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活得真累     
当前,大多数人的物质生活越来越富裕,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丰富多彩。按理说,人们应该感到生活的幸福,从而更加热爱人生。然而,我们却不难看到周围有些人总是一脸沮丧,满身疲倦,经常听到他们说;“活得真累”。世界上没有绝对轻松顺利的人生,人的一生就是苦斗拼搏的一生。问题是,有的人历尽磨难,遭遇坎坷,却觉得自己活得有滋有味,越活越有劲;而另一些人养尊处优,生活富足,一帆风顺,却觉得“活得真累”。“活得真累”是一种身心疲劳的感觉。终日觉得自己身心  相似文献   

2.
珍惜今天     
一位智者说:“过去、现在和未来其实一个——它们就是今天。”人的岁月不如说人的生命都是由一个一个的今天组成的。对每一个今天的荒废其实就是荒废生命。佛教常常言及的“活在当下”,就是让人常常活在今天。在修行上,佛教有一句口头禅叫做“将修行落实于当下”。就是说:修行不是等着去上殿,等着到禅堂打坐,等着去念经。修行是时时刻刻、分分秒秒都在进行的工作、生活。只有把握了这个方法,真正能够做到时时觉照、念念自知,我们才不会空过。其实不只是修行,做任何事都应从当下,从今天做起的;等待,永远是一种空想,一种妄想。  相似文献   

3.
人的一生真正遇到大事的几率少,遇到惊天动地的事更是微乎其微,甚至没这个可能,更多的是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也就是这些不起眼的小事,组成了每个人多彩的人生。其实,生活就是由这些“看起来没有多少,可干起来没完没了”的小事组成的,这宛如一座雄伟的高楼大厦,  相似文献   

4.
一、从前有一位母亲携着他的幼子,向西盎山上天主的圣殿走去。她是哀尔加纳的妻子亚纳,那幼子就是撒慕尔,他们两人祈祷着拾极登上圣殿的台阶, 到达以后,母亲便转向大司祭赫利说: “我主,我求你!我主,望你长寿!我就是曾在这里,在你旁边祈求上主的那个妇人,那时我曾为这个孩子祈求,上主赏赐了我向他所祈求的。所以我要把他献于上主,他的一生岁月是归属于上主的。”(列王纪一1:26-  相似文献   

5.
人的感觉是一种“神秘”的东西,有时候它会牵着你的鼻子走,有时候它会被你领着走;有时候它与你又陌不相识。所以你可能疑惑,可能矛盾,可能有不同的感觉:自己是一个“女巫”,未卜先知;自己是上帝的仆人,由“缘分”主宰;自己是一个小人物,不知何去何从。这就是飘渺、神秘的第六感。究竟第六感觉在自己的身上是否“灵验”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相似文献   

6.
“哎,累死我了!”你不管走到哪里,都能听到这样的感叹,尤其是一些白领女人。其实,差不多我们每个人都有过类似的体验,只不过程度不同罢了。看起来颇令人费解,现代科技日新月异,体力劳动日渐减少,然而劳累感却又成为现代人的普遍感觉,原因何在?保健专家将劳累分为三种类型:  相似文献   

7.
人的一生是短暂的,稍纵即逝。一个人看上去从生到死几十年不算短,但用尽一生精力也未必写好一个“人”字。人们常说,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我觉得这句颇具哲理的警语,其重要意义在于给人以自信,鼓舞我们去奋斗、去争取、去拼搏。其实,你若仔细想一想,认真观察一下现实,仔细推敲推敲,就会发现,这句话其实是错的,正确的答案是命运掌握在他人手中。  相似文献   

8.
单渭祥 《天风》2006,(24):34-36
并且被造的没有一样在他面前不显然的。原来万物在那与我们有关系的主眼前,都是赤露敞开的(来4:13)。经文:来4:13中国人特别讲究“亲情”、“友情”、“人情”等人际间的“关系”,这与深受基督教文化影响并以“约”(法理)为其文化基础的一些西方民族是存在明显区别的。刚才我们所读的一节经文中提到了另外一种“关系”,就是人与神的关系。圣经特别说这位造天地万物的主是“与我们有关系的主”!一个人蒙恩得救,其实就是一种与神全新关系的开始;一  相似文献   

9.
语录     
恩惠 《天风》2010,(11):36-36
<正>·人生没有彩排,每一天都是现场直播!人生没有回头路,这一生就是单行道!——一位牧者在丧礼上说·基督徒婚姻没有退路,只有天梯。——在一次婚辅导中的提醒·人在现实中用真名讲假话,在网络中用假名讲真话!——一句对现实的精彩描述  相似文献   

10.
愚顽的拿八     
黄有治  陈辉江 《天风》2005,(12):30-31
在圣经中有许多人的品行是值得我们效法的,但亦有许多人的行事为人是我们当以为鉴戒的。就如拿八这个人的为人就是我们当以为鉴戒的。拿八这两字是“愚顽”的意思。他一生的为人与他的名字十分的“吻合”,可谓是“名副其实”,无论是在言语上、行为上、生活上我们都看到了他为人处事有愚顽之处。  相似文献   

11.
倪光道 《天风》2001,(1):32
有位弟兄对我说,在过去的一年中,我经过了多少的无奈和茫然,失去了许多的祝福和快乐,同时也得到了很多的启发和感受。似乎失去,其实又是得到;似乎刚强,又是软弱的,说到底就是不明白。 实际上,有这种光景,正显明在主的造就之中,有感觉,有体会,却又感到惘然。这是对属灵的经历不很明白的结果。您要知道,“似乎”是自己的感觉,“却是”则是灵里的知觉。自己的感觉  相似文献   

