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兴趣的巨大教育作用是众所周知的。教育理论中有知识教育、品德教育、情感教育、行为教育等,为什么不能有“兴趣教育”呢?兴趣教育是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它渗透于整个教育之中,起着十分重要和不可取代的作用。因此,深入、系统地研究兴趣教育思想,建立起科学、完整的兴趣教育体系,无疑是我们教育和心理科学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本文试就夸美纽斯、洛克和卢梭的兴趣教育思想作一些粗浅的评述。这对于全面地了解和研究兴趣教育思想是不无启发意义的。  相似文献   

2.
人类是由古猿进化来的,社会是随着人类同时形成的。攀树的猿群为什么要下到地上来直立行走;要学会制造工具,从事劳动,从而进化到人类社会呢?一般说来,这是环境的逼迫。那时候,地球上一些温热地带的气候,变得干寒起来,森林大批毁灭,饥饿把古猿从树上赶下来。树上的生活方式转变为地上的生活方式,促使古猿向人类转化中迈出了有决定意义的第一步。恩格斯说:“这些猿类,  相似文献   

3.
信任风险     
信任有风险么?答案是肯定的,这也是为什么眼下社会普遍存在信任危机的原因。可是,不信任别人其实也是有风险的,而且风险更大,那就是有可能会失去真正的生活。  相似文献   

4.
趣品人生     
为什么要谈一谈生活方式呢?为什么想说一说中国人的闲情雅致呢?不是为了让我们拿出大把时光去浪掷,不是为了让我们放弃理想和责任,而是要让大家在实现自我价值的同时,不要丢失自己。人生路漫漫,如何用中国人的方式,从容踏上旅程?悠闲是一种生活姿态,是一种寻找自我的方式,值得去尝试。大家在路上行走,在公园里散步,会看到很多亭子。亭子有何用途?想必大家都知道。"亭"  相似文献   

5.
由河北人民出版社1987年出版的《商品经济与精神文明》一书,是王锐生同志近年研究的新成果。它的出版无论对理论还是对实践,都是很有意义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搞活”这一基本方针的深入贯彻,在我国经济生活中,突出的是社会主义商品经济迅速发展起来。由于经济领域中商品经济的发展,在理论、意识形态以及精神文化领域出现了许许多多的新问题,尖锐地摆在人们的面前:为什么商品经济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经阶段?怎样重新理解马克思对社会主义社会的设想,以及关于商品经济的一系列论述?商品经济必然会引起哪些观念变  相似文献   

6.
有钱与有闲     
既有钱又有闲的生活是令人向往的,然而有钱与有闲却像是一对见了面就要打架的冤家,难得聚在一起。有钱的忙忙碌碌难得有闲,有闲的悠哉悠哉口袋里却没有几个钱。忙是有钱人的生存方式而闲是穷人的生存方式。这是为什么?  相似文献   

7.
人的适应——一种进化观为什么应激问题已成为当今时代的一个主要问题?是不是因为工业化社会的生活比我们祖先的生活要更紧张、更有压力?从物质角度来回答这个问题,答案显然是否定的。现代社会生活比我们以往任何祖辈的生活都轻松。但是,我们的时代也有我们自身的问题,而且其中大多数从本质上说是属于心理的和社会的。我们再也不会挨饿、受冻  相似文献   

8.
生活方式具有多层次性,我们可以从不同的层次、不同的角度去研究和把握它。社会学从人们的具体生活方式入手,直接研究个人和社群的各种生活活动的具体表现形式及其变迁状况。这是生活方式问题研究的最基本层次。科学社会主义从社会的生活方式入手,研究社会主义社会与人们生活方式的关系,揭示社会主义生活方式的特征。这是生活方式问题研究  相似文献   

9.
人性的软弱     
王雷 《天风》2008,(24):32-33
虽然抽烟有害于身体健康并浪费钱财,但我们的社会为什么拥有大批的吸烟者呢?为什么人人都知道杀人是一件十恶不赦,是要受到法律严惩的犯罪行为,却有许多人明知故犯呢?为什么人人都恨恶自私自利,却又人人都自私自利呢……这一连串的疑问,使得  相似文献   

10.
一、生活方式的含义及与生产方式的关系生产方式是历史唯物主义的一个基本概念,人们十分熟悉。生活方式目前国內主要是作为社会学的一个范畴或作为日常用语来使用。这两个概念之间有无内在联系?联系怎样?有沒有可能把“生活方式”这一概念引入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体系?要探讨这些问题,显然要从弄清生活方式这一概念的含义入手。  相似文献   

