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为作者于1992年4月参加在北京举行的"基督教文化与现代化"国际学术研讨会上的发言,原文为英文,高师宁译。转载自《基督教文化与现代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年出版,已收入《求索与见证——陈泽民文选》(2007)。  相似文献   

2.
今年九月下旬至十月上旬,中国天主教与中国基督教应“加中友谊”组织的邀请,组成一个联合代表团,前往加拿大蒙特利尔参加了在那里举行的一次世界基督徒神学讨论会。我们代表团成员共11人,天主教方面有傅铁山主教、王子澄神父和我本人,陆薇读教友因病未能成行;基督教方面有丁光训主教、赵复三、江文汉、韩文藻、陈泽民、蒋佩芬、沈以藩等同道。会议以“主召唤作一个新的开端”为主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事实上这次会议本身就是一个新的开端,因为有中国代表参加的世界基督徒会议这是第一次。其次,会议充分肯定  相似文献   

3.
陈丰盛 《天风》2018,(8):63-63
1979年8月29日至9月7日,以赵朴初为团长、丁光训主教为副团长的"十人宗教代表团",参加在美国新泽西州普林斯顿召开的第三次世界宗教和平大会(WCRP,简称"世宗和")。这是自"文革"以来,中国宗教界第一次出席国际宗教会议。中国基督教派出代表四人,分别是丁光训、韩文藻、李寿葆、陈泽民。  相似文献   

4.
在南京金陵协和神学院的校园里,每天清晨总能见到一位鹤发童颜、和蔼可亲的长者在散步。偶尔有同学看到他走来,便迎上去,带着早已准备好的问题,或是神学问题,或是音乐问题,或是外语问题,向他请教。无论是高年级的研究生,还是刚刚入学的本科一年级同学,他总是耐心、细致地给予答复、解释……他的外表、他的细致和爱心,一点都没有给人一个大神学家的印象,学生们倒觉得他更像是一位慈祥的爷爷。这位亲和慈爱的长者,就是中国基督教著名的神学家、神学教育家和音乐家——陈泽民博士。缘结金陵陈泽民1917年出生于广东汕头一个基督徒家庭。他的祖父…  相似文献   

5.
正陈泽民本是一名医生,业余时间酷爱做汤圆。逢年过节,他都要做很多汤圆送给亲戚朋友品尝,吃过的人无不称赞。陈泽民想,我家的汤圆既然这么受欢迎,不如拿到市场上去卖,但是汤圆要现做现吃,要卖的话,就必须考虑保鲜问题。他想起有一年到哈尔滨出差,当地人一次包出很多饺子,吃不完就放在户外冻着,十天半月都不会坏,想吃了就拿出一点,非常方便。他突发奇想:饺子能冻,汤圆应该也能冻吧?3个月后,陈泽民做出了速冻汤  相似文献   

6.
民初的中国基督教改革运动在中国基督教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这次改革运动奠基了今日中国基督教的基本框架。但长期以来,很少有人能从中国近代思想史的角度对这一运动给以说明和评判。这篇论文从这次改革运动的基本内容、基本特征入手,采用对比的方法将这次运动纳入整个中国思想史的视野,说明它在中国近现代思想史上的地位和价值。作者的这种视野不仅将中国基督教史的研究提升到一个新的领域,而且也大大拓宽了中国近现代思想史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包兆会 《天风》2016,(6):52-53
他曾是晚清庠生,在国学方面有很高的造诣,其学术生命的多半时间都是在向教会大学的学生们教授中国哲学与中国文化,著有《孔子哲学》、《孟子研究》、《道家哲学》、《中国学术体系》等著作。他也是上世纪中国基督教本色化运动不可或缺的重要人物;而他在中国宗教史尤其是中国基督教史研究方面所做出的开创性贡献,又奠定了其杰出的教会史学家的历史地位。其基督宗教方面的著作有:《中国基督教史纲》、《中国宗教思想史大纲》、《中国历史的上帝观》、《基督徒之佛学研究》、《孙文主义与耶稣主义》等,另独编和合编有《耶稣基督》、《评基督抹杀论》、《中国文化与基督教》等。他是当时中国基督教界比较有影响力的、多产的基督徒学者之一。他就是王治心。  相似文献   

