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技术创新主体研究综述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技术创新主体研究综述李兆友(东北大学技术与社会研究所博士生110003)从哲学的角度来看,技术创新是使科技成果实现产品化、商品化、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实践过程。同任何实践活动离不开实践主体一样,技术创新实践过程也离不开技术创新主体的参与。可惜的是,有关...  相似文献   

2.
毛泽东主体性思想是以现代先进文化形态传承、凝聚、提升了的人类主体性精神。它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精神产物,又成为贯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全过程的文化逻辑,具有坚实的真理品格、人文价值和历史影响力。毛泽东主体性思想的内在逻辑是一个结构系统,其中,独立性逻辑是指历史主体对自身存在的权利、价值与尊严的自觉、肯定与捍卫,是主体实际地追求自身价值目标、实现价值诉求的文化形态;求真性逻辑是指主体对事物本质深入探究、理性把握的能动性特质;实践性逻辑是指主体将其价值目标付诸实际行动,进而转变为现实的历史创造性旨趣;超越性逻辑是指主体解构与否定既定文化模式和实践模式的创新性特质,其逻辑展开过程为总体性框架的转换与跃迁。以上四重逻辑之张力关系构成了内在于毛泽东主体性思想的逻辑架构。  相似文献   

3.
论坛荟萃     
论坛荟萃汪信砚:人类实践的现代发展和当代特点作为人类能动地探索和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活动,实践是由诸多要素和环节构成的复杂系统,并表现为作为主体的人的各种技术手段为中介作用于客体的动态过程。包括工具、手段、方法在内的技术中介系统的发展状况决定着人类实践...  相似文献   

4.
控制是指主体在认识和变革客体的过程中,利用具体的指挥和协调机制实现自身预期目的的活动。从这一含义可以明显看出,控制既然是主体的有目的的活动,那么,它自然就体现和反映了主体的能动性。首先,在主客体相互作用的认识过程中,控制是主体能动地协调自身的内部状况以及  相似文献   

5.
所谓实践功能度,是指人类社会主体总行为结构在特定历史情境中的功能运转机制,具体地说,是指人们在一定历史时期实践活动的特定有序性,即在什么程度上能动地改变、支配对象和自己的能力标定点。实践功能度是实践唯物主义功能特质的关键质点,它是我们建构哲学新框架的极重要的逻辑规定。首先,实践功能度是一种客观的主体创造能力的尺度。它是社会实践历史能力发展的客观标尺,具有客观性,它又是人的创造力的历史尺度、通道和透镜。  相似文献   

6.
试论科学活动的德性本质一、科学活动的储德性。它是指主体通过科学活动积蓄生成德性所具有的潜能的过程。这一过程是主体通过探索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身等关系及其内在规律的科学活动在求真和创新中实现的。求知活动在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上,能通过对...  相似文献   

7.
道德认识是道德品质形成过程中的第一个环节,是道德行为的基础。探索儿童道德认识的结构与发展规律,在儿童德育中有极其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儿童道德认识的发展,包括一整套逐步形成的结构,它是通过主体与外部世界之间的不断互动而  相似文献   

8.
论中介客体     
论中介客体任平目前学术界研究客体问题的主导框架和运思模式都因袭了主体—客体两极哲学框架。这种框架的缺陷在于:它撇开了实践或认识的主体与主体之间的交往关系。表现在客体观上,首先使主体性变成了唯一性、单一性和同质性;其次使主客体之间成为单一关系结构;第三使运行结构偏狭;第四使活动结果单一。新的研究框架应当是具有主—客与主—主双重关系结构的主—客—主框架。这种框架首先可体现出多极异质主体性;同时能涵主—客关系与主—主关系,使客体具有中介性和交往性;主体不仅与客体相互规定,而且与另一极主体相互规定。主—客—主框架,突现了中介客体的范畴。所谓中介客体,是指多极主体交往活动中的共同对象。诸多主体间借助于中介客体的联结,形成交互主体间性关系。客体作为上一代主体交往的结果,它又成为后一代人交往活动的条件。客体的规范性与主体间交往活动的创新性具有辩证统一关系。中介客体范畴的提出将使历史观、认识论、科学观、价值论、伦理学乃至日常思维领域发生整体性的转变作用。如在历史观方面,把客体作为中介,即可把社会关系向实践转化。在生产实践中一方面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另一方面即是人与人的社会关系。在这里社会关系是通过自然这个客体的中介作用而建立  相似文献   

