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优填王是印度古代历史上与佛陀同时代的著名君王,在梵语文学和佛教典籍中一再出现。优填王传说在印度佛教史、社会史、文学史乃至中印文化交流史等研究领域都具有重要学术价值。本文系统梳理优填王传说在梵文、巴利文及汉文史料中关于优填王妻及优填王妻与佛陀、僧众等关系的不同记载,旨在考察其所蕴涵的丰富的历史文化元素。  相似文献   

2.
正佛教文学研究自上世纪初以来,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展。在如此数量的成果中,有关佛教文学史的研究则相形见绌。此前较令人可喜的成果是孙昌武先生《中华佛教史·佛教文学卷》,此书初具"佛教文学史"的雏形,是这一领域的代表性著作。李小荣先生《晋唐佛教文学史》进一步推动了佛教文学史的研究,为佛教文学史的撰写引入了新的理论架构,突出晋唐佛教文学之特点,体系完整,是一部高水平的开拓性著作,为撰写中国佛教文学通史提供了重要参考。该书有如下主要特点。一、初  相似文献   

3.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新时期文学研究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文学史观念日益丰富,在现当代领域“大文学史观一、“20世纪文学整体现”、“重写文学史”、“两岸三地文学走”等新的文学史理论范畴不断地被创造出来。其中,“重写文学史”现惫蕴含的关于文学与政治的关系,“意识形态性”和“去意识形态化”的矛盾,以反话语霸权的解构等问题启发了本文对“重写文学史”观念的再思考。  相似文献   

4.
在多种文化思潮和学术思潮的统摄下,二十世纪"佛教与古代文学"的研究经历了曲折复杂的衍变历程.前期主要是在西方知识体系的参照下,参与了古代文学研究的现代化进程,不少文学史著作甚至以佛教的传人作为文学史分期的依据.共和国建国后,由于宗教被视为"鸦片","佛教与古代文学"的研究淡出研究者的视野.随着二十世纪80年代方法论探索、宏观研究和文化热的兴起,"佛教与古代文学"的研究迅速成为古代文学研究的重要领域,产生了很多重要的成果.二十世纪的"佛教与古代文学"研究产生了二百余部专著和一大批论文,在佛教文学的综合研究、佛教与六朝文学研究、佛教与唐宋文学研究、佛教与元明清文学研究四个领域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本文将通过对代表性论文的分析来阐述这一专题研究的内在理路,并作简要评价,以期为今后的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学海》2014,(5):68-74
宇文所安以迥异于国内传统文学史书写的方式,对唐代三百多年的诗歌史做了新的阐述和重写。其唐诗史的书写坚持"理解变化中的文学实践"的原则,主要采用"量子论研究方法",努力揭明作家作品没有固定可靠的源头而只拥有众多充满变化和需要再解读的历史文本的观点。在解读具体作家作品时,宇文所安强调过程、不确定性、模糊性与多元性。考察这种模糊不确定的研究方法在宇文所安唐诗史书写中的实践形式,是理解和借鉴其文学史书写理论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由贾玉民、刘凤艳主编的国内首部《20世纪中国工业文学史》,从2004年至今,终于由海燕出版社出版发行了。该书是国家"九五"社科规划项目"20世纪中国工业文学研究"的最终成果,具有一定的开创性,鲜明的思想性和现实性。"工业文学"这个概念,为人们理解20世纪的中国文学史提供了一种崭新而有趣的视角,为人们理解20世纪的中国文学提供了一个非常独到的视界与非常别致的风景。这部著作的学术价值首先在于,把此前文学史遮蔽了的这方面的内容给敞开来了,使我们对这个文学的专题史有了前所末有的新的认识与深入系统的了解。  相似文献   

