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斯金纳的心理学研究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斯金纳(B.F.Skinner,1904-)是美国新行为主义心理学中最有影响的代表人物之一。他从事心理学研究五十余年,对推动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发展作出了较大的贡献。他的新行为主义心理学体系在国际心理学界曾引起巨大反响,以至到七十年代中期对其争论尚未停息。本文试图对他的心理学体系中的研究方法问题谈一些粗浅的看法。斯金纳认为,心理学应当是一门研究有机体行为的科学,而有机体的行为和外部环境之间存在着确定的函数关系,因此心理学的研究就是寻找这种函数关系的具体内容,即在外部  相似文献   

2.
新行为主义伦理学说“行为技术学”是六十年代以来流行在美国及西方社会的一种用心理学论证道德行为的伦理学说。它的创造人是美国的新行为主义主要代表人物斯金纳(B·F·Skinner)。斯金纳用动物实验所获得的材料来解释人的行为。他研究行为的特点是注重实证,反对假设,只描述行为的外部表现,而不考虑机体内部过程,如生理、神经、心理等过程,所以美国心理学家舒尔茨称斯金纳的行为主义是“没有机体的探究”。 斯金纳把他的新行为主义心理学理论应用到人的行为上,把他在实验室中对小白鼠和鸽子的试验结果搬到社会生活中,提出了一个规划、控制人的  相似文献   

3.
孟德尔(C.W.K.Mundle)在“‘私人语言’和维特根斯坦的那种行为主义”中把维修根斯坦的观点称之为“语言的行为主义”(linguistic behaviourism),他通过对于这种语言行为主义的批判确定一个与维特根斯坦相反的论点:一个人可以谈论他的私人经验.他说,维特根斯坦的论点——一个人甚至不能够对自己谈论他的私人经验(这是维特根斯坦在关于日记的论述中力图证明的)——与其他问题混淆起来了.这是因为维特根斯坦把问题表达成:“能有私人语言吗?”这种表述混淆了以下问题之间的区别:一、人能有意义地对他自己谈论他个人的私人经验吗?二、人能告诉其他人关于他的私人经验的情况吗?  相似文献   

4.
一、前言意识问题是行为论心理学必然面临而又难于解决的根本要害问题。1971年被美国心理学会宣称为美国最有影响的心理学家、正统的、彻底的行为主义当代代表B·F·斯金纳,于1974年发表了他的行为主义纲领性专著《关于行为主义》一书。该书结论一章,首先着重论述了意识问题。这代表他从事行为论心理学四十余年研究的有关意识问题的  相似文献   

5.
李退溪对王阳明的批判,是朝鲜阳明学史上的重要事件。从心灵哲学看,王阳明与 李退溪的观点分别代表了对行为主义的反对与辩护。按照王阳明,孝行不必然伴以孝心,他 把那种有孝行而无孝心者称为“扮戏子”;按照李退溪,孝行必然伴以孝心,无法想象一个 人有孝心却无孝行,或有孝行却无孝心。王阳明的论证对行为主义构不成威胁,并且他本 人最后也倒向了行为主义。  相似文献   

6.
现代认知心理学关于表象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乐国安   《心理科学进展》1984,2(1):24-31
现代认知心理学对于表象的研究具有独到之处。在此之前,行为主义心理学拒绝研究表象,有些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如B.F.Skinner,虽然承认存在表象,但也只是简单地把产生表象的过程等同于一般的外部行为。Skinner说过:“当人在想象中看到一个人或一个地方时,他仅仅就是在做那个人或那个地方出现时做过的事情”。(Skinner,1974,pp.82)现代认知心理学扬弃了行为主义的反心理主义的做法,对表象进行了许多具体研究,取得了一些值得重视的成果。  相似文献   

7.
维特斯根坦关于思维的评论在他的心理哲学著作中是至关重要的.尽管他一般都不点名指出反对的对象,字里行间却常常透露出对内省主义、行为主义和格式塔心理学理论的影射.这使我们看到:即使维特根斯坦在心理学的领域没有广读博览,他对当代思维心理学辩论中的主要立场还是很清楚的.因此他引导我们讨论心理学的基本教条.  相似文献   

8.
美国著名的新行为主义心理学家斯金纳早期研究行为主义是从哲学出发的,当时他的兴趣在于研究单个有机体的行为。到四十年代后期,他便逐渐转向以预测和控制人的行为目的,企图把心理学和社会问题结合起来,进行所谓的“行为技术学”研究。在近三十年的岁月中,他致力于这种研究,花费了不少的心血。他不仅有关于人的行为的  相似文献   

9.
<正>“上帝不能无处不在,于是他创造了母亲”,当你因这句话而动容时,是否好奇上帝创造母亲时应该赋予她什么品质?我们来看看心理学实验室里,研究者们如何用“冰冷”的数据解读母爱的“温情”。20世纪初:母爱就是毒害约翰·华生于20世纪初在美国开创了行为主义流派,从此开启了统治心理学界长达半个世纪之久的行为主义心理学。华生将行为主义研究方法应用到儿童教养方面,他领导的母爱改革运动让世界疯狂。  相似文献   

