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法音》1996,(4)
《藏外佛教文献》第一辑出版《藏外佛教文献》主要发表经过整理的、未为历代大藏经所收的佛教文献以及佛教文献学方面的研究论文。《藏外佛教文献》为连续出版物,由藏外佛教文献编委会编辑,宗教文化出版社出版,编委会自办发行。初步计划每年出版两辑,半年一辑。但随着...  相似文献   

2.
汉文佛教文献学体系构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汉文佛教文献研究与整理工作取得相当成绩的今天,有必要建立一门专门处理汉文佛教文献的学科,即汉文佛教文献学.本文初步提出汉文佛教文献学的概念,并在此基础上初步建构了汉文佛教文献学的学科体系,认为汉文佛教文献学应由实体层面、方法层面、历史层面与理论层面四部分的研究组成.  相似文献   

3.
正侯冲,北京大学哲学学士,上海师范大学哲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所访问学者,上海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长期致力于汉传佛教仪式文献的搜集、整理与研究。发表《水陆碑研究》、《眉山水陆考》等学术论文100余篇,整理《销释金刚经科仪》等佛教仪式文献10余种,著有《白族心史——白古通记研究》(2002、2011)、《云南与巴蜀佛教研究论稿》(2006)、《云南阿吒力教经典研究》(2008)、《汉传佛教、宗教仪式与经典文献之研究——侯冲自选集》(2016)  相似文献   

4.
科学与无神论有天然的亲缘关系,科学的佛教研究也天然地应有无神论气质。然而气质需要熏陶,佛教石刻文献的整理集结有利于这种熏陶,佛教石刻文献有科学无神论价值。这是因为,集结起来的佛教石刻文献,有强烈的客观性,有可观的全面性,有深刻的历史性。  相似文献   

5.
正新中国成立70年来,党和国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财力,创立组建并发展了一大批佛教文保单位和科研机构,极大地改善了佛教研究的软硬件条件,我国的佛教研究取得了许多重大的成绩。一、佛教典籍文献的收集、整理与相关研究工作1.我国三大语系藏经的编辑整理出版汉语系佛教、藏语系佛教、南传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我集中精力对宋代儒士关于佛教的认知、理解和评价方面的文献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搜集、整理和研究。经过对文献的反复阅读和深入研究,感觉到儒士佛教观是一个具有重要学术价值的课题。我也希望我的这份心得能与学界同仁分享,并希望得到高明的指教,故权将我的一些想法略陈于此。一、选题上的开创性所谓儒士佛教观,是指儒士对佛教的认知、理解和评价。具体而言,是指儒士对佛教常识的认知、佛教教义的理解和佛教功用的评价。在以往的佛教与儒学关系研究中,主要涉及这样两个方面:第一,以高僧为中心的佛教与儒学关系的研究。就是研究高僧对…  相似文献   

7.
唐红丽 《法音》2010,(7):35-39
<正>在"五四"运动和新文化思潮的影响下,佛教界出现了一股文化的热潮,有一大批佛教期刊也伴随时代风潮产生、发展起来。《民国佛教期刊文献集成》与《民国佛教期刊文献集成·补编》两套丛书收集与整理了民国时佛教期刊,为当今的佛教界与学术界提供了宝  相似文献   

8.
佛教文献作为人类较早的一种文化形态和知识形式,保留了不同民族与国家的各种知识和信息。就佛教所影响到的丝绸之路沿线城市而言,三种佛教文献为丝绸之路城市研究提供了不同的有价值的信息。关于佛教教义的《大日经》类经典文献蕴含着佛教,特别是密宗的宇宙世界观和城市理念,对分析受密宗影响地区的城市规划、寺院布局及佛塔造型很有助益;佛教史地文献《洛阳伽蓝记》为研究佛教城市生活提供了生动而具体的样板,还为进一步分析佛教兴衰与城市兴衰的关系给以启发;《大唐西域记》等游记传记类佛教文献则为我们研究丝绸之路城市史提供了详实的参考,据此还可发现一些古代城市遗址。  相似文献   

9.
域外佛教文献,本文仅指现存于域外并以汉文书写的佛教文献而言。这类文献,日本保存的数量最为丰富。本文在介绍日藏佛教写本的来源、书写与流传的基础上,简要回顾了近百年来日本学界对佛教写本的研究概况,并指出日藏佛教写本可以为研究中国佛教写本大藏经、保存中国佛教古佚书,乃至在文本辑佚、校勘等方面提供无可替代的文献价值,对中国佛教研究有着重大意义。中国佛教既是印度佛教在中国的开花结果,也是韩国、日本等东亚国家和地区佛教的根源。中国佛教不仅独存于中国,还以种种方式流传、保存、移植于域外。利用域外佛教文献研究中国佛教,可以拓展研究的空间和视野,具有广阔的学术前景。  相似文献   

10.
明贤 《中国宗教》2022,(10):78-79
禅宗是中国化色彩最浓的一个佛教宗派。作为佛教中国化最杰出的成果和代表,禅宗留下了数量丰厚、见深旨远的文献语录,记录了佛教中国化真实宝贵、活泼生动的历史进程。但由于著述方式多样,文献收存分散以及诸多历史不确定性的原因,禅宗文献一直难以得到较为全面的整理,也成为僧俗以及学界难于决疑和深入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初,佛教学术研究在佛教界和学术界通常被称为“佛学研究”。此“佛学”,意谓佛教尤其其思想学说乃一家之学或一种专门的学问,对这种学问进行研究,称为“佛学研究”。若从当今学界佛教学术研究所包括的翻译、注释、典籍整理、目录、教史撰写、辞书编纂、教义研...  相似文献   