7.
高洪福 《学海》2002,(3):164-166
不同的文学史观念隐含着对文学这一艺术形式的不同看法 ,而文学理念是随着时代、环境和不同的个体、空间而变化着的 ,这给不同的文学史观从不同的角度提供了存在的合理性。既然是“史” ,对它的分析评判就必须尊重具体的历史时代和历史语境 ;谈到分期 ,就必须找出最能体现其命运发生转折或改变的临界点。本文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程度及文学自身的性格特征出发 ,重新界定现代文学史的时间跨度为 1898至 1978年  相似文献   

8.
世界第一部三国题材文学史——读李福清《中国的历史演义与民间传统》王长友俄罗斯科学院通讯院士、高尔基世界文学研究所首席研究员李福清先生,是俄罗斯当代杰出的汉学家。他的学术成就是多方面的,对三国题材文学的研究造诣尤深,他的博士论文《中国的历史演义与民间传...  相似文献   

9.
《法音》2016,(11)
正本刊讯10月17日,由北京外国语大学全球史研究院、世界亚洲研究信息中心、泰国国际佛教大学联合主办的"鸠摩罗什与东亚知识的迁移学术研讨会"在京举行。北京外国语大学全球史研究院院长李雪涛、特聘教授顾彬、校史馆馆长姚胜,中国人民大学佛教与宗教学理论研究所执行所长张风雷,北京大学东方文学研究中心王邦维,中国佛教协  相似文献   

10.
郑晓华 《管子学刊》2013,(2):127-128
近年来,齐文化研究正在进入向广度和深度进一步拓展的新阶段。山东理工大学张越先生进行认真地理论探索和学术实践,经过数年辛勤耕耘,取得丰硕成果,主持完成了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重点项目——《齐国艺术研究》,齐鲁书社于近期出版28万字的同名新著。通观《齐国艺术研究》,不仅在整体结构上面目一新,读来有别开生面的新鲜感,而且在理论和实际内容上,确有显著的创新与突破,堪称齐文化研究领域一部富有开拓性的学术专著。  相似文献   

11.
孙晓文 《学海》2011,(3):193-197
"十七年"农村题材小说是乡土文学现代性的产物,两者具有统一与断裂的现代性关联。从革命现代性的角度切入"十七年"农村题材小说研究,能够相对准确地做出文学史定位与文学评价,弥合乡土文学史叙述的断裂。  相似文献   

12.
《黄帝内经》学术史研究,是对《黄帝内经》研究史以及《黄帝内经》的思想、学说以及理论与方法的"研究的研究"。历朝历代,政治经济文化状况不同,《黄帝内经》学术研究也呈现出不同的特点。目前,对历朝历代的《黄帝内经》研究,应该从历史的和理论的视角,按照学术史研究的内在理路进行梳理,对《黄帝内经》学术发展的内在规律进行分析,探究其在当下中医学学术发展进展中的启示与借鉴。通过跨学科的视角,与知识史、观念史、社会史等进行交叉研究,整体地而不是局部地、全面地而不是片面地呈现《黄帝内经》学术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13.
中华民族文化,是由中原地区的汉文化和内地、还有周边地区的少数民族文化组成的。文学也是这样。可是,在已经出版的《中国文学史》里,谈的却都是汉族文学,少数民族文学谈得很少,没有把它放到应有的位置上。只有鲁迅先生的文学史例外,它叫《汉文学史纲要》,这就把这个问题说清楚了。在谈到回族文学的创作时,谁也不能否认现实中的确存在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对这些,我们只能通过自己的努力,争取尽快地加以解决,或部分地加以解决。在眼下,最要紧的是好好想想我们自己的事。打铁先要自身硬,自强不息,奋发图强,这才是非常重要的。记得粉碎“四人…  相似文献   

