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综合了对我国十个地区959名7—12岁儿童的协作研究结果。探讨了儿童在认数、数序和系列、数的组成、运算和应用等四个方面的发展情况,并对儿童数学概念和运算能力发展中知识学习与数概念发展的关系、发展的过程、环境的影响、发展的阶段性等方面进行了讨论,也谈到了协作方法问题。  相似文献   

2.
3─6岁儿童层级类概念发展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3-6岁儿童为被试,以7个常见物体种类的图片为实验材料,按概念水平(基本类概念及上级类概念)以及选择图与目标图的感知相似程度(高、中、低)将实验材料分为四种类型,对3-6岁儿童层级类概念的发展过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3岁幼儿已能按基本类概念标准进行正确的种类匹配;对于上级类概念,3-5岁儿童的匹配能力尚较差,6岁基本达到掌握水平。(2)实验材料的感知相似程度对3-5岁儿童的上级类概念匹配操作有显著性影响,6岁儿童才摆脱了这种制约作用。  相似文献   

3.
3─6岁儿童层级类概念发展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以3-6岁儿童为被试,以7个常见物体种类的图片为实验材料,按概念水平(基本类概念及上级类概念)以及选择图与目标图的感知相似程度(高、中、低)将实验材料分为四种类型,对3-6岁儿童层级类概念的发展过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3岁幼儿已能按基本类概念标准进行正确的种类匹配;对于上级类概念,3-5岁儿童的匹配能力尚较差,6岁基本达到掌握水平。(2)实验材料的感知相似程度对3-5岁儿童的上级类概念匹配操作有显著性影响,6岁儿童才摆脱了这种制约作用。  相似文献   

4.
4-7岁儿童记忆策略发展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实验目的在于探讨学龄前儿童记忆策略及操作的发展,儿童对不同记忆策略的分辨和评价能力以及文化教育对儿童记忆策略发展的影响。被试是云南4—7岁的汉族和白族儿童,共240人。实验结果揭示出,学前儿童在他们知识和经验范围内,可以选择适当的记忆策略,并且具有粗糙的辨别和评价策略的能力。5岁是发展的加速期,同时也是地区间出现显著差异的开始。  相似文献   

5.
7~12岁儿童视觉搜索能力的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该研究主要考察7~12岁儿童视觉搜索能力的发展。实验结果表明:儿童视觉搜索能力随年龄的增长而提高,性别差异不显著;儿童对三种不同视觉刺激材料(阿拉伯数字、英文字母、汉字)的视觉搜索的反应时没有表现出明显的差异,这个结果与通常的一些实验结果不同。同时,儿童在视觉搜索过程中,判断刺激出现的反应时均明显短于判断刺激没有出现的反应时;两种判断与左右手之间存在着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6.
5至8岁儿童时间知觉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儿童的时间知觉是怎样发展起来的?发展过程中有哪些特点?经历哪些主要阶段?这是发展心理学要研究的课题之一。在国外,斯迈思,戈德斯通(E.J.Smythe,1957, S.Gold-stone,1958)等人曾研究过6—14岁儿童对以秒计的主动时间估计和被动时间估计,认为8—14岁儿童对短时间的估计比较准确,时间观念已渐趋稳定,并能利用有关的参考  相似文献   

7.
本实验是根据1981年全国十个地区《儿童认知发展研究协作组》共同拟定的研究方案在上海地区进行实验的结果。主要目的是想通过控制儿童的认知条件,初步探讨影响儿童数学概念稳定性的因素,以及7—11岁儿童数学概念稳定性的发展趋势。实验对象取自华东师大附小,分7—11岁五个年令组,每个年令组均按±4个月为范围,每组20人,共  相似文献   

8.
这个报告中的初步研究工作在做法上甚有可取之处,在收获上也令人感觉到有广阔的前途。但诚如作者自己所说,这项初步研究工作还有不少不足之处,很有待继续努大加以充实和提高。我们希望有更多同志共同探索各种做法,研究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9.
关于8-13岁儿童自我意识发展的一项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晓文 《心理科学》1993,16(1):15-21
本研究通过一项情境实验探讨了8—13岁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五年级学生明显表现出了比较成熟的自我意识,他们显示出将自己作为自我观察的对象;(2)这一发展不呈现简单的线性递增,在更高年级的被试中出现了复杂、微妙的变化。笔者还对该阶段自我意识的发展机制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0.
张丽华  杨丽珠 《心理科学》2006,29(2):327-331
依据对儿童自尊结构的研究,发现儿童自尊是由重要感、自我胜任感和外表感三个因素构成。本研究采用表情实验方法,通过个别施测,考察了150名4~8岁儿童在重要感、自我胜任感、外表感三种不同结构情境下自尊发展特点。结果表明:(1)4~8岁儿童自尊总体发展存在非常显著的年龄差异;4岁儿童自尊发展水平最高,5岁儿童水平最低。(2)儿童自尊发展存在显著性别差异,女生发展水平显著高于男生。  相似文献   

11.
王亚同  赵国祥  唐耿新 《心理科学》2005,28(5):1086-1088
本研究利用Gentner的理论,参考Robins的研究方法自己编制材料,以故事呈现的方式研究了5岁、6岁和7岁三个年龄组儿童的类比系统性效应。结果表明,5岁年龄组的儿童不容易进行结构映射,而6岁和7岁两个年龄组的儿童表现出比较明显的类比系统性效应。这表明在合适的年龄阶段,儿童可以理解故事中的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12.
7~11岁儿童持续注意能力的性别差异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研究采用颜色、图形和数字信号监测的三种警觉任务形式 ,来探索7~ 1 1岁儿童持续注意能力的性别差异。结果发现 ,男女儿童持续注意随时间的变化趋势一致 ;7岁男性儿童的持续注意能力优于女性儿童 ,而 9岁和 1 1岁男女儿童的持续注意能力各有自己的风格 ,男性儿童反应快而正确率低 ,女性儿童反应慢而正确率高。  相似文献   

