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了解双37高射炮兵心理健康状况及其与应对方式的关系。方法:采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和临床症状自评量表,对143名"双37"高射炮兵的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进行了测量、统计与分析。结果:双37高射炮兵SCL-90的总分、躯体化、强迫症状、焦虑、敌对因子得分显著高于中国军人常模;积极和消极应对方式的得分均低于全国常模,且其消极应对方式均分达到了显著性差异;消极应对方式均分与SCL-90各因子均呈显著正相关。结论:双37高射炮兵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其心理健康状况受应对方式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应对方式、应对效能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大学生应对方式、应对效能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方法:以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应对效能量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300名大学生进行测量。结果:积极应对方式与应对效能总分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应对方式、应对效能与心理健康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消极应对方式对SCL-90的总症状指数有正向预测作用,自信程度、积极应对方式对总症状指数有负向预测作用。结论:大学生的应对方式和应对效能对心理健康有比较好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某理工大学贫困生心理健康现状,为学校贫困生心理脱贫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精神症状自评量表(SCL-90)、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特质应对方式问卷对4359名贫困生进行测试分析。f结果]SCL-90、SAS和SDS三个量表的检出率分别为11.4%、10.1%和33.1%;理工大学贫困生在4个量表各因子得分中,男〈女(t值均〉2.0,P值均〈0.05),理工科专业在SAS、消极应对、恐怖和其它等项目得分〈文科专业(t值分别为-3.35**,-2.14*,-2.32*,-2.00*),广西区外生源〈区内生源(t值均〉2.0,P值均〈0.05),一般贫困和特困生差异均不显著;SCL-90得分低于大学生常模,除躯体化和敌对因子低于全国常模外,另外七个因子高于全国常模:积极应对、消极应对与SCL-90各因子、SAS和SDS相关显著,其中SDS与消极应对相关系数最大(r=0.603**)。[结论]理工大学贫困生心理健康问题以抑郁症状为主要表现,女贫困生更需要关注,高校可创新开展以心理扶贫和技能扶贫结合的资助工作,减少消极应对,引导积极应时,提高贫困生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职业倦怠、应对方式、生活满意度对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方法:运用问卷调查法测量了南京市移动公司共132名员工(剔除无效后获得有效问卷113份)的职业倦怠、应对方式、生活满意度和心理健康水平。所用工具分别是职业倦怠问卷(MBI中文修订),简易应对方式量表,生活满意度指数(LSIA),症状自评量表(SCL-90)。结果:(1)职业倦怠三个维度与症状自评量表总分存在显著相关(0.655;0.502;0.365)。(2)简易应对方式量表中,积极应对方式与症状自评量表存在负相关(-0.134),消极应对方式与症状自评量表存在显著正相关(0.460)。(3)职业倦怠量表的情感枯竭,讥诮态度和简易应对方式量表的消极应对方式对心理健康有一定的预测效应。(4)生活满意度指数与症状自评量表没有达到显著相关,且该指数对心理健康没有明显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为了解海军官兵的心理健康状况特点,以为部队心理服务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采用90项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舰艇官兵、潜艇官兵、某海岛守岛官兵和海军某初级任职教育班次学员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结果发现:(1)守岛官兵总分大于160分的比例最高,即心理问题检出率最高;(2)在强迫、抑郁、敌对、偏执因子上得分大于等于2分的人数较多,说明所调查官兵常出现上述四种心理问题;(3)守岛官兵在SCL-90各因子上的得分高于其他三种类型的官兵,说明守岛官兵的心理健康水平相对较差;(4)舰艇、潜艇官兵心理健康水平显著好于常模;除敌对、精神病性因子外,学员在其他因子上的心理健康水平显著低于军人常模,守岛官兵与常模差异不大。  相似文献   

6.
高职护理生生活事件、应对方式及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曾天德 《心理与行为研究》2006,4(2):107-113,159
该研究采用SCL-90、生活事件量表、应对方式问卷对漳州医学护理职业学院280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对262份有效问卷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同护理生心理健康有关的生活事件主要是人际关系问题、学习压力;(2)护理生在面临应激时,采取积极应对方式较多,消极应对方式较少;(3)护理生生活事件的各因子和应对方式的自责、幻想、退避、合理化因子与SCL-90之间有较高正相关,解决问题和求助的应对方式分别与SCL-90之间呈显著负相关和负相关;(4)进一步的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表明,人际关系和学习压力的生活事件因子与幻想、自责、解决问题、健康适应的应对因子对高职护理生心理健康影响最大;(5)应对方式是作为生活事件与心理健康的中介变量而存在并发挥作用的。生活事件、应对方式及心理健康之间有显著相关,应对方式是生活事件与心理健康的中介变量。  相似文献   