14.
金代全真教第二代掌教马丹阳的诗词创作是其出家、修持、弘法、济世的文学再现,不仅揭示了全真教由一个修道小团体发展成为一个教派的内在风神,而且揭示了马丹阳由一个俗人成长为一代高道的心路历程和生命感悟。这些作品在体式之探索、修辞之经营、意象之营造方面取得了突破,彰显了全真教文学创作的功利属性和审美属性,其文学史意义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5.
傅绍良 《学海》2001,(2):205-206
张新科博士的《唐前史传文学研究》是作者继《史记研究史略》、《中国古典传记论稿》、《史记与中国文学》等专著之后的又一部力作 ,全书约 2 5万字 ,获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九五”规划项目的资助 ,由西北大学出版社出版。此书不仅标志着作者本人对中国传记文学的研究上了一个新台阶 ,而且也将整个中国史传文学的研究提高了一个新的学术水准。总括张博士的系列著述 ,我们不难发现 ,他对史传文学的研究是有一个从史传文本的解读到人类文化精神的感悟的认知过程 ,他的这部《唐前史传文学研究》(以下简称《研究》) ,便是力图在历史与现实之间去…  相似文献   

16.
赵园注重探索文学发展的规律和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的心灵历史,注重追问文学现象背后深刻的社会历史原因,而不仅仅是描述文学现象,这使得《艰难的选择》一书具有思想的深刻性。赵园感悟式的批评语言,鲜活流丽,饱含她自己的生命体验,令人感到生命喷薄的力量,这种批评本身也是"文学"。赵园因执著于探索中国知识分子的命运和道路而在学术领域里开辟了自己的园地,却又因这种执著而限制了自己的研究视野,她日渐对学术产生了厌倦,这也启示批评者应该更好地把握认识对象世界和体验自我生命之间的"度"。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中国天主教史在二十世纪的研究情况做一个纵向的综述。在研究成果上,根据作品的数量与成就,对中国教会史的研究,教外学界优于教内。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伴随着天主教的传入产生了“西学东渐”与“汉学西传”中国文明与西方文明之间的交流,天主教的传华也就成了中、西文化之间交流的媒介。但在研究深度上,却有待在对文献的整理与挖掘上多下工夫,才能够突破“炒冷饭”的局面。同时,还有不少的研究视角未被触及。作者认为作为今天的中国教会,也应当正视这个学术领域,亦如应当重视其它领域的学术建设一样。这将为中国教会的健康成长,提供一个可行的理论模式与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8.
《百喻经》既是佛教譬喻经中的代表作,为佛教的广泛传播作出了巨大贡献,又是一部非常优秀的佛教文学作品,在印度文学史和中国文学史上都占有重要一席。本文对其经名演变、汉译情况、分卷结构,及其在现当代的流行状况等基本情况进行了简要介绍,并着意从文学研究角度分析了它的内容与特色。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鲍德里亚在西方思想界的影响不断增强,国内学界对鲍德里亚的研究也一度火热。从学术背景上说,鲍德里亚不是一个固守"一亩三分地"的学者,而是有着跨学科的积累,视野宏大,学识渊博,其研究涉及哲学、文学、社会学、语言学、人类学、政治经济学、精神分析学、玄学、物理学等等。由于学术背景丰富庞杂,思想特质与众不同,鲍德里亚的思想不但令人费解,难以归类,而且往往  相似文献   

20.
王国维(1877—1927),中国近现代之交最杰出的学者之一,他在文学、美学、史学、教育学、考古学、古文字学、音韵学等多种领域中取得了一系列卓著成果。在美学与文艺理论领域,王国维的《红楼梦评论》、《人间词话》、《宋元戏曲史》都有开山的地位。他的学术经历屡变,其学术路径大致是:西洋哲学——文学(填词)——戏曲——古文字、古史及训诂音韵——西北地理及辽金元史。王国维研究文学、哲学,主要集中在其学术生涯前期,大致是在1901年至1911年,即王国维转向治史之前。 一 在中国近现代社会转型时期,王国维深受西方思想影响,王国维的美育思想也打上了西方思想的烙印。王国维早期的美学和文学理论西化的痕迹特别明显,因为他是站在西方思想的立场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