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唯物辩证法指出:世界上一切事物、现象、过程都不是孤立地存在,都与周围的其他事物、现象、过程有这样或那样的联系;任何事物、现象、过程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环节、成分也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着。辩证法强调用全面、联系的观点研究分析事物,处理人的心理与行为问题也必须遵循这一原则。这就要求我们应以普遍联系的法则研究军校学员心理问题的症状表现,分析心理问题的发生原因,并根据这一原则对军校学员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2.
一切事物都是互相联系的提法,已在我国长期流行。本人认为,这种提法是不科学的、有害的,应当抛弃。第一、一切事物都是互相联系的提法,不符合客观实际。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是唯物主义的辩证法,是实事求是的产物,不是主观杜撰的。作为反映辩证法内容的表述和提法,必须有客观根据。否则,只能变为谬误。一切事物都是互相联系的提法,是否符合实际呢?我认为是不符合的。人们可以举出无数的实际材料说明,一切事物不都是互相联系的。比如,鸟和老虎都是事物,它们就没有什么联系;石头和禾苗都是事物,它们也没有什么联系,如此等等。有联系的只有下列情况:(一)一事物和它的各方面是互相联系的,它的各个方面之间也是互相联系的。比如,国民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它的各个部门的发展,工业的发展离不开农业的发展,农业的发展也离不开工业的发展。(二)某一事物和其它几种事物有联系。比如生长中的庄稼,与土地、肥料、水分、阳  相似文献   

3.
受传统形而上学技术观的影响,技术始终被当做目的或方法而没有自身的动力:一切自然事物都明显地在自身内有一个运动和静止……的根源。反之,床、衣服或其他诸如此类的事物,在它们各自的名称规定的范围内,亦即在它们是技术制品范围内说,都没有这样一个内在的变化的冲动力  相似文献   

4.
现在许多哲学教材都说,事物发展是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的前进上升。把低级与简单、高级与复杂联系在一起,似乎事物发展从低级到高级,就是从简单到复杂。其实,低级和高级,简单和复杂,是不同含义的范畴。低级和高级,主要是表示事物结构、性质和功能上的等级区别,简单和复杂,主要是表示构成事物的成分、要素、结构层次以及这些成分、要素、结构层次的联系在数量上的区别。事物发展都是从低级到高级的前进上升,这是确定无疑的。但是,事物发展并不都是从简单到复杂。在有的情况下,事物发展从某一阶段、某一方面讲都是从复杂到简单。  相似文献   

5.
试论“结构矛盾”与“非结构矛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事物的矛盾有两类,一类是事物具体组成的结构性的矛盾,即“结构矛盾”;一类是事物自身肯定与否定方面的矛盾。本文着重论述前者,为了叙述的方便,我们把与它相区别的另一类矛盾简称为“非结构矛盾”。任何事物内部都存在着这样两类矛盾,但它们之间却有着重大区别。  相似文献   

6.
当我们说起“某某哲学”(如艺术哲学、宗教哲学、历史哲学)时,我们意指的是一类源自我们思考这某某事物时的想法。这些想法必定是哲学的,也就是说,它们一定是普遍的和必然的。诸观念意外地联系起来,例如,框定的讨论与艺术思想联系在一  相似文献   

7.
关于意识     
一人的心理、意识和他们的实践活动的运动和发展是在一个辩证统一的联系系统中进行着的。如果我们在研究心理、意识的特性和揭示它们的运动和发展的客观规律性的时候,离开了这个辩证统一的联系系统,把这二者割裂开来,那就不可避免地要犯这样或那样的唯心主义或形而上学的错误。  相似文献   

