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艺概》风格论的阴阳辩证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军海 《周易研究》2004,1(3):73-80
对于<艺概>一书中的辩证精神,学术界一般习惯于用我们所掌握的辩证法去分析,而未注意中国自<易经>而来的辩证精神的特质.本文从成中英教授对中西辩证精神之差异的分析入手,以<艺概>中的风格论为主,对其中的"阴阳辩证法"作了一番讨究,意在指出:<艺概>中的辩证精神是自<易经>而来的"阴阳辩证法"的精神,而非西方自柏拉图始,完备于马克思的"冲突辩证法"的精神.  相似文献   

2.
多年以来,哈佛大学教授杜维明先生在文化中国、文明对话、启蒙反思和中国传统思想(尤其是儒家思想)的创造性转化这四个论域中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其中,"启蒙反思"和"中国传统思想的创造性转化"构成了两个相互对应、彼此参照的主题.本刊摘编主要围绕着以下两方面内容:其一,西方当代思想家对启蒙理念的理论反省和批判;其二,中国传统思想(尤其是儒家思想)对构建现代性社会究竟具有怎样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象形""会意"等造字思维乃中国传统思维模式滥觞和原型,其对<周易>形成和发展具有内在而深刻影响:"书卦同源"主要体现在思维方式上,且"书"之发生在前,是为本源;<易>之经文是对卦爻象的意解,主要是运用会意思维的结果;<易传>之<象>主要倾向象形思维,<彖>为会意思维.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近代的西学东渐中,书籍的编译无疑是非常重要的传播方式之一.以<全体新论>、<省身指掌>、<身理启蒙>、<体功学>以及日本的<生理>为例,探讨了我国早期生理学著作的编译特点以及演变历程.研究发现,早期我国的生理学著作实际上经历了开创、过渡、再到成熟的三个时期.这些著作对生理学最初在中国的传播过程中充当了最重要的交流媒介,功不可没.  相似文献   

5.
<周易·讼>卦主要涉及诉讼问题,从<讼>卦本身的含义以及历代学者对<讼>卦的解读和称引,我们可以了解中国古代的诉讼观念,这些诉讼观念主要包括贱讼观念、清官情结以及诉讼中的尊卑不犯.这些诉讼观念在当今的中国社会还有一定的影响.从<周易.讼>卦的角度去解读中国古代的诉讼观念,对于深入了解<周易>与中国传统法文化的关系具有积极的价值.  相似文献   

6.
科耶夫对黑格尔辩证法的解读集中于对其否定性和思辨性的强调,在他看来,辩证法不是单纯的思维运动,而是对存在本身的揭示.科耶夫实现了辩证法由方法论向生存论的转向.通过对黑格尔辩证法的改造,科耶夫完成了两个任务:其一,将原本仅仅具有逻辑思辨性的辩证法转变为一种对真实"存在"的描述;其二,将辩证法对真实"存在"的描述变成一个不断趋向真理的过程.科耶夫将真实"存在"解读为人的生存,辩证法的结构最终成为对人的生存本身的展现.  相似文献   

7.
贲卦美学初探——对中国传统建筑斗拱艺术嬗变的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易>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发端,孕育了中华民族特定的思维方式和审美倾向,对中国古代美学研究和艺术创作产生了深远、持久的影响.贲卦是体现<周易>美学思想的重要一卦,本文在文与质的关系上研究贲卦的美学思想,梳理贲卦美学思想对中国传统建筑的重要符号--斗拱演变历程的影响,探求其对当代中国建筑发展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凯文·B.安德森(Kevin B.Anderson),哲学博士,美国普渡大学政治系教授,当代著名的列宁哲学研究专家、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和罗莎·卢森堡思想研究专家.长期以来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工作,是国际马克思恩格斯著作MEGA2版考证版研究人员,主要承担<资本论>第1卷法文版、马克思晚年著作的考证工作.编有<罗莎·卢森堡读本> (2004年)、<否定的力量:黑格尔与马克思辩证法作品选>(2002年)、<埃里希·弗洛姆与批判的犯罪学>(2000年),著有<福柯与伊朗革命>(2005年)、<列宁、黑格尔与西方马克思主义>(1995年).  相似文献   

9.
胡绪明  陈学明 《学海》2007,(5):83-87
《启蒙辩证法》通过对启蒙理性"抽象同一性"原则的批判,指证了"神话变成了启蒙,启蒙倒退为神话"的启蒙逻辑.《启蒙辩证法》通过揭秘启蒙理性蜕变为工具理性,从而得出启蒙的逻辑作为现代性之秘密的基本判断.《启蒙辩证法》虽然将卢卡奇基于"物化"思想的现代性批判推进到了工具理性主义的现代性批判定向,然而这一批判仅止步于理性主义批判,尚未达到现代社会资本统治原则的历史唯物主义存在论的原则高度,对启蒙理性蜕化为工具理性的现代性批判,就其本质而言只是对现代性"副本"的批判.  相似文献   

10.
用理性来衡量一切的启蒙主义本来就蕴含着一种否定或贬低以往历史的虚无主义冲动,启蒙主义史学进入中国曾带来否定和贬低中国历史的效果。作为启蒙主义史学反动的历史主义,特别是其极端化,也会塑造另一种历史虚无主义后果。对历史的过度简单化和娱乐化,更可能遮蔽和否定本真的历史。约束、革除这三种衍生历史虚无主义的动因,防止虚无化本国历史和虚无化现代文明史的极端倾向,弘扬中华文明对其他文明的包容性和吸收性特质,是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