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根据中国最早的饮茶书籍《茶经》记载,在传说中的三皇时代,中国人就已有饮茶的习惯了。伊斯兰教向东传入中国的同时,中国的茶文化也逐渐与中国穆斯林的先民们结缘,他们很早就接触到茶。公元7世纪中叶,中国穆斯林的先民们从海路来到中国的广州、泉州、杭州等地居住经商。当时,从  相似文献   

2.
回族油茶     
油茶,又称面茶。说它是茶,因为油茶最初是加放少许茶叶的,现在则比较灵活,有加的,有不加的。虽然不加茶叶,却仍称为油茶。这种茶是北方尤其是黄河以北的人们大都品味过的一种饮汤,其中又以回族的羊油茶最为常见,也最受欢迎。回族喝油茶,古已有之,元代饮膳太医忽思慧《饮膳正要》、明朝养生家黄正一《食物绀珠》两书里都介绍过回族油茶,曰:“羊油又作油茶,以油煎滚,用面粉炒黄搅之,佐以椒盐葱桂之类,以凝冷成团。每摘少许,煎汤饮之,冬日最宜,体温而适口。”这和现在制油茶的方法大同小异。现在的制法一般是先将适量羊油切碎、熬化,将面粉炒成…  相似文献   

3.
“礼”对于国人非常熟悉,《诗经》中有大量的作品反映着几千年前的周代先民在日常生活中遵循“礼”的案例。何以几千年前的先民会对“礼”如此依赖?“礼”又是怎样将宗教祭祀改造成日常生活中的一系列准则,并将其世俗化、伦理化,并获得了周代先民对其的崇拜。从而演绎着“礼仪之邦”的名副其实。  相似文献   

4.
1.仡佬族篾鸡蛋 仡佬族是贵州的世居民族之一,千百年来,他们在高原上开荒辟草、繁衍生息,并以他们的勤劳和智慧创造了丰富灿烂的民族文化。“打篾鸡蛋”就是仡佬人独有的融体育和娱乐为一体,集庆礼与竞技于一身的传统民族文体活动。  相似文献   

5.
郭武 《中国道教》1994,(4):41-41
道教正式创立于东汉末年,但其思想渊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先民们渴求长生不死及轻松自由的愿望之中。古籍中多有记载古代先民们关于长生不死、身轻逍遥的“神仙”的传说者,如《山海经》之《海外南经》  相似文献   

6.
在我们心底,“中”这个词汇有着深厚而复杂的文化内涵。先民在早期开创历史的进程中,面对恶劣的自然条件和简陋的生产水平,选择了最有利于生存的黄河流域中原地带作为民族的依托。“中原有寂,庶民来之。”(《诗·小雅·小宛》)“周原,茶如饴。”(《诗·大雅·绵》)坦迤的田野,肥美的水草,养育了中华民族,所以中国人的潜意识里日积月累、世代相传地凝成了对民族发祥地的“情结”,“中”这个方位同逐渐情感化、伦理化。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秩序的强化,它又叠加上“等级”的含义,具有“优越”、“崇高”、“权威”的意味,比如它可…  相似文献   

7.
敬畏伦理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伦理与“敬畏”早期的人类,对一切都充满了好奇。先民们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以其本能的方式充分发挥着自己的想像力,尽情地释放着自己不断增长的各种欲望。尽管当时的人类抵御各种自然灾害的能力极其低下,但力图控制自然的欲望却很强烈。原始巫术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出现、并成为先民们满足欲望的一种特殊方式的。各种巫术活动,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为提高人类的想像力、扩展活动空间、满足日益增长的欲望起到了推动作用,但也相应地导致了人类欲望的进一步放纵。这种放纵,带给人类更多的是生活的无序和动乱。先民们基于对无序、动乱的担心与恐惧,对…  相似文献   

