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世界哲学的基本问题,当然也是俄国哲学的问题。从这个意义上讲,不存在任何专门的俄国哲学,但存在感受和讨论世界哲学问题的俄国方式和俄国方法。不同的民族,能在每一位伟大的哲学家提供的丰富内容里,发现不同的思想和情感,并做出评价。从这个意义上讲,存在俄国的柏拉图、俄国的笛卡儿,当然也有俄国的康德。在哲学中也和在科学中一样,不可能有民族主义;但不同民族对不同的世界问题和不同的思想传统,可能各有偏好。俄国哲学的特点是,它和希腊化时代、和苏格拉底方法、和柏拉图的古代辩证法的关系。它在获得这个传统的同时,也获得…  相似文献   

2.
谈论俄罗斯哲学是一件危险的事情。这里,“俄罗斯”和“哲学”的含义都不是自明的。人们首先可能想到的一个问题是,为什么不叫俄国哲学?的确,在很多情况下,俄罗斯就意味着俄国,也就是说,当我们在谈论俄罗斯时是指作为一个国家而不是作为一个民族的俄罗斯,否则,我们将不得不把经常被称为俄国的第一个哲学家的斯科沃罗达(乌克兰族)排除在俄罗斯哲学之外。但是把俄罗斯简单地理解为俄国并非总是一个方便法门,它在避免了一些麻烦的时候又会产生新的麻烦,因为众所周知,在西方乃至今天的中国最著名的俄罗斯哲学家别尔嘉耶夫出生在基辅,而基辅现在…  相似文献   

3.
社会主义是世界历史性的事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17年11月7日,社会主义革命首先在俄国一个国家内取得了胜利,建立了苏维埃政权即无产阶级专政,而世界上其他国家仍然停留在资本主义社会或资本主义以前的社会。当时俄国反动资产阶级和外国帝国主义互相勾结,疯狂地向苏维埃政权进攻,妄图把它扼杀在摇篮之中。正是在这种严峻的形势下,列宁提出了一国能否建成社会主义的问题。他对这个问题做了否定的回答,即认为一国不能建成社会主义。这里的“建成社会主义”,是指建成马克思、恩格斯设想的社会主义社会,即完全的社会主义或发达的社会主义,而不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或不发达的社会主…  相似文献   

4.
恰达也夫的《哲学书信》引起了一场争论。该信断言,俄国与其他国家不同,它没有任何深厚而又牢固的历史传统,它的历史也缺乏任何共同的思想和发展规律。俄国社会还是第一次见到有人对祖国的历史持这种观点,尽管这种观点流露出深深的痛苦和无法掩饰的悲观情绪。社会对上述观点不能不作出反应。在1830—1850年间,历史传统问题在俄国的思想争论中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5.
文化的普遍原则是否存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的问题是:“文化的普遍原则是否存在?”我为这个问题的肯定答案提出了以下归谬论证。假设不存在文化的普遍原则,那么,跨文化交流就是不可能的。然而,跨文化交流是存在的。由此可以推论说,文化的普遍原则也是存在的。现在我概括地解释一下这个证明。我从存在着跨文化交流这个前提入手。在当今的世界中,这一点是显而易见的,所以人们对这个问题也没有什么争议;可能需要证明的是,这个前提意味着什么。并非有关它的含义的每一个问题都需要辩论。例如,任何两个人要进行交流,首先要有某种共同的交流手段,这一点十分明显,再争论就…  相似文献   

6.
存在就意味着选择。这个真理不仅对在历史的浪涛中沉浮的个别人来说具有现实意义,而且对于整个社会也是如此,只要它想航行并驶抵目的地,而不愿在一片混乱中覆灭。目前俄国就处在决定其未来运动方向的交叉路口,从西方模式的自由民主,到披着伪“共同性”或假欧亚式外衣的民族社会主义,走上哪个方向的可能性几乎都是相同的,但前景却截然不同。因此在这里,选择是一种不折不扣的冒险。实质上,这次冒险可能成为生死抉择……我们到底往哪儿游?本刊召开的“俄国历史选择的危险性”圆桌会议的参加者们,讨论了我国形势发展的社会经济、文明和文化学方案,讨论了摆脱危机的各种途径和应该(或不应)努力追求的各种目的。他们所扮演的社会领航员和观念引路人的角色,有时是有益的,但却并非总是有效的。我们利用本刊的篇幅对这条道路做些设想,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7.
正我有一个朋友,是位非常著名的律师。之所以当律师,只因为这是一个非常受人尊敬的职业,同时收入也非常高。他做了许多年,感觉越做越累,身心疲惫,就想不干了。但他们住的大房子房贷还没还清,家里还有要上大学的孩子,于是有很多犹豫和纠结。因为不干意味着全家要从一个高档、舒适的别墅搬出来,从此要精打细算过日子,还意味着家庭收入不稳定,意味着孩子要自己打工赚学费……对他来说,辞职让未来充满  相似文献   