8.
信息与反映     
据作者说,本文的目的是,联系作为物质的普遍属性的反映概念,用关于信息和控制的范畴的质的研究来补充对控制论的基本概念——信息和控制——的量的分析。作者认为,反映与信息是接近的范畴,但是又是彼此有区别的。反映是一个物质系统作用于另一个物质系统的特殊产物——第一个物质系统的特性以另一种形式在第二个系统的特性中的再现。信息是控制系统或控制系统的联合的特殊条件下的普遍联系的特殊形式。反映和信息的重要共同特征是,它们不能在物质过程之外存在,同时也不能与物质或运动的任何一种形式等同。作者不同意通过否定信息的物质性质来给信息下定义。他认为,这样的定义没有回答信息是什么的问题。而且,这样的定义还会导致信息的属性之一与认识论的基本问题的混淆,这个混淆可能导致在物质的东西和观念的东西之间建立某种第三者,而在认识论中,这样的第三者是不存在的:任何非物质的东西都是观念的。任何类型的信息都是实在的,因为它是在物质过程中实现的。反映是信息的基础;没有反映,信息就不能存在。而且,信息的内容是和反映的内容相同的。信息对于反映是派生性的;这个派生性就是,反映不依赖于信息,而信息依赖于反映,而且,没有反映,就不能有信息。信息和反映的一个共同特性是二者都具有同构的性质。信息是在物质的一定组织水平上产生的,即在有控制过程存在时产生的。信息和控制是成对的范畴,是彼此不能分离的。  相似文献   

9.
抽象是指人通过感觉、知觉和观念间接地认识事物与现象间关系并从中概括出本质属性的认识活动。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抽象是把许多事物所具有的一个共同因素分离出来,或者阐明它们所具有的一种关系的心理过程。但是,借助于抽象的概括,不能仅仅简单地被归结为从直接地、经验地、感性地给予的特性中挑选出一般的特性。概括在任何时候都不只是选择,而同时也是改造。一般的概念作为科学抽象的产物,就使现象“观念化”。它是以不被无关和附带情况复杂化的纯粹形态来概括现象的。从逻辑学的角度来看,采用抽象单独词项 (包括对抽象实体假定)比用实指法获得具体的单独词项和一般词项迈进了一步。概念结构由于抽象实体的被承认而得以继续,并由此产生出更为抽象的无穷无尽的系统。因此,抽象被称为“哲学上革命性的一步”。  相似文献   

10.
陆沉 《世界哲学》2002,(6):75-79
一、ξιδζ和ιδεa的含义柏拉图的“相”在希腊原中是两个词,即ξιδζ与ιδεa。它们都源于动词ιδεa(看)。作为名词,ιδεa是中性,;8ia是阴性。一般认为它们是同义词.或至少也是意义极其相近的词.因为它们都是“首先指我人所看到的表示出事物典型特征的外貌,  相似文献   

11.
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有系统性、层次性和多样性的。按照马克思主义辩证法观点,整个人类社会是由各种系统规律、范畴、层次、因素联系起来的“世界体系”。在各种联系中,最  相似文献   

12.
因果性是客观世界多种事物普遍的相互依存的一种形式。通过客观存在的因果制约,自然和社会的种种现象保持其固有的秩序。人类个体认识客观世界,有赖于对事物间的因果联系的了解;科学的认识的一个任务,是揭示事物间的因果联系。皮亚杰区分出儿童关于因果的看法的十七种类型,标志其因果性慨念的演进。他认为最初的因果性是充满主观的成分的,5、6岁以下的儿童常把心理或生物类型的一般关系  相似文献   

13.
一 当代对艺术进行理论化的努力有一个显著的特征,即不仅存在着人们在各个学科中都可以看到的那种诸多理论相互角逐的情景,而且在理论究竟应该如何构建方面存在着两个极不相同的观念。宽泛地说,现代以来关于艺术的理论研究可以分为两类。第一类理论努力寻求揭示艺术确定的本质。它们所关心的可以说就是艺术这个概念本身。尽管艺术哲学涉及得比这更多,我仍愿意将这类理论称作“哲学的”理论,因为它们的源头都可以追溯到苏格拉底和柏拉图那里,这两位古代哲学家都试图通过对事物的精确定义而理解它们。与这些哲学的理论正相反,相当晚近产生的第二类思潮可以被不太严格地称作是社会学的,因为它们主要是把艺术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来关心的。取哲学美学而代之的社会学研究可以在不同的标签下集合起来。马克思主义美学、结构主义、批判理论、解构主义和后现代主义是当代艺术批评中一些耳熟能详的术语。而要精确了解这些标签的含义总难免使人误入歧途,因为用以阐释它们的各种观念之间本来就有大量重叠。而所有这些观念的根源又都可以在马克思主义那里找到。这些社会学研究的目标就是把艺术作为一种历史现象或一个社会结构来理解,而正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确立了这样一批术语,依靠它们才可以实现这种目标。如果社  相似文献   

