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缺点的辩证     
美国著名博士马克斯韦尔·莫尔兹曾说:“许多人在生活中遇到的悲剧之一,是渴望自己完美无缺。”中国也有一句古训,即“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尽管人们都知道“金无足赤,人无完人”的道理,但有许多人都渴望自己或别人完美无缺。然而,事实却常常令人失望。美丽并不等于美德,缺陷也并非缺德。越是承认自己有缺点的人,其优点往往更真实更有说服力。人们也常有这样的经验,即从别人的缺点中往往比从优点中学到的东西更多,并且学得更快。甚至有时只有从缺点过失中才可彻悟或猛醒。印度一个挑水工有两个水罐,一个水罐有裂缝,而另一个完好无损。完好…  相似文献   

2.
比邻而居,是一种缘分。邻居之间,息息相关。至于楼房,更是安危动静与共。你家的墙,也是邻家的壁;你家的地板,乃是邻居的天棚。至于公用设施,更难分你我,唯有共同珍惜,方能共享太平。每当看到刚刚堵塞的垃圾道不知什么时候被邻居悄悄通好,下雨沉下去的地砖被邻居悄悄垫平,我总会发自内心的为有这样的好邻居而感到欣慰,并为自己没能做这“第一个”而惭愧。因此渐渐增加对邻居的感激之情。  相似文献   

3.
平凡短思     
当杜鲁门成功当选美国总统时,许多记者采访他的家人。有记者访问杜鲁门的弟弟,有何感受?他一语惊人:“我为哥哥感到骄傲,他将是美国最优秀的总统之一。但我同时也为自己感到骄傲,我是一名农夫,用自己的手养活了自己,照顾了父母。”听罢此故事,我暗暗为杜鲁门的弟弟竖起大拇指。他不愿借当总统的哥哥扬名,更没有为自己的平凡感到惭愧。他坦然地接受了平凡,而且显示出一种笃定而坦然的精神态度,何尝不值得人尊敬!  相似文献   

4.
认识自己     
你认识自己吗?其实每个人都不止一次地问过自己,但答案却总是很模糊。有时似乎很了解自己,有时却又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想干什么,甚至会产生一种疑问:我到底是谁?正因为你是人,所以才会思考这个问题。动物永远不知道它是动物,而人的智慧就在于自己知道自己是人。人是个微妙存在,他必须与现实、超我、本我作一生的斗争。要承认人都有两个“我”:一个住在大门内,一个住在大门外。住在大门内的是具有一定良知,符合一定常规,有一定道德的“我”;而住在大门外的是不符合常规,与传统道德、教育相违背的“我”。两个“我”时常在门口徘徊,都互相羡慕对方。但在他们之间除了那道门,还有个铁石心肠的门卫,24小时看管着,不允许他们互相串门。但当人一旦  相似文献   

5.
我小的时候,住在城郊的一个小村庄里,从那到城里要经过一段土路,父亲每次进城都带我去。但回来经过土路时,总让我下来自己走,“从这个电线杆到那个电线杆,就是你的任务”。父亲笑眯眯的,而我每次也蹦蹦跳跳地走完它。一次从城里回家,刚下过雨。走到土路时,父亲要放我下来“从这个电线杆到那个电线杆”。我看着泥泞的土路和天上飘着的细雨,紧抓住父亲的脖子,不肯下来。父亲严肃地说:“你是一个男子汉了,该走完你自己的路。记住,这是你的责任。”说完,放下我就大踏步走了,扔下我在后面哭喊,父亲连头也没回一下。我只好在泥路上慢慢挪动,小心地…  相似文献   

6.
“有两个人上圣殿去祈祷,一个法利塞人,另一个是税吏。那个法利塞人立着,心里这样祈祷:天主,我感谢你,因为我不像其他的人,勒索、不义、奸淫;也不像这个税吏,我每周二次禁食,凡我所得的都捐献十分之一。那个税吏却远远地站着,连举目望天都不敢,只是捶着自己的胸膛说:天主,可怜我这个罪人罢!我告诉你们,这人下去到他家里,成了正义的,而那个人却不然。因为凡高举自己的,必被贬抑,凡贬抑自己的,必被高举。”(路18:9—14) 这个比喻为大家所知,也很容易了解。比喻的对象当然是法利塞人,但耶稣借题发挥,暗示他的…  相似文献   

