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维特根斯坦和奎因都鄙视形而上学的和认识论的思辨,并且都花大力气批评传统的哲学概念和理论。但是他们在此批评之后继续从事哲学的路径是不同的。维特根斯坦把哲学等同于对传统哲学思维的批判,并且仅此而已。奎因则通过把哲学问题重塑为科学问题来尽其所能地挽救以往的哲学,并且对他重塑之后的问题做出回答。与人们对维特根斯坦和奎因的通常看法相反,我认为他们从事的哲学研究是互补的、并不是不兼容的。他们只是在表面上看是对立的;而实际上赞同其一方并不意味着拒绝另一方。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哲学正在经历的和将要发生的变化中 ,最深刻的变革将是哲学范式的根本性转换。1、哲学的范式和范式转换的含义。哲学范式就是指哲学理性分析、反思和批判活动的最基本的方式和路数。它至少应当包括两方面的内涵 :一是哲学的主题和对象 ,即研究什么的问题 ;二是哲学理性同  相似文献   

3.
生活哲学:一种哲学观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哲学观问题日益引起学者们的关注。本文从分析生活概念入手,尝试性地提出一种哲学观——生活哲学观,此种哲学观认为,哲学是人生活的一种形式,其功能在于保持人的生成意识。  相似文献   

4.
自从维特根斯坦和海德格尔表达了对传统西方思辨哲学的失望态度,消解了传统哲学问题后,20世纪后期西方哲学界弥漫着哲学危机论、终结论之类的悲观情绪,寻找当代哲学的出路成了现实而紧迫的问题,拯救哲学危机的努力使当代哲学走向了多元化的场景。但这是一种哲学的转换、转向,作为一种特殊的思想方式,这种转向表明哲学不仅没有终结,也不会终结,而且在寻找新出路中开拓发展,研究的领域和内容更加丰富多彩了,研究空间也更加开阔更加自由了。实践理性转向和实践哲学的繁荣,便是标志。与此同时出现的生活哲学的复兴,标示了重新回归实践和生活已是当代哲学发展的重要趋势。生活哲学与哲学生活的关系、生活与生活世界的关系和生活哲学的涵义与特征是深入开展生活哲学研究的三个具有前提性基础性的问题。生活哲学必须面向生活世界本身,回归到生活实践之中,关注当下时代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若依据现代政治学的标准,中国古代的学者几乎没有过专门的政治学论著。但是人毕竟天生就是一种政治动物,人是无法离开政治社会而孤立生存的。中国古代的学者们虽然没有过专门的政治论著,却又不能完全离开政治去做纯粹的学问,即使清心寡欲者如老庄也无法免俗。虽然从某种意义上讲,道学是一种比较单纯和超脱的哲学思想,然而他们却一直执著于自己的政治理想。也许在我们看来,那不过是小国寡民式的乌托邦而已,但仍不难看出他们未能忘情于政治,逃避政治实际上也是一种政治态度。当然,老子和庄子在思想上是有着很大差别的,但是他们在政治上的主张基本上是一脉相承的。  相似文献   

6.
所谓后哲学,也就是元哲学(metaphilosophy),是指超越于哲学之上对哲学的一种理解。依我之见,维特根斯坦哲学的难点就在于其独特的哲学观,也就是其对“哲学”概念的元理解(即后哲学)。导致我们对维氏哲学认识混乱的原因之一就是因为我们在对哲学家的思想进行理解时,时常凭籍以往形式的某种哲学观,而大多忽略了哲学家本人的“哲学”概念的特殊理解。  相似文献   

