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丰富多彩的珍贵文物春贤显通寺是五台山历史悠久、规模宏大的古刹,从建寺以来,就受到历代帝王、名人、学士和高僧、硕德的崇奉。因此,它就保存着丰富多彩的文物。现在,主要存于该寺的佛国藏珍楼中。佛国藏珍楼,坐西向东,面宽三间,12.66米;进深三间,12.8...  相似文献   

2.
内容提要:学者们对敦煌所藏有关五台山佛教的资料进行整理研究,主要涉及历史文献学,兼及考古学、社会学、图像学等领域.文章从敦煌五台山文书的整理与研究、“五台山图”与“文殊菩萨图像”、晚唐五代敦煌与五台山的佛教文化交流三个方面,对近百年研究历史进行大纲式梳理.  相似文献   

3.
美藏《五台山圣境全图》,是现存最早的具有实用价值的五台山单幅印刷地图。除描绘菩萨化现等宗教内容外,更多的是向世人呈现五台山的世俗图景。其中所绘关隘和营汛等信息,为开展五台山相关研究提供了重要线索。通过梳理美藏《五台山圣境全图》以及山西旧志所载信息,发现清代五台山周边的交通路线主要有五条,基本是沿具备通行条件的河谷、山谷分布,途中重要的关隘和村庄还会有官兵驻防。另外,美藏《五台山圣境全图》的绘刻者并未将五台山内外的关隘和营汛全部绘制进去,只是选择其中重要的加以呈现,而这又与本图的绘图方法、篇幅内容以及制图目的等因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法音》1985,(2)
中国佛教协会理事、山西省佛教协会代会长、五台山佛教协会会长章木样喇嘛因长期患病,医治无效,于一九八四年十二月十六日在五台山佛教协会圆寂。十二月二十二日在五台山隆重举行追悼会,全山各族僧尼二百多人参加了追悼仪式。章木样喇嘛原籍内蒙锡盟西乌旗人,生于一八九八年,七岁在寺中学习藏、蒙文经书十  相似文献   

5.
藏蒙对照本《圣文殊显胜地五台山赞颂、文殊欢喜供云诵》收藏于北京雍和宫,三世章嘉呼图克图若必多吉于1767年在文殊菩萨道场五台山镇海寺闭关期间,口述和赞颂了五台山的历史由来,由其弟子比丘格勒南凯撰写成藏文,后由嘎玲纳·嘎沙(Ga ling na gasa)译成蒙古文。今译为汉文,以便汉族佛教信众和研究佛学的人士学习参考,更多了解五台山的历史。  相似文献   

6.
在五台山风景旅游区,南山寺对面的山岗下,有一座依山傍水的寺院——龙泉寺,寺院山门外矗立着一座巨型汉白玉石牌楼。这幢石牌楼以其独特的造型风格和精湛的雕刻艺术吸引着无数中外游人。牌楼位于九龙岗山腰,其图案设计以“九”和“龙”为主题,栩栩如生的各式游龙、盘龙、飞龙、蛟龙飞腾交错雄踞于牌楼的各个部位;仙人、花卉、麒麟、赑  相似文献   

7.
自元朝藏传佛教萨逛派领袖八思巴巡礼五台山后,历代帝王及藏传佛教领袖人物,都十分看重五台山。五台山始终是沟通汉、藏、蒙、满、土等民族文化交流的重要纽带。  相似文献   

8.
大社铜牛     
五台山佛国藏珍楼内,保存有一尊明代铸造的铜牛。高85厘米,长146厘米。遍体鎏金,腹内中空。四肢健壮,分足而立。体魄雄伟,两角内收,闭嘴蓄力,引颈伸首,双目圆睁,平视前方,作拉车状。看上去给人一种善良、温顺、勤劳、朴实的感觉。这就是有名的五台山大社铜牛,历史上曾被尊为台山十景之一。一九八八年,经有关部门  相似文献   

9.
本文论述了清初五台山菩萨顶第一任大喇嘛“清凉老人”阿王老藏的生平法绩和他对五台山佛教的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10.
2012年2月19日,五台山风景区政府在五台山五峰宾馆组织召开了五台山展示中心展陈设计方案评审会。中国科协六届副主席、全国政协十届教科文卫体委员会副主任、中国自然博物馆协会理事长徐善衍及全国博物馆藏界、文物学界、地质学界及佛学界等方面的知名专家、学者和五台山管理局局长刘炳龙等20多人参加了评审会。  相似文献   

11.
目前,关于五台山古舆图的研究中,所涉最多的就是对敦煌壁画《五台山图》的研究。《五台山图》绘制精美、场面宏阔,是一幅难得的佛教胜境地图。但是,除此之外,带有明显地理要素的其他佛教胜境图却也比较少见。而美国国会图书馆藏的《五台山圣境全图》就可以做为这方面的补充。  相似文献   