8.
基督论是基督教思想史中的核心问题,“人格”是基督论讨论中的核心概念。近代基督教思想家受启蒙哲学思想影响,探寻历史人物耶稣的史实性,耶稣被塑造成了一个具道德“人格性”的道德楷模。但近代的“人格”观念忽视了这一概念在古代的三一论、基督论讨论中获得的超越个体主义的维度。朋霍费尔回到古代教父哲学中的“人格”概念,在批评近代基督教思想的“人格性”基础上重塑了基督论,也在当代基督教思想史的背景中重新定义了“人格”概念。  相似文献   

9.
本文是在陈泽民博士百岁生日到来之时所写。陈泽民博士作为一名中国神学院的教授、教会的牧师,他服务中国教会和神学院的时间长达70年。1952年华东13所神学院合并成为金陵协和神学院之前,他已经开始在原金陵神学院任教,一直到2010年正式退修。陈泽民是一位有睿见、心胸宽广的神学家,他常怀喜乐的心,这一方面源自信仰而呈现出来的生命,另一方面也得益于传统中国儒家君子精神力量。如其人格一样,他的神学研究的前提是广泛涉猎西方各个神学流派,却不是简单复制,而是与中国教会、中国教会所处的处境中的反省与对话。他的声乐研究的成果也表现出文化融入的特色。陈泽民1995年-1996年在美国期间所写的《系统神学》一书由于种种的原因,目前仍然没有刊印。研究者未能得看他自己的"系统的神学"。当年选编《求索与见证——陈泽民文选》的时候就是以系统神学各个"焦点"来编排的。该书某种程度上能够呈现出陈泽民"和好神学"这一系统的脉络。  相似文献   

10.
罗跃军 《世界哲学》2006,12(4):92-98
本文试图通过分析尼撒的格列高利的《论人的造成》,指出他如何从圣经的角度理性地透视人与人的本质。通常,那些不熟悉基督教思想史的人会想当然地认为基督教在有神论的背景下,一般会把人的问题置于上帝存在之下,而忽视对人进行科学的、整体的研究和探讨。然而,事实并不是如此。基督教早期希腊教父尼撒的格列高利在基督教的背景下从灵魂与身体相结合的角度对人的问题进行了理性的分析和全面的论证。  相似文献   

11.
《天风》2019,(6)
<正>《金陵神学志》2019年第一期刊载了金陵协和神学院常务副院长陈逸鲁牧师的文章《基督教中国化与金陵协和神学院》,文中称:丁光训、陈泽民和汪维藩可称为"金陵三杰"。这不是要否定其他老师的贡献,而是因为这三位牧者在国内外学界是被广泛认可和推崇的神学家,他们的思想有一定的深度,值得发掘和总结,将其用来启发、推进基督教中国化。他们的思想是基督教中国化的代表,也是构成我院"金陵学风"的主要代表人。  相似文献   

12.
我在侯外庐先生主持的思想史研究室工作了30年,主要从事先秦思想史研究。在文革之后的1979年5月4日下午,我去侯先生家(方家胡同),向他请教关于先秦思想史的一些问题。当时侯先生看了拙文《杨朱思想初探》(载《思想战线》一九七八年第四期),很是高兴,除谈了对拙文的批评意见以外,又就先秦思想史的几个问题阐述了他的观点。我一面听,一面将先生讲的记在卡片上。当晚,又摘要写在日记上。这里抄录其中的第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13.
<正> 张恒寿(1902年3月24日—1991年3月7日)先生是我国著名学者,生前曾担任中国哲学史学会顾问、河北省历史学会会长。他一生从事中国古代史与中国思想史研究,著有《庄子新探》(湖北人民出版社1983年出版)和《中国社会与思想文化》(人民出版社1989年出版)等书。我跟随张先生研讨中国思想史多年,先生的治学精神给我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  相似文献   