7.
重返童年     
在我的整个一生中,人们总是对我说:“戴尔,你从来也没长大过,你简直还是一个孩子!为什么你的举止与你的年纪不相称呢?”只要能继续听到人们说我太孩子气的话,那么我就会知道自己的行为表现得正好。我喜欢做一个小孩。对于我来说,小孩就象夏天那清凉宜人的井水。尤为重要的是,那些由于我的帮助而变得越来越象小孩的人,正因为如此而似乎更加感到身心舒适,生活愉快。你也许会对自己说:“当然,我也愿意  相似文献   

8.
沈德溶 《天风》2006,(24):20
经文:太5:27年轻时候,读这节圣经,觉得很容易懂,叫人分清是非,感到要照这节圣经去做,也并不难。几十年来,在社会中活了大半辈子,越来越感到主的话十分可贵,也感到要真正照主的话去做,不是一件简单的事,难就难在一个“说”字上。因为主的话不是只要自己分清是非就行了,而是还要“说出来”,对“是”要说“是”,对“不是”要说“不是”,这就很不简单了。试问:你在一个社会地位比你高的人面前,假如他对一件事说了个“是”或“不是”,而这是一个原则性的问题,他的看法却是不对的,这时你怎么办?背着自己的良心,跟着他说,还是明哲保身,不出声呢,是“王顾左右而言他?”还是坦然无惧地表明自己的观点?“是”就说“是”,“不  相似文献   

9.
信念的魔力 故事一:两个囚犯被关在同一个监狱里。一天晚上,两个囚犯一起趴在窗台上望窗外的世界。 “漆黑的夜晚!”其中一个囚犯郁郁寡欢地说。 “但我看到了星星。”另一个囚犯则忽然惊喜地说,“一闪一闪的。” 后来,看到黑夜的那个囚犯积郁而死,看到星星的那个囚犯则坚持活下去,并最终等到他的同志为他开启牢门与镣铐。  相似文献   

10.
<正>试想你某天突然接到一个电话,被告知为新冠病毒疑似阳性,然后被防疫工作人员带走隔离,每天都在一个固定空间,进行日常的核酸检测,限制你的自由,你会如何描述自己的情绪?有人可能会很低落,只是简单地描述“我感到很糟糕,整个人都不好了”。而对于有些人,你会惊叹于他会用许多词语表征自己的情绪状态:“当我被带走,好担心自己会不会确诊”,“每天一个人待着,我好孤独”,“我感到很沮丧,还有点焦虑”。同样的情绪事件,为什么不同的个体在进行描述时会如此的不同?这种能准确区分不同情绪的能力,被巴雷特等人在2001年定义为情绪颗粒度,也被称为情绪分化。  相似文献   

11.
有一首诗名为《替代》。诗中写道:“不是同你一起行走,我要与你一起爬行。不是同你进行交谈,我将寻找与你沟通的途径。不是让你与世隔绝,我将与你一起历险。不是只注意你不能做什么,我将用爱去奖励你能做的事。不是为你感到忧伤,我将永远尊重你。”这首诗传达的主要思想——对孩子生命的尊重,强烈地敲击着我的心灵。我是一个孤独症孩子的母亲。想想自己在更多的时候,是在要求孩子与“我”同行,而不是站在他现有的起跑线上与他一同“爬行”;更多的时候,是在要求孩子与我交流,而不是设法与他沟通;更多的时候,是在要求孩子不要在公众场合“失态”,而不是放下我的自尊帮他适应这个社会;更多的时候,是在指责孩子的过失,而不是用爱激励他发挥出最大的潜能;更多的时候,是在将自己的委屈、焦虑、无奈、绝望、狂躁、自卑等不良情  相似文献   

12.
自尊无价     
有一个小男孩,他长到14岁的时候,仍非常怯弱,经常受到其他孩子们的欺负。那一天在学校,一个身体强壮而又喜欢惹事的男孩,向他挑战道:“你敢跟我较量一下吗?”那个男孩只伸出一只手,就把他推倒在地上,并粗鲁地嘲笑他说:“你就像一只病弱的鸡似的,不堪一击!”这句嘲弄的话语,深深地刺痛了他的自尊心。  相似文献   

