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序言马赫是一位在物理学、生理学、心理学等各方面都颇有造诣的科学家。作为物理学家,他在音响学和光学领域的研究是具有开创性的,“马赫数”象征着他的功绩。但是他不是一个仅仅以实验研究和数理分析为满足的人,他还展开了科学哲学和科学史相融合的科学论。马赫认为自己只不过是一个微不足道的自然科学家,而不是哲学家。他说:“不存在马赫哲学,至多不过存在自然科学方法论和认识心理学。这两者和所有科学理论一样,它们是哲学的、不完全的尝试。对于在这之外渗进外在的附加物而编造出来的哲学,我概不负责”(马赫《认识和谬误》序文原注2)。在《力学史》的序言中他则说:“在我的著作里,大家可以  相似文献   

2.
对于海森堡来说,物理学和哲学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东西。他相信,好的物理学会不知不觉地被坏的哲学所毁灭。所以在海森堡创立量子力学之后不久,他就孜孜不倦地致力于弄清楚这门科学的哲学结论,并让那些非物理学家也知晓这些结论。海森堡不仅是一位物理学家,他还是一位致力于探索真理、想对世界有广泛理解的人。自然科学于他,乃是达到这一目标的一种最好的手段。在哲学上,他深信现代物理学为柏拉图的观念提供了依  相似文献   

3.
黄宗羲是一位杰出的、进步的思想家,他的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刻影响。但他的哲学思想是唯物主义,还是唯心主义?却众说纷纭。其中牵涉到一个关键的问题,是他与王守仁心学的关系。所以本文也就从分析黄氏哲学与王学的关系入手,以判断其哲学的性质。目前学术界较为流行的一种观点是,黄氏哲学虽以王学为“根底”,但已与王学决裂,形  相似文献   

4.
莱布尼茨的哲学思想体系,在苏联文献中一再详细地阐述过。但是,莱布尼茨作为一位社会思想家却很少为我们读者所了解。其实,社会政治问题在莱布尼茨的著作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以至有些历史学家首先把他看作是一位政治家,而后才是哲学家和数学家。然而问题决不在于在莱布尼茨的遗著中政治和哲学各占何“比重”,问题在于政治和哲学是一个有机的统一体。莱布尼茨的社会观点是他的整个理论体系的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甚至像这样抽象的哲学著作“单子论”和纯粹神学的论文“神正论”,都有其“实用”的社会目的,都是与莱布尼茨的政治纲领相协调的。本文就是打算对莱布尼茨哲学的和社会的观点之间的有机联系作一番考察。  相似文献   

5.
A.J.肯尼把维特根斯坦称作“20世纪最重要的思想家”。G.H.冯·赖特认为他是“我们这个时代最伟大和最有影响的哲学家之一”。J.N.芬德雷虽然反对维特根斯坦的观点,但也把他说成是一位“有重大影响和独创见解的思想家……思想深奥……才华横溢”。类似的说法在论述维特根斯坦的文献中比比皆是。 任何一个人读到这类高度评价,自然都会以为维特根斯坦是20世纪哲学中最具影响力的人物。实际并非如此。为说明这一点,最简便的办法就是指出:在维特根斯坦生前和死后,除了他的少数学生所做的工作外,哲学界的大部分活动恰恰是维特根斯坦著作所贬斥的东西,也就是说,哲学家进行系统研究的正是那些他所说的在人们充分注意语言之后就会消失的“哲学问题”。事实上近年来大多数当代分析哲学家根本不同意这种主张。实践表明,他们完全没有接受维特根斯坦的看法。弗雷格和罗素的哲学遗产对他们所起的作用超过了他的影响。因为其中一个理由就是他们仍然属于维特根斯坦力图否定的哲学传统主流。这对了解维特根斯坦在当代哲学中所占的地位是件重要的事情,因为我们在前面各章已经看到,他对哲学传统的否定就表现在他对该传统所指定和界定的哲学问题的否定上。除了他自己的学生,  相似文献   

6.
1995年11月25日星期一,再过几天就是埃马纽埃尔·勒维纳(Emmanuel Levinas)的90华诞了。然而就在这天的凌晨,他在巴黎的的博戎诊所去世了,在此前一天,他因严重的心脏并发症被这家诊所收诊。 这篇哲学传记试图探索他进行思考的动力的来龙去脉以及他在这种思考过程中思想的发展进程,从而对这位西方哲学大师、尤其是对话思想大师作出公正的评价。我特别要指出,作为思想家,勒维纳的个性中具有双重性:一方面他实际上是个“犹太人”,另一方面,他又完全是个“西方人”。因此他经常在耶路撒冷和雅典这两极之间忙碌,或者说在预言和哲学之间忙碌(TI Ⅻ)。然而,他是一位严格意义上的哲学家,从来没有利用《圣经》或犹太教的经文作为某种反思观点的论据或证明,相反,他在大部分情况下总是设法阐明某种观点。这并没有贬低这一事实,即像每一位思想家一样,勒维纳朴素的体验(exp(?)riences naturelles),或者“前哲学体验”,也就是说他基本的犹太人体验,总是给他的哲学思考带来活力。在他典型的有关犹太人的著作中,他始终不渝地把犹太教的洞见和经文“希腊化”,换句话说,他毫无遮掩地介绍他们的形而上学、人类学和伦理学,并把它们变成在思想上易于传授的东西,但即使这样,他仍是一位哲学家。  相似文献   

