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余光中因写下《乡愁》一诗而轰动两岸,素有"乡愁诗人"的美称。谈到这首成名作对他的意义和影响,余光中幽默自嘲说:"我写过1000多首诗,因为《乡愁》好像变成了我的名片,这张名片大得把我的脸也遮住了,让别人看不到我的真面目。有很多人对我说,我是读你的诗长大的。结果他除了《乡愁》之外,都没有读过我第二首诗。"余光中1928年出生于南京,出生那天是重阳节。谈到自己的生日,他说:"我对自己的生日很满意,我是‘茱萸’的孩子。  相似文献   

2.
一个同学曾告诉我一首名叫《生活》的诗,她说这首诗只有一个字,叫我猜是什么字。我说是“爱”。她则微笑着说是“网”。生活是一张网,而生命则是网中之鱼。感觉上很无奈,但确实很精辟地道出了些许生活的真相。  相似文献   

3.
主持寄语     
本期发表的《春在枝头已十分》,出自流传甚广的一首女尼《悟道诗》。这位尼师虽不知是何时、何方人氏,但悟道诗写得确实很好,很有禅意。谱曲者是四川广安市的伍光芹居士,伍光芹居士是《佛教文化》的老读者,对梵呗清歌栏目特别热心,常给我们写信并投稿。 前些日子他给我来信,提到自己喜欢哼唱佛教歌曲,并且谱了几首寄给本刊,我把他以往寄来的几首佛曲一起拿出来又看一遍,产生了一些想法。在这里谈一谈,既作为对伍居士的回复,也想与广大读者作探讨。 1999年4月伍居士曾谱写了“悟道诗。集句诗。忍耐歌、走马灯诗、清平调、清…  相似文献   

4.
陈坚 《周易研究》2007,(1):34-41
孔子晚年“读《易》,韦编三绝”,但是,孔子既没有像民问那样把《易经》看作是一部占卜之书,同时也没有像对待《诗》、《书》、《礼》、《乐》那样对它进行一定整理,以期从中发(?)出进行社会教育的资源并找到根治社会疾病的良方。孔子之读《易》只是为了使自己的个人生活合乎《天命》从而提升个己的生命品质。可以说,孔子的“读《易》”只是他个人的一种宗教生活,体现了他对《易经》的宗教诉求;相反,孔子之删定整理《诗》、《书》、《礼》、《乐》则是他面对社会公众的学者生活,体现了他对《诗》、《书》、《礼》、《乐》的学术诉求,换言之即,孔子与《易经》之间的关系是一种宗教关系,而孔子与《诗》,《书》、《礼》、《乐》之问的关系却是一种学术关系,两者不可同日而语。  相似文献   

5.
爱国诗人、学者闻一多曾于1925年发表过一首题为《澳门》的诗:  你可知“妈港”不是我的真姓名?……我离开你的襁褓太久了,母亲!你依然保管着我内心的灵魂。三百年来梦寐不忘的生母啊!请叫儿的乳名,叫一声“澳门”!母亲!我要回来,母亲!吟诵着这首小诗,我们无不被她强烈?..  相似文献   

6.
《短诗精读》一书,要选用我原发于《福建文学》的一首禅诗《对面一墙迎春花》,并要我“随便说说创作的背景和思路”。我想了很久,才记起来这首诗是书赠一位青年诗人的。  相似文献   

7.
中国佛教协会会长、全国政协副主席、著名书法家、诗人赵朴初喜好饮茶,还经常以茶入诗,深得饮茶真趣。在赵朴初的茶诗中,其中一首五绝《吃茶》(题为笔者所加)诗人尤为喜爱,曾多次写成条幅赠人或贺会: 七碗爱至味,一壶得真趣, 空持百千偈,不如吃茶去。在这首诗中,赵朴初化用唐代诗人卢仝的“七碗茶”诗意,引用唐代高僧从谂禅师  相似文献   

8.
陆龟蒙七绝《白莲》是唐诗中的名篇,但是以往选家多从单篇论其风神华贵、高冷脱俗。其实这首诗是皮陆唱和组诗中的一首,皮日休原题作《木兰后池三咏》(《松陵集》卷七),分《重台莲花》《浮萍》《白莲》,陆龟蒙又有同题和作。《白莲》诗既是组诗中的一首诗,又是皮陆唱和诗中的一首诗。只有把这首诗还原到具体创作的情景中,才能品味《白莲》诗"肌理细腻骨肉匀"之情态。  相似文献   

9.
《佛教文化》1996,(3):47-47
编辑大德:读了登在《佛教文化)1996年第l期上赵朴老的大作计必》五首,感觉就象是为我写的。本单位近几年的有些做法很不妥,气走了很多人才,我虽然留下来了地被无端地栽赃、贬低,一气之下,我去了一越普陀,却发现佛学别有洞天。又回到单位,决心好好学佛,重新做人。不料95年生病,又遭单位刁难.才发现自己常被外缘所转,本以为我不转人,人也不转我,大家相安无事,然而现实是,我不转他,他也转我,而且转得我昏头转向,不知法轮的驱动力是权还是钱,我不想士。土匕为机所转,就是不知从何入手,特此请教。可否在《佛教文化》上踢…  相似文献   

