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钰 《现代哲学》2017,(1):91-97
叔本华对康德道德哲学的批判主要集中在他的论文《道德的基础》当中,大多国内研究者仅仅立足于叔本华的文本来考察评价他的观点,这一做法其实很难达及公允地评论批判者和被批判者的思想。或许我们应当转换视角,从康德是如何构建其道德哲学的先验基础,即从考察定言命令的内在结构入手来看叔本华针对性展开的相关批判,最后需要探讨的问题是将道德基础从康德的先验世界拉回经验世界的叔本华,为何也与康德一样认为道德需要形而上学的奠基。  相似文献   

2.
五德国古典哲学康德(1724-1804) 主客体问题,是从康德起,才开始在认识论中占有重要地位的。“先验”的涵义。康德的认识论是一种先验论,所以有必要明确“先验”一词在他那里的涵义。康德的所谓“先验”就是强调人的认识能力先于认识,沒有认识能力,不能有认识,滥用这种能力便会陷于谬误。“先验”一词涉及的不是本体而是认识,即它“不是指我们的认识对物的关系说的,而仅仅是指我们的认识对认识能力的关系说的。”所以康德讲先验并非否认客观世界的时间在先,而是强调认识能力对认识的逻辑在先。  相似文献   

3.
E·卡西尔(Ernst Cassirer,1874—1945),德国人,早年受业于新康德主义马堡学派领袖柯亨门下,从事认识论、科学哲学和逻辑学研究,是柯亨最优秀的学生,他的著作有“马堡学派的学术总结”之称。但在严格的意义上,他不是真正的新康德主义者,在他的第一本独创性著作《实体概念和功能概念》中,已经严重地背叛了马堡学派立场,遭到柯亨的严厉指责。不过,在否认康德的物自体、取消感性认识的客观来源上,则是一致的。他作为康德先验原则的体现者,从两方面发展了康德理论。一是把康德的先天形式从静态的发展为动态的。他认为康德的天才在于看到经验的逻辑结构是先验的,不是经验的。但康德把这些先验结构看成是一成不变的东西,这就错了。在卡西尔看来,先天结构在人的意识中有个“观念  相似文献   

4.
戴继诚 《现代哲学》2001,1(3):83-86
“纯粹概念图式”说是康德《纯粹理性批判》的重要内容。“图式”一词有许多种不同译法,如“范型”、“构架”、“范式”、“图型”等,它指一种由时间表现出来的结构,但这一结构是“先验”的,它与经验的图象,尤其是心理学上的“意象”(image)有很大的不同(详下文)。康德提出这一理论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解决“知性纯粹概念”如何运用到感性直观上去的问题。按照康德的理论体系,纯粹知性概念——范畴是先天的,它来源于思维主体而非经验。他写道:“先验分析论乃将吾人所有之一切先天的知识分解为纯粹悟性自身所产生之种种要素。在分析时,首先应注意以下主要四点。  相似文献   

5.
德国先验哲学的发展,是从费希特、谢林到黑格尔完成的。它肇始于康德哲学以“物自体”为中心环节的二无论体系中的唯心主义方面,正是这个方面成为德国先验哲学的起点。康德的“自在之物”的感性经验如何与先验形式相统一,以及理论理性与实践理性相统一,这些重大问题在康德那里还是悬案。很明显,要克服康德的困境,归根到底还是要推倒那个引发这个困境的巨大障碍“自在之物”。于是,康德只是作为设想的“灵知世界”、“超感性有机体”的“统一”,在先验哲学那里便由“设想”变为了“存在”,发展出一整套理论。费希特的思辨的形而上学…  相似文献   

6.
康德以自由意志作为比性善/性恶论更本质的属性展开其全部道德哲学的论述,自由意志的不可知是康德的道德哲学的基本坚持。牟宗三、康德自由意志说的最大歧异是“呈现”和“悬设”之别。牟宗三先生是要以传统儒学“圣贤人格”的道德生命来消解康德学的现象界/本体界的两相悬隔。但是,牟极力与康德的呈现说对扬的不过是“道德原型”的概念,而该概念在康德是属于经验世界的消极的、负面的概念,因此,儒家的“理想人格”(“道德原型”)与先验哲学的实践理性法则是互相排斥的,牟先生的呈现说实际上意味着自由的自我取消。牟先生以“天人合一”的预设作为儒家道德形而上学之呈现的自由意志说的唯一理解规则,说明他无意疏通一条儒学与康德学之间可以互容共通的方法管道,而是设置了一条仅供接受心性儒学的观念图式的人通行的“单行道”,这与他借康德学的主体性构架来阐发传统心性儒学普世的思想性和时代感的普遍性致思是相悖的。  相似文献   