13.
有一次,先知穆罕默德 (愿主福安之 )正在麦地那的清真寺里,周围坐着一些辅士。忽然他钟爱的女儿 (已经许配给伊斯兰著名的勇士和学者阿里 )来到他那儿,恳求他父亲借给他一个仆人帮她干家务活,因为她健康状况欠佳,身体虚弱,除了要照顾孩子之外,还要做繁重的磨面和从很远的地方挑水,而她父亲显然被她的请求所打动。他犹豫了一会儿,但很快克制住了自己的情感。他神情庄重地告诉法蒂玛:“我最亲爱的女儿,我不能从这些为主道而工作的人中给你让出任何一个。你应该自己能够承担今世的艰苦劳动,以便换取后世的报酬。”带着对先知回答的…  相似文献   

14.
随着微博和微信的出现,我愉快地堕落成了微博微信控,在和外界一来一往的互动中,时间就像指间沙,不知不觉就没了,意识到这点,就觉得微博和微信是残害时间的毒品,而我就是那个可怜的受害者。但没多久我就为自己擎一副受害者嘴脸而惭愧了,欧阳修说  相似文献   

15.
盛产童话的丹麦有两位科学家,他们是兄弟。一位叫哈洛·波尔,是位数学家;一位叫尼尔·波尔,是位物理学家。有一天,哥哥尼尔对弟弟说:“我们来做个游戏,让我们相互揭短吧。”弟弟哈洛说:“哥哥,这我可做不到。”哥哥说:“难道你不想让我感到快乐吗?”  相似文献   

16.
丈夫霖和妻子娜挽着手在街上散步。看到旁边有个冷饮店,娜停了下来,两眼放光地问霖:“你想喝点什么吗?”霖摇了摇头:“不喝,我们走吧。”娜瞪着眼睛望了丈夫一眼,将拐到丈夫臂弯里的手抽了出来,阴沉着脸,默默跟着丈夫往前走。显而易见,想停下来喝一杯的娜感到有些沮丧,对丈夫怨恨:你对我一点儿也不知道关心和体贴,小小的愿望也不能让我满足。而霖看见妻子在生气,感到莫名其妙。他在心里直犯嘀咕:你有什么话尽管直说就是了,犯得着这样跟我拐弯抹角吗?!  相似文献   

17.
感悟人生     
在金钱与世界之间一个富人去拜访一位哲学家,请教他为什么自己有钱后变得越发狭隘自私了。哲学家将他带到窗前,问:“向外看,告诉我你看到了什么?”富人说:“我看到了外面世界的很多人。”哲学家又将他带到一面镜子前,问:“现在你又看到了什么?”富人回答:“我自己。”哲学家一笑说:“窗子和镜子都是玻璃做的,区别只在于镜子多了一层薄薄的银子。但就是因为这一点银子,便叫你只看到自己而看不到世界了。”人们都知道石油大王洛克菲勒是个著名的慈善家,但却很少有人知道洛克菲勒也曾被薄薄的一层银子蒙住了双眼。洛克菲勒出身贫寒,创业初期勤…  相似文献   

18.
圣经故事     
三○最后晚餐〔准备逾越节筵〕称为逾越节的无酵节日(拉Festum Azymorum,英Feast of A·zyme)到了。这一天,应宰杀逾越节(拉Pascha,英the Passover)羔羊。耶稣打发伯多禄和若望说: “你们去为我们预备要吃的逾越节晚餐罢!”他们问耶稣说: “你愿意我们在哪里预备?”耶稣对他们说:“注意!你们进城,必有一个拿水罐的人与你们相遇,你们就跟着他,到他所进的那一家,对那家的主人说:‘老师问你:我同我的门徒吃逾越节晚  相似文献   

19.
军营笑话     
最好多带几颗子弹在一次射击比赛中,一个射手射出的子弹全部脱靶了。当他把完整无损的靶纸交给裁判时,似乎很惭愧地说:“看到这靶纸,我真想一枪打死自己。”  相似文献   

20.
《墨子·鲁问篇》载:“鲁君谓子墨子曰:我有二子,一人者好学,一人者好分人财,孰以为太子而可?子墨子曰:未可知也,或所为赏、与(誉)为是也。钓者之恭,非为鱼赐也;饵鼠以蛊,非爱之也。吾愿主君之合其志功而观焉。”(鲁国的君问墨子说:我有两个儿子,一个喜欢读书,一个喜欢把自己的钱财分给别人。你看哪一个可以为太子?墨子说:这也很难确定,他们也许是为了赏赐和名誉而这样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