11.
生活方式问题,是我国现实生活中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研究课题。它是多学科的研究对象,也是历史唯物主义的一个重要范畴。近年来,我国理论界开始重视这一问题的研究,写出了一部分论文,《文汇报》和《中国青年报》还开辟专栏,讨论“生活方式”和“现代生活方式”的问题。下面就讨论中涉及的有关理论问题,作一简要的介绍。一、什么是生活方式?讨论中对生活方式的内涵有多种提法和表述,归纳起来大致有三种意见。  相似文献   

1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从价值哲学的角度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中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战略任务。为什么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处于社会转型期间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什么特点?怎样才能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本文旨在从价值哲学的角度对上述问题进行研究,形成若干启示,以增强人们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自觉性。一、社会核心价值体系的自觉是对意识形态进行反思的必然社会是个人存在的普遍形式,政治生活和市场生活是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在市场经济中,亚当.斯密的“经济人假设”在理论上说明了“完全竞争、一般均衡的市场经济会显出资源配置的效率”,从而证明…  相似文献   

13.
魏晋玄学关于宇宙本体思想的逻辑演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晋玄学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思想文化?它出现在魏晋时代到底有何思想价值?也就是说,中国传统的思想文化为什么在继先秦诸子、两汉经学之后要出现和能出现这样一种以究玄为主要方式的思想文化?对这一问题的解读,尽管离不开对魏晋时期社会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状况的分析研究,以及在此基础上对魏晋玄学之历史发展的分梳、阐述,但主要的方面不应是对魏晋玄学作史的考察,而应是对其作哲学的考察,即首先要确定玄学思想的哲学主题。  相似文献   

14.
贺来 《现代哲学》2003,(2):18-19
马克思已经去世120周年了,为什么今天仍然需要谈论他呢? 这首先是因为这个伟大与渺小、深刻与肤浅、高贵与可悲并存的“现代社会”。 “现代社会”和生活在现代社会中的人的命运,是马克思毕生思考的主题。马克思放弃了传统理性生主义和自由主义对于“现代社会”浅薄的乐观主义态度,清醒地看到“现代社会”的病灶  相似文献   

15.
对于身边发生的一些事情,人们往往不以为然,很少去问几个“为什么”。比如:人蒙上眼睛后为什么不能笔直地前行?为什么在茫茫雾海中划船,划来划去极易划回到原来的出发点?为什么鸟蒙上眼睛后只能兜圈子飞?挪威生物学家冯·格鲁伯杰对此发生了兴趣,並作了专门研究。  相似文献   

16.
王从友 《天风》2012,(4):51-53,68
医学、哲学、信仰,何为本何为用?一位临床医生为什么会转向生命伦理研究,是学术兴趣还是天职的召唤?孙慕义教授,一位牧师的儿子,眼下是中国生命伦理学学科带头人之一。他年过花甲却仍孜孜不倦,倾尽心血,获得累累学术成果。他的良知和责任感,使他始终关注社会、热爱生命。本刊有幸对他进行了独家专访,听他以独特的视角来解读生命本身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迄今,我国理论界对“生活方式”这一范畴,不够重视和缺乏研究。但是,生活方式是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中的一个很有意义的课题,首先,研究生活方式具有重要理论意义: 生活方式,在哲学和社会科学中可以说是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范畴。如果离开对生活方式的研究,在社会学中,就无法研究家庭、婚姻以及青少年犯罪等社会问题,甚至无法建立起科学的社会学理论体系;在经济学中,就难以说明消费结构问题,在伦理学中,就不能  相似文献   

18.
有个谜语:你对它笑,它就对你笑;你对它哭,它就对你哭——这是什么? 也许有人会猜:这是镜子。可我却要告诉你:不,这是“生活”。为什么?因为,如何看待生活,与人的主观世界关系极大——你愁眉苦脸地看生活,生活必定愁眉不展;你爽朗乐观地看生活,生活就肯定阳光灿烂! 尤其有趣的是,笔者闲时钻研法国文学时,居然  相似文献   

19.
分析哲学是有其人文和社会的兴趣与关怀的。本文试图从批判理论的视角.运用哲学与生活世界相关联的解释学方法,分别解读了分析哲学创始人之一的罗素的逻辑分析哲学与他作为一个哲学家的社会批判兴趣之间的关系,以及前期维特根斯坦的逻辑语言分析哲学和后期的日常语言分析哲学与维特根斯坦所属的生活世界的关系。指出分析哲学由于没有建立在对现代性的科学一形而上学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的足够反思基础上,所以它对形而上学的批判兴趣最终仍然导致了一种非批判的形而上学。  相似文献   

20.
思维问题经常引起科学的兴趣。在社会和思维发展的一切阶段,思维过程的结构是一样的呢,还是有所变化呢?如果是变化的,那么,现有的思维方式发生变化的原因和变化的方向是什么呢?推理的逻辑性在多大程度上依赖于现在的实践呢?这就是在科学论著中至今一直在讨论的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