7.
在德国古典唯心论发展史中,费希特是一位民主主义者和重要哲学家。在政治方面,他批判过封建专制主义,向往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在哲学方面,他把康德的二元论改变为主观唯心论,把康德曾经视为谬误逻辑的辩证法发展为合理的认识方法,从而为后来黑格尔建立哲学体系创造了条件。恩格斯写道,“德国哲学从康德到黑格尔的发展是连贯的,合乎逻辑的,必然的。”(《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第589页)当我们用历史的观点考察费希特的思  相似文献   

8.
对康德先验理念的反省,在卡拉贝莱斯的哲学沉思中具有决定性的意义。这种反省给他所阐述的“批判的本体主义”奠定了基础,而且一般说来,是他经常据以检验自己的思想和别人的思想能否成立的一块试金石。在《具体事物的批判》他这部主要著作的新版(1940)中,他确切地阐明了他与康德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为信仰留余地,则必须否定知识”。这是康德哲学的一条名言。多年来,不少著述引以之为评价康德哲学的根据和原则。但我认为,这条名言的译文与康德的原意不符,现提出个人看法,以供讨论。本世纪30年代,康德的这一名言被译为:“所以我必须废除知识,替信仰留出地位”(《纯粹理性批判》第26页,胡仁源译,商务印书馆)。50年代的蓝公武译本,这条名言译为:“故我发见其为信仰留余地,则必须否定知识”(《纯粹理性批判》第19页,三联书店1957年版)。这一名言在  相似文献   

10.
康德哲学中有一个重要的思想,就是“现象即表象”。这一思想一般都看作是唯心主义的命题而加以否定,但笔者认为不能如此简单地看待。“现象即表象”和康德整个哲学的特点一样,除了包含着唯心主义的杂质以外,还包含着许多合理而深刻的因素,必须作具体分析。一康德的“现象即表象”并不意味着现象是纯粹主观自生的东西,因为康德在论述现象时特别强调了他承认“提供了现象的物”的存在(《未来形而上学导论》第51页,以下简称  相似文献   

11.
知识起源的前述谓经验之现象学澄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西方哲学中, 理论理性的根本问题之一就是运用逻辑阐明人类知识的来源及其性质。关于普遍必然的真理性知识的追求是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和笛卡尔、康德等哲学家们自觉担当的使命。但是, 休谟的怀疑论迫使哲人们去思考“经验知识是如何构造的”问题, 即关于事物“是什么”的认识何以是可能的问题。康德的先验原理把先验逻辑划定在知性和理性的范围内, 从而把经验直观的内容 (质料 )排除在逻辑之外。胡塞尔则认为真正的知识是“述谓化”的知识, 逻辑的东西必须到直观内在体验中寻找其隐秘的起源, 这就把逻辑的东西的范围延伸到了前述谓经验的…  相似文献   

12.
康德的“图式”概念及其在当代英美哲学中的演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图式”(schem)概念在康德哲学中占特殊地位。在《纯粹理性批判》的第一部分“先验原理论” 中,康德通过对知性概念的分析,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我们的一切知识都来源于经验,但感性经验给予我们的是具体的物质形态,我们从这些具体形态中得到了概念、范畴以及对逻辑的应用,但我们是如何完成这个过程的?感性经验本身并没有给我们提供任何超越具体事物的内容,或者说,感性经验本身只是特殊的、个别的、具体的,不具有任何普遍性,但我们却往往可以从这些具体的经验中得到普遍的知性概念和范畴。  相似文献   

13.
一笛卡尔与康德不同:康德把知识与自由意志区分开,认为自由意志超越了人的理解能力。这是康德哲学的最杰出的思想,也是他超出笛卡尔哲学的最关键之处。笛卡尔则并没有像康德那样在思想内部清晰地划定理解与自由意志之间的界限,更没有从自由意志方面来理解康德所说的“自在之物”。后一个思路引出了叔本华和尼采,乃至现当代的欧洲大陆哲学。  相似文献   

