大优秀社会科学家专家“著作丛书”的一部 ,已由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全书共 1 5章 ,37万字。本书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除阐述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生问题的基本原理之处 ,还比较系统地研究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同志关于人生问题的论述。中共三代领导人结合中国各个时期的国情对人生问题的阐述 ,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人生观的理论 ,大大地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生问题的思想 ,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生哲学的内涵。这一点是早些年出版的人…  相似文献   

19.
人生之最     
秦小林 《天风》2005,(11):4-6
古往今来,不少圣贤哲人都感叹,人生苦短、人生无常、人生多变。我们怎样才能使自己的人生变得有意义呢?人生的意义是什么?人生的价值又是什么?人生最大的财富是一一健康  相似文献   

20.
论吕澂对佛教积极人生论的阐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佛教的现代化是佛教今后生存与发展的基本方向。但佛教如何实现现代转换,佛教理论的创新无疑具有更为核心的地位和作用。吕(?)先生通过对佛教人生理论的分析与总结,明确批判了历史上三种不正确的佛教人生观,并在此基础上充分论证了佛教“即世”而又“超世”的积极人生理论,明确指出佛教人生实践的立足点是去苦求乐,从而为佛教的现代转换提供了较为坚实的理论基础,对人间佛教建设也做出了自己突出的理论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