14.
唯名论     
一、引论唯名论是一个关于抽象实体的存在的论题——大体上说,这些实体是在时间和空间之外的,因而它们自身之间或者与其它类型的实体之间不能有因果联系。非常简单,唯名论者否认存在任何这样的实体。这里我不想深入探讨这种否认的原因。一些唯名论者声称他们发现抽象实体的观念神秘得令人失望,因此认为它们是无法理解的,从而拒绝谈论它们。另一些唯名论者似乎觉得谈论抽象实体完全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却认为任何有健全意识的人都不能  相似文献   

15.
打开《现代汉语词典》一查,就可以知道“都”有两个读音、七个解释。其中有一个解释是这样的:“表示总括,所总括的成分在前”,这就是现代汉语语法所说的表示范围的副词。作为这样一个副词,什么时候该用、什么时候不该用,它有什么作用,本文想就这些问题谈点肤浅的看法。我们知道,每个人在对某类具体事物作出陈述  相似文献   

16.
一、命运的含义 对命运的解释,历史上有多种多样的说法和描述。这些描述都说明,人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现实生活过程,总会和社会的、自然的、精神的事物发生必然的或偶然的联系,联系着的事物又作用于人  相似文献   

17.
比喻是利用事物间的相似点,用甲事物来描写、说明乙事物的一种修辞方式。这种修辞方式是根于联想的。什么是联想?“由当前感知的事物回忆起有关的另一件事物,或由想起的一件事物又想起另一件事物,都是联想。”①联想是一种心理现象,是沟通事物形象联系的桥梁。联想可以分为接近联想、相似联想、对比联想和关系联想四种。  相似文献   

18.
一、灵魂在生前存在的论证在《斐多》篇中,苏格拉底提出的关于灵魂在生前存在的第一个论证可称为"相反相生论证",概述如下:(1)一切具体事物,凡有相反的一面,则一定是从这相反的一面产生。这就是事物间的"相反相生",如大小、强弱、快慢、好坏等事物间均是相反相生。(2)除了具体事物间是相反相生的,它们之间的变化状态也如此,如分解和组合、冷却和  相似文献   

19.
现在我想在下面的论述中表明 ,即使在一般价值先天 (Wertapriori)以内 ,形式的东西也绝不会与先天的东西相等同 ,在这里存在着先天本质关系的基本种类。但我在此并不想把所有包含在这些基本种类中的东西都加以阐释。这种做法将意味着展开这门实证的伦理学本身 ,而这里并没有这样的意图。一、形式的本质联系在各个先天联系中 ,可以被称作 (纯粹 )“形式的 (formal)”联系 ,是那些不依赖于任何价值种类和价值质性以及不依赖于“价值载体”之观念、并且建基于作为价值的价值之本质中的联系。它们共同展示着一门纯粹的价值论 ,…  相似文献   

20.
按照通常的解释,作为唯物辩证法基本范畴之一的“内容”,系指事物内在要素的总和;而“形式”则是指内容诸要素的结构(即内部形式)和外部表现方式(即外部形式)。这样,事物的内部形式即被排除于它的内容之外,而事物的内部形式和外部形式则被统括于“形式”之中。因此,在探讨和阐述内容和形式及其相互关系的时候,尽管人们也注意到了事物的内部形式和外部形式之间的区别,指出了这两种形式同内容之间具有根本不同的关系和联系,但从总体上说,还是将它们当作和内容相对立的同一个东西来看待的。那么,究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