14.
<正>尊敬的教会老前辈李维三弟兄于2019年2月10日安息主怀,享年91岁。听到这个不幸的消息,我感到非常突然,我为陕西乃至中国教会失去这样一位成绩斐然的基督教国画艺术家感到惋惜和悲痛。我认识李维三弟兄己有30多年。1989年至1997年,我在金陵协和神学院读书和工作,其间接触并认识他。当时爱德基金会在南京成立了一个基督教爱德艺术中心,会址就设在金陵  相似文献   

15.
正用带有本土文化特点的音乐来赞美神,一定会引起更多的共鸣。一、"本土诗歌"例举说起中国的本土诗歌,首先要提到马革顺教授,他为中国圣诗歌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为基督教的圣诗推进做出了不懈的努力,虽然他历经沧桑,但一颗爱国爱教的心始终在他里面跳动。他写的《受膏者》乐章受到教内外的一致好评。陈泽民和沈明燧合作的《荣神益人歌》有中国的风格和旋律,大家唱起来琅琅上口。汪维藩与史奇珪合作写  相似文献   

16.
周展安 《哲学动态》2022,(10):41-45+127
<正>陈少明提出的“做中国哲学”具有鲜明的方法论自觉。(参见陈少明,2015年:《做中国哲学:一些方法论的思考》,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这种方法论的自觉在他多年的研究中是一贯的。以前在近现代思想史领域中,他就写了《思想史与思想》《思想史解释:逻辑与逻辑之外》《作为知识形态的思想史》等文章,其中指出中国具有深厚的历史解释传统和丰富的思想解释成果,但缺乏自觉的方法论反思。  相似文献   

17.
最近,我向一在北京工作的外甥传福音,他不能接受 他称自己是一个“不可知论者”。他说:“我不信基督教,也不反对基督教 我跟妈妈去听过两次道,但我实在听不出这2000年前的一个中东宗教如何能向我们这20世纪末的现代文明人说话 现在是知识爆炸的时代,70年代就有人上了月球,90年代火星探测器又上了火星,器官移植、试管婴儿被广泛  相似文献   

18.
管浩鸣 《天风》2018,(10):8-8
傅先伟长老的家人、各位牧长、各位弟兄姊妹:首先,很感谢基督教全国两会给我这个机会,让我在傅先伟长老的追思礼拜当中能够说几句话。作为一个后辈,其实傅长老跟我可以说有一种缘分。我们两个都是上海人,我和他沟通可以方便一些。傅长老给我的印象,第一个就是他真是一个没有架子的人。他虽然是全国教会的领袖,但是对我们香港的牧师、主教一直都很和蔼客气!他凡事都亲力亲为。我记得在基督教全国两会的圣三一堂维修时,有一次他和我一起,他对我说:"我们一起爬到脚手架上面去看一下修缮进度。"  相似文献   

19.
基督教和儒家之“爱”略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儒家和基督教都提倡“爱”,但“爱”在二者中性质是有差别的。儒家主张“仁爱”,力求君民互爱,这是一种社会政治理想,追求充满“仁爱”的社会秩序。这种仁爱和爱神的关系不大。基督教要求爱上帝和爱人如己,具有“圣爱”性质。因上帝爱我,我也要像上帝爱我那样去爱邻人,人们彼此相爱是为了爱神。儒家的“仁爱”要运用一定的善恶标准进行选择,是将“小人”排斥在外的;基督教的爱具有极大的超越性,主张爱一切人。  相似文献   

20.
<正>董江阳,1966年生,哲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研究员,研究方向为基督教研究,研究领域包括基督教思想史、宗教改革研究、英美福音派研究、政教关系研究、中国基督教研究以及基督教学术传统史。曾游学于武汉大学、四川大学、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加拿大维真研究生院、香港汉语基督教所、美国耶鲁大学、新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