12.
物质包含实践说的重要根据之一,就是认为包括人的意识在内的整个世界都是由物质演化而来的。这种观点来源于古代和近代哲学的溯源式思维方式。古代哲学要寻找世界的“始基”,近代哲学要寻找“实体”,现在有人则循依“意识→动物→有机物→无机物→物质”的模式在时间序列上找到某一个起点(恰如“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一般)。其实,哲学对世界本体寻找的方式已经向现代的逻辑式发生了转换。在哲学史上,首先实现这种追问方式转换的应推康德。在他那里,物自体“这种留存的事物而为感性知识所不能适应者,叫做  相似文献   

13.
江边随想     
颜锦华 《天风》2005,(9):29-29
礼拜散后,主内好友相约到江边散心,我欣然前往。傍晚的江边,景色迷人。看,那一望无际的长江水面,后浪推着前浪;一艘艘轮船在涛涛江面上来回行驶;一轮鲜红的夕阳悬挂在水天相接之处,显得分外美丽;阵阵的晚风吹在我们的验上,使人心情舒畅,好不惬意。我不禁对弟兄感叹道:“啊!上帝的创造是多么的美好!”望着郡一浪高过一浪的江水,看着那一艘艘消逝在天际的船只,圣灵在我心中启示,使我触景生情,心中不由得涌起了许多人生的感悟。是的,看着那翻滚的波浪在水面上此起彼伏,涌动向前的气势,联想到,这不就是我们精彩的一生吗?波浪起伏、坎坷不平,一波  相似文献   

14.
“尔迈力”在我们许多人的概念里是“善行”的意思。其实,它是阿拉伯语的音译,其真正的意思是“工作”、“行为”,如果在该词的后面加上一个起修饰作用的形容词,才具有“善行”的含义。“尔迈力”涵盖人一生的全部行为———无论其善恶。因而,我们不仅把洗大、小净、...  相似文献   

15.
顾炎武的哲学是上承宋明理学而来的。理学人事观的思想基础在于“天人合一”观,就是将天道(“理”)与人道(“性”)融成一体,所谓“性即理”也。在此基础上,理学更将天道与人事的关系转换成“天理”与“人欲”关系,提出了“去人欲,存天理”的主张。这里“天理”既指天道又指人道,与之相应,“人欲”则既指人心又指人事。所谓“去欲存理”,在人事观意义上,其实就是主张人事绝对顺从天道——在心学那里,天道被融于人道而变成了“本心”,此“本心”乃是天道的主观化形式。这种人事观,无疑属于“无为”论范畴,只不过在理论形式上…  相似文献   

16.
赵朴老往生已经四个月了,当时的情景随着时光渐渐淡出,惟有两种景象在我脑海中始终清晰,难以抹去!一是覆盖着国旗的赵朴老遗体,一是灵堂前为他诵经的四众弟子。  遗体上覆盖国旗是国家对他爱国的肯定;四众弟子为他诵经是信众对他爱教的肯定。这情景显示了他爱国爱教功德的圆满!  人的一生充满起伏跌宕,一个年逾九十三的老人,生命的轨迹更是纵横交错,难以陈述,但纵观赵朴老的生平,我个人感到比较明确,爱国爱教便是他的一生。  爱国爱教融合在他生命之中,完全统一,无法分割!  他常为人手书“知恩报恩”,也常给人说“报…  相似文献   

17.
<正>白钰婷是土生土长的宁夏回族人,一个标准的西北穆斯林妇女。当我们见到白钰婷时,她给人的感觉厚重稳健,但又非常健谈,言谈举止间洋溢着活力,能使人与之产生共鸣。她认为,人的一生充满了变数,而立于不败之地的法则就是保持一种持之以恒、乐观而积极向上的心态……!她认为,社会是一个不可割裂的综合体,一个人,要想不被社会淘汰,就得不断学习,全面地接触、吸收各种有益的知识,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祈祷生活     
一 祈祷,不就是念经吗?是的,祈祷就是念经,但祈祷又不仅仅是念经!祈祷,不就是赞美上主吗?是的,祈祷就是赞美上主,但祈祷又不仅仅是赞美上主!祈祷,不就是求恩吗?当然是的,但祈祷又不仅限于求恩!就祈祷最为本质的含义来讲,祈祷总比“念经”、“赞美”、“求恩”更多。那么,祈祷是什么呢?祈祷  相似文献   

19.
李家振 《法音》2005,(6):16-20
中国佛教协会前任会长赵朴初居士逝世转眼就是五年了!1996年1月,他曾大病一场,几乎离去却又回来了。历经生死,他口占了一首诗:一息尚存日,何敢怠微躬,众生恩不尽,世世报无穷。这是他真心的流露,也是他一生的写照。他的一生就是这样精进不息。他常常问别人:“你信佛吗?”有人立即给予肯定的答复,也有人红着脸支吾起来。答复肯定的人不一定真明白“信”字的内涵,支吾难言的往往是既不明白信佛是怎么回事,又不愿随便敷衍的老实人。赵朴初居士对这个“信”字是认真而明确的。他说:“信,首先是对佛的信任,然后认真去理解,理解后便要去行,最后从行…  相似文献   

20.
毛泽东一生进行了许多类型的革命,像政治革命、经济革命、文化革命、民族革命等,而所有这些革命,无不具有一种强烈的共同指向:人的精神价值追求远远高于物质的享受.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毛泽东一生的革命,最终落实到价值理想的层面,就是重构道德伦理,塑造“共产主义新人”,创造出一个“遍地英雄下夕烟”、“六亿神州尽舜尧”的新世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