7.
试论海森伯的哲学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韦纳尔·卡尔·海森伯(Werner Karl Heisenberg,1901—1976年)是当代卓越的理论物理学家,是反映原子世界基本运动规律的量子力学的创始人之一。他为原子、原子核、基本粒子物理学的发展奋斗了终生。他十分重视物理学哲学问题的探讨,十分重视对古典哲学的学习和钻研。他曾说:“一个人没有希腊自然哲学的知识,就很难在现代原子物理学中作  相似文献   

8.
可以说,自有哲学以来,凡是讨论到人,讨论到人的本性的学说,无不首先必须说明他们所说的人,到底是现实物质的人,还是以某种以纯粹精神为其本性的人。对于这个问题的不同解答,构成了哲学史上论争的一个重要的内容。通过简单梳理历史上基于人性问题而展开的若干争论,有助于我们进一步把握西方主导思维方法即其哲学方法论在深层次上的观念基础。 “人是什么”这一古老而常新的话题,是每一位思想家在构建思想体系时都无法回避的基础性问题。从历史上看,对此一问题的回答如同对立着的科学与宗教一样,已然成为西方人生活中习以为常的事…  相似文献   

9.
1984年正当牡丹盛开时节,在古都洛阳举行了第一次全国现代物理学哲学问题座谈会,会议是由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主办的。30余人与会,有在物理学前沿探索中对哲学感兴趣的科学家,也有对物理学新进展及其哲学问题感兴趣的哲学工作者。遵循列宁关于自然科学家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家、自然科学与辩证唯物主义哲学结成联盟的遗训,这两个领域的研究者走到了一起,就共同感兴趣的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并广泛地交流了研究成果。会议虽短,但不论从对物理学研究的哲学、方法论启示来看,还是从物理学新成就对哲学研究的推  相似文献   

10.
康德哲学的主旨张志伟对于一位哲学家,如果不能理解其哲学的主旨或基本精神,就不可能完整、正确地理解他的全部思想。然而这正是康德哲学研究的现状。康德研究者们基于被误解、被歪曲了的知性化康德形象,把他描述为认识论思想家、科学哲学家和形而上学的反叛者,在他们...  相似文献   

11.
柳宗元是唐代著名的思想家和文学家。在哲学上,他究竟是唯物主义者还是唯心主义者?是无神论者还是有神论者?历来就有不同的评价。丁宝兰先生的《柳宗元世界观的实质问题》一文(《哲学研究》1979年第2期),否认柳宗元是一个唯物主义思想家和无神论者,肯定他是  相似文献   

12.
我刊从今年第1期至第4期连续刊登了辽宁省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刘忆江同志编写的《近代欧洲哲学认识论中主客体问题的历史考察》之后,读者要求我刊继续在西方哲学认识论方面做些介绍,本期发表的《西方现代哲学认识论问题述要》,正是为满足这一要求而约请刘忆江同志编写的。从前一份资料已经看到,西方近代哲学家对认识论问题的解决在很大程度上还是思辨的;从现在这份资料将看到,西方现代哲学家则力图将自己的体系建立在一门或几门科学的基础之上,用科学上的新发现去说明传统的哲学问题,几乎没有哪一个哲学流派,在阐明自己的观点时,不利用生物学、物理学、心理学、数理逻辑和语言学的新成果。所以,比之近代,现代西方哲学认识论研究深化了,可资借鉴之处也更多了。但究其根本,立场基本上是唯心主义的,而且主观唯心主义和不可知论的倾向还大大增强了,这是读者应该注意到的。  相似文献   

