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生随感     
人生是一个太值得深思、发挥和研究的题目。我们基督徒的人生是信仰的一生,每时每刻我们都处在人生的十字路口:面对人性与灵性的选择。 回想过去,我奋斗过,成功过,也失败过;爱过,也恨过;自豪过,也颓废过……。不敢说经历了大起大落的人生,但却有那么一点点感悟。思绪在飘荡,点点滴滴的,将近六年的修院生活却是如此不堪回首。 还记得九六年初进修院时的纯真与理想,在崭新的生活起点我给自己发了一张洁白的履历表,这也是生命中的一大转折点。当时,我是如何兴奋地暇想着在秋天、在冬天、在春天、在未来的日子里,我将怎样去填写…  相似文献   

2.
罗素在哲学上的主要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果有谁可以被看作当代哲学运动的鼻祖的话,毫无疑问,他就是B.罗素。罗素一生写了60多部著作,其中近三分之一是哲学专著。他的哲学思想总在不断变化,往往是他自己最先指出他发表过的东西中的缺陷,在哲学史上,大多数伟大的哲学家都曾写过一两本名作,充分表达他们所发展的思想。罗素没有写过这种名作,他只是写过有许多缺陷和被他所抛弃的书。他整个一生的工作是开放的、不断前进的、自我批评的过程,这是他给人们的一种特别深刻的印象。  相似文献   

3.
过拟合现象是心理学走向预测科学的重要阻碍。文章综述了机器学习在解决过拟合现象中的价值和实现途径:(1)介绍了过拟合的两种表现形式和现状;(2)分析过拟合的根因,即“高解释力≠高预测力”;(3)厘清机器学习的建模逻辑与核心技术在解决过拟合中的作用;(4)利用样例数据和代码说明机器学习统计思想在模型拟合中的具体应用过程。文章指出心理学应从解决实际问题的角度出发,借鉴机器学习的分析思想,避免过拟合,进而提供更准确更稳定的结论和预测模型。  相似文献   

4.
瓦语     
正1古人称屋为瓦屋,人们常说,秦砖汉瓦,粉墙黛瓦。瓦是雕刻在屋顶的诗,是写在房子上的散文。清朝的蓝天、明朝的白云、元朝的月亮都朗诵过你,宋朝的雨、唐朝的雪都吻过你,连现代的风也拥抱过你。这些古老的瓦,与阳光、与蓝天、与星月交谈,已谈了上千年。风抚摸过每一片瓦,每一片瓦上都留有雨的亲吻。天上的雪,每到寒  相似文献   

5.
艰苦的童年,慢慢的求学路,踏踏实实的工作历程,有过成功的喜悦、有过失败的辛酸、有过可喜的成绩,也有过值得总结的过去。但无论得与失、快乐与痛苦,都是我人生中最宝贵的财富,作为一名心理学工作者,内省、感悟、成长是不可或缺的素养,本文通过对自我成长经历的全面回顾及剖析,阐述了个人从幼稚不断走向成熟的心理发展历程,并通过对职业行为分析,清楚地阐明了自己工作的经历和想成为心理咨询师的渴望,以及已经具备的条件和今后需要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6.
论马克思关于技术的概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前言最近,人们再次注意从基础方面、理论方面研究技术和技术进步,开始在学问方面也重新探讨关于技术的本质概念。在进行这种研究的时候,人们用这种或那种形式引证了马克思的理论。在三十年代,唯物论研究会进行过关于技术问题的爭论,在那次爭论中,最后确立了所谓“劳动资料体系学说”。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又进行过一次关于技术问题的爭论,那次爭论是围绕武谷三男倡导的所谓“运用学说”展开的。在那两次的爭论中,人们曾经以这种或那种形式引证过马克思的理论。这一次也是这样。  相似文献   

7.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是上世纪末、本世纪初最流行的口号,当时就有人对其维护中学、贬抑西学的保守实质和割裂体用、调和折衷的思想方法提出过尖锐的批评。自中国走向“现代化”之始,中西体用之争从来没有停止过。到了80年代,在随着改革、开放潮流而兴起的“文化热”中,这场延续了百年之久的老论争又掀起了一个新高潮。在对“中体西用”  相似文献   

8.
张瑞涛 《中国哲学史》2013,(1):87-93,71
"过(恶)"思想是刘宗周《人谱》核心话题之一。《人谱》将人的"过(恶)"划分为"微过"、"隐过"、"显过"、"大过"、"丛过"和"恶"诸形态,并深刻阐发它们的产生缘由及思想实质。从现象言,《人谱》关注人生存世界中具体的"过(恶)"的形成与危害;而其实质,则是探索意义世界中"本心"的客观性和常在性,是对人性本质的理性把握。  相似文献   

9.
"过(恶)"思想是刘宗周《人谱》核心话题之一。《人谱》将人的"过(恶)"划分为"微过"、"隐过"、"显过"、"大过"、"丛过"和"恶"诸形态,并深刻阐发它们的产生缘由及思想实质。从现象言,《人谱》关注人生存世界中具体的"过(恶)"的形成与危害;而其实质,则是探索意义世界中"本心"的客观性和常在性,是对人性本质的理性把握。  相似文献   

10.
J·柯亨(见《今日马克思主义》六月号)对于在社会主义社会里异化发生了什么情况的向题感到迷惑不解,这是有道理的;因为尽管这个问题极端重要,却几乎是马克思主义者完全未曾处理过的。虽然马克思从未明白地处理过这个题目,但他却非常清楚地表明过他自己的看法。主要之点是马克思把异化和分工联系起来,又把分工与阶级划分、剥削联系起来。其结论当然是只有结束分工才能结束异化,而且这又意味着结束由这种分工所产生的一切——商品生产、货币、尤其是国家。  相似文献   