9.
人类的实践是不断发展的。对于实践的发展可以从不同的侧面去考察,而实践过程的分化就是实践发展的一个侧面。所谓实践过程的分化,是指在实践过程中由人所进行的某些活动或某些环节逐渐从人的身上分化出来,交由人的创造物去进行和完成。实践过程的这种分化使人类实践不断显现新面貌、新特点。因此,从理论上探讨实践过程的分化及其规律,对于我们把握人类实践的发展,尤其是对于深入认识新技术革命给人类实践带来的影响和变化,都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中医学是特殊的认识成果,在其认识发生发展的过程中,必然存在特殊的认识论原因,也一定存在可循的规律。从认识对象、实践活动、主体认识结构和认识建构过程对中医学特殊认识进行了比较系统的分析和论述,力图揭示出中医学的认识论原因和规律。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主义哲学即“实践唯物主义”,它把历史中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关系(社会实践)作为人类社会生活的真正本质。要确证实践本体论这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石,研究必须微观化和现实化。我们把物理学中的“场”(它本身是客观存在的相互作用)概念引进社会历史观的基础研究中,便可转生出“社会实践场”范畴——社会实践中主客体相互建构作用和主体共振所产生的客观效应整体,这是一种现实存在的实践作用场。显然,实践唯物主义把社会存在的活的本体视为实践活动,并不是要把社会生活的客观基础虚化为抽象的主体行为,而是落实在主体行为与客体相互作用的功能系统存在上。它既从根本上摆脱了旧唯物主义机械决定论的阴影,也避免了重新滑向唯心史观的主体精神引导论。社会实践场是实践唯物主义哲学框架中重要基础范畴,第一,它表征了人  相似文献   

12.
实践作为人变革、改造客体的自觉活动,必定伴随着人的思维、认识活动。在现实的实践活动中,变革客体的物质活动与实践活动主体的思维、认识活动总是统一于同一过程的。实践主体的思维、认识活动决不可能游离于实践活动之外。相反,实践活动正是在主体的思维方式的指导下展开、进行的。实践活动运行的方向、方式、过程及结果,一方面固然受制于实践客体的结构、属性、特点等因素,但在很大程度上,则受着主体思维方式的支配、控制和调节。所谓思维方式就是主体观念地把握客体的相对稳定的定型化的思维样式。从功能上讲,思维方式是实践主体认识客体的观念出发点,是主体把握客体的内在尺度。从结构上讲,它包括经验、知识、价值观念、情感、意志等因素。这些因素交织、统一在一起,对实践活动起着重要的导向、控制和调节作用。实践活动从其展开的程序上讲,包括以下三个环节,即确立实践目的和实践方案的决策活动、实施实践方案的执行一操作活动和对实践结果的评价  相似文献   

13.
社会规律的规定性刘福森要正确规定社会规律,必须对下面三个问题做出正确解释;(一)社会规律是人的活动的本质关系与社会规律是社会的本质关系,这两种提法应是统一的。因为社会本来就是人的社会总体活动。但在讨论中却发生了分歧。因为他们的出发点不同。强调社会规律是社会的本质关系者,意在强调社会同人的活动的区别,强调社会的客体性和客观性,把社会看成是在人的主体活动之外的自在客体,排除社会过程的主体性,从而把社会同人的活动、社会客体和主体绝对对立起来,否认了二者的统一。而强调社会规律是人的活动的本质关系的论者,则意在强调社会历史的主体性。但有些论者没有看到社会中人的活动与社会、主体与客体的统一是矛盾的统一,从而把社会同一般意义上的活动、实践等同起来。其实,历史观讲的实践是个体实践相互作用所产生社会总体实践和“改造前人实践的实践。”前者从横的方面反映了实践的社会性,与之相对应的是恩格斯的“合力论”;后者从纵的方面反映了实践的历史性,与之相对应的是马克思的“历史制约性”的观点。(二)规律与趋势的关系。二者是相联系的一个概念,但并不等同。趋势是规律的属性,是一种可能的趋向和态势。趋势也是规律在事物运动中的表现,在这个意义上,趋势  相似文献   