13.
卡尔·雷蒙德·波普尔于1902年7月28日生于维也纳。他于1994年9月17日在伦敦的克罗伊登逝世。他的父亲西蒙·西格蒙德·卡尔·波普尔博士是位有成就的律师,他还积极从事社会工作,对哲学和艺术有着浓厚兴趣,并有一个与之相关的藏书室,他的儿子很早就得益于这些藏书。他的母亲珍妮是一位有才华的钢琴家。波普尔对音乐的喜爱首先应归功于他母亲的影响,他一生都在从实践和理论上研究着音乐问题。父母双亲都放弃了犹太人的信仰。 他的生命的头33年主要是在维也纳度过的。他16岁多时就决定离开他一直就读的中学而去上大学。在大学他学习了数学、物理学、哲学、心理学和音乐理论等课程,他是以后才补上中学毕业考试的。  相似文献   

14.
在人类精神史杰出成果的那些伟大学说中,黑格尔的辩证唯心主义占据着特殊的地位。按照恩格斯的著名定义,他“以最宏伟的形式概括了哲学的全部发展”。每一位伟大的哲学家,自然都要有意无意地总结以往的哲学发展。但是,这一事实不应掩盖黑格尔在前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中的特殊的、实际上是举世无双的作用。黑格尔不仅是马克思以前的第一位,而且是唯一的一位这样的思想家:他对哲学史进行了专门的系统研究,并且认为这种研究是制订新的哲学体系所必不可少的(即使不是唯一可能的)方法。马克思指出,黑格尔是一个“最早了解全部哲学史的人……”。黑格尔没有局限于对各  相似文献   

15.
虽然维持根斯坦的晚期著作对同时代的哲学,尤其是在英语世界,发生了巨大的影响,但是他这部遣著却经受过巨大的困难。维特根斯坦在他的《哲学探究》中,几乎逐章逐句地撤消了《逻辑哲学论》里的学理!英语哲学界非常晓得这位举世无双的思想家的困难,这是因为这两部出版物既把德文原作也把英文翻译弄到同一本书里  相似文献   

16.
怀特海和列维纳斯的哲学思想并不总是相关联的。怀特海是著名的美国哲学家,早期致力于研究数学和逻辑分析哲学,而后成为系统的形而上学家。列维纳斯是著名的法国哲学家,主要研究胡塞尔和海德格尔,他的哲学目标主要致力于探讨:在不可避免的俗世世界中“超越”是否可能。本论文是对列维纳斯和怀特海的一个比较,通过比较,我们察觉到了他们在某些领域的重合。尤其在以下两个领域中,可以把列维纳斯和怀特海视为对话者,或者甚至是思想上的互补者:第一个是“作为第一哲学的伦理学”;第二个是对“他者的注释”。尽管把两位思想家的深思视为等同或归纳到一起,这样的做法可能并不恰当,但是我们认为探寻两位思想家之间的一致性、共鸣,也还是非常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7.
在哲学史中,伊壁鸠鲁的原子论物理学和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物理学一直被视为是非常相似的。与这种约定俗成的观点相反,马克思认为这种相似性仅仅是表面上的。他指出,如果从更为根本和更为具体的方面去分析,二者之间的基本差别便会变得更加清晰可见。马克思在结束他的分析时指出,这两种理论各自都具有一种内在的矛盾。马克思还想说明这种矛盾的原因,但是,遗憾的是,在他的著述中并未找见这种说明。马克思在尽力解释古代原子论哲学中提出了自己的哲学预设。本文必须被视为是重建马克思的哲学预设和揭示他的批判方法的早期阶段而做的一种尝试。  相似文献   

18.
一、从拉内研究的问题里来看他的神学思想 拉内的神学思想博大精深,多元化的特点十分突出,他是一位终生带着实际存在的问题进行生活、体验和思考的神学家。在这一点上,他深受其师海德格尔一存在主义哲学的影响。海德格尔曾经指导他的这位高足说,研究哲学最好从关注实际存  相似文献   

19.
这篇文章的目的是要探讨一个对我的所有工作都曾很有重要性的问题。这个问题部分地源于思想史传统本身(好长时间我才明白,思想史传统和这问题的联系到底有多少)。下面我就试着重建这一问题史的几个方面。如果我正确地解决了这个问题,这将给20世纪的主要哲学课题带来启示。这还会特别缓和哲学家之间的紧张,缓和自然科学家和其他“实际的”思想家之间的紧张。我想先谈谈我是怎么注意上这个问题的。我最初是搞物理学的;但就是这样,我的兴趣的中心却仍然是哲学的,而非技术的。我努力想弄明白,人们怎么能证明他们有理由偏爱科学理论、宇宙学或自然哲学的某一确定体系,而不喜欢另外的一个体  相似文献   

20.
爱因斯坦的道德品质修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是当代最伟大的物理学家,又是一位富有哲学探索精神的杰出的思想家,一位正直的、道德品质高尚的、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的伟大人物。在他的言论著作、历史传记中有关他的伦理道德思想是很丰富的,他的道德品质修养也是多方面的。本文拟对他的道德观和道德品质修养谈一点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