12.
塔院寺拾零     
一、创建与修葺塔院寺,原与显通寺为一庙。正式独立是明代后期的事情。明万历七年(1579年),出于国家政治上的需要,由皇太后李氏出面,派遣太监范江、李友等人。赴五台山维修护国佑民释迦文佛舍利宝塔,即今天的大白塔。历时三年,不仅大规模地修葺、装饰了大白塔,而且围绕大白塔进行了重新规划布局,“寺宇佛殿经楼,藏轮禅宝,罔不备焉”(《清凉山志》)。明万历十年(1582年)七月,功成,举行了盛大的落成典礼。从此,塔院寺的名称正式注册,宣布独立。这次大规模动工,“计费金钱,出自内帑”(《清凉山志》),具体数字,惜未能知。据守内明万历十年七月九日碑记。  相似文献   

13.
“天下名山僧占多,世界善言佛说尽”。这是五台山龙泉寺的一副楹联,道出了天下名山与佛教的关系。远离尘世、巍峨幽美的奇峰大山,在信徒心目中不啻为人间“净土”、“佛教天堂”,故天下名山与佛教结下了不解之缘。 我国佛教圣地,古代向有三大名山之说,即五台、峨眉、普陀三山,乃文殊、普贤、观音三大士之道场。以后又增加了地藏道场九华山,成为著称于世的中国佛教四大名山。四大佛山以五台为最尊。五台山成为四大佛山之首,是由多种因素构成的。因它具有众多的不同寻常的佛教之“最”。至迟在北魏时期,五台山即创寺兴佛,成为中国最早的佛教名山。五台山被比附为文殊道场后,因文殊作佛祖的左胁侍,在四大菩萨中地位最尊,其道场五台山在佛教名山中的地位自然最高。四大名山中又以五台山国际声望最隆,自唐开始,这  相似文献   

14.
阿王老藏是清代五台山第一任钦命总理番汉僧众大喇嘛,其法嗣老藏丹贝、老藏丹巴、顶增坚错、阿旺丹增、罗藏陈片相继主持法席,在五台山僧界占统治地位达70余年。在师承上,阿王老藏并非学界所认为的达赖派,而是大慈法王释迦也失第十四代法孙,与达赖系也有着特殊的关系。第一代大喇嘛的产生,采取的是"公举——皇帝钦命"的方式,其后五代均系父死子继、甲乙授受。阿王老藏及其法嗣建精蓝,兴道场,补经藏,修山志,设清规,供僧济贫,与清廷保持着良好的政教互动关系,对清代五台山佛教的振兴作出了巨大贡献。阿王老藏所开创的番汉兼弘、兼收并蓄,不分畛域、重视实修、不尚浮华的思想和学风,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15.
台怀镇位于五台山五个台的中心谷地,狭谷呈南北走向,平均谷宽400米,海拔1600—1700米,周围山峦叠嶂,蕴秀藏云,寺庙林立,古迹成群,集中在台怀镇的寺庙就有30多处,它是五台山的佛教中心和旅游中心。为使人们更多地了解五台山气候,以促进五台山旅游事业的发展,我们就1970—1981年在罗(目侯)寺观测的  相似文献   

16.
五台山石雕,寺寺皆有,历史有长有短,内容有简有繁。罗喉寺的石雕卧狮,是五台山较早的石雕艺术品,南山寺、龙泉寺是现代石雕最多、最繁、最佳之处。普化寺的石雕亦颇有名,石佛寺的石牌楼亦属石雕佳品。  相似文献   

17.
为期一个月的中国·五台山第二届国际文化旅游月闭幕后,五台山向海内外隆重推出“681”秋冬旅游项目,即六项特色旅游活动、八大佛事活动、一个佛俗民情年,以推动五台山的秋冬旅游活动持续不断,好戏连台。  相似文献   

18.
明代五台山名僧镇澄(1547—1617),别号空印,俗姓李,宛平(今属北京市丰台区)人。15岁时出家于北京西郊广应寺。36岁时,应憨山与妙峰之邀至五台山,于此住了35年,于71岁圆寂。镇澄的后半生是在五台山度过的,其一生的作为主要在五台山。在五台山。他曾“三演华严”。  相似文献   

19.
一九三七年,佛教圣地五台山由牺盟会筹办组建起了“佛教救国会”。当时,五台山的四十八座青庙、二十一座黄庙有汉、蒙、藏、满、土等各族僧人一千二百多人。佛教救国会按照牺盟会的指示精神,将五台山青、黄两庙十八至三十五岁的四百多名青年僧人组织起来,分批轮流参加了牺盟会开办的抗日救亡集训班。占  相似文献   

20.
五台山是文殊道场,文殊是释尊的左胁侍,位于诸菩萨之首,所以五台山就成了中国佛教名山之首。随着文殊信仰的流布,五台山也传遍了国内外。至2015年计,国内有12座五台山,国外有3座五台山;而以五台(山)命名的寺(楼)等达20处。它反映了文殊信仰在国内外的传播,证明了文殊信仰是一种超越时代、地界的生命力依然旺盛的世界佛教信仰,五台山是世界文殊信仰中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