7.
体验哲学:一种新的哲学理论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王寅 《哲学动态》2003,1(7):24-30
雷可夫 (Lakoff,美国加州大学伯克莱分校的语言学教授 )和约翰逊 (Johnson ,美国俄勒冈大学的哲学教授 )于 1 980年出版了一本被称为认知科学的经典著作《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 ,认为人类的思维主要是隐喻性的。在这本著作中 ,他们还将西方哲学中的经验主义和理性主义的主要观点归结为客观主义。主要包括 :形式主义、二元论、天赋论、自治观、非隐喻观等 ,并认为其在西方哲学中 ,从前苏格拉底时代一直到今天 ,始终占统治地位 ,如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 (物理学、化学等 ,法律、管理、新闻、道德、经济学等 )中始终占主导地位。西方传统哲学…  相似文献   

8.
货币:一种哲学向度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雄 《哲学动态》2003,(8):8-10
经济活动中的货币,主要起着衡量和转移与个别商品相分离的价值的作用。值得注意的是,货币的问题不仅是经济学问题,更是哲学问题,它有着深厚的哲学与历史文化的底蕴。首先,货币对社会各种质料的组合,货币经济对人与人关系中内在维度的改变,锻造出人对世界理解趋向物欲化和价值通约化的心理坐标。货币化生存世界直接影响和关联着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它使得一种纯粹数量的价值不断压倒品质的价值,从而追求生活意义的平等化、量化和客观化,把人生的消费和积累作为惟一至上的终极追求目标。其次,货币是社会分工和社会交换的产物,它所体现…  相似文献   

9.
妥协:一种政治哲学的解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龙太江 《哲学动态》2004,13(1):32-36
妥协是一种常见的社会与政治现象,但人们往往有意无意地从贬义的、消极的角度对它加以价值判断,以致妥协"在伦理上成为一个尴尬的与前妻生的孩子",[1]而容易为学者们所忽视.在哲学领域,对妥协的研究仍很局限,[2]尚有许多问题值得探讨.  相似文献   

10.
陈刚 《学海》2004,(1):96-102
~~低调主义:一种行动的哲学@陈刚$江苏省社科院哲学与文化所~~~~~~  相似文献   

11.
和谐哲学的三种诠释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有相应的哲学理论作为基础。那么,在当代中国现有的各种哲学资源中,究竟什么才是我们今天所需要的和谐哲学呢?围绕这个问题理论界已形成两种基本的诠释模式:第一种模式依托于中国传统哲学资源,把和谐哲学的理论建构阐释为向中国传统智慧的复归;第二种模式依托于马克思主义哲学资源,把和谐哲学的理论建构解释成唯物辩证法理论重心的重新颠倒。本文通过分析这两种诠释模式的理论误区,提出第三种新的诠释模式,把和谐哲学的理论建构归结为对辩证法的重新理解,认为经过重新理解和正确理解的辩证哲学就是我们今天所需要的…  相似文献   

12.
《学海》2014,(5):40-44
在人类社会形态和结构不断演变的过程中,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始终是影响国家政权形式、社会和经济制度机制、组织形态的最主要的因素。在我国计划经济时代,作为政府全面掌控社会的手段,单位制是透析我国整体社会结构和运行模式的制度窗口,在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今天,另一种运行机制——项目制正日益成为国家、社会的主导行为方式和内在运行逻辑。它将市场经济中的竞争机制引入官僚组织体制中,勾连起中央、地方、基层之间的权力、利益和创新关系。项目制是如何产生的,它在带来制度变迁的同时又有着怎样的弊端?这是本文试图解释和阐释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当代政治哲学视域中的公共理性——一种规范性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市场经济的发展从根本上拓展了社会成员交往的广度,增进了其交往的深度.现代社会在打破传统交往封闭性与孤立性的同时,也在逐渐培育一种平等自主、普遍参与的理性精神,塑造一种时代性的公民理念与制度规则,奠定一种共识的价值基础.正是在这一背景下,追求"理性的公共运用"日益成为社会发展的基本理念以及学界关注的焦点.下面本文试从三个方面对这一理念予以阐释.  相似文献   