8.
佛教与茶     
增与茶结缘之说古今流传,古诗说:“天下名山僧占多”,“好茶出在我山中”,佛门也流行一禅语说“茶味禅味是一味”。佛教重视坐禅修行,息心静坐,“不动不摇,不委不倚”,聚思悟道,通常坐禅长达数日,久坐困乏,因而具有清心提神的茶叶便应运而生,成为佛家信徒们的座上品。同时,佛家持淡泊的人生态度,抑欲忌荤,提倡素食,清淡茶场无疑是最佳饮品;且茶性净洁,久饮助人寂静斯文,为佛教平添一层神秘色彩,更与僧人结下不解之缘。据唐封演的《封氏闻见记》载:“(唐)开元中,泰山灵岩寺有降魔禅大兴禅教,学禅务不寐,又不餐食,…  相似文献   

9.
离清明还有五六天光景,一大早,手机响了,有短信传来:一杆旗枪,满园清香。 短信脱胎于“清明一杆枪,姑娘采茶忙”,本是龙井村茶谚。“枪”乃“旗枪”之简称。茶家规矩,一芽之茶为“莲蕊”,一芽一叶为“旗枪”,一芽两叶为“雀舌”,茶友巧用茶谚告诉我,新茶上市了。  相似文献   

10.
巩志 《福建宗教》2001,(6):21-22
“溪边奇茗冠天下,武夷仙人从古栽”。茶在道教未正式形成之前,便已和神仙结了缘。如茶的发现,相传为“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遇茶而解之”。道家发现武夷茶赞日:“武夷真是神仙地,又产灵芝又产茶“。茶被视为仙人所发现的神物仙品,他们称茶为“灵芽”或“仙草“。  相似文献   

11.
中国的茶禅文化与中国佛教的茶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茶文化,禅文化,融成茶禅文化,是我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一大贡献。 相传神农尝百草,即知茶有解毒药效。史传记载,东晋僧人,已于庐山植茶,敦煌行人,以饮茶苏(将茶与姜、桂、桔、枣等香料一起煮成茶汤)助修。随着华夏文明之发展,演至唐代,而茶文化兴起。制茶法由唐饼茶、宋团茶、明叶茶、至清工夫茶;饮茶法从唐煮茶、宋点茶、明泡茶、而清沏茶。茶由药用而饮用、而艺用、而禅用;由上层社会“雅玩”人俗为民间“柴米油盐酱醋茶”开门七事。茶渗透于文化生活而产生茶具、茶厂、茶行、茶室、茶馆蔗经、茶书、茶诗、茶画、茶歌以至…  相似文献   

12.
“风水”是一种传统文化,古称堪舆,是人们对居住环境进行理性选择的行为规范,体现着一种哲学意义上的精神追求。汉代刘熙《释名》曰:“宅,择也,择吉处而营之也。”而“择”、“吉”的实现,则意味着对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的认同。作为一门古老的环境文化,它源于先民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虽然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其中不乏一些迷信的成分,但就整体而言,古代风水文化更多的是倡导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蕴涵着丰富的哲学、美学、地理、历史、人类学、民俗等方面的文化,其本质就是“天人合一”的理想境界。先民们在漫长的生产、生活过程中…  相似文献   

13.
好友如茶     
好友如茶.偶然想到这句话,是在一个深秋的午后。那日,天高气爽.朋友的庭院中,阳光将我们的背影拉得长长的。递给我一杯茶时,他问.怎样的朋友最好、最长久?捧着芬芳的香茗,我未加思索,“好友如茶”这四个字,便脱口而出了。  相似文献   

14.
茶禅一味     
古来素有“茶禅一味”之说。茶禅一味,是人间难得的境界,多少人一生向往的境界。茶禅始于中国,发扬光大干日本。“茶禅一味”被视为日本茶道的最高境界,  相似文献   