7.
应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163名郑州大学知识女性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评定,发现:郑州大学知识女性躯体化因子分高于全国常模,总分和其余因子分均低于全国常模,且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01).郑州大学知识女性心理健康优于一般人群,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应制定相应的心理干预对策,维护和提高郑州大学知识女性的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8.
“90后”大一新生适应性及心理健康状况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分析"90后"大一新生心理适应能力及心理健康状况,为更好地开展"90后"大一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心理适应能力问卷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四川大学和四川师范大学2009级800名新生进行调查。结果①有54.9%的学生心理适应能力较差,仅有3.3%的学生有较强的心理适应能力;②"90后"大一新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总体低于全国青年常模,除躯体化和敌对因子外,其它因子得分显著高于常模(P0.05);③不同心理适应能力的"90后"大一新生在SCL-90各个维度上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但性别比较时,只在恐怖因子上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90后"大一新生心理健康状况不容忽视,学校应结合"90后"学生的特点,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高"90后"大一新生的心理适应能力及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9.
贫困大学生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及其人格特征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和社会支持状况及人格特征的关系。方法:选取学校贫困生125名为研究组,相对应的120名非贫困生为对照组,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和艾森克人格问卷(EPQ)。结果:(1)贫困生在DSCL-90量表测量的总均分、躯体化水平、强迫症状、人际敏感、抑郁、焦虑、偏执、精神病性上的因子分显著高于非贫困生;(2)社会支持评定量表的主观支持和支持利用度得分贫困生普遍得分低于非贫困生;(3)社会支持各维度与SCL-90各因子负相关,与EPQ人格P和N维度呈显著负相关,而与人格E维度呈显著正相关。结论:社会支持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和人格发展有重要影响,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要重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讨团体心理辅导对未成年重危罪犯心理健康水平和应付方式的干预效果,本研究针对未成年重危罪犯开展了为期三个月的团体心理辅导,并用症状自评量表(Symptom Checklist90,SCL-90)、应付方式问卷(Coping Style Questionnaire,CSQ),对干预效果进行评估。结果显示:1、SCL-90总分前后测平均减分率为17.35%,躯体化、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和偏执等维度的前后测差异显著(p.05),后测分数显著低于前测;2、应付方式的退避维度(t=2.88,p=.02)前后测差异显著,后测分数显著低于前测,自责维度(t=1.95,p=.08)前后测差异临界显著,后测分数低于前测。启示:团体心理辅导能够促进未成年重危罪犯掌握积极的应付方式,是提升未成年重危罪犯心理健康水平的有效方式之一,值得在罪犯心理矫治工作中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1.
There are substantial data exploring the link between religiousness and health, yet there is little consensus regarding the nature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religiousness domains and mental health.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identify the types of mental health outcomes associated with religiousness domains. Participants included 251 ( M = 19.02; range = 17–25) young adults who completed self-report measures of religiousness (Intrinsic, Extrinsic, and Quest Orientations, Faith Maturity Scale), and psychological distress subscales (SCL-90-R). We identified significant relationships between each of the religiousness measures and the SCL-90-R subscales and analyzed the relative contributions of each of the religiousness measures in predicting psychological distress with hierarchical multiple regression. The Faith Maturity Scale was a particularly robust predictor of positive and negative psychological adjustment. The specific pathways by which religiousness influences mental health outcomes remain to be elaborated in future research.  相似文献   

12.
We examined, first, differences in dispositional and situational coping, and psychological distress between political ex-prisoners and their matched controls, and second, coping effectiveness in protecting mental health from impacts of imprisonment and military trauma. Thirdly, we tested the hypothesis that compatibility ("goodness of fit") between dispositional and situational coping would predict low psychological distress. Participants were 184 men recruited from a Palestinian community sample, 92 were former political prisoners and 92 non-prisoners. The dispositional coping was assessed as a general response style to hypothetical stressors and situational coping as responses to their own traumatic experiences. Psychological distress was measured by SCL-90-R, and 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depression and somatoform symptoms by scales based on CIDI 2.1 diagnostic interview.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compared to non-prisoners, the political ex-prisoners employed less avoidant, denying, and emotion-focused coping strategies. Military trauma was associated with avoidant and denying coping only among non-prisoners. The ex-prisoners showed more mental health and medical problems, especially when exposed to military trauma. None of the coping styles or strategies were effective in protecting the mental health in general or in either groups. However, main effect results revealed that the high level of active and constructive and low level of emotion-focused coping were associated with low levels of psychiatric symptoms and psychological distress.  相似文献   