13.
何纪全 《心理学报》1982,15(1):44-52
部分与整体的关系是事物的普遍关系的一种反映。儿童对表现在小学数学中的部分与整体关系的认知发展,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本研究对6—7岁儿童理解包含除的数量关系的认知特点,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6—7岁儿童用非除法运算解答二十以内的不同方式提问的包含除的问题,已达到一定的水平。对包含除的数量关系在理解上的差异,依赖于对数的部分与整体关系,即对总数、每份数和份数及其相互关系的掌握。  相似文献   

14.
本实验是在8—13岁儿童空间表象发展研究的基础上进行的。共有200名被试,分5个年龄组,每组40人。分为两个单元,第一单元是以幼儿为对象重复对8—13岁儿童的实验,第二单元采用四个侧面都有鲜明特征的单个物体为刺激物。 实验结果进一步说明了知觉经验和物体的鲜明特征是儿童空间认知发展的重要因素;自我中心现象在8岁组表现最为突出;我国儿童解决三山课题的发展阶段与皮亚杰划分的阶段基本一致;发现解决三山课题的成绩与错误结果之间有两种不同性质的关系,8岁以后成绩的发展变化与脱中心化的倾向相应,7岁以前是与其他错误相应,7岁是两种性质的转换点。 研究数据提供了我国儿童解决三山课题的发展阶段和发展特点的资料。  相似文献   

15.
小学儿童数概念与运算能力发展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林崇德 《心理学报》1981,14(3):43-52
我们曾对学龄前儿童和初入学儿童数概念与运算能力的发展作了研究。小学儿童的运算思惟是如何发展的呢?这也是儿童心理学重要研究领域之一。 我们围绕着小学儿童数概念与运算能力发展的研究,企图摸索一下小学儿童运算中  相似文献   

16.
8-13岁儿童空间表象发展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文馥 《心理学报》1987,20(1):12-19
本文是通过儿童对空间相对位置关系的辨别和预测实验,进一步地揭示我国儿童空间表象发展的规律性。被试者是8岁至13岁小学生,共240名,分为6个年龄组,每组40名。有4个实验项目,各项目之间难易程度不同。实验结果表明:儿童对空间刺激物的知觉经验是促进他们认识空间能力发展的重要条件;儿童对其左侧方位的空间的预测成绩低于右侧和对面;实验还进一步地验证了在儿童的空间认识发展过程中,存在着快速发展的阶段,在两个快速发展的年龄阶段之间有一个变化不明显的量变过程。这个现象和我们过去的研究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17.
3~8岁儿童自尊发展特点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自编的《3~8岁儿童自尊教师评定量表》,探讨了3~8岁儿童自尊发展的年龄和性别差异。结果表明:(1)3~8岁儿童的自尊存在显著的年龄差异,4岁和7岁可能是儿童自尊发展的转折年龄;(2)3~8岁儿童自尊发展存在非常明显的性别差异,女生自尊发展水平显著高于男生。  相似文献   

18.
7~11岁儿童图形辨认的发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研究选取 7岁、9岁、1 1岁的 81名儿童作为被试 ,采用图形辨认任务 ,探查图形熟悉度、感觉道对小学儿童图形认知的影响 ,结果表明 :感觉通道主效应不显著。年龄主效应显著 ,1 1岁组得分显著高于 9岁组和 7岁组 ,9岁组成绩好于 7岁组 ,差异达到边沿显著。熟悉度主效应显著 ,熟悉材料的辨认成绩显著好于不熟悉成绩。年龄×图形熟悉度交互作用显著 ,年龄×感觉道交互作用不显著 ,感觉道×熟悉度主效应不显著 ,年龄×图形熟悉度×感觉道交互作用显著 ,在触觉辨认条件下 ,年龄×图形熟悉度交互作用显著 ,在视觉辨认条件下 ,年龄×图形熟悉度交互作用不显著  相似文献   

19.
本实验使用9张部分和整体各有不同意义的图形研究了98名4—8岁儿童知觉的发展水平和特点。结果表明:1)儿童既知觉部分又知觉整体的能力随年龄而增长,2)儿童知觉部分图形的年龄比知觉整体图形的年龄早,3)8岁儿童大部分可以做到知觉部分又知觉整体;教育条件优越时可以提前到6岁,由此可见儿童部分—整体图形知觉能力的发展水平与教育条件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20.
一、问题的提出面密度估计指的是个体对单位面积内物体疏密程度的判断。在日常生活实践中,人们经常会遇到事物疏密程度的估计问题。但是,心理学界对这一问题一直未予注意。心理物理学对重量、视觉明度,响度等的差别阈限,都有了最小的韦伯常数,但面密度估计的差别阈限尚未有人问津。儿童在密度估计方面的能力如何,对此我们也是一无所知。这可能是有这样的原因,已有的韦伯常数,其单位一般是用单一的基本单位表示;而面密度则是单位面积内某种量的总数,它须用两个基本量来表示,因此,确定面密度估计的最小韦伯常数,就有其特殊性。我们这个小小测验的目的,在于对儿童面密度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