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莫批是哈尼族社会生活中的重要角色之一。他们既是自然属性的人,又是人神交界的代言人;他们曾经是哈尼族社会政治领袖人物,又是宗教祭司。莫批作为哈尼人民为人处事的楷模,又是哈尼人人生价值的标榜。本文在分析莫批产生的历史演变基础上,阐述莫批在哈尼族社会中的功能和地位及其在哈尼族地区构建和谐社会和保护生物多样性中具有的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董继宁是我国当代山水画艺术的集大成者,他的山水画作品充满了艺术美感与艺术情致,他把对生命的体验和生活的情感赋形于艺术作品之上,彰显了艺术来源于生活的创作追求。他作品的艺术语言和艺术形式都有其独特的个性特点,他的笔墨趣味既是艺术手段,又是精神气韵;他的色彩既是随类赋彩,又是随情赋彩;他的意境表达是艺术精神的揭示与阐释,更是文化涵养的因心造境。著名画家、美术评论家周韶华评其画曰:"大地性、宇宙性、再造大千世界的当代性,是董继宁的山水画神韵之所在。"因此文章通过参考多部关于董继宁的书籍和作品梳理分析其情致在意境、笔墨、色彩方面的表现,读懂他在创作中的情致表达。  相似文献   

3.
弗洛依德的精神分析,既是一种对神精病的治疗方法,又是在医疗实践中逐渐形成的一套完整的心理学体系和理论。不仅如此,他还使自己的理论成为了一种人生哲学,企图解决生活和社会中一系列重要的问题。而其中最重要的部份是梦的学说。  相似文献   

4.
勃鲁盖尔是欧洲伟大的美术艺术家,他的作品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表达出了画家对当时社会政治生活的反思和对当时农民生活的同情。因此,勃鲁盖尔的作品具有很高的人文主义精神,他的画作既是美术艺术,也是记述历史的文化作品。文章首先分析了勃鲁盖尔绘画中人文主义精神的影响,然后以其画作来解析其作品中人文主义精神的表现,旨在为美术艺术爱好者和勃鲁盖尔艺术研究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为考察哈尼族中学生文化认同特点及其与学校生活满意度的关系,采用哈尼族青少年学生文化认同问卷和青少年学校生活满意度评定问卷对621名哈尼族中学生施测。结果表明:(1)哈尼族中学生民族文化认同处于中等以上水平,其中族物喜好、民族接纳方面的认同较高,宗教信念、社会俗约的认同较低;在宗教信念、社会俗约、总问卷上,城乡学生的认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乡镇和农村学生之间无显著性差异;(2)哈尼族中学生文化认同存在年级差异,随年级递升呈下降变化趋势,不同维度表现出非平衡性发展特点,呈分化发展趋势;(3)哈尼族中学生的民族文化认同与学校生活满意度之间存在关联性,对学校生活满意度有显著的正向效用,其中民族接纳、社会俗约分别具有正向和负向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6.
关于科学活动的精神气质这个问题,美国著名科学社会学家R·K·默顿已经有过经典性的阐述。然而,默顿对科学活动的精神气质的阐述只停留在对科学活动的抽象的理解上,并没有真正揭示科学活动的精神气质。本文试图在剖析默顿的有关观点的基础上,把科学活动的精神气质视为~种奥林匹克精神的体现;这种精神既是推动现代科宇活动蓬勃发展的强大的精神动力,又是促进整个社会全面进步的重要的精神力量。在默顿那里,他把科学活动的行为规范称之为科学的精神气质。他说:“科学的精神气质是有感情情调的一套约束科学家的价值和规范的综合。这…  相似文献   

7.
哈尼族节日既是宗教祭祀的节日,又是农耕祭祀的节日,融合了传统宗教祭祀礼仪、民间世俗节日、饮食文化等丰富内涵。哈尼族的传统节日都必须举行祖先崇拜祭祀礼仪和自然崇拜的农耕祭祀礼仪,而宗教祭祀的目的都是为了人、粮、畜的健康、增殖和发展。随着改革开放和民族地区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带来了传统宗教信仰观的改变。文章运用实地全程参与式和关键人物访谈法,探讨文化变迁背景下,哈尼族为了达到传统宗教祭祀目的而进行文化的自我调适。  相似文献   

8.
丧葬仪式是少数民族宗教伦理和社会建构的重要行为,将血缘、亲缘和地域社会网络关系联结起来,成为解读少数民族宗教文化传承和变迁的重要文化模式。勐宋哈尼族丧葬仪式作为西南少数民族"地方性知识"社会文化行为的具体实践,通过族群关系的互动,促进社会关系的整合和调适,最终形成哈尼族内部治丧活动的社会系统。论文从勐宋哈尼族的历史与文化生态的"场域"出发,详细记叙了其丧葬仪式的过程,尝试分析勐宋哈尼族丧葬仪式的宗教隐喻与社会建构,反思丧葬仪式的功能性价值。吉登斯的"脱域"理论强调的是建构更为广阔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生活,而少数民族丧葬仪式的象征隐喻、社会整合和习俗惯制的调适,使"脱域"机制的形成仍具有调控性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9.
文章以史论结合的方法论述了叶适既是勇于开展学术批判的人 ,又是善于开展学术批判的人 ,从而揭示了叶适学术批判精神的基本之点 ;文章又从南宋的政治、文化和学术发展的背景 ,论述了叶适学术批判精神形成的原因 ,认为叶适的学术批判精神是当时时代精神要求的反映和产物 ;文章还从叶适在中国学术批判史上的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 ,着重地论述了他的学术批判精神的历史意义和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10.
社会心理和人的选择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和人学的重要内容,社会心理既是时代精神的折射,又是社会经济、政治的"气象图",是透视社会问题的窗口,所以它对人的行为具有重要影响,是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重大作用的重要表现。在社会结构中,它是介于宏观和微观之间的中层理论,所以它又是人学理论中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