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一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沃土,思想渊源“杂而多端”。流行于中国古代社会中的哲学思想、神仙方术、祭祀祭礼等,均为道教的产生与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道教在这些传统思想的滋养之下,最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道教信仰体系。正因如此,才有“中国的根柢全在道教”的说法。  相似文献   

2.
康鄢 《中国宗教》2023,(10):78-79
佛教传入中国后,同中国传统的儒家、道教文化相融合,经长期发展,最终演化形成独具中国特色的佛教文化,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传统的哲学思想、文学艺术等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中国传统舞蹈艺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在其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传承、融合、创新的过程。  相似文献   

3.
宗教是人类历史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至今仍统治着世界广大地区。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传统宗教,产生于1800多年前,在其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对我国的民族文化、民族心理、哲学思想、风俗习惯、科学技术、医药卫生乃至政治经济等都产生过深刻的影响,同时还传播到亚洲的一些国家和地区,其典籍更是远播欧美。鲁迅先生曾说:“中国根抵全在道教”。要全面地了解中国的历史和哲学思想、科学文化思想的发展及其演变规律,全面总结和继承发扬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对中国道教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是  相似文献   

4.
程轶 《中国宗教》2022,(11):80-81
对道教服饰的制度规定开始于南朝宋,此后不同朝代道服的规格略有不同。总体而言,道教服饰延续了中国古代汉族服饰的传统,汲取了儒家礼制文化,反映了道教自然、朴素的美学思想,是道教伦理思想最直观的体现,是对道教哲学“服饰化的表达”。一、道教服饰的发展过程道教服饰是指道教徒的衣着穿戴,又称“法服”“道服”“道装”等,属于汉族传统服饰系统。道教服饰保留、延续了中国古代传统服饰的传统,同时又结合道教思想元素,体现了一种独特的服饰文化。  相似文献   

5.
道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宗教,道教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对中国的思想文化和社会生活都产生了深刻影响.作者在长期研究中国道教史的基础上,就中国道教史研究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研究中国道教发展史的基本要求和主要目的,研究中国道教史的科学方法等问题提出新的思考.认为开展中国道教史的研究,对于全面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同精神家园,开展国际文化交流有着重大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道教医学与中国古代的思维模式和哲学思想紧密联系,形成了一整套独具特色的传统养生文化。其养生方法简便易行,直到现在仍不失其可贵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精气神论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哲学思想,它广泛存在于儒释道中医等中国传统文化各家各派中,而且经历了从先秦到清末整个中国思想史的时间跨度,贯穿古代思想的始末.即使进入近现代以来,精气神论依然在发展之中,表现出很强的生命力.本文拟从对混元体这一概念的考察入手,讨论道教关于精气神关系的思想,探索这一关系在中国道教哲学史上的发展脉络,试图揭示它所反映的人的整体观的理论内涵,并讨论其现代思想价值.  相似文献   

8.
过论道教中国化,一个重要的问题是从中国传统文化的大传统来理解道教,正确认识道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据我个人的研究.恐怕也是最占老的那部分。众所周知,关于这点,中国传统上本来就是这么主张的。中国古代讲儒释道“三教”,这个“教”与西方对宗教所理解的“教”有所不同,意思主要是“教化之道”。  相似文献   

9.
论鲁迅的道教文化观--从"中国根柢全在道教"说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鲁迅认为道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不了解道教 ,就无法真正认识中国的社会和文化。但道教对国民精神和心理的影响 ,消极的方面是主要的 ,它集中体现了中国文化中的一些腐朽、消极、愚昧和落后的方面 ,长期以来对中国国民精神和信仰世界的形成造成了许多负面的影响。“中国根柢全在道教”的论断 ,主要从否定的方面表达了鲁迅的道教文化观。  相似文献   

10.
孙亦平教授的新著《道教文化》(南京大学中国思想家研究中心推出的中华传统文化丛书之一)放眼于21世纪现代中国社会新文化建设这一宽广的学术视野,借鉴当代西方诠释学的理论与方法,对道教的历史源流、宗教信仰、哲学思想、仙学精神、生命观、伦理观、幸福观、社会观、生态观、科技成就、文化  相似文献   

11.
Law  Andrew 《Philosophical Studies》2021,178(4):1301-1314

There is an old but powerful argument for the claim that exhaustive divine foreknowledge is incompatible with the freedom to do otherwise. A crucial ingredient in this argument is the principle of the “Fixity of the Past” (FP). A seemingly new response to this argument has emerged, the so-called “dependence response,” which involves, among other things, abandoning FP for an alternative principle, the principle of the “Fixity of the Independent” (FI). This paper presents three arguments for the claim that FI ought to be preferred to FP.

  相似文献   

12.
13.
Two types of matching designs, static and dynamic, are differentiated. While all matching designs are logically the same in terms of the probability model which determines chance level of performance, an attempt is made to demonstrate that there is an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tactics, strategies, and actual knowledge ofS and the type of design used which will, in turn, lead to different results even whenS's knowledge is held constant. It is suggested that analogous situations may exist within the framework of the traditional psychometric model.The work reported in this paper was supported by a 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 Undergraduate Research Participation Grant (NSF-G15797) to the senior author. The authors are indebted to Joel E. Greene for his advice and criticism.  相似文献   

14.
If practical reasoning deserves its name, its form must be different from that of ordinary (theoretical) reasoning. A few have thought that the conclusion of practical reasoning is an action, rather than a mental state. I argue here that if the conclusion is an action, then so too is one of the premises. You might reason your way from doing one thing to doing another: from browsing journal abstracts to reading a particular journal article. I motivate this by sympathetically re-examining Hume's claim that a conclusion about what ought to be done follows only from an argument one of whose premises is likewise about what ought to be done.  相似文献   

15.
16.
17.
18.
城市化与道德嬗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 1 9世纪开始的大规模城市化进程是和工业化、商品化、市场化密不可分的。它带来了社会人际关系的变化和道德嬗变。它使业缘道德取代血缘道德成为社会道德的中心 ,并通过交换行为和交换价值促进道德发展和更新 ,还进一步确立了竭诚服务的社会理念。城市化是人类社会的进步 ,是现代社会文明。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