11.
一M.邦格是加拿大麦吉尔大学哲学教授和科学基础与科学哲学部主任。他原籍阿根廷,毕业于拉普拉他大学物理系,并在那里获物理数学博士和担任理论物理学教授。从60年代开始,他转入哲学,在欧洲、南美、北美的许多大学里担任过哲学教授。他知识的渊博,在当代哲学家中是罕见的。他从事过实验物理、数学物理、生物物理和理论物理的科学实验和理论研究,并取得相当的成就。他兴趣广泛,即使对生物学和心理学的最新进展,他都跟踪不舍,他自己就曾说过,在“各种各样的理论生物学杂志中,每年都有几百个生物系统的数学  相似文献   

12.
前言:每当我们谈到末世的时候,我们脑海里不由的就出现了:死亡、审判、毁灭、天堂、地狱等一些词汇。末世的字义就是告诉人们世界的终末。同时不管是在社会上还是在教会里面我们都会认为那个时刻一定是毁灭的时刻,是一个恐怖的时刻。所以在教会里面有的时期会出现教友们对末世的恐慌,买蜡烛、火柴叫神父祝圣,说等到末世的时候,天要黑暗那个时候只有祝圣过的蜡烛和祝圣过的火柴  相似文献   

13.
我是个高中生,刚刚过了18岁生日,所有对未成年人的约束,似乎在一夜之间都被解禁了,我无限畅快,我有一个心仪已久的女同学,叫卢花,她也对我颇有好感,她和我是同岁,和我前后脚过的生日,过生日的时候我们互致问候,后来我们相约游玩,累了就象大情人那样躺倒在草丛中,  相似文献   

14.
庆贺耶稣光荣的复活,加深理解耶稣复活的重大意义。一、基督必该复活耶稣的复活使耶稣胜利了,救世工程实现了,证实了耶稣的言行是出自天主的德能。假使耶稣没有复活,那么,在人们看来,他便成了被诬枉陷害、屈辱而死的失败者。假使耶稣没有复活,那么,人们侮辱他的话,他只得承担。当时的犹太人说过侮辱耶稣的话吗? 说过! 他们曾说过哪些侮辱耶稣的话呢? 有人侮辱耶稣是异教徒,是附魔的: “犹太人对他说:‘我们说你是撒玛利  相似文献   

15.
圣辉 《法音》2002,(11):3-4
两千五百年前,我们的佛陀就向世界庄严地宣告,佛教是一个主张和平、奉行慈悲、实践平等友善的伟大宗教。两千五百多年来,我们每一个佛陀的弟子严格地遵循、实践了这种慈悲的精神与和平的思想,使得佛教成了人类历史上唯一不曾用武力传播教义的宗教。在佛教的历史上没有一页是被战争者的火焰燃烧过,或被异教徒屠城的浓烟熏染过,或被充满宗教仇恨的无辜受害者的鲜血染红过的。佛教挥举的武器只是一把智慧之剑;佛教承认只有一个敌人,那便是我们人类内心的无明烦恼“贪、、痴”。因而在我们人类的文明史上,佛教自古以来就被人们看成是和…  相似文献   

16.
罗宾德拉那特·泰戈尔(1861—1941)是当代印度最著名的诗人、哲学家和社会活动家。他的哲学和社会理论反映了印度资产阶级民族主义思想本质上所固有的种种特征,在南亚次大陆各国有着重要的影响,在我国一部分知识分子中也有过不同的反响。泰戈尔曾访问过我国;他十分珍视我国古老的优秀文化,热爱中国人民,对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侵略和压迫进行了无情的谴责。他对我国人民的友谊,赢得了我们的尊敬。本文试对他的哲学和社会思  相似文献   

17.
伟大列宁的亲密战友和夫人娜·康·克鲁普斯卡娅(1869—1939),是一位卓越的马克思主义教育家。在俄国十月革命前,她就钻研过教育理论,考祭过欧洲各国的教育。十月革命胜利后,她为改造俄国的旧教育和建立社会主义新教育作出了很大贡献。她是最早把马列主义运用到教育领域的无产阶级教育家之一。 早在幼年时期,克鲁普斯卡娅便深受文学的熏陶,喜爱读托尔斯泰、莱蒙托夫等作家的小说、诗歌。后来她回忆说:“在青年时期,吸引我们的是在莱蒙托夫身上明显地表露出来的那种勇敢精神和  相似文献   

18.
调子低一点     
金庸、王蒙在香港论“剑”谈道、漫话人生,作了“做个快乐的书君子”的专题报告。其中快乐第三招是:调子低一点。王蒙说,我常常提倡低调原则,就是你做什么事情不要把调子唱得太高,唱得太高了会吊起人家过高的期望值、过高的胃口,但你实际上不一定能做得到。你的调子过高还容易变成一个靶子,变成一个目标。有些写作的人非常希望自己的作品发表在什么刊物上,是大的刊物,还是小的刊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历史上,曾有过两次大规模的外来文化的输入,一次是古代西域佛教的输入,一次是近代的西学东渐。而使中国文化增添了异样光彩、其中能够提升和丰富我国民族学术、艺术和思想的首推佛教文化。中  相似文献   

20.
欣逢盛世话盛事———访九届政协委员赵朴初杜涌涛“我已是九十多岁的人了,经历过光绪、宣统两个皇帝,也经历过北洋政府和国民党统治时期,相比那些时代,今天真可称得上是盛世。”三月一日,记者采访了八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先生。老人在谈话中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