10.
在行为主义的治疗流派中 ,先后有两种最具典型意义 ,分别代表了科学主义立场和人文主义立场的两极 ,即激进行为主义的治疗方法—行为疗法和哲学行为主义的治疗方法—表演疗法。在激进的行为主义者看来 ,所谓心理治疗实际上就是行为治疗。而行为治疗的实质是对人类行为的一种控制方式。凡是适应不良的行为 ,都需要进行治疗。“心理治疗机构就是一种行为控制机构”。[1] 作为社会力量对其成员进行控制的一种特殊形式 ,心理治疗师在一定程度上扮演着精神警察的角色。行为疗法发展于本世纪 50年代末 6 0年代初 ,以斯金纳 (B .F .Skinne…  相似文献   

11.
荆其誠 《心理学报》1965,10(4):91-104
华生(J. B. Watson,1878—1958)在1913年发表一篇文章,名为“一个行为主义者看来的心理学”。这是对传统心理学的一篇檄文。行为主义者自称是心理学的革命派,把心理学从宗教迷信之中拯救出来,使之成为一门严格的自然科学。行为主义主张心理学是研究行为的科学,而非研究意识和经验的科学,同时主张心理学必须走生物学的道路。  相似文献   

12.
行为主义的一兴一衰可以看作两块最关键性的里程碑,把心理学的全部发展历史划分为三个大阶段:一、行为主义以前的心理学;二、行为主义心理学;三、认识心理学。在第一个大阶段中,不管有多少不同的学说,但就其主流而言,都认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意识,是自我的觉察状态,是只有本人才能体验到,而别人无法观察到的主观状态。到第二个阶段,即行为主义兴起后,则一反第一阶段之道,认为心理学的对象绝对不应该是意识这种只能由本人体验,不允许别人观察的东西;而必须是可公之于众的  相似文献   

13.
奎因的哲学体系 奎因因其否定性论题而知名,这些论题是他对卡纳普批评的概括。近来他的哲学的系统特征已引起人们注意。他的否定主义是与他的形式主义和行为主义成见内在相联的,在我看来,这些成见使他提出一种不适当的并且(公正说来)也不特别富有成效的科学(包括逻辑、数学和物理学)和哲学构想。  相似文献   

14.
自从笛卡儿提出他心问题之后,许多哲学家便提出他心问题的不同答案,但是,他们对于他心问题的研究并没有取得突破性的进展。这些哲学家主要是在本体论层次研究他心问题。心理学行为主义  相似文献   

15.
行为主义的一兴一衰可以看作两块最关键性的里程碑,把心理学的全部发展历史划分为三个大阶段:一、行为主义以前的心理学;二、行为主义心理学;三、认知心理学.在第一个大阶段中,就其主流而言,认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意识,是自我的觉察状态,到第二个大阶段,即行为主义兴起后,则一反第一阶段之道,认为心理学的对象必须是可公之于众的行为,即由可以客观观察的刺激物所引起的可以客观观察的反应。在此阶段尽管不一定所有的  相似文献   

16.
前言1885年艾宾浩斯发表了他的划时代著作——《记忆》以来,在记忆的研究方面,认知主义和行为主义一直在互相消长着。在行为主义盛行了半个世纪之后,近二十多年来,由于计算机科学的发展,认知主义又逐渐盛行,从而导致了当前心理学中常用信息加工的观点来解释记忆现象,从信息加工的观点看,短时储存(Short-term store 简称STS)是工作记忆,短时  相似文献   

17.
论新行为主义者斯金纳关于人的行为原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乐国安 《心理学报》1982,15(3):75-81
本文分析了斯金纳的环境决定行为论及其来源,评价了他的研究方法,对斯金纳的新行为主义理论和华生的老行为主义理论进行了比较,同时对斯金纳提出的“行为技术学”的科学性和应用价值提出了质疑。  相似文献   

18.
研究儿童的认知结构、揭示儿童的智慧发展规律,一直是心理学孜孜不懈地追求。在皮亚杰(JeanPiaget,1896—1980)研究的早期和中期,心理学占主导地位的是行为主义心理学、格式塔心理学和弗洛伊德主义心理学,尽管皮亚杰受格式塔心理学的影响,更加关注认知结构在认知中的主导作用,但他反对行为主义心理学“刺激一反应”(S—R)的单向关系理论,  相似文献   

19.
行为主义的演变与新的新行为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浩生   《心理科学进展》1992,10(2):21-26
本世纪六十年代初,支配实验心理学达半个世纪之久的行为主义心理学在理论和实践两方面都面临着巨大的困难。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影响逐渐衰落。而认知心理学正在崛起,并日趋强大。实验心理学内部出现了一股“回归”到以往的意识心理学的趋向。传统上被行为主义拒绝的心理学概念,诸如意识、思维、表象等,再次成为心理学的合法对象。这种变化如此之在,以致于一些心理学家认为“有某些证据表明,心理学正在经历着某种类型的‘革命’……”在这种历史条件下,一部分新行为主义者既不愿意重蹈传统行为主义的复辙,又不愿把自己纳入认知心理学的范畴,而是试图在行为主义和认知心理学之间取一条折中道路,从而导致了新的新行为主义(neo—ncobehaviorism)。  相似文献   

20.
本世纪初,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华生曾经预言:给我一打健全的婴儿,再配以合理的环境,我可以随意把他们教养成政治家、律师、乞丐、罪犯……遗憾的是,华生本人没有验证他的预言。下面的故事却验证了他的预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