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论公共信任:概念与性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任是一种与未知领域的行动相联系的信念,而公共信任是公共生活特有的一种信任。公共信任有两大特性:其一,公共信任是一种普遍信任,即对一般他人的信任,还包含了制度信任的内容;其二,公共信任是信任者与被信任者的利益博弈,具有策略价值,同时也是建立在利他主义基础上的道德品性。这两大特性是深刻认识并解决当前社会"信任危机"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2011年的日本核危机为我们提供了运用伦理学想象力的契机,因为它引发了一系列社会和道德问题,其中与风险相关的信任问题尤为关键。信任是一个复杂社会的简化机制。高度复杂的社会系统给个人施加了焦虑,因此需要建立道德共同体作为伦理策略。信任的社会建构同时需要政府责任、企业社会责任和公民伦理的广泛参与。  相似文献   

3.
从信任违背到信任修复:道德情绪的作用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早期学者已经从认知的角度分析信任违背的原因及修复方式。近年来,情绪对信任修复的影响引起了重点关注,但是情绪在其中的作用机制并未得到解答。当前的研究主要从情绪影响信任的线索依赖效应和离散情绪(内疚、羞愧、愤怒、悲伤等)对信任修复的影响这两个角度着手研究情绪对信任修复的影响。通过文献梳理发现内疚和共情两种道德情绪是影响信任修复最重要的情绪因素:内疚能够促进受信方做出补偿行为,共情能够促进信任方宽恕他人。基于此构建了道德情绪的信任修复模型,并考虑了目标线索和信任方的特质性宽恕的调节作用。同时建议未来的研究进一步探讨其他离散情绪尤其是道德情绪对信任修复的作用,并关注情境与情绪的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4.
前一段时间,央视索福瑞调查公司要在安庆设站,先派几个工作人员对市民做有关广播电视收视率的问卷,我应聘做了一名访问员。整个应聘没有任何书面协议,我们只是互留了联系方式, 并口头协议了工作要求和待遇。  相似文献   

5.
谢军 《伦理学研究》2004,(1):104-108
责任与信任都是社会生活的基础 ,是人作为理性存在的理性要求。人的存在本质上既是孤独的 ,又力图摆脱孤独。孤独使人具有责任意识 ,成为道德的存在 ,摆脱孤独使人获得信任 ;责任与信任都与他者紧密联系 ,责任是为他者而存在 ,信任是与他者之共在 ;信任是社会交往的前提 ,保持信任虽不出于责任但却合乎责任 ,因而也具有道德价值。  相似文献   

6.
找回信任     
单渭祥 《天风》2003,(10):20-21
“真诚”难能可贵,“信任”乃无价之宝。有一回礼拜结束后,一位抱着小孩的妇女在门口哭得泪眼汪汪地对我说,  相似文献   

7.
信任是人机成功合作的基础。但个体在人机交互中并不总是持有恰当的信任水平,也可能会出现信任偏差:过度信任和信任不足。信任偏差会妨碍人机合作,因此需要对信任进行校准。信任校准常常通过信任抑制与信任提升两条途径来实现。信任抑制聚焦于如何降低个体对机器人过高的信任水平,信任提升则侧重于如何提高个体对机器人较低的信任水平。未来研究可进一步优化校准效果评估的测量方法、揭示信任校准过程中以及信任校准后个体的认知变化机制、探索信任校准的边界条件以及个性化和精细化的信任校准策略,以期助推人机协作。  相似文献   

8.
68名大学生对随机生成的300张面孔进行是否值得信任的评价,结果显示评价者对陌生面孔的初始信任程度不同,表明由结构特征所决定的面孔可信度的高低直接影响了评价者对其信任程度的高低。随后研究进一步考察了信任倾向与面孔信任评价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信任倾向与面孔信任评价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其中在"不值得信任面孔"评价中表现尤为显著。这些结果表明,面孔可信度和信任倾向两因素对于初始信任判断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9.
王善波 《学海》2023,(2):192-197
信任的本性是伦理学与认识论的共同论题之一。信任是一种由信任者、被信任者及其行动构成的三元关系:某人A信任另一个人B从事行动Ф。而对这种信任关系本质的理解分为三种:信任是信念;信任是情感态度;信任是认识态度。第一种信念信任构成传统信任本性理论的主题,并把信任与依赖等同起来。第二种情感信任通过批评信念信任观得以形成,而第三种认知信任既是对情感信任的延承和反对,又是对信念信任观的某种程度的回归。后两种信任的共同性在于把真正的信任与纯粹的依赖区分开来。对信任本性的不同理解对应着不同的说明:信念信任通过证据主义、信任与依赖的等同加以说明;情感信任主要来自乐观主义的善意或承诺的说明;而认知信任则诉诸知识论的论证。这些不同说明可分别归属于内在主义的与合理性的理由。  相似文献   

10.
从道德危机到存在危机——重建社会信任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诚信问题是道德危机,也是存在危机,体现在人的生活空间、制度空间与交往空间三个层面。生活空间中,食品安全问题构成人的生存风险与消费焦虑,需重建存在的保护性茧壳;制度空间中,制度供给不足和执法不力导致约束机制失效,需提高政府公信力、专家信任度和完善法律法规以重建社会信任;交往空间中,杀熟、不要和陌生人说话是信任缺失的信号,造成个体存在的孤独感。因此,重建社会信任需守护对熟人的情感信任,建立对陌生人的基本信任,以及培植对人信任的乐观态度。  相似文献   

11.
在人际关系网络中,那些被信任者构成了个体的"信任圈",信任圈的规模可以代表个体表现出的信任水平。本研究考察了在不同交流主题(借钱、正面和负面信息交流)和风险等级下,中国人和加拿大人信任圈规模的差异。对202名中国和加拿大成年被试的调查表明,交流主题对信任水平有影响,在借钱和交流正面信息时信任圈明显大于交流负面信息时;风险等级越高,信任圈越小,在借钱时人们对风险等级尤其敏感;无论分享正面还是负面信息时,中国人的信任圈都比加拿大人更小,而在借钱方面中国人比加拿大人的信任圈更大。可见,人际信任与主题、风险和文化因素及其交互作用有关,这些结果对于理解信任的文化差异和跨文化交往实践非常有意义。  相似文献   

12.