8.
关于唯物辩证法的世界观内容和方法论职能的问题,一次又一次地产生,并围绕着许多新的方面而展开争论。一言以蔽之,这个问题仍然是认真讨论的对象。在苏联哲学家争论的问题当中,关于“整个世界”的问题也是一个激烈争论的问题。一些苏联哲学家坚持这样看法:不能把被理解为“世界现象的普遍联系”的整个世界认作哲学的特有对象。他们提出如下论点作为其主要论据,即:整个世界这个概念的内容也应当包括人及其意识,但是这样一来,也就把全部哲学的最高问题——关于意识和世界的关系问题撇在一边了,因为关于整个  相似文献   

9.
科学地分析苏联的历史,这不仅意味着更清楚地认识我们生活其中的这个社会、它昨天的不幸和与此相关的今天的困难,而且意味着要找到理解其他国家乃至整个世界社会主义今天面临的许多问题的钥匙。当然,苏联社会的历史错综复杂,其中既有光  相似文献   

10.
正现在被称为俄罗斯的这个国家,有过许多名字:沙俄帝国、苏联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和当下的俄罗斯联邦。尽管人口以东正教徒为主,但俄国一直与伊斯兰世界有着密切的联系。这也就是为什么伊斯兰研究在俄国和苏联的学术中,以及在更广泛的意义上,在普遍而言的俄文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从一开始,俄国就受到了伊斯兰的影响。古代俄国(或者说,用它当时的名字来说,罗斯)的最重要的邻国之一,  相似文献   

11.
有关俄罗斯与西方和东方、与欧洲和亚洲的关系问题是俄国社会政治哲学思想内在固有的问题,这个问题曾经和正在滋养着俄罗斯思想,可以从现代科学知识立场出发将它定义为一种末日论性质的学说,它填补了历史的“空白”环节及其“起点”和“终点”、俄罗斯思想绝非仅为宗教哲学拥有的领域。赫尔岑、车尔尼雪夫斯基和米哈伊洛夫斯基都曾触及到它,试图从客观经验事实中“推算出”它来或者确信俄罗斯负有历史使命、具有特殊发展道路和在世界历史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俄罗斯思想不仅是对未来的猜测、发现和预见,而且还是假设和愿望,是业已实现和有待实现的未来方案。这就是我们在现代现实中往往可以找到的俄罗斯思想不同兰本和片断的原因,而许多现代不曾解决的问题和一些巨大的问题则无一不是渊源于其起点和过去。  相似文献   

12.
1984年4月24日,在华工作的英国专家安东尼·格雷林(Antony Graying)博士,利用工作之余赴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作学术讲演,他首次讲演的题目为《实在主义站得住脚吗?》,介绍了西方哲学界近年来关于实在主义的一些主要争论。格雷林说,实在主义关于物质世界的存在不依赖于我们的知识和经验的观点是否能站得住脚,这是一个争论多年的老问题,而且它常常牵涉到关于世界的经验知识的证明问题。然而,在现代的西方哲学中,由于使用了一种新的分析方法,使这个问题的争论有了新的发展。这种新方法考查语言中意义的本质,旨在弄清楚实在主义对物质世界的论述是否是语言  相似文献   

13.
前言 1991年12月苏联解体以来,在俄国的出版物上,出现频率最高的术语之一就是“欧亚主义”。本刊在1992年第六期上曾发表过“欧亚主义”创始人п.萨维茨基的“欧亚主义”一文的译文,随后又在1993年第一期上发表了两位俄国女博士的文章(《欧亚主义者的考验》)的译文。五年来,俄国的报刊上发表了有关欧亚主义的大量论文和材料,真的有点试图用“欧亚主义”来填补“现今意识形态真空”(л.и.诺维科娃语)的势头。这种动向已经引起世界学术界的密切关注。美国俄亥俄大学J.斯坎南教授主编的《俄国哲学研究》杂志就曾就此问题出过一期专号(1995—1996冬季刊),选译了俄国近年来有代表性的文章。本刊在这一期上发表一组译文,这些文章分别从欧亚主义的历史和理论思想渊源、演化、复兴以及今天俄国人对它的理解和期望等等方面,对它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4.
关于俄国哲学的特色和特点问题已提出一个多世纪了.从上世纪40年代起,当俄国哲学家们开始研究俄国哲学思想的时候,就立即提出这样一个问题;能否说存在着作为独特现象的俄国哲学,更确切地说存在俄国的哲学.就是说.在俄国有哲学思想,但其根据源不在俄国,而在国外,这些哲学思想仅仅是在俄国传播,而非植根于此.在最早研究俄国哲学史的一部专著中,修士大司祭加夫里尔(B.H.沃斯克列辛斯基)就把哲学的性质、哲学的民族特点解释为民族性、民族的心理和经济特点,同时认为这些特点不仅是上帝赐予某一民族的,而且是地理条件造成的.在整个19世纪和20世纪上半期,几乎所有俄国哲学史家都这样或那样地论及俄国哲学的特色问题,或者完全否定这种特色,或者提出各自的论据.例如,车尔尼雪夫斯基在1856年写道:“从我们思想运动的代表人的独立地批判黑格尔体系之日起,这  相似文献   