14.
关于牟宗三先生对儒学与康德哲学的比较研究,学术界有各种不同的评论,可谓见仁见智。我在时贤讨论的基础上,就牟先生以“自律道德”的理论诠释儒学的问题谈一点浅见,敬请各位专家不吝赐教。一、“仁义内在”的“自律道德”意涵康德的“自律”原则的提出,在西方伦理学史上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在《道德底形上学之基础》中,康德指出:“自律原则是唯一的道德原则”,“道德底原则必然是一项定言令式”。(康德,1991年,第67页)在《实践理性批判中》,他指出:“意志自律是一切道德律和与之相符合的义务的唯一原则;反之,任意的一切他律不仅根本不建立任…  相似文献   

15.
近代批判哲学发端于"笛卡尔式怀疑",著称于康德的先验哲学体系.笛卡尔从彻底的怀疑论入手却得出可知论的结论,而康德从不那么彻底的怀疑论入手却得出不可知论的结论.康德不问"具有客观必然性的经验知识是否可能?",而只问"具有客观必然性的经验知识如何可能?".笛卡尔却首先关注前一个问题,为此他为哲学找到一个阿基米德点即"我思故我在".事实上,康德对前一个问题是回避不了的,以致他后来承认对于"先验统觉如何可能"的问题无法解答.笛卡尔理论的缺陷已由康德指出,即在一些方面让理智越过了界限,犯了超验的错误.笔者认为,如果把康德的先验范畴体系同笛卡尔确立的阿基米德点结合起来,那将可望成为一个更加完善的形而上学体系.  相似文献   

16.
一、现代“科学逻辑”的先验范畤如果把康德的作为一种科学逻辑的《纯粹理性批判》与现代“科学逻辑”作一比较,我们就会发现,两者之间最大的差异在于,前者是一种“意识分析”,后者则是一种“语言分析”。康德力图阐明科学的客观有效性,为此他实际上是用先验逻辑取代了由洛克和休谟发展出来的知识心理学,但是他的探究方法仍然与作为意识之“极点”的“意识的综合统一”相关联。而且根据这一先行概念,康德提出了他的先天综合法则,即关于诸如直观、想象、知性和理性等心理能办的功能法则,以取代休谟的心理学联想法则。这与现代“科学逻辑”是大相径庭的。现代“科学逻辑”不仅对心理能力不置一词。而且连  相似文献   

17.
逻辑真理是可错的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逻辑真理是可错的,逻辑原则上是可修正的”(陈波,2000年,第217页;另参见1998年,第251、256、259页)①,这是陈波教授常常谈论的一个观点。在他最近发表的一篇文章中,他认为“逻辑和逻辑真理可以被修正”(同上,2005年,第94页),并且强调认为,“一切知识都可以因为某种经验的理由而被修正,因而在原则上都是可错的”。(同上,第95页)我认为,陈波的这些表述虽然有些区别,比如前者是从逻辑真理的“可错”到逻辑的“可修正”,而后者是从逻辑和逻辑真理的“可修正”到“可错”,但是实质是一样的,即认为逻辑是可错的和可修正的。因此,我把他的观点简…  相似文献   

18.
康德把自由称为“纯粹的理性体系的整个建筑之拱心石”。他说自由是一种概念、一种事实和一种设定。他把自由分为两种,但偶而,也可以说是更正确地,把自由分为三种。本文目的就是阐明这些自由的特点和差别,从而至少能指出康德对自由的重要作用所作解释之正当合理的根据。 I.先验的自由康德假定因果律乃是决定各种事件在时间中必相继续的原理以后,他在《辩证论》中主要关心的就是证明自由的观念是可能的。这一研究,他在第一个《批判》第  相似文献   

19.
先验逻辑作为康德认识理论的核心内容,其意义不仅超越了逻辑学,而且超越了认识论,成为康德清算旧形而上学、实现形而上学革命的关键环节,也是康德哲学通过形而上学的意义转换贯通古代哲学与现代哲学的关键环节。探讨康德哲学的先验逻辑,对于理解西方哲学的演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先验逻辑的基本内容先验逻辑属于康德以感性认识为基础的(广义的)理性认识学说,包括知性认识和(狭义的)理性认识两个阶段。康德认为,先验逻辑与形式逻辑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就其联系而言,它们都能提供真理的消极条件(必要条件),因为形式逻辑像先验逻辑一样属于…  相似文献   

20.
康德先验哲学中的时间与"我思"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谢亚洲 《世界哲学》2008,(5):104-107
本文重点分析并论述了海德格尔在康德先验哲学中建立时间和“我思”的决定性联系的内在原因所在,同时指出了这个联系的建立对康德先验哲学的思想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