风险社会充满不确定性,社会风险因素不断增加,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民众与专家系统的信任关系存在“有限”信任取代完全依赖、盲从式跟风、信任缺失等问题。从风险传播视角出发,分析民众与专家系统信任关系存在问题的原因主要包括:专家与普通民众之间的认知落差、媒体不当报道消解专家公信力、对话机制缺失影响专家观点传播效果,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落实公众参与交流机制、规范新闻媒体报道、优化专家风险话语表达等修复和调整民众对专家系统信任关系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13.
社会契约不论在政治哲学史上或是作为一种正义理论,都有着悠久历史和重要地位.后来的研究又将其作为一种基于组织理论的个体权利来加以研究,即它是一种将伦理和道德的合法性与合作的战略和行动进行整合的途径.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它又作为经济伦理而被提出来.沿着唐纳森和邓菲的研究途径进行追寻表明,如果社会契约被意识到并被作为网络治理过程加以对待,那么其将适用于组织设置过程.这一洞悉有利于行政学的研究者和实践者,因为它能够引起人们对行政程序的关注,在这一程序中,信任在持续的契约交往中得以创设,并长期稳定地保持下去.同时,我们也需要一种应用于行政自由裁量的新途径(如道德代理),以认识组织的新兴网络形式及其竞争力和道德潜能.  相似文献   

14.
以395名大学生为被试,采用2×4×2的混合设计考察了主题情境(内容和风险等级)和信任特质对大学生信任圈规模和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1)主题情境的内容对信任圈的规模和成分均有影响,在借钱情境下的信任圈规模显著大于分享负面信息情境,且两者的信任对象排序也有所不同;(2)随着主题情境的风险等级提高,两种情境下的信任圈规模均减少,但借钱情境下的信任圈规模减少更多,四种风险下信任圈成分无显著变化;(3)信任特质对两种主题情境下的大学生信任圈规模均有显著影响,高信任的被试信任圈规模较大,但对信任圈成分无显著影响;(4)信任圈成分总体呈现出亲人、熟人和陌生人的差序格局。  相似文献   

15.
研究从共享经济的态度与实际体验两个层面出发,考察了共享经济与亲社会行为的关系,并探讨了信任的中介作用。研究1以160名成人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法考察了共享经济态度、信任和亲社会行为之间的关系。研究2以113名成人为研究对象,通过回忆启动范式操纵了个体的共享经济体验(vs.网上购物体验)。研究结果一致表明,无论是共享经济态度还是实际体验,都显著正向预测个体的亲社会行为,并且信任在其中起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6.
研究者发现经济人信念会破坏一般信任。由于不同的活动领域有不同的交往规则,信任主题可能会调节经济人信念对信任的影响。基于所属领域(经济与社会)与风险程度(高与低)两个维度,本研究分析了借钱、消费、捐赠、选举等主题对经济人信念影响信任的调节作用。结果发现,对经济人信念的直接学习(研究1)和间接激活(研究2)都只破坏了消费主题下的信任,经济人信念对经济领域中风险程度较低的主题下的信任有破坏作用。  相似文献   

17.
信任者权力对其人际信任的影响是基于双方权力的不对等实现的还是取决于信任者自身的权力水平的问题值得研究。为此,本研究在实验一中考查了信任博弈任务中信任者的权力感(与被信任者的权力水平无关)对其人际信任的影响,在实验二中通过角色扮演任务操纵信任者与被信任者的权力关系(对等vs.不对等),同时测量信任者的人际信任倾向。结果表明:信任者自身的权力感影响其人际信任,低权力感个体比高权力感个体更信任他人;双方权力对等与否对信任者的人际信任倾向没有影响。可见,信任者权力更多是作为信任者自身的属性特征影响其人际信任,而不以双方权力层级不对等为前提。  相似文献   

18.
医患信任是建立良好医患关系的基础,对维护医师的执业环境、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具有重要意义.基于信任修复归因模型,从能力、善心、正直三个方面对医患信任缺失的原因进行分析,并对每个层面的原因源、稳定性和可控性进行深层次的研究.在此基础上,系统地提出修复医患信任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9.
意雯 《天风》2017,(7):57-57
[中国经济网]近日,四川德阳两名男子在路边玉米地里发现一名晕倒女子,于是一人对女子进行紧急救援,并拨打110、120求助,而另一人则负责用手机全程拍摄记录。视频被曝光后却引发了网友的大讨论,反对者说他们是作秀、涉嫌侵犯当事人隐私,支持者赞同他们在救人的同时,拍视频保护自己的做法。  相似文献   

20.
组织内信任的维持与修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组织内信任可以促进组织成员间的沟通, 增强组织凝聚力, 提高工作效率; 而信任违背与不信任则会给组织造成巨大的经济、情感和社会成本消耗。因此, 信任破坏后的修复就变得十分重要, 也逐渐得到国内外研究者的重视。组织内信任是一个多水平的结构, 它的建立与维护受到个体、人际、组织等不同水平的多种变量的影响。信任违背后的修复策略有很多种, 这些策略的有效性因情境的不同而有所差异。明确组织内信任的概念, 完善研究工具以及进一步探讨更多影响信任修复效果的相关因素是未来的研究趋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