15.
知识,命运和幸福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1 思想的欲望和相关性如果某种哲学与生活问题失去相关性 ,就一定缺乏意义。它可以随便是什么 ,人们也就可以不经心地对待它甚至不理它。我曾经论证说 ,最大的问题未必是最重要的问题 (参见拙著 ,1 997年 )。经典哲学研究最大的问题。最大的问题往往引起思想的欲望 ,但毕竟太远 ,太远就缺乏与生活的实际相关性 ,因此不是最重要的问题 (尽管可以思考 ,就像纯数学的谜题 )。人的生活意义只能在生活本身 ,而不可能在生活之外 ,假如在生活之外就恰恰意味着生活本身没有意义或者很不重要。因此只有切身性的问题才真正非面对和思考不可。切身的世…  相似文献   

16.
理性论者和怀疑论者争论已久,其争论的核心是知识和信念的证明问题,前者认为,其可以证明,证明是合理和可用的;后者认为,其不可以证明,证明是不合理和不可用的。然而,他们都坚持理性是合理性的最终裁定者。我们的观点可称为“常识自然论”,有一些基本东西我们必须相信,即使我们并没有合理的基础。在怀疑中,有些不能怀疑。如外部世界存在、感觉的一般可靠性、未来如同现在等,至少在实践中这些不能怀疑。我们有一种先天的有限的确信能力。任何知识和可证实的信念,都来源于我们对一定量事物的自然而然的相信。如果这样,怀疑论者要求我们应合理地…  相似文献   

17.
一毫不夸张地说,当今阿拉伯—伊斯兰世界在宗教、道德和社会等方面遇到的问题,除有自身想获得自由、渴望进步的原因外,更重要的是崇拜和迷恋西方文明的结果。尽管这是阿拉伯—伊斯兰世界社会问题的根源,但许多学者却忽略了它的重要性,反而一味地对一些枝节问题进行讨论与研究。当他们中的有些人,已意识到这一点,并开始关注并致力解决这一问题时,仍然没有摆脱西方思想的束缚,或许他们找到了解决问题的途径,但仍以追随西方为目的,以西方文明为轴心。二首先就阿拉伯—伊斯兰世界崇拜、迷恋西方文明的原因做扼要说明:阿拉伯—伊斯兰世界陷入崇拜…  相似文献   

18.
革命前的俄罗斯帝国在科学和技术—经济方面落后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尽管旧俄国的教育事业(其中包括高等教育)很不发达,但是最有才能的人们却一直在从事科学创造并对世界科学做出了重要贡献。虽然俄国科学家对世界科学作出了很大贡献,但是俄国的科学中心的数目还是比较少的,当时的科学学派只能在个別问題上从事深刻的研究,世界科学的许多方面在旧俄国还都  相似文献   

19.
《资本论》第一卷是马克思侨居伦敦时完成的,1867年在汉堡用德文出版,它探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规律,其经验典型是英国,其现实关切则主要是德国。饶有意味的是,同时代的热切评论却以俄国最为突出。英国似乎一向有自己应对问题的办法,德国也没有出现《资本论》学说是否适用于德国的疑虑,但俄国理论界关于《资本论》却显示出深深的不安。一方面是对《资本论》的辩证法、剩余价值学说的觉察或格外重视,此类理论评议既不限于俄国,也不源于俄国。另一方面则是就《资本论》学说而思虑俄国的历史、现状与未来,这是颇具俄国特色的。而这种特色之意义,其实也不限于当时的俄国。马克思对《资本论》的俄式效应很重视,曾数次提出有针对性的回应,这些回应在马克思主义史上均有重要意义。1877年,俄国《祖国纪事》杂志刊出了米海洛夫斯基意在为马克思《资本论》辩护的文章《卡尔·马克思在尤·茹柯夫斯基先生的法庭上》,针对的是此前茹柯夫斯基对《资本论》的批评文章。但在马克思看来,米海洛夫斯基的理解也有自身的问题,于是马克思当年拟就了后来名为《给〈祖国纪事〉杂志编辑部的信》的文件,其要点之一是表示不应把《资本论》的学说简单理解为关于一般发展道路的历...  相似文献   

20.
《斯大林主义的根源》是一篇在苏联哲学界引起激烈争论的文章。这场争论是今年苏联哲学界的一件大事。在苏联,随着对斯大林问题讨论的步步深入,势必涉及“斯大林主义”的本质和根源等问题。学者们就这类问题各抒己见,相互批评,讨论和争论十分活跃。在众多的文章和“圆桌会议”的发言中,齐普科(苏共中央委员,苏共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自执一家之言。但是,立论新颖不等于立论正确。争论是正常的,正如我国报刊对该文的评论所说:“无论它正确与否,对于活跃气氛,拓宽思想是有一定好处的。”本期同时发表的《全人类利益和阶级利益》、《答齐普科》两篇文章就是直接针对齐普科的。同时发表这三篇译文的目的,是让读者从不同侧面了解苏联哲学界就“斯大林主义”根源问题展开的这场争论的全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