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郑燮,字克柔,号理庵,又号板桥.扬州兴化人,"扬州八怪"之一,清代杰出的艺术家,于诗书画并称三绝.他所画的兰花,摇曳多姿.六分半书,熔真、草、隶、篆于一体,人称"板桥体".诗歌、道情的造诣也十分出色.郑板桥中过"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进士",做过十余年县令,为民谋福.做官前后皆卖画扬州,以艺养身,诗、书、画、印熔铸成他千古的清名.  相似文献   

2.
"君子人格"与"小人人格"是孔子提出的两类人品操行境界,作为道德行为标准,两者在理论上的划分是明确清晰的,但在现实践行的权衡与变通中,其界限就变得模糊含混起来.但孔子所标举的"君子人格"绝不是冰冷空洞的道德教条,而是将其化作具有道德价值意义的自觉变通的行为实践.他能在践行"君子人格"的实践过程中,于细微、深远之处洞察到危机与契机,并能看出这危机与契机相互变通、转化的时机和规律.  相似文献   

3.
袁磊 《美与时代》2004,(4):12-14
<人间词话>指出:诗词"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李煜<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为"有我"之境;张先<木兰花>"中庭月色正清明,无数杨花过无影",为"无我"之境.艺术创作也有"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之分.郑板桥一竹画,曾题"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为"有我"之境;旧俄罗斯列宾的油画<伏尔加河上的纤夫>为"无我"之境.<人间词话>还说,"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这对"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的概念作了更深一步的论述.  相似文献   

4.
"玛尼"石刻,是广泛流布于藏族民间文化中的一种群众喜闻乐见的宗教石刻艺术,也是藏族民间美术众多形式中具有独特表现手段和最有代表性的雕刻艺术形式之一.藏族"玛尼"石刻泛指雕刻在石块上的佛语、造像和图符,是极具本土地域风格特色和民族民间风采神韵的藏族石刻文化的特殊形式.它有着古老而悠久的发展历史,在藏传佛教美术和民间民俗美术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教化功能、审美意义和神圣而独特的宗教文化地位.  相似文献   

5.
郑板桥的诗画创作与他生活的时代是分不开的,本文结合郑板桥的生活环境,艺术思想等方面,从用心求学与书画脱颖、为官清廉与诗画题材、广交真友与诗画风格等方面来说明郑板桥的诗画创作与他生活的时代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郭若虚在<论气韵非师>一文中,把"人品"提高到非常重要的地位,认为画家的"人品"对其绘画作品有决定性作用.由此,对画家本身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此外,他在<论气韵非师>一文中提到的"轩冕才贤,岩穴上士,依仁游艺,探赜钩深",是对孔子儒学的一种回顾,提示出文人画家达到高雅"人品"的根本途径,是文人画教育思想发展成为蒙养说,以及"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一个线索.  相似文献   

7.
蒋采苹先生是一位修养全面、人品画品俱佳的美术教育家,是位精益求精、成就突出、风格独特的女画家.她集男人的刚毅、女人的细柔于一身,在工笔重彩这块艺术园地里,辛勤耕耘,广收博取,取得累累硕果,从而独标于中国画坛.  相似文献   

8.
郑板桥的家教观周兴春郑板桥(1693-1765)名燮,字克柔,号板桥,江苏兴化人。乾隆进士,曾任清朝山东范县(今属河南)、潍县(今潍坊)知县。他为“扬州八怪”之一,是著名的书画家、文学家。郑燮不但善于理政研文,而且也善于治家教子。他的家教现在今天看来...  相似文献   

9.
板桥"乱石铺街"的书法艺术,体现了崔瑗《草书势》中提出的"观其法象,俯仰有议,方不中矩,圆不副规"的基本造型原则,不同点在于,板桥敢于也善于把各自独立的真草篆隶揉成一体,而向自然的多样性回归。正是在书法的种种规定性的秩序之内,我们看到了郑板桥书法是怎样去获取最大的自由,以达到作品的丰富性和复杂性的。  相似文献   

10.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这首大家耳熟能详的诗——《竹石》生动形象地再现了郑板桥描绘的竹子立于破裂的岩石之中的场景。郑板桥也像这石中之劲竹一样,刚正不阿,恪守本分,他的品行和追求更是完美地体现在他的作品中。郑板桥在书法和绘画方面有独特见解,"诗、书、画"旷世而独立,世称"三绝",作为"扬州八怪"的重要代表,他能达到这样的高度,与他的为人是分不开的。郑板桥的诗、书、画无一不体现他的刚正品行,虽然他没有在仕途上取得辉煌的成就,在艺术上却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境界。  相似文献   