14.
大数据的涌现对哲学产生了巨大冲击,并引发了一些新的哲学问题和思考。密集型数据处理与哲学范式的关系是方法论中新的哲学问题之一。本文在生物基因信息处理流程和计算机密集数据处理流程的基础上,抽象出一种密集型数据(大数据)处理流程。作为一种科学研究的工作过程,它是不是一种哲学范式、一种新的哲学范式?对这一问题的回答需要哲学概括、抽象和意义阐述。作为一个命题,也需从逻辑上论证它是一种新的不能被代替的哲学范式。  相似文献   

15.
如果有人说西方哲学里有一种“基督教哲学” ,那么没人会感到惊讶 ,但是 ,如果说有一种“犹太哲学” ,那么许多人即使不感到惊讶 ,也会觉得很陌生。当《现代犹太哲学》 (傅有德等著 ,人民出版社 ,1 999,1 2 )一书摆在笔者面前时 ,我多少就有这种感觉。犹太民族贡献给西方世界乃至全人类的最伟大财富是以《圣经·旧约》为核心的一神教信仰。作为一种文明看 ,这种一神教信仰与古希腊文明的不同就在于 ,前者强调的是在践行神圣律法这种活生生的信仰实践中去领会上帝存在的真实性 ,去追寻和接受生活与世界的真实意义 ,而后者则要求在思想中 ,在…  相似文献   

16.
在生成论意义上,技术是一定背景下人、知识、物、社会和制度因素的价值聚合的生成性产物。克拉克指出:“‘技术’并不是随时可以从架上取下,自动应用于生产过程的人工物,相反……唯有以进化的意识对技术进行实际理解,才会看到技术是特定环境下自身动力和其背景条件运行的结果,且处于永恒的变化中。”①这意味着技术作为处于背景和具体情形的...  相似文献   

17.
和谐世界理念:一种新的政治伦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和谐世界理念是基于对现实的深刻反思和积极反应而提出的一种新的世界观,是综合了世界各国、各民族对平等、正义、和平等普遍价值的共同追求的新的国际伦理观,是由人类发展的共同目标所支持的新的全球治理观。和谐世界理念是新的世界观、新的国际伦理观和新的全球治理观所构成的一种新的政治伦理,和谐世界的构建将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  相似文献   

18.
公共哲学的探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 约半个世纪前,美国著名思想家、政治评论作家沃尔特·李普曼(Walter Lippman)在其著作<公共哲学>(The Public Philosophy, 1956 )中谈到西方社会复兴公共哲学的必要,认为这种公共哲学在古代曾经维系了城邦和帝国的生存和繁荣,在近代以来也曾被那些伟大的启蒙者和自然法理论家认为是不可或缺,但大部分内容还是没有得到明确的阐述,而现代怀疑以至否定的精神却已经在深深地腐蚀公共哲学的根基.  相似文献   

19.
The more diverse cultures and values a country perceives to be “normal” even “just”, the more it needs to search for a public philosophy. Having developed only recently, China, which is speedily progressing towards a market economy, can be considered this kind of country. This article takes Daniel Bell’s concept of modern society and public household as the basis for expatiating on some chief problems and the ways to solve them. It pays special attention to investigating the public ethic while probing public philosophy, and it argues that the public ethic is an ethic that deals with public affairs in the public realm, especially the social political realm; with respect to all people involved, it is a common ethic or an ethic with openness. It is also an ethic that appeals to public opinion and public reason, and tries to find consensus from the demands of different values. Furthermore, because it refers to fundamental public benefits, it has to be a normative ethic of universalism and of baseline holders. Translated by Su Jing from Zhexue Dongtai 哲学动态 (Philosophical Trends), 2005, (8): 3–8  相似文献   

20.
许多证据表明,哲学在其整个历史之中经常包含着一种治疗性的成分。举例而言,伊壁鸠鲁希望借助他的思想把人从三种恐惧中解放出来:对神的恐惧、对必然性的恐惧以及对死亡的恐惧。他说:“死亡与我们毫不相干:我们活着时,死亡尚未来临;死亡来临时,我们已经不在了。”这一论说至今仍然使我们印象深刻,并且在某种程度上可能真的有些抚慰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