13.
高职大学毕业生的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总被引:31,自引:1,他引:30  
以187名高职大学毕业生为被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应对方式和心理健康的关系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1)高职大学毕业生应对方式的使用程度依次是解决问题、求助、幻想、逃避、合理化及自责。在解决问题上存在显著性别差异。求助和合理化因子存在显著专业差异。(2)高职大学毕业生心理健康的总体状况不容乐观。在抑郁和恐怖上存在性别差异。偏执因子的专业效应显著。强迫症状、人际敏感、抑郁、恐怖和精神病性的交互作用显著。(3)幻想、自责的应对方式与健康不良症状存在普遍关联。求助则反之。  相似文献   

14.
李金钊 《心理科学》2004,27(4):980-982
该研究采用中学生应激源量表、中学生应对方式量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852名初一至高三的学生进行了调查。通过单因变量多维交互效应的方差分析,结果表明:消极应对方式对中学生的心理健康影响较大;积极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的相关不显著;社会支持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同时具有主效应和缓冲效应;心理压力与心理健康之间存在着显著相关;应对方式和社会支持在心理压力与心理健康的关系中彼此独立起作用,两者之间的交互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15.
青少年心理应激模型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考察生活事件、社会支持、应对方式、自我评价、人格等影响青少年心理健康的诸因素之间及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初步建构青少年心理应激的结构方程模型,采用ASLEC、CSQ、EPQ、PEI、SSRS、SCL-90对湖南省470名青少年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1)社会支持对自我评价、应对方式有显著的预测作用,并通过人格、自我评价与应对方式间接影响心理健康。2)人格对心理健康有显著的直接效应,并通过应对方式间接影响心理健康。3)自我评价和应对方式是生活事件—心理健康的内部中介过程。  相似文献   

16.
衣新发  赵倩  蔡曙山 《心理学报》2012,44(2):226-236
使用1990~2007年18年间的142组数据, 以横断历史研究的元分析方法, 研究了108736位中国军人的心理健康状况随年代的变化趋势。这些数据来自94篇相关研究报告, 这些研究都使用了90项症状自评量表(SCL-90)作为心理健康的测评工具。结果发现:(1)世纪之交的18年间, 中国军人的心理健康越来越好; (2)18年间, 中国军人在“人际敏感”方面变化最大, 而在“躯体化”方面变化最小; (3)18年间, 中国军人在“恐怖”方面最没问题, 而在“强迫症状”和“人际敏感”方面所表现出的问题一直突出; (4)中国独生子女军人(N = 1944)的心理健康状况低于非独生子女军人(N = 2649); (5)中国城市籍军人(N = 7808)的心理健康状况低于农村籍军人(N = 11459); (6)中国高中学历军人(N = 10189)的心理健康状况低于初中(N = 8407)和大学学历(N = 863)的军人。  相似文献   

17.
为探究中国老年人心理健康水平随年代的变迁,运用横断历史研究方法对1996至2016年间160篇采用90项症状自评量表(SCL-90)的研究报告进行元分析。研究发现:(1)SCL-90各因子与年代均呈显著正相关,说明我国老年人心理健康水平在逐年下降。(2)SCL-90各因子与3项社会指标(离婚率、死亡率和犯罪率)有显著正相关。(3)不同性别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水平均呈逐年下降趋势,但心理健康水平得分的性别差异并不显著。(4)城市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水平呈逐年下降的趋势,而农村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水平则呈逐年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8.
为探究中国老年人心理健康水平随年代的变迁,运用横断历史研究方法对1996至2016年间160篇采用90项症状自评量表(SCL-90)的研究报告进行元分析。研究发现:(1)SCL-90各因子与年代均呈显著正相关,说明我国老年人心理健康水平在逐年下降。(2)SCL-90各因子与3项社会指标(离婚率、死亡率和犯罪率)有显著正相关。(3)不同性别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水平均呈逐年下降趋势,但心理健康水平得分的性别差异并不显著。(4)城市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水平呈逐年下降的趋势,而农村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水平则呈逐年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9.
为探讨青少年手机依赖、学业倦怠、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及作用机制,采用手机依赖指数量表、初中生学习倦怠问卷、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和SCL-90心理症状自评量表,对黑龙江、天津、山东、河南、江西8所高校的在校大学生以及河南省2所初中、2所高中的中学生共1191名青少年进行测查。结构方程模型的分析结果表明:(1)手机依赖对青少年心理健康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2)学业倦怠在手机依赖和心理健康之间发挥部分中介作用;(3)消极应对方式调节了手机依赖通过学业倦怠影响青少年心理健康中介作用的后半段路径,相对于低消极应对的青少年,中介作用在高消极应对的青少年中更显著。该研究结果对维护和促进手机移动互联网时代青少年心理健康具有积极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