12.
由《藏外佛教文献》编委会编辑、宗教文化出版社出版的《藏外佛教文献》第一辑出版以来,受到各界好评。最近本刊主编何云先生就此访问了《藏外佛教文献》主编方广博士,下面是这次访谈的记录。何云(以下简称“何”):《藏外佛教文献》第一辑出版之后,在各方面引起良好的反响。我最近看到著名学者方立天教授的评论文章,称赞这本书的出版是“佛教文献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盛事”;另列、据我了解,这本书已经在日本的有关一学者中引起轰动。国内的不少僧尼、居士也纷纷来信要求订阅。在此对该书的成功,向你们这个默默耕耘的研究集体表示…  相似文献   

13.
方立天先生《中国佛教哲学要义》一书的学术贡献,首先在于其对中国佛教哲学的整体性、系统性的概括和整理;其次在于其研究方法上的多元性和综合性,即综合运用文献学、思想史学、比较宗教学等方法,为当代佛教研究方法论的确立做出了贡献;此外,在对中国佛教哲学体系进行考察过程中,同时关注中国佛教哲学与儒家哲学、道教哲学之间的交涉互动,对佛教哲学中国化进程做了具体而微的考察。本书日文版的出版将对日本佛教学术界带来思想的刺激,为中日佛教学术交流发挥独特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吐鲁番地区佛教遗迹众多,是丝绸之路佛教考古研究的重要内容。自19世纪末至今,吐鲁番地区的佛教遗迹考古与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成绩。通过对吐鲁番佛教遗迹的考察、发掘资料和最新研究状况,以及佛寺文献考证的分类梳理,总结取得的成果,分析存在的不足,提出进一步开展调查研究,充分利用各类资料,进行不同视角的探索,深入阐释吐鲁番佛教在丝绸之路上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15.
佛教自后汉传人中国,到梁朝已时经六代,年逾四百,翻译的经律论为数甚多,撰写的佛教论著也极为丰富。大量的文献中,有的有译人译地,有的无译人泽地;有的有译著者名,有的则已佚其名。而摹仿假伪作品也充斥其中,鱼龙混杂。在这种情况下,佛教文献的整理勘定,客观上自然提到日程上来。早在东晋时期,对于佛教学术和行持均有高深修养,而且贡献卓越,受到社会普遍尊敬的大德道安法师就注意及此,曾撰写了一部《综理众经目录》,对当时所能见到的佛典进行了斟别和整理,并指明研究的方向。这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作品,给后世留下了宝贵的…  相似文献   

16.
《维摩诘经》是印度大乘佛教运动初期出现的一部重要经典,也是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中国佛教思想诠释活动中依据的一部重要哲学经典。该经梵本近由日本学者发现并初步整理发表,使得我们关于中古佛教思想史的研究获得了新的宝贵的文献依据。本文选取该经中《入不二法门品》,先据梵  相似文献   

17.
《法音》2020,(5)
正自佛教传入中土以来,便与中国既有文化开启了富于特色的交融历程。这种交融既表现在内容上,也表现在形式上。在形式上的表现之一,乃是佛教文献与具有中国特色的文献载体的融合,例如具有中国韵文特质的偈语、碑刻、佛教序跋等。这些文献既记录了佛教思想、佛教发展流传史,又具有一定的文学、文献价值。但这种文献类型往往不为文学研究者重视,在编辑断代性文学总集时,也往往未收碑志、铭刻、摩崖等相关内容。对这些佚文进行研究,既可以补充文学总集,扩充作者序列和诗文篇目,又可以为佛教研究提供新的史料。笔者平  相似文献   

18.
《法音》1986,(3)
本刊讯“中国的佛教音乐很丰富。各个教派都有自己的音乐.这是佛教文化中一份非常珍贵的遗产,我们应该很好地加以发掘、整理和研究,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服务。”这是班禅大师在祝贺北京佛教音乐团成立时说的一番话。一个旨在发掘、整理佛教音乐,培养新一代佛乐人才的佛教音乐团,3月30日在北京广化寺成立.该团是由北京市佛教协会和中央音乐学院合作  相似文献   

19.
在佛教中国化的过程中,我们不能忽略的一位历史人物便是道安。道安(312-385)是东晋时期一位著名高僧,其一生致力于“佛教中国化”的事业,主要有两大贡献:其一,推动佛教理论上的中国化。道安本着兼容并蓄的文化精神组织整理大批佛教文献,推动了中国翻译学、目录学的发展,并于此基础上将我国本土的儒道二家学说与佛教思想相结合,推动了般若学的兴起;其二,推动佛教僧团组织管理上的中国化。  相似文献   

20.
佛教研究室成立于1964年,是我所最早成立的分支学科之一。研究范围涵盖中国佛教历史、佛教思想、佛教文献,并兼及国外佛教以及与佛教有关的其他宗教。在46年的历史中,不少蜚声国内外的优秀学者曾在佛教研究室工作过,在中国佛教史、佛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