15.
茶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涵丰富。在北京城里,藏传佛教古寺雍和宫自清代以来一直有熬奶茶的习俗,皇宫内务府还固定时日,为雍和宫发放“熬茶银”,即僧众熬制奶茶的费用。 当时,熬茶也是清宫廷的盛事。清代最好茶的皇帝是乾隆,自乾隆八年至乾隆六十年,在清宫内皆有茶宴。其中规模巨大的“千叟宴”,即有“进茶”和“赐茶”仪式。此仪式均用奶茶,清宫廷日常生活中也爱用奶茶。《养吉斋丛录》云:“旧俗尚奶茶,每日供御用奶牛及各主位应用乳牛,皆有定数。取乳尚交茶房,又请茶房春秋二季造乳饼”。清宫“千叟…  相似文献   

16.
远古时代,人们面对无法抗拒的大自然而生发出种种原始崇拜,为了表达自己的虔诚和顺从,朦胧之中的先民们认为,最完美最伟大最崇高的礼物就是把人的生命献给那位有“意志”的上天,这种仪  相似文献   

17.
略论原始思维的实用性张浩对原始人类思维的神秘性和幻想性,人们谈的很多,特别是某些西方学者从种族主义立场出发,竭力渲染现存原始民族的种种神秘观念,宣扬他们的愚昧和无知。对于如何透过原始人类神秘的幻想和丰富的创造性想象,来研究原始思维中的实用性、科学性方面,却没有引起有关学者的重视。其实,原始先民们在同自然界作斗争中,逐渐积累了许多经验和正确的自然知识,对自然界的某些简单的因果联系已经有了初步的规律性的认识,并力图使自然界为自己的目的服务。在生产力极度低下的原始社会中,人们对自然界的依赖、顺应、受自然条件的限制和受自然力的威胁,更加突出。这就在客观上要求原始人类认识客观自然界的思维活动不得不注意它的实用性。换言之,就是原始先民的实践和认识活动更注重功利。比如,为了御寒,人们学会了取火、用火和保存火种,为了获得可靠的食物来源,原始先民们在狩猎和采集活动中,学会了饲养动物和种植农作物。原始思维是神秘的,但是,它的神秘性与现代某些宗教信徒的迷信调然不同。原始先民对神灵的崇敬,仅是出于一定的功利关系。原始人类也知道,光靠巫术仪式和崇拜神灵,是不能弄饱肚子、得到温暖和保卫自身的。因此,原始先民在自己的实践活动中,也不断地  相似文献   

18.
思南县地处黔东北乌江中下游,是湘、鄂、川、黔四省邻近的地方。县辖27个乡(镇),其中民族乡14个(土家族苗族乡9个,苗族土家族乡5个),占全县乡(镇)级建制的52%。全县人口近6l万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29万,占总人口47.6%。境内居住着土家族、苗族、仡佬族、蒙古族等17个少数民族,与汉族相互融合,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大杂居,小聚居”居住格局。  相似文献   

19.
徐朝旭 《哲学动态》2007,19(10):48-52
在原始社会中,原始的“科技活动”隐含在生产劳动的母腹之中。先民在生产实践中依靠社会组织发明了实用技术。那么,先民们是运用什么手段调整社会关系,维系社会组织的运行呢?禁忌是迄今人们知道的人类最早建立的行为规范,正如E.卡西尔所指出的:“禁忌体系尽管有其一切明显的缺点,但却是人迄今所发现的唯一的社会约束和义务的体系。它是整个社会秩序的基石。社会体系中没有哪个方面不是靠特殊的禁忌来调节和管理的。统治者和臣民的关系,政治生活,性生活,家庭生活,无不具有神圣的契约。”[1]在探索、改造自然过程中,禁忌同样承担着调整人与自…  相似文献   

20.
刘悦 《美与时代》2008,13(1):105-108
色彩虽然是一种物理现象,但我们的先民们将它与文化观念、政治统治、伦理道德等事物相联系,并且利用手段赋予一定的象征意义,将其进行延伸,拓展它的内在涵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