14.
实践模式是结成一定社会关系的人们进行实践活动的方式。实践模式可分为优化模式和非优化模式。凡具有正确目的、主体客体和手段组合严密、能及时协调和正确解决运行中各种矛盾、能取得满意结果的实践模式,都属于实践优化模式。目的在实践前是以观念形态筹划和设定着未来的实践。实践优化模式必须以正确目的为先导。实践必须要有优化的结构。一方面实践要素质量高、素质好;另一方面实践要素要达到最佳组合。实践的运行一要有序,二要稳定,三要能持续。从功能方面说,实践优化模式必定呈现出大而好的实践效益。所谓实践优化模式,就是由正…  相似文献   

15.
哲学视野中的技术创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一、技术创新是创新主体参与的特殊的社会实践活动过程技术创新是经济与技术相互结合或相互统一的,既具有经济特征又具有技术特征的技术—经济范畴;在实现技术与经济的结合过程中,管理起着关键性作用。技术创新首先是技术本身的过程创新,包括技术本身的不断完善化,以...  相似文献   

16.
实践不仅是认识论的首要的基本的观点,而且也是全部哲学的首要的基本的观点。 自然物质不是社会的实体,社会实体是人们的社会实践活动。自然——人——社会是一不可分割的系统存在体。以自然为基础的人类的社会实践,在人类历史范围内具有本原的性质。实践的本质是物质的,它是一种特殊的物质运动形式,是物质世界的一种特殊的现实。所以实践本体论对于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不但不构成分离与对立,而且是关于它的的最深刻、最具体、最彻底的表述。 实践唯物主义与历史决定论是一致的。首先,每一代人面临的现实世界是上一代人实践的结果,这是不以他们意志为转移的实践“定格”。其次,从实践本体的纵向发展看,它虽然是主体的运动形式,却又是不依任何个人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过程。再次,从实践的必然(规律性)与自由(发现和利用规律)的关系看,二者在同一个实践的主客体关系中,具有统一性。实践唯物主义的“物”正是这样体现出来的。 概括为历史决定论的实践唯物主义,具有如下优点:第一,超越了单纯的自然本体  相似文献   

17.
应当:真理性和目的性的统一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实践的过程正是主体与客体不断矛盾又不断统一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主体不断地认识客观世界的规律,达到对世界的真理性的把握,使得人的活动合乎客观规律。同时,由于主体具有“自觉的能动性”(毛泽东语),使得其活动也是一个合乎自身目的的过程;人总希望把世界的现实状态改变成自己所期望的状态,而不希望把它变成一种“异己物”。只有这样,  相似文献   

18.
自组织理论为我们分析和认识系统的动态发展提供了许多新方法。普利高津的“通过涨落达到有序”的命题,可谓是这些新方法中的佼佼者。它简明而深邃地昭示人们:系统中的“涨落”,是使系统奔向新的有序的主要根据。所以,认识特定系统中的“涨落”,对于认识该系统的动态发展举足轻重。依此,欲揭示科学发展的深层奥秘,我们不妨去探寻一下科学系统中的“涨落”。科学系统是指由科学主体、科学工具、科学理论和科学规范为基本要素耦合而成的社会系统,这是科学活动过程的集合体。其中,科学主体主要是指在科学活动过程中的科学家个体及科学家群体(科学共同体);科学工具主要包括科学活动中所需的观察实验仪器这类物质工具,及关于客观对象的分析方法和认识方法这些思维工具;科学理论一般是指反映客观  相似文献   

19.
天然世界是指人类实践活动尚未改造过的自生自存的物质世界。人为世界是指人类所创造和改造过的各种事物和现象及其发展过程的总和,它是人为自然、人为社会和人为人的完整统一。而人与人为世界除此之外还存在合目的性、价值性关系。天然世界变化发展速度较慢,且常带有重复性和渐变性;人为世界变化发展快,且具有不可溯性和质的突变性。人为世界一方面以天然世界的运动规律为基础,一方面又存在与之不同的“行动规律”、“实践规律”、“人为规律”等。  相似文献   

20.
本文认为,在把实践作为制约认识运动的集合体加以研究的同时,还应从不同角度深入探讨实践本身的结构、功能和发展规律。本文着重考察了:实践能力由潜在形式向现实形式转化的过程及其具体社会历史条件;实践目的和实践效果、实践效果和实践效率、总效果和分效果等辩证关系以及衡量实践效果的客观标准;实践运动的反馈机制及其作用。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实践及其效能、效果和反馈诸环节之间的复杂的相互作用,认为“实践——效能——效果——反馈——实践”之辩证循环具有客观性、普遍性、能动性和开放性,因而是实践运动的基本规律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