11.
《古兰经》是阿拉伯-伊斯兰文化诸多学科的理论渊源。作为语言的《古兰经》,它是阿拉伯语第一部见诸文字的典籍,规范了阿拉伯语言,统一了阿拉伯半岛南北方言,对于散居半岛各地的阿拉伯部落人维护其语言和心理上的统一,发挥了巨大作用。同样,作为文学的《古兰经》,它不但因自成一体的"古兰体"成为阿拉伯有史以来第一部韵体散文形式的经典,而且因语言精炼、文体优美、风格独特、修辞超绝等文学品质而被奉为阿拉伯文学的最高典范,对推动阿拉伯文学的发展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尤其经中的寓言比喻和故事典故等具有文学性质的题材,始终是伊斯兰文学家创作的思想渊源。  相似文献   

12.
颜真卿是唐代书法家,其作品是楷书风格的典范。颜书是中国书法审美研究的核心板块之一。但是古今书论中对崇高书风的研究一直语焉不详。因此,引入"崇高"这一西方美学范畴,尝试对崇高的书风进行新的阐释。颜真卿的书法不仅雍容方正,而且体现了崇高的书风与人格。颜书有雄浑之气、正大之象,书风的"尽美"与人格的"尽善"相结合形成独特的书法风格。  相似文献   

13.
清代郑板桥的艺术成就包括很多方面,郑板桥在画竹的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理论,即"画竹三段论",他阐述了客观存在、主体意象以及艺术作品之间的联系,表达了在艺术创作过程中的三个"变相"以及其他的一些规律,即"此相非彼相","手中之竹"不是"胸中之竹"。而艺术创作最重要的就是"意在笔先,趣在法外"。在变的过程中要有"法"与"趣",趣法相投才是艺术的最高境界。也就是说,一切艺术的美的创造正在于此。  相似文献   

14.
谢雨 《美与时代》2014,(2):82-82
著名画家徐悲鸿先生曾说过“板桥先生为中国近三百年来最卓越的人物之一,其思想奇、文奇、书画尤奇。观其诗文及书画,不但想其高致,而其寓仁慈于奇妙,尤为古今天才之难得者。”悲鸿先生很有见地,较为全面和概括地评价了板桥的思想、人品及其艺术成就。  相似文献   

15.
说“糊涂”     
正"难得糊涂",是郑板桥的传世名言。在郑板桥写的"难得糊涂"字幅下,有一行款跋:"聪明难,糊涂难,由聪明而转入糊涂更难。放一着,退一步,当下心安,非图后来福报也。"这当是郑板桥对"难得糊涂"的解释了。从这一行款跋的解释来看,郑板桥内心的"糊涂",是"放一着",是"退  相似文献   

16.
朱熹是宋朝一位杰出的思想家,是理学的集大成者。在中国历史上,朱熹不仅在思想、文化和教育等方面占据了重要地位,而且在书法领域也有较高的造诣。朱熹在儒家思想的影响下,一直在书法领域探索,他建立了“以理论书、传承统绪、人品即书品观、文从道中流出”等书法义理观,这些都对后世的书法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朱熹在书法创作方面注重“艺”与“道”的统一,提出文道并重的书法思想,反对夸张乏味的书法技巧。此外,朱熹将理学思想与书法相结合,在书法创作中融入理学思想,使书法艺术表现出独特的魅力。研究总结朱熹的书法风格和思想,不仅有助于我们全面了解朱熹的书法艺术特色,也有助于我们了解南宋书坛的基本特点和思想观念。  相似文献   

17.
在20世纪著名哲学家的行列当中,勒维纳斯(E.Levinas)无疑是一位非常具有独创性的哲学家,其"伦理学是第一哲学"的独特思想为他赢得了20世纪最后一个道德学家的美誉,其哲学也因此而被称为伦理学形而上学.本文将通过论述勒维纳斯的"我为他人负责"的思想,来展现其伦理学形而上学的独特内涵.  相似文献   

18.
<正>对于人品与画品关系的认知可分为三大类:首先,人品影响画品的精神境界;其次,人品与画品不能挂钩,两者有影响,却不存在决定关系;第三,认为人品高低决定画品高低。其实,传统画论对人品与画品关系的论述是建立在论者的身份、时代特点及其对社会、文化因素的不同的认知基础上的。人品层次赋予了画家一种身份,这种身份让他寻找自己创作的艺术风格,形成了一种围绕人格进行的人品与画品的综合体系,理论家也围绕这一体系对其进行完善和整  相似文献   

19.
张朝 《管子学刊》2001,(3):23-26
“君子”这一概念,是我国古代学者对一种理想的社会人格的写照。儒家哲学在探讨人生问题时极为重视人格、人品等问题。荀子作为儒家集大成者,他心目中最重要的问题也是如何培养理想的人格,造就完美人格。荀子提出了君子的人格特征,以及描述了君子与小人的差别。  相似文献   

20.
儒家人文教化的一项核心内容,就是培养具有高尚道德情操的君子品格,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中国人对自然事物的审美观照.在崇尚德性的儒者看来,自然山水及客观外物可视为人之品性的象征,于是就有了"君子比德"的说法,即用外物的自然属性来比拟道德人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