10.
1994年第6期《哲学研究》发表了一篇题为《国粹·复古·文化》的文章,作者署名"罗卜"。胡绳同志在《历史研究》创刊40周年纪念会上的讲话特意向到会的学者介绍这篇文章,《燎望)}1994年第49期以《介绍一篇文章》为题加以发表。通过胡绳同志的介绍,我把罗卜的文章找来读了一遍。与此同时,我也读了北京大学罗荣渠教授根据他在去年全国政协会上的书面发言扩充而成的题为《人文化思的盛世危言》的一篇文章(发表于《东方})rt月刊1994年第6期)。这两篇文章围绕着如何认识和对待中国传统文化的问题,提出了完全不同的看法,心态之差异,观…  相似文献   

11.
正"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根,紧握在地下/叶,相触在云里。"《致橡树》一诗让舒婷名满天下。对舒婷的认识,大部分读者也都来自于这首诗。舒婷的代表作《致橡树》写于1977年,随着这首诗的发表和流传,舒婷顿时名声大噪。舒婷说,从创作的初衷上看,《致橡树》并不是一首爱情诗。在20世纪80年代,许多青年人以  相似文献   

12.
心灵的院子     
正有个朋友写了一首诗,叫《如果,有个院子》。他在诗的左边种了几株蔷薇,右边栽了两棵芭蕉,中间留一条小径, "看阳光和风在这里停留、拐弯/像亲人从远方归来"。他说有个院子,是为了给他"寂静之美/和它虚度"。"虚度"这个词打动了我。炊具在厨房,饭桌在餐厅,接待客人在客厅。书在书房,床  相似文献   

13.
第一次听到“德教”二字是在1996年10月。那年,我随中国宗教与和平委员会代表团到泰国大城参加第五次亚洲宗教与和平大会。在曼谷,代表团一行受到泰国著名北榄鳄鱼湖主人杨海泉的盛情邀请,前往参观访问。杨海泉,祖籍广东潮阳,信奉德教,他在向我们热情介绍鳄鱼湖的同时,自然也介绍了有关德教的历史以及在泰国的发展和现状。那是我第一次听到“德教”二字。主人的公关部主任余少勋先生按德教的通常做法,代主人撰写一首题为《龙之吟》(代欢迎词)的藏头诗。这首诗首字冠以代表团成员的名字,按地位的高低排列。诗的内容如下:光明正大歌圣雄,训诂…  相似文献   

14.
智灯千万亿     
一九九三年《佛教文化》第四期上,我曾在一篇文章中提到赵朴老的一首诗。其中有“尚有平生志,还思老级图。智灯千万亿,一一耀明珠。”之句。这首诗表达了他对弘扬佛教文化的期望。这种期望绝不仅只停留在愿望中,他一直是付诸实施,尽力而为的!这一点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佛教文化》的同道都深有体会。他是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及《佛教文化})杂志社的创办人,名誉所长、名誉社长。对于研究所,杂志社的一切他都十分关注。《佛教文化)}创刊以来,常收到读者来信,提出有关“什么是佛教文化?”的探讨。关于这一概念,我无意在此多说…  相似文献   

15.
敬安禅师(1851-1912),又称寄禅、八指头陀,是声望卓著的奇僧,德高望重.他先后担任湖南六寺和浙江一寺的主持,出任中华佛教总会的首任会长.他凭着刻苦求学和诗歌创作的天赋,从23岁开始写诗,历经39个年头,写了1900多首诗,有《八指头陀诗集》十卷、《八指头陀诗续集》八卷、《嚼梅吟》一卷、《白梅诗》一卷,成为海内外著名诗僧.  相似文献   

16.
白色手帕     
房赢 《天风》2011,(2):54-55
在2010年的一次会议上,当听到一位同工声情并茂地朗读了由他所作的一首题为"橙色毛巾"的诗时,在场的每一个人都为之动容。他说道,三年来,他每次上讲台时,  相似文献   

17.
郭为 《天风》2022,(1):47-48
<正>一个做营业员的朋友对我说,基督徒有喜乐的生命,不管面对谁常是笑呵呵的,这样的生命很吸引他。他也谈到自己的职业,说在他们行业中,向顾客展现微笑是一门技能,因为没有哪个顾客喜欢表情冷漠的营业员。虽然朋友说的微笑和喜乐不是一回事,但我相信喜乐的生命状态常常会以微笑的方式表露出来。有一段时间,一首叫《你笑起来真好看》的歌曲很火,听到孩子们唱"你笑起来真好看,  相似文献   

18.
偶读清人胡澹庵编辑的《解人颐》一书,其中收录了三首有关人生欲望的趣诗,文浅意深,意韵绵长,颇耐寻味。  相似文献   

19.
方广錩 《法音》2007,(5):44-46
六卷本的《方立天文集》最近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我与方立天先生相识二十余年,他的新著我往往先睹为快。有所收获、有所感触便写下感想。故读了他的《魏晋南北朝佛教论丛》后,在《中国社会科学》发表书评一篇;读了《中国佛教与传统文化》后,在《人民日报》发表书评一篇;读了《中国佛教哲学要义》后,也写了一篇书评,  相似文献   

20.
正(2014年4月20日)三十五年前净公长老的一首诗,题为《寄怀传印法师》。三十五年前,即净公长老已经从湖北家乡被调来北京中国佛教协会。中国佛协也是"文革"后才恢复。是年我还在江西与云居山相距20公里的梅棠公社旸岑山上。净公寄诗给我:两度分襟不计春,花开花落每怀君。喜吟禅悦清新句,颇慰尘劳散乱心。风月漫酬三世债,林泉堪羡一闲身。遥知眼底无多物,除却青松是白云。这